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叠字的艺术色彩与易安词的女性意识
1
作者 杨 雨 《娄底师专学报》 2002年第3期65-68,共4页
从心理学性别意识的角度,探讨易安词中叠字的运用手法。易安词中女性意识和儿童性思维特征的表露是曲折隐晦情感表达途径在词中的必然反映。
关键词 叠字 艺术色彩 女性意识 李易安
下载PDF
易安词的海外传播与流变
2
作者 黄立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24-30,共7页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 李清照是我国女诗人中的第一人,易安词的影响力持续至今。时至上个世纪,易安词被西方学者广泛地翻译研究。在许多西方学者眼中,李清照是中国最优秀的女诗人,她的词作不仅展现了大量优美意象和诗意境界,更呈现了"双性同体"的创作特色,即她的作品既有女性的幽怨温婉,也有男性的豪情气概。李清照对中国酒文化的展现增强了易安词在西方文化中的吸引力,而西方学者笔下的易安词所含有的丰富性意象使李清照的作品极富现代气息,西方学者对李清照的另类诠释也让我们读到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学接纳的态度和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词 李清照 双性同体 酒文化 性意象
下载PDF
易安词的花意象及其审美意蕴 被引量:6
3
作者 周尚义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2期59-63,共5页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性词人 ,她现存的大部分词作中都有对于花的描写。李清照在对花的描绘和进行花意象的塑造中 ,很好地表现出了人花共爱的情感关怀、花人互喻的创意定势、心花互释的人文内涵和屈陶风韵的审美追求。李清照对花...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女性词人 ,她现存的大部分词作中都有对于花的描写。李清照在对花的描绘和进行花意象的塑造中 ,很好地表现出了人花共爱的情感关怀、花人互喻的创意定势、心花互释的人文内涵和屈陶风韵的审美追求。李清照对花的吟咏 ,从抒情主体、吟咏方式到审美意蕴等 ,都极具特色 ,其所创构的花意象 ,是高雅女性意识的投影和高尚人格情操的外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清照 易安词 花意象 审美意蕴 创意 人文内涵
下载PDF
严肃与荒诞的巨大成功──余秋雨“文化散文”质疑 被引量:4
4
作者 东方生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CAS 1996年第5期30-38,共9页
余秋雨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其主要篇什记叙、评说了宏富、深邃的中华文化,似乎别开生面,不同于一般散文的单纯抒写身边琐事、一己情怀,故时人誉之为“文化散文”。两书的特色无疑在于对中华文化的追寻张扬,唤... 余秋雨所著散文集《文化苦旅》、《文明的碎片》,其主要篇什记叙、评说了宏富、深邃的中华文化,似乎别开生面,不同于一般散文的单纯抒写身边琐事、一己情怀,故时人誉之为“文化散文”。两书的特色无疑在于对中华文化的追寻张扬,唤起了海峡两岸亿万读者的思索与共鸣。本文以翔实之史实,严密的考据,论证了娥皇非舜女、唐代无酒壶、李白未避乱天柱山、莫高窟左近非逐三苗之战场、苏轼也未曾突围黄州等,从而证明了两书的作者对中华文化并不甚了解,且学风轻率,形诸篇章,常信笔臆断,似是而非,其失误程度令人惊讶。其中的山水文字,作者自称为“人文山水”,而非自然山水,实则是才子式的“文人山水”,同人文与自然均无甚相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秋雨 《文化苦旅》 《文明的碎片》 史实臆断 人文山水 文人山水
下载PDF
易安词与南北地域文化关系探微
5
作者 孙运萍 《华北水利水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156-160,共5页
李清照的易安词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婉约清丽的特点,其前后期词风有着明显的转变,这在学术界已成为共识。人们多将其词风的转变归结于生活的巨大转折,这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除此之外,易安词整体词风的形成和转变还与南北地域文化... 李清照的易安词在整体风格上呈现出婉约清丽的特点,其前后期词风有着明显的转变,这在学术界已成为共识。人们多将其词风的转变归结于生活的巨大转折,这当然是最主要的原因。但是,除此之外,易安词整体词风的形成和转变还与南北地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北方的儒家文化、齐鲁地方文化及南方独特的地理特征、地域文化等都对李清照的词风产生了巨大影响,其词风的形成是南北地域文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易安词 儒家文化 齐鲁地方文化 南方文化
下载PDF
易安词抒情方式散论
6
作者 周秀怡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6年第3期44-48,共5页
