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7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月饼饰面液的研制 被引量:1
1
作者 朱香澔 潘振辉 +3 位作者 高彤 王凤娇 罗歆桐 方嘉沁 《食品工业》 CAS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94-98,共5页
以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和色差值(ΔE*)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胡萝卜素添加量、不同果糖添加量、不同阿拉伯胶添加量和不同甘氨酸的添加量对月饼表面色泽的影响,研究了月饼饰面液的最佳调配工艺... 以亮度值(L*)、红度值(a*)、黄度值(b*)和色差值(ΔE*)为考察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探讨了不同胡萝卜素添加量、不同果糖添加量、不同阿拉伯胶添加量和不同甘氨酸的添加量对月饼表面色泽的影响,研究了月饼饰面液的最佳调配工艺。结果表明,月饼饰面液的最佳调配工艺为:胡萝卜素添加量2 g、果糖添加量2 g、阿拉伯胶添加量30 g、甘氨酸添加量0.5 g,在该工艺条件下月饼的亮度为56.708,红度值为21.968,黄度值为66.638,色差值为3.0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月饼 饰面液 亮度值 黄度值 红度值 色差值
原文传递
黄羽肉鸡胫色与腹脂及体表不同部位皮肤黄度值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
2
作者 叶茂 江伟烽 +5 位作者 罗文 张细权 陈杰 曾宪军 殷允谦 罗庆斌 《家禽科学》 2022年第7期10-13,共4页
为探究黄羽肉鸡胫色与腹脂及体表不同部位皮肤黄度值间的关系,试验对600只77日龄江丰G系黄羽肉鸡的胸部、腹部、下背、上背、胫部和腹脂的黄度值进行测定,并对这些部位的黄度值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胫色、腹脂色、前... 为探究黄羽肉鸡胫色与腹脂及体表不同部位皮肤黄度值间的关系,试验对600只77日龄江丰G系黄羽肉鸡的胸部、腹部、下背、上背、胫部和腹脂的黄度值进行测定,并对这些部位的黄度值进行了Pearson相关性分析。试验结果表明:胫色、腹脂色、前胸色、腹部色、下背色黄度值的变异系数在26%~41%,而上背色高达110.07%,可见相对于胫色、腹脂色、前胸色、腹部色、下背色,上背色黄度值的变异系数最大。胫色与前胸色、腹部色和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脂色与腹部色和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前胸色与腹部色、上背色及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腹部色与上背色和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上背色与下背色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羽肉鸡 胫色 肤色 黄度值
下载PDF
热处理对文昌鸡肉色泽的影响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铁涛 徐云升 《农产品加工(下)》 2015年第2期18-19,22,共3页
以文昌鸡鸡胸和鸡腿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对文昌鸡鸡胸与鸡腿部位水分含量、色泽池t值,矿值,6t值)变化。研究表明,鸡腿肉较鸡胸肉水分含量变化趋势显著。随着蒸煮温度不断升高,鸡胸和鸡腿的亮度值在55—65℃有所上升,鸡胸肉的... 以文昌鸡鸡胸和鸡腿为研究对象,研究热处理对文昌鸡鸡胸与鸡腿部位水分含量、色泽池t值,矿值,6t值)变化。研究表明,鸡腿肉较鸡胸肉水分含量变化趋势显著。随着蒸煮温度不断升高,鸡胸和鸡腿的亮度值在55—65℃有所上升,鸡胸肉的亮度值伍+值)在75℃之后基本不变。随蒸煮温度升高,鸡肉颜色从开始均匀的红色逐渐转变成灰棕色。蒸煮温度较低时候,鸡腿肉红度值(矿值)明显高于鸡胸肉。当温度为55~65℃时,鸡胸肉和鸡腿肉的黄度值(6+值)与蒸煮温度呈正相关,高于65℃后鸡胸肉黄度值略有减小,随后基本不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鸡腿 鸡胸 亮度值 红度值 黄度值
下载PDF
初烤烟叶不同区位色差变化及Fisher最优分割法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高辉 杨晶津 +7 位作者 王慧 王玉真 李思源 刘继辉 华一崑 汪显国 高占勇 刘静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62-68,共7页
