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格局分异 被引量:174
1
作者 马海涛 徐楦钫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11-18,共8页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取决于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2016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及内部所有地级城... 城市群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主要载体,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重点取决于城市群的发展质量及辐射带动作用。通过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个维度对2016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及内部所有地级城市进行高质量发展评估,研究发现:①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空间差异显著,中下游的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数高于中上游城市群;②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空间格局中存在"中部塌陷",处于中部地区的中原和晋中城市群多个维度上低于东西部城市群;③城市群内部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明显的"中心-外围"格局,核心城市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高于外围城市;④行政等级高和区位条件好的城市往往拥有较高的高质量发展水平,受所处黄河位置的影响并不显著。研究认为,黄河流域城市群应该加强核心城市对城市群整体的辐射带动作用,通过城市群整体的高质量发展影响带动整个黄河流域的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评价指标体系 创新发展与绿色发展 城市等级 生态环境保护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城市群形成发育的空间组织格局与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96
2
作者 方创琳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8,共8页
黄河流域城市群由3个区域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和4个地区性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组成"3+4"的空间组织格局,其人口及主要经济指标占中国城市群的... 黄河流域城市群由3个区域级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中原城市群和关中平原城市群)和4个地区性城市群(兰西城市群、晋中城市群、呼包鄂榆城市群和宁夏沿黄城市群)组成"3+4"的空间组织格局,其人口及主要经济指标占中国城市群的比重大致在20%~25%之间,但占黄河流域9省区的比重高达60%~70%以上,是黄河流域人口高密度的集聚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心区、传承黄河文化弘扬中华文明的重载区,也是环境污染综合治理与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因而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战略地位。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呈现出集聚程度低、发育程度低,高端高新产业比重低、建设用地扩张速度慢、越往上游城市群发育程度越低的发育特点,不少城市群尚处在发育雏形阶段。未来城市群的发展要按照分级分类发展原则,以生态保护为先导,以流域一体化为主线,以创新为动力源,以文化传承为灵魂,以9大都市圈为鼎,不断提升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发展"颜值"、发展能级、发展质量和文化品质,推动黄河流域城市群在错位分工中互补协调发展,把黄河流域城市群建成生态型、创新型和文化传承型城市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空间组织格局 发育特点 发展定位 高质量发展重点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与核心策略 被引量:96
3
作者 杨永春 穆焱杰 张薇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09-423,共15页
黄河流域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到后期的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起飞发展阶段,大体处于集聚功能大于扩散效应的"虹吸效应"阶段和区内发展的激烈竞争时期。高质量的中/高速经济增长是黄河流域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大致... 黄河流域整体处于工业化中期到后期的转型发展和区域经济的起飞发展阶段,大体处于集聚功能大于扩散效应的"虹吸效应"阶段和区内发展的激烈竞争时期。高质量的中/高速经济增长是黄河流域现代化进程和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在大致梳理流域(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内涵及其理论演变的基础上,本文探讨了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及其核心策略。域内高质量发展的基本条件表现为农业发展的多样性和脆弱性,流域经济联系的松散性,经济发展阶段性及其内部差异性的约束,外部投资和产业转移等动力不足的约束等。这决定了流域高质量发展必表现为长期性、多样性、竞争性、协同性甚至区域化的倾向。因此,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需探索"弯道超车"的核心策略:①在智能社会和全球化浪潮中,谋高质量增长,即持续探寻域内适合国家需求和地方特色的新型产业转型发展模式,建构适合各地方的特色化产业集群/产业链,提升综合竞争力;②探寻同质前提下的协同新模式,谋划流域协同和寻求特色化的新型城镇化模式,包括适合各地的人口城镇化策略和城乡统筹模式,尤其是基于土地流转的乡村人口向河谷/川地/盆地、平原、城镇的持续迁移路径,提高劳动生产率,关注水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等问题;③实施"中心突破"的体制,寻求中心带动的流域空间重构,推动中心城市和城镇群的健康发展,促进高质量发展。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是一个至少20~30年的长期探索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高质量发展 基本条件 核心策略 中心城市 城镇群
原文传递
经济集聚扩大绿色经济效率差距了吗?——来自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经验证据 被引量:31
4
作者 李治国 王杰 王叶薇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9-42,共14页