直抒胸臆与曲折见情是易安词中的两种抒情方式,而曲折见情这种抒情方式又是建立在触景生情,设景抒情,创造“微观世界”以抒情及取象引喻、言此意彼等抒情手段的基础上的。
关键词 易安词 抒情方式 景象 情感
下载PDF
本色缘情,兼可言志——宋词嬗变中的易安词之美学考察
7
作者 王金伟 《山东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17-120,共4页
"缘情"、"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有所相通,但因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李清照的词既坚持了"本色"又融合了发展性因素,"缘情"同时兼以"言志",具有双重的美学倾... "缘情"、"言志"是中国古代诗歌美学的两个重要范畴,二者有所相通,但因侧重点不同而有所区别。李清照的词既坚持了"本色"又融合了发展性因素,"缘情"同时兼以"言志",具有双重的美学倾向。从文体发展历程的宏观视角看,两宋之交是词由以"缘情"为主转而"言志"为主的重要嬗变时期。易安词是其中具有典型意义的个案,甚至堪称考察这一时期宋词演进的范本和重要维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缘情 言志 易安词 嬗变 美学考察
下载PDF
王逸的楚辞文本阐释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则远 《中国文学研究》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8-40,共3页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完整注本 ,它既是两流时期楚辞文本阐释的总结 ,又对后世的楚辞文本阐释奠定了基础 ,在楚辞文本阐释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楚辞》在汉代的学术地位 ,王逸章句的体例 ,以及王逸的... 王逸的《楚辞章句》是现存最早的《楚辞》完整注本 ,它既是两流时期楚辞文本阐释的总结 ,又对后世的楚辞文本阐释奠定了基础 ,在楚辞文本阐释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主要探讨了《楚辞》在汉代的学术地位 ,王逸章句的体例 ,以及王逸的文本阐释理念 ,力求对王逸的楚辞文本阐释有一个较全面地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逸 楚辞章句 章句体例 阐释理念
下载PDF
王逸注《楚辞》“飘风”“云霓”为“小人”辨正
9
作者 蔡能力 《江苏理工学院学报》 2024年第5期20-25,共6页
王逸在注《楚辞》中提出“飘风云霓,以言小人”的理论标准,其典型性、普遍性的论述影响了后代诸多论家。王注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政治文化目的,导致注《骚》时牵强附会、穿凿之甚,产生诸多问题。南宋朱熹于《楚辞集注》中指出王注存在... 王逸在注《楚辞》中提出“飘风云霓,以言小人”的理论标准,其典型性、普遍性的论述影响了后代诸多论家。王注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和政治文化目的,导致注《骚》时牵强附会、穿凿之甚,产生诸多问题。南宋朱熹于《楚辞集注》中指出王注存在问题,但未将屈骚“飘风”“云霓”全貌阐释出来。回观屈骚“飘风”“云霓”的真意,需要回到二者产生的文化语境——《诗经》《老子》等先秦典籍中,方能明晰二者从屈子到王注,再到朱注意涵的演变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飘风 云霓 小人 王逸注《楚辞》
下载PDF
论韩愈“以文为诗”对后世“以文为词”之影响 被引量:2
10
作者 陆有富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3期5-9,共5页
"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诗词虽属不同文体,后来之辛弃疾、陈维崧等人的"以... "以文为诗"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一个重要的概念,主张诗歌创作中引进或借用散文的字法、句法、章法等,其目的是对抗诗歌格律所表现出的程式化而采取的一种诗体革新手段。诗词虽属不同文体,后来之辛弃疾、陈维崧等人的"以文为词"就是受到了"以文为诗"的启发,将散文之字法、句法、议论、叙事、文气等引入词体创作之中。这样不仅解放了词体,增强了词的艺术表现力,同时也提高了词体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愈 辛弃疾 陈维崧 以文为诗 以文为词
下载PDF
典籍译者主体性的哲学阐释学观照——以“易安词”英译为例 被引量:2
11
作者 葛文峰 季淑凤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1期107-110,共4页