为探索色差法在烟叶分切打叶中的应用,选择K326 B2F、C3F、X2F初烤烟叶作为试验对象,分别将3个部位的烟叶去除叶柄后纵向平均分切成10个区位,利用色差计测定每个分切区位的色差值L*(明度值)、a*(红度值)、b*(黄度值),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 为探索色差法在烟叶分切打叶中的应用,选择K326 B2F、C3F、X2F初烤烟叶作为试验对象,分别将3个部位的烟叶去除叶柄后纵向平均分切成10个区位,利用色差计测定每个分切区位的色差值L*(明度值)、a*(红度值)、b*(黄度值),采用回归分析法研究K326烟叶不同区位色差值的变化趋势,通过Fisher最优分割法和感官评吸法分析各部位烟叶适宜的分段比例和感官质量差异。结果表明:①对于K326 3个部位的初烤烟叶,从叶基到叶尖,L*值呈逐渐降低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a*、b*、△E(总色差)值呈先升高后降低的抛物线形变化趋势。②基于标准化的色差值矩阵,利用Fisher最优分割法确定了K326 3个部位初烤烟叶的最佳分段比例(叶基∶叶中∶叶尖):B2F为20%∶50%∶30%、C3F为30%∶50%∶20%、X2F(叶基∶近基∶叶中∶叶尖)为10%∶30%∶40%∶20%。③三点法检验结果表明,分切后各段烟叶之间的整体感官品质均存在显著差异,说明色差法结合Fisher最优分割法能将同一烟叶品质差异较大的区位有效分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初烤烟叶 区位 色差 Fisher最优分割法 感官品质 L~*(明度值) a~*(红度值) b~*(黄度值)
下载PDF
BCO2基因多态性与麻黄鸡皮肤黄度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吴静文 陈庚华 +7 位作者 林泽桐 殷允谦 陈泓庆 陈杰 罗庆斌 聂庆华 张细权 罗文 《中国家禽》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7-13,共7页
试验旨在研究麻黄鸡皮肤黄度的遗传特性,以及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CO2)基因多态性与麻黄鸡皮肤黄度的关联性。选取310只80日龄商品代麻黄鸡,利用肤色仪对屠宰后鸡的胫部、腹脂以及5个不同躯干部位的颜色进行黄度值测定,并分析不同部位... 试验旨在研究麻黄鸡皮肤黄度的遗传特性,以及β-胡萝卜素加氧酶2(BCO2)基因多态性与麻黄鸡皮肤黄度的关联性。选取310只80日龄商品代麻黄鸡,利用肤色仪对屠宰后鸡的胫部、腹脂以及5个不同躯干部位的颜色进行黄度值测定,并分析不同部位黄度值之间的相关性。同时筛查BCO2基因SNPs位点,鉴定个体基因型,分析基因多态性与麻黄鸡皮肤黄度的关联性。结果显示:(1)胫色与躯体皮肤黄度无相关,与腹脂黄度也无相关(P>0.05);腹脂黄度与躯体整体的皮肤黄度极显著相关,躯体5个不同部位的皮肤黄度相互之间具有极显著相关性(P<0.01);(2)BCO2的3个经典SNP(chr24:6264085、chr24:6273428、chr24:6287900)与试验群体的皮肤黄度无相关(P>0.05);(3)单倍型GGTTAA个体的前胸黄度b*值显著高于单倍型GACTGG(P<0.05),同时高于单倍型AATTGG和单倍型GACTGA个体。结果揭示了麻黄鸡胫色、腹脂颜色和表皮颜色相互之间的关系,发现BCO2基因上的一个单倍型与麻黄鸡皮肤黄度性状相关,为探讨其作为有效遗传标记的可行性提供了参考,为麻黄鸡的分子育种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CO2 SNP 单倍型 皮肤颜色 黄度(b*值) 麻黄鸡
下载PDF
日粮中添加天然色素对优质肉鸡皮肤颜色的影响
6
作者 王钱保 赵振华 +3 位作者 黎寿丰 黄华云 李春苗 黄正洋 《山东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14-118,共5页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然色素对优质肉鸡苏禽3号皮肤颜色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周龄黄羽肉鸡苏禽3号母鸡为材料,设置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和Ⅲ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40 mg/kg的叶黄素和20 mg/kg的来立红、500 mg/kg的金玉黄和20 mg/kg... 为研究日粮中添加天然色素对优质肉鸡苏禽3号皮肤颜色的影响,本试验选取8周龄黄羽肉鸡苏禽3号母鸡为材料,设置对照组饲喂基础饲粮,试验组Ⅱ和Ⅲ分别在基础饲粮上添加40 mg/kg的叶黄素和20 mg/kg的来立红、500 mg/kg的金玉黄和20 mg/kg的九州红,于第2、4、6周从3组中分别随机抽取24只进行宰杀,观测皮肤黄度值。结果表明,2~6周试验组皮肤RYCF值和黄度b^(*)值呈现逐渐增加的趋势,其中2~4周增幅较大,4~6周后逐渐减缓。由此可见,日粮中添加天然色素能显著提升苏禽3号黄羽肉鸡皮肤颜色等级,其中试验组Ⅲ效果最佳,建议根据禽肉市场消费的不同需求加以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肉鸡 苏禽3号 天然色素 皮肤颜色 RYCF值 黄度b^(*)值
下载PDF
