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国朱熹关联题画诗研究——以儒学大师李滉、李珥为中心 被引量:1
1
作者 孙晓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5期59-65,共7页
在朝鲜时代,人们对朱子学说非常崇拜和敬仰。朱熹的《武夷棹歌》、《武夷九曲图》传入韩国后,不少学者对朱子诗进行次韵,或者将"九曲图"画在屏风上,更有人效仿朱子,遍游朝鲜胜地,经营自己的九曲及书院。现存最早与朱熹相关联... 在朝鲜时代,人们对朱子学说非常崇拜和敬仰。朱熹的《武夷棹歌》、《武夷九曲图》传入韩国后,不少学者对朱子诗进行次韵,或者将"九曲图"画在屏风上,更有人效仿朱子,遍游朝鲜胜地,经营自己的九曲及书院。现存最早与朱熹相关联的题画诗是徐居正的"武夷精舍图",而书写最多的文人则是退溪李滉。我们可以从韩国文人笔下的朱熹相关题画诗中体会到当时文人对诗画美的向往与追求。从九曲之美到对祖国山河之爱,这种思想后来也被众多韩国古代文人雅士所接受,并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亚洲文化史与世界文化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关联题画诗 李滉 李珥 隐逸 书院
下载PDF
李滉《心统性情图》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于春海 《东疆学刊》 CSSCI 2008年第4期29-31,共3页
早在汉代,中国儒学便已传入韩国。到李朝时期,作为《易》学一部分的易图学研究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李滉的《心统性情图》,体现了以"理"为最高范畴,继承中国的孔孟、程朱之学和朝鲜历来朱子学者的思想。
关键词 李滉 《心统性情图》
下载PDF
朱熹与李退溪仁政说之比较 被引量:1
3
作者 谢桂娟 王海鹰 《东疆学刊》 2004年第3期19-23,共5页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 朱熹的仁政说与李退溪的仁政说既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两人都主张,要实现仁政的王道政治理想,必须要有德才兼备的君主去实施;为了使仁政能顺利实施,必须限制君权。其不同点在于:朱熹仁政说是客观之理所必须,李退溪仁政说是内在本性之必然;朱熹仁政说不无手段之嫌,李退溪仁政说是目的本身。通过对二者异同的比较分析,可以为我们的政治文明建设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李退溪 仁政说 比较
下载PDF
朝鲜时期“理气论”背景下的天下观与民族意识——以李退溪与李栗谷为中心
4
作者 陈毅立 袁佳麟 《韩国研究论丛》 2022年第1期33-45,138,139,共15页
“理气论”是朝鲜名儒李退溪与李栗谷探赜的焦点。退溪强调“理”的实体性、整体性及超越性,对内意在批驳佛教,限制朝鲜内部“气”(朋党)的膨胀与扩张,实现“立王权之威”;对外则遵循“事大字小”原理,将朝鲜视为“小中华”,维系中华与... “理气论”是朝鲜名儒李退溪与李栗谷探赜的焦点。退溪强调“理”的实体性、整体性及超越性,对内意在批驳佛教,限制朝鲜内部“气”(朋党)的膨胀与扩张,实现“立王权之威”;对外则遵循“事大字小”原理,将朝鲜视为“小中华”,维系中华与朝鲜之间的等级秩序,力图“固王化之基”。而栗谷强调“气”的个体性、特殊性及流动性,把目光投射在朝鲜民族的固有信仰——“檀君神话”上,倾力构筑朝鲜与中华的对等关系。然而由于檀君神话可资史料有限,不足以支撑朝鲜民族主义的展开,栗谷又竭力从“理”(华夷原理、普遍性)的内部求索朝鲜的殊胜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气论” 李退溪 李栗谷 天下观 民族意识
下载PDF
论李滉对程朱“主敬”思想的扬弃
5
作者 金仁权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3-17,共5页
"敬"是儒学达到道德理想人格"圣人"之境界的重要修养功夫。主敬思想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程朱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逻辑环节,它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朝鲜的李退溪不仅全面接受、继承和发展... "敬"是儒学达到道德理想人格"圣人"之境界的重要修养功夫。主敬思想是程朱理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程朱理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逻辑环节,它体现了中国哲学所具有的独特特点。朝鲜的李退溪不仅全面接受、继承和发展了程朱"主敬"之说,而且以"敬"来构筑了自己的哲学理论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程 朱熹 李退溪
下载PDF
儒家如何定位道德情感?——以朝鲜前期的“四七论辩”为中心
6
作者 卢兴 《孔子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2-143,160,共13页
在先秦儒学中,“四端”代表道德情感,“七情”代表自然情感,孟子强调“四端”的超越性。至宋代理学,朱子以“性(理)/情(气)”的二元模式将“四端”置于形下之域,弱化了孟子关于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划界。朝鲜前期的“四七之辩”在朱子... 在先秦儒学中,“四端”代表道德情感,“七情”代表自然情感,孟子强调“四端”的超越性。至宋代理学,朱子以“性(理)/情(气)”的二元模式将“四端”置于形下之域,弱化了孟子关于道德情感与自然情感的划界。朝鲜前期的“四七之辩”在朱子学的框架之内展开,退溪力图以“理发”凸显“四端”的超越性,将“四端”与“七情”视为异质异层的两种情感。而栗谷恪守朱子“情即气”的界定,将“四端”与“七情”视为同层包含的关系,并以至善之“意”作为引导“情”的超越因素,在某种意义上成为道德情感的替代性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端 七情 道德情感 李退溪 李栗谷
原文传递
朱熹和李滉哲学之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张华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15-119,共5页
朱熹和李滉二人堪称是中国和朝鲜理学的代表者。二者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李滉继承了朱熹的思想,但在辩证法、知行观等方面与朱熹有所不同。对他们二人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辨其同异,追其根源,索其影响,这对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哲学... 朱熹和李滉二人堪称是中国和朝鲜理学的代表者。二者之间具有一脉相承的关系,李滉继承了朱熹的思想,但在辩证法、知行观等方面与朱熹有所不同。对他们二人的哲学思想进行比较研究,辨其同异,追其根源,索其影响,这对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哲学和朝鲜哲学的血脉联系及其不同的特征,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李滉 辩证法 知行观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