哲学阐释学的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阈融合"与"效果历史"应用在"易安词"英译的个案分析中,误读、文化过滤与复译(重译)现象证明了典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主观能动性。哲... 哲学阐释学的三个原则———"理解的历史性"、"视阈融合"与"效果历史"应用在"易安词"英译的个案分析中,误读、文化过滤与复译(重译)现象证明了典籍译者在翻译活动中不可避免的主观能动性。哲学阐释学本体论思维辨证证实了典籍译者主体性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典籍 哲学阐释学 译者主体性 英译 “易安词”
下载PDF
忆云“愁癖”浅论 被引量:2
12
作者 李跃忠 《江南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1期80-83,105,共5页
忆云 ,是清后期词人项鸿祚的字号 ,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 ,其主要内容是抒写词人内心之“愁” ,但各卷“愁”之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大抵甲稿以青年男女的相思愁为主 ,乙稿以抒羁旅之愁为主 ,丙稿则有身世之感 ,家难之悲 ,尤多光... 忆云 ,是清后期词人项鸿祚的字号 ,著有《忆云词甲乙丙丁稿》4卷 ,其主要内容是抒写词人内心之“愁” ,但各卷“愁”之内涵并不完全相同 ,大抵甲稿以青年男女的相思愁为主 ,乙稿以抒羁旅之愁为主 ,丙稿则有身世之感 ,家难之悲 ,尤多光阴易逝之忧 ,丁稿是词人在经历了诸多变故及两试进士不第后所作 ,其内心更为悲凉 ,或抒离愁或写别恨 ,或叹身世如浮萍或感华年已逝、青春不再 ,或悲功名之难博或伤人事之不可测等。其词“幽艳哀断” ,很有特色。项鸿祚以“凄苦”之音奠定了自己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并对后世产生了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项鸿祚 《忆云词》 愁癖 幽艳哀断
下载PDF
论李煜词的诗化 被引量:1
13
作者 邹华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5-128,共4页
在词从晚唐五代到宋的发展进程中,在词体由有别于诗到诗与词初步融合的演进中,李煜词可以说是实现词体向诗体初步转型的转捩点,其于词的外部形态的突破之一,便是词的抒情模式的转变。李煜词三种抒情模式的转换,显现了其词诗化的渐进过程... 在词从晚唐五代到宋的发展进程中,在词体由有别于诗到诗与词初步融合的演进中,李煜词可以说是实现词体向诗体初步转型的转捩点,其于词的外部形态的突破之一,便是词的抒情模式的转变。李煜词三种抒情模式的转换,显现了其词诗化的渐进过程,昭示了词体向诗体的最初转型,使词在今后漫长的发展演变中最终成为一种真正的抒情诗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煜词 诗化 词体 转型
下载PDF
翁麟声《怡簃词话》词学思想探论
14
作者 胡建次 孟祥财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1期80-87,共8页
满族词论家翁麟声的词学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论词专著《怡簃词话》里,在词之起源、创作要求与批评原则等命题上。在词之起源方面,他持词源于诗的观点,认为词为“诗余”之属。在词之创作方面,他强调作者要有相应的学力与性情,所填词要... 满族词论家翁麟声的词学批评思想,主要体现在其论词专著《怡簃词话》里,在词之起源、创作要求与批评原则等命题上。在词之起源方面,他持词源于诗的观点,认为词为“诗余”之属。在词之创作方面,他强调作者要有相应的学力与性情,所填词要抒发含蓄婉转之情感,表现富于丰神韵致之物事,并且合乎“便读”与“耐读”的原则;同时主张词的创作贵在创新,强调作词应“一气如话”。在批评原则方面,他倡导以“格韵”评词,强调两者相辅相成;还主张知人论世,准确理解词人词作。翁麟声的词学思想,既有对传统的借鉴,也有创新与开拓,在我国词论史上具有重要的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翁麟声 《怡簃词话》 词学思想 起源论 创作要求论
下载PDF
论白居易诗与唐宋词的内在契合 被引量:1
15
作者 丁楹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70-75,共6页
对白居易诗与唐宋词中思想内容的某些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享乐心理,去日苦多、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但求适意、不拘形迹的归隐意识是其内在契合点,反映了中唐以来新型文化背景下文士心理的变迁,是白居易诗... 对白居易诗与唐宋词中思想内容的某些方面作细致的观察分析后,发现人生苦短、及时行乐的享乐心理,去日苦多、人生如寄的感伤情绪,但求适意、不拘形迹的归隐意识是其内在契合点,反映了中唐以来新型文化背景下文士心理的变迁,是白居易诗和唐宋词独特的审美特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居易 唐宋词 审美特质 内在契合
下载PDF
中國古代音樂文學的創作模式
16
作者 張劍華 《岭南学报》 2022年第1期95-132,共38页