黄粉虫资源研究利用现状与进展 被引量:78
7
作者 刘玉升 王付彬 +1 位作者 崔俊霞 张丽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6-114,共9页
本文对我国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资源的研究利用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生物学;②经济资源价值;③饲养方式及人工高效生产养殖的关键技术;④应用领域;⑤抗菌物质的研究及利用前景;⑥有关检测技术及质量保... 本文对我国黄粉虫Tenebrio molitor(L.)资源的研究利用现状与进展进行了综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基础生物学;②经济资源价值;③饲养方式及人工高效生产养殖的关键技术;④应用领域;⑤抗菌物质的研究及利用前景;⑥有关检测技术及质量保证。并讨论了进一步开展研究和应用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粉虫 资源价值 工厂化生产 应用
下载PDF
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时代价值、基本原则与实现路径 被引量:27
8
作者 张祝平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54-161,共8页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原创的文化工程建设模式。本文梳理了国家文化公园的谋划与建设历程,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当遵循的保护传统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等四项原则,最后提出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 国家文化公园是我国原创的文化工程建设模式。本文梳理了国家文化公园的谋划与建设历程,对国家文化公园的内涵进行了总结归纳,阐述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应当遵循的保护传统与合理开发相结合等四项原则,最后提出了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路径:建全体制机制,完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顶层设计;构建文化体系,展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的文化魅力;注重文旅融合,增强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影响力;强化科技助力,创新黄河文化的现代表达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 国家文化公园 时代价值 传统文化
原文传递
高产红曲黄色素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27
9
作者 周波 王菊芳 +1 位作者 吴振强 梁世中 《微生物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2期1909-1914,共6页
利用紫外、硫酸二乙酯、氯化锂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到一株高产黄色素的红曲霉突变株MYM2。经过稳定性实验证明,诱变得到的菌株稳定性较好,液态发酵试验黄色素色价达到100U/mL以上,黄色素色调达到3.5左右。此黄色素在300nm^60... 利用紫外、硫酸二乙酯、氯化锂和亚硝基胍复合诱变的方法,选育到一株高产黄色素的红曲霉突变株MYM2。经过稳定性实验证明,诱变得到的菌株稳定性较好,液态发酵试验黄色素色价达到100U/mL以上,黄色素色调达到3.5左右。此黄色素在300nm^600nm波长之间只有一个在410nm附近的最大吸收峰,在pH3~8之间稳定性较好。当pH小于3时,红曲黄色素不稳定,黄色素溶液变混浊,放置后有沉淀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曲霉 突变株 黄色素 色价 色调
下载PDF
渤海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20
10
作者 邢小罡 赵冬至 +2 位作者 刘玉光 杨建洪 王林 《海洋环境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595-598,共4页