城市群经济集聚和绿色转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表现和现实诉求,二者能否"珠联璧合"备受关注。基于空间均衡模型理论剖析城市群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及其不平等现状的内在关联,进而选取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 城市群经济集聚和绿色转型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表现和现实诉求,二者能否"珠联璧合"备受关注。基于空间均衡模型理论剖析城市群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及其不平等现状的内在关联,进而选取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作为研究样本,通过动态空间杜宾模型对二者的非线性关系与空间溢出效应进行考察,同时对作用路径和溢出机制给予关注。为了解决城市群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的双向因果关系引致的潜在内生性问题,选取地形起伏度和明代驿站设立作为专门的工具变量。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经济集聚与绿色经济效率存在倒U型关系,经济集聚处于合理的范围内有助于提升绿色经济效率,而当经济集聚过度时则会抑制城市群绿色经济效率提升;城市群经济集聚会扩大群际绿色经济效率差距从而加剧其绿色发展的不平等;城市群经济集聚对绿色经济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这一溢出效应存在典型的地理距离衰减特征,400km~500km处溢出效应分布密集;绿色技术创新和劳动力市场高级化是城市群经济集聚影响绿色经济效率以及群际差距的重要路径和溢出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集聚 绿色经济效率 空间溢出 黄河流域城市群 倒U型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及其实现路径 被引量:27
5
作者 秦华 任保平 《经济与管理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26-37,共12页
黄河流域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其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呈现多中心发展模式,且资源型城市特征明显,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但城市群... 黄河流域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经济发展的重心,也是其现代化经济体系和参与国际竞争的主要载体。目前,黄河流域城市群呈现多中心发展模式,且资源型城市特征明显,形成了以资源型产业和传统制造业为主导的产业发展格局。但城市群发展仍存在生态环境脆弱、资源开采方式粗放、区域发展不协调、核心城市开放合作层次和辐射功能不足、创新能力弱、城市发展动力不足等制约因素。未来城市群应从生态环境、经济、社会3个层面出发,以生态保护为先导,以核心城市和都市圈建设为切入点,以交通基础设施为抓手,以创新驱动为动力,以社会和谐为宗旨,实现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基本逻辑与推进策略 被引量:24
6
作者 盛广耀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21-27,共7页
沿黄地区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具有较高的人口和经济集中度,但发展差异明显,城市之间网络联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同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尚不健全。推进黄河流域城市... 沿黄地区城市群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区域。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具有较高的人口和经济集中度,但发展差异明显,城市之间网络联系不够紧密,尚未形成有效的区域协调机制,同时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机制尚不健全。推进黄河流域城市群的高质量发展,应从绿色发展、创新驱动、空间协同、集约高效和开放共享等五个方面进行。应根据各城市群的发展特点实施各有侧重的发展策略,重点完善城市群协同发展机制,强化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合力打造优势产业集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基本逻辑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时空格局演变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李林山 赵宏波 +1 位作者 郭付友 王宇 《地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751-1762,共12页
以黄河流域城市群为研究空间单元,通过文献梳理识别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状态... 以黄河流域城市群为研究空间单元,通过文献梳理识别流域产业高质量发展内涵,构建产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分析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过程。研究结果显示:自2000年以来,黄河流域城市群产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状态,并且由初始相对均衡转为东中西阶梯状递减的流域分异特征。产业各维度发展指数呈现不同的空间特征。产业活力、创新效率方面,上、中、下游分异明显;各城市群面临不同的产业结构性问题;上中游城市群产业空间联系不足,与中下游城市群差距在扩大;各城市群产业发展带来的生态环境压力趋于加重,黄河流域中游城市群成为环境污染的高值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产业高质量发展 区位基尼系数 产业空间联系指数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估与空间分异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康艳青 李春荷 朱永明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86-91,共6页
基于2018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数据,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锡尔系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自西... 基于2018年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的数据,从社会发展、经济增长、生态环境和环境保护四个维度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和锡尔系数分析法进行综合评估。研究发现:(1)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总体呈现自西向东逐级递增、山东半岛城市群和呼包鄂榆城市群引领全域发展的局面。(2)在影响城市群整体差异的因素中,排名第一的是群际差异,排名第二的则是群内差异,群内差异与城市群整体发展水平呈反比关系。(3)黄河流域各城市群在经济增长和生态建设维度上差异较大,在社会发展和环境保护维度上差异较小。高、中等级城市群“老化病”明显,低等级城市群“落后病”明显,据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评价指标体系 空间分异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工业减污降碳影响因素与策略 被引量:7