中國古代音樂文學的創作模式主要有“以樂從辭”“選辭配樂”“由樂定辭”三種。“以樂從辭”的創作機理是“聲依永,律和聲”,這與“由樂定辭”的創作機理正好相反,“由樂定辭”的創作機理乃是“永依聲”。“選辭配樂”的創作機理是選... 中國古代音樂文學的創作模式主要有“以樂從辭”“選辭配樂”“由樂定辭”三種。“以樂從辭”的創作機理是“聲依永,律和聲”,這與“由樂定辭”的創作機理正好相反,“由樂定辭”的創作機理乃是“永依聲”。“選辭配樂”的創作機理是選既成之辭配入既成之曲,既有對辭的“拼湊分割”,亦有對曲的“填實虚聲”。“元狩、元鼎”與“開元、天寶”是三種創作模式轉折的兩個關鍵的時間節點,伴隨創作模式之變更,辭樂關係也隨之發生一定的微妙變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樂文學 創作模式 以樂從辭 選辭配樂 由樂定辭
下载PDF
遗山词集版本考略 被引量:1
17
作者 赵永源 秦冬梅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2年第4期21-24,27,共5页
元好问(遗山)为金词之大家,其词集曰《遗山乐府》,版本甚夥,有一卷本、二卷本、三卷本、四卷本、五卷本等多种,自明以降多次刊刻,版本颇复杂。因此对遗山词集之版本作一番爬梳、钩稽极为必要。
关键词 元好问 版本 考证 遗山词集
下载PDF
基于《中医方剂大辞典》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研究 被引量:1
18
作者 孟祥梅 王玮鑫 +8 位作者 张雨珊 张文君 王德辰 刘凯歌 曹雅蕾 于春月 苏泽琦 赵莹 丁霞 《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年第3期318-321,共4页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 目的挖掘《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的组方规律,获得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探索基于层次聚类的吞酸新方组成,为中医药治疗吞酸提供新的思路。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V2.5),构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方剂数据库,分别采用频次统计、关联规则、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对《中医方剂大辞典》中治疗吞酸方剂中的用药频次进行统计,同时分析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绘制网络展示图,并拟合治疗吞酸的新方组合模式。结果筛选获得《中医方剂大辞典》中吞酸方剂共57首,涉及中药104味;其中应用最多的前十位药物依次为半夏、陈皮、茯苓、甘草、吴茱萸、白术、干姜、黄连、木香、人参;通过数据挖掘共得到治疗吞酸的核心用药组合5对;拟合新方组合4个。结论治疗吞酸的药物多以健脾、和胃、清肝为主,其中健脾和胃、疏肝行气为治疗吞酸的重要方法,本研究也为中医药治疗吞酸的临床应用以及与其相应的基础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方剂大辞典 吞酸 数据挖掘 组方规律 中医传承辅助平台
下载PDF
晚清民国女性参与的词籍校编——以梁令娴《艺蘅馆词选》为中心 被引量:1
19
作者 王湘华 《五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4期24-25,共2页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是晚清民国具有一定影响的词籍校编著作。此书为编者习词时吟咏历代词作、手自钞录校编而成。书中时有校编按语,含校注词作者之异、校辨词作归宿之争、辨词旨、辨明词作年代与所依之本等五方面内容,为后世词学研究... 梁令娴《艺蘅馆词选》是晚清民国具有一定影响的词籍校编著作。此书为编者习词时吟咏历代词作、手自钞录校编而成。书中时有校编按语,含校注词作者之异、校辨词作归宿之争、辨词旨、辨明词作年代与所依之本等五方面内容,为后世词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文献文本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梁令娴 艺蘅馆词选 校编
下载PDF
《易》源于易水初探
20
作者 周长富 《保定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122-127,共6页
《周易》是由我国上古先民的迷信占卜巫术逐步演变形成的,至夏代为《连山易》,到商代为《归藏易》。之所以称为《易》,是由于源于易水,易水流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周易》的许多《卦爻辞》与易水流域的社会自然环境关系密切,... 《周易》是由我国上古先民的迷信占卜巫术逐步演变形成的,至夏代为《连山易》,到商代为《归藏易》。之所以称为《易》,是由于源于易水,易水流域是我国古老文明的源头之一。《周易》的许多《卦爻辞》与易水流域的社会自然环境关系密切,是易水人文物像的综合反映,是夏商及以前时期易水先民的文化创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易 易水 文明源头 《周易 卦爻辞》 邹衍 韩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