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是海水总吸收系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光学和水色遥感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利用2005年测量的渤海黄色物质与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回归了两者吸收系数的曲线斜率,平均值分别为0.012和0.014 nm... 非色素颗粒物和黄色物质的吸收是海水总吸收系数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海洋光学和水色遥感目前主要的研究内容。本文利用2005年测量的渤海黄色物质与非色素颗粒物的吸收系数,回归了两者吸收系数的曲线斜率,平均值分别为0.012和0.014 nm-1,这与国外测量的结果是一致的;分析了吸收系数和曲线斜率的时空分布,发现两者存在比较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可能是由于非色素颗粒物与黄色物质的两种来源导致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 非色素颗粒物 黄色物质 吸收系数 S值
下载PDF
大孔树脂——溶剂萃取法精制高色价栀子黄色素的集成技术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胡居吾 熊伟 +2 位作者 李雄辉 季清荣 涂招秀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11年第2期304-308,共5页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黄色素,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萃取相结合的集成技术,从栀子中分离纯化得到高色价的栀子黄色素。先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黄色素进行初步精制,以306型大孔吸附树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孔树脂对栀子黄色素... 以栀子为原料提取栀子黄色素,采用大孔吸附树脂——有机溶剂萃取相结合的集成技术,从栀子中分离纯化得到高色价的栀子黄色素。先采用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黄色素进行初步精制,以306型大孔吸附树脂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大孔树脂对栀子黄色素的静态吸附率、吸附流速和洗脱剂浓度对吸附的影响,从而得到较为合适的工艺:吸附流速2.0 mL/min,用70%乙醇作洗脱剂,得到栀子黄色素较纯产品(色价为338,OD值为0.31)。上述较纯产品再用乙酸乙酯进一步萃取纯化,得到最佳萃取条件是萃取剂的用量为11∶1,萃取时间为75 min,萃取次数为3次,萃取率为95.1%,在此条件下得到高纯度的栀子黄色素,其色价为402,OD值为0.1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大孔吸附树脂 萃取 色价
下载PDF
常压室温等离子诱变选育高产橙、黄色素红曲菌研究 被引量:10
12
作者 牛国强 黄艳 +1 位作者 张薄博 许赣荣 《核农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54-661,共8页
为了提高红曲菌(Monascus sp.)产橙、黄色素的性能,采用新型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处理红曲菌WM951孢子悬液。结果表明,最佳照射时间为90 s,此时红曲菌突变效果最好,其孢子致死率为78%,形态突变率为14.2%。试验最终从15株突... 为了提高红曲菌(Monascus sp.)产橙、黄色素的性能,采用新型的常压室温等离子体(ARTP)诱变技术处理红曲菌WM951孢子悬液。结果表明,最佳照射时间为90 s,此时红曲菌突变效果最好,其孢子致死率为78%,形态突变率为14.2%。试验最终从15株突变菌株筛选得到1株高产橙、黄色素的突变菌株WM951M1,对该菌株的发酵产物进行色价检测分析,发现该突变菌株产橙、黄色素能力比出发菌株分别提高136%、43%,30℃培养10d后其固态发酵红曲米中橙、黄色素色价最大值分别为3 620、3300 U·g-1。出发菌和突变菌所产色素的全波长扫面图谱显示,突变菌所产色素最大吸收峰出现在465nm处,并在410 nm处也有吸收峰,说明该菌主要合成橙、黄色素。在传代培养的过程中,该突变菌株表现出良好的遗传稳定性及形态稳定性,不仅可应用于生产橙、黄色素,也可用于生产色调偏橙型红曲米,还能丰富红曲菌菌株库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常压室温等离子体 红曲菌 橙色素 黄色素 色价
下载PDF
棉织物改性及天然染料栀子黄染色工艺探讨 被引量:10
13
作者 张腾飞 简宏伟 田俊莹 《针织工业》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3-66,共4页
为改善天然染料栀子黄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首先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处理,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及条件;然后利用天然染料栀子黄对阳离子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测定了染色后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K/S值以及... 为改善天然染料栀子黄对棉织物的染色性能,首先对棉织物进行阳离子改性处理,通过试验确定最佳的改性工艺及条件;然后利用天然染料栀子黄对阳离子改性棉织物进行染色,探讨了最佳染色工艺条件,测定了染色后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K/S值以及色牢度,并与未改性棉织物染色性能对比。结果表明,棉织物最佳改性工艺为:改性剂浓度30 g/L、pH值为9.0、时间为50 min、温度为50℃;改性棉织物最佳染色工艺:温度为60℃、时间为60 min、pH值为9.0;改性后棉织物的上染百分率以及K/S值明显高于未改性棉织物,改性棉织物染色耐皂洗色牢度及耐摩擦色牢度均可达到4级及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棉织物染色 阳离子改性 天然染料 栀子黄 上染百分率 K/S值 色牢度
下载PDF
贵州高原黄壤的供氮能力研究 被引量:8
14
作者 陆引罡 杨宏敏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2年第2期82-85,共4页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 5N标记氮肥在不同作物上进行数年的盆栽试验、田间微区及小区试验 ,结果显示 ,“A”值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 ,特别是与植株吸收土壤氮量占碱解氮及全氮含量的百分率具极显著相关 ,植物地上部吸收土壤氮量与... 利用稳定性同位素1 5N标记氮肥在不同作物上进行数年的盆栽试验、田间微区及小区试验 ,结果显示 ,“A”值与土壤碱解氮含量存在显著相关 ,特别是与植株吸收土壤氮量占碱解氮及全氮含量的百分率具极显著相关 ,植物地上部吸收土壤氮量与其占土壤碱解氮、全氮含量的百分比例亦呈极显著相关关系。据此可以利用田间试验的无肥区植物地上部吸收土壤氮量占碱解氮含量的比率 ,确定一个换算系数。研究中提出贵州中部海拔 10 0 0~ 12 0 0m地带黄壤对玉米、水稻供氮换算系数为碱解氮含量的 0 3 ,13 0 0~ 14 0 0m地带换算系数为 0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贵州 黄壤 “A”值 供氮能力 换算系数 土壤碱解氮含量
下载PDF
栀子黄OD值、色价与西红花苷和栀子苷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9
15
作者 陈阳 赵璨 +1 位作者 张浩 蔡乐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262-265,270,共5页
目的:鉴于OD值、色价以及国标(GB/T5009.149-2003)3个质量标准与栀子黄中西红花苷及栀子苷含量缺少深入研究的现状,对6份不同栀子黄进行OD值、色价以及栀子苷和西红花苷的含量测定,从而对3个质量标准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采用硅胶柱层... 目的:鉴于OD值、色价以及国标(GB/T5009.149-2003)3个质量标准与栀子黄中西红花苷及栀子苷含量缺少深入研究的现状,对6份不同栀子黄进行OD值、色价以及栀子苷和西红花苷的含量测定,从而对3个质量标准进行客观的评价。方法:采用硅胶柱层析从栀子中分离西红花苷纯品,然后分别采用UV和HPLC对6份不同栀子黄进行OD值、色价以及栀子苷和西红花苷的含量测定。结果:栀子黄的色价与显色物质基础西红花苷含量成正比,栀子黄中杂质栀子苷含量和OD值无明显关系,栀子黄的色价与栀子苷含量没有任何相关性。结论:国标GB/T5009.149-2003采用栀子苷含量作为栀子黄质量指标缺乏科学依据,色价作为质量控制标准能准确反映栀子黄中显色成分西红花苷的含量,而OD值作为栀子黄中栀子苷含量控制的指标也缺少科学数据,建议采用具有分离功能的HPLC来控制栀子黄中栀子苷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 西红花苷 栀子苷 OD值 UV 色价 HPLC
原文传递
长江与黄河两大流域水生态问题剖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潘保柱 韩谞 《风景园林》 2020年第8期18-23,共6页
对流域水生态的研究由传统单一的水质评价逐渐转变为河流生态质量的评价,基于河流健康保障的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性趋势。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内的生态保护与发展也是重大国家战略。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研究对象,对两大流域... 对流域水生态的研究由传统单一的水质评价逐渐转变为河流生态质量的评价,基于河流健康保障的流域生态保护与发展已成为国际性趋势。长江、黄河两大流域内的生态保护与发展也是重大国家战略。以长江、黄河两大流域为研究对象,对两大流域水生态环境问题进行分区概述,并从河流湖库问题治理的关键是注重流域的整体性的角度,分析为维系两大流域水生态健康可开展的研究工作,最后将生态修复与景观设计结合考虑,提出注重景观价值的流域生态保护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域生态安全 河流健康保障 长江 黄河 水生态环境问题 景观价值
下载PDF
高色价栀子黄色素的精制 被引量:4
17
作者 钟振声 潘锦秀 陈砚楷 《精细化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581-583,591,共4页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黄的精制效果。比较了6种树脂对栀子黄的吸附效果,并选择HPD450树脂精制栀子黄色素。获得高色价、低OD值的栀子黄色素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适宜精制条件为:水提取液ρ(栀子黄)=7 mg/mL,水提取液与树脂的体积比... 研究了大孔吸附树脂对栀子黄的精制效果。比较了6种树脂对栀子黄的吸附效果,并选择HPD450树脂精制栀子黄色素。获得高色价、低OD值的栀子黄色素的大孔树脂吸附分离的适宜精制条件为:水提取液ρ(栀子黄)=7 mg/mL,水提取液与树脂的体积比为7∶1,依次用6BV水、4BV体积分数为5%的乙醇、3BV体积分数为20%的乙醇、4BV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梯度洗脱。在此条件下,得到OD值为0.394、色价达423.4的精制产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黄色素 大孔吸附树脂 OD值 色价 食品用化学品
下载PDF
藜麦在黄酒酿造中的应用研究进展
18
作者 赵佳 贺文慧 冯璟钰 《现代农业科技》 2024年第13期142-145,共4页
藜麦是一种古老而营养丰富的谷物,蛋白质、纤维含量较高,且富含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对传统酿造工艺的重视,藜麦黄酒作为一种新型酒类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藜麦酿造黄酒的研究现状,藜麦替代部分酿... 藜麦是一种古老而营养丰富的谷物,蛋白质、纤维含量较高,且富含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消费者对健康食品的追求和对传统酿造工艺的重视,藜麦黄酒作为一种新型酒类产品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综述了藜麦酿造黄酒的研究现状,藜麦替代部分酿造原料拓宽了黄酒的原料选择,其酿造工艺相较于传统工艺进行了针对性优化,酿制的藜麦黄酒风味独特,富含黄酮、皂苷、酚类物质等功能成分,具有极高的营养价值。深入研究藜麦黄酒对于推动杂粮精深加工、功能食品创新和黄酒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藜麦 黄酒 酿造工艺 功能价值
下载PDF
汽车零部件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试验与户外自然曝晒的相关性研究
19
作者 黄涛 张恒 《装备环境工程》 CAS 2024年第1期149-156,共8页
目的 探究汽车零部件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加速试验与户外自然曝晒的关系。方法 使用3种典型高分子透明材料分别进行阳光模拟加速试验、AIMBOX/Arizona户外曝晒和Florida户外曝晒,基于试验后样品的黄变值,比较阳光模拟试验与户外曝晒的相... 目的 探究汽车零部件金属卤素灯阳光模拟加速试验与户外自然曝晒的关系。方法 使用3种典型高分子透明材料分别进行阳光模拟加速试验、AIMBOX/Arizona户外曝晒和Florida户外曝晒,基于试验后样品的黄变值,比较阳光模拟试验与户外曝晒的相关性,并对阳光模拟试验与户外曝晒的加速性进行探讨。结果 阳光模拟(IP/DP箱)加速试验与AIM BOX/Arizona户外曝晒高度相关,综合加速倍率约是AIM BOX/Arizona户外曝晒的3倍。阳光模拟(IP/DP箱外)加速试验与Florida户外曝晒高度相关,综合加速倍率是Florida户外曝晒的7倍。结论 基于3种典型材料研究可知,汽车零部件阳光模拟加速试验与典型户外自然曝晒具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子材料 阳光模拟 自然曝晒 耐候 黄变值 相关性 加速性
下载PDF
安徽淮北小麦黄苗死苗现象与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张文凯 《河北农业科学》 2010年第4期53-54,共2页
研究了安徽淮北小麦黄苗、死苗现象与土壤养分含量和pH值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pH值过低是小麦苗期发生黄死苗现象的关键因素;其他土壤营养元素与小麦黄死苗虽然有一定关系,但不是主要影响因素。
关键词 小麦 黄苗 死苗 土壤养分 PH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