9
作者 康哲 李巍 刘伟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46-1956,共11页
选择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和中原三大城市群,对2000~2019年工业CO_(2)与局地大气污染物(LAP)排放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工业减污降碳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策略.结果表明... 选择呼包鄂榆、关中平原和中原三大城市群,对2000~2019年工业CO_(2)与局地大气污染物(LAP)排放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采用随机森林模型识别了工业减污降碳的关键影响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因地制宜地提出减污降碳协同推进策略.结果表明,工业CO_(2)排放量呈上升趋势,关中平原与中原城市群排放强度下降,但仍有较强的减排潜力.LAP排放量与排放强度显著下降.工业CO_(2)排放与工业LAP排放趋势并不同步.关键影响因素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为工业CO_(2)和LAP排放的共同关键影响因素;高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研究与试验发展(R&D)支出占GDP比重、工业二氧化硫去除率仅是LAP排放的关键影响因素,且在不同城市群存在差异性.部分指标呈现显著的非线性响应关系,工业规模效应,R&D投入配置扭曲,绿色技术效用的滞后性等是产生非线性特征的重要原因.为实现减污降碳协同推进,提出将降碳作为重点、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持续推进能耗双控、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工业 减污降碳 影响因素 协同推进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空间网络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郝智娟 文琦 +2 位作者 施琳娜 吴昕燕 丁金梅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181-191,共11页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2006—2020年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通过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及QAP方法研究耦合协调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社会经济与生... 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测度黄河流域7个城市群2006—2020年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水平,通过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及QAP方法研究耦合协调的空间网络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研究期内黄河流域城市群的社会经济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度整体呈上升态势,呼包鄂榆、山东半岛城市群的耦合协调度较高,城市群内部高耦合协调度基本集中在省会城市。(2)稳步建设阶段的城市群耦合协调空间网络结构相较于引导培育阶段的城市群更为复杂。同时,各城市群内耦合协调空间联系具有明显的地域邻近指向和中心城市指向。(3)7个城市群整体网络密度较低,城市群内部空间联系较弱,城市群具有显著核心—边缘结构特征。(4)地理邻接、绿色创新一直是城市群耦合协调网络的重要驱动因素,而对外开放差异、交通设施差异却呈现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耦合协调度模型 空间网络 社会经济 生态环境 绿色创新 黄河流域 城市群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时空分异及收敛研究——基于七大城市群6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2
11
作者 王松茂 宁文萍 +1 位作者 牛金兰 安康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3-103,共11页
科学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发展现状及收敛趋势,对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演化韧性为研究视角,从“抵抗-响应-创新”等维度,构建城市生... 科学测度黄河流域城市群城市生态韧性的发展现状及收敛趋势,对于黄河流域城市生态保护及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选取2011—2020年黄河流域七大城市群61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以演化韧性为研究视角,从“抵抗-响应-创新”等维度,构建城市生态韧性评价指标体系,利用核密度估计和自然断裂法考察城市生态韧性的空间分异,借助不同类型收敛模型解析城市生态韧性的收敛趋势。研究表明:(1)黄河流域城市生态韧性总体均值为0.093,且呈缓慢发展趋势。(2)城市生态韧性表现为“下游城市群强、上中游城市群弱”的空间格局,城市群内部形成了“核心及省会城市—外围及边缘城市”递减的空间分布。(3)黄河流域和各城市群内部均存在绝对β收敛,其中晋中城市群收敛最快。加入控制变量后,黄河流域和各城市群内部呈现显著条件β收敛趋势,且收敛速度均有提升。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人口密度等变量对城市生态韧性收敛的影响具有显著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城市生态韧性 时空分异 空间收敛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的碳排放效应 被引量:3
12
作者 郭安宁 牛陆 +1 位作者 刘霈珈 李玉峰 《经济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172-178,240,共8页
从流域地理分异的视角探讨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是合理利用国土空间、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的重要基础。基于构建的长时序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核算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 从流域地理分异的视角探讨黄河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应,是合理利用国土空间、制定差异化碳减排政策的重要基础。基于构建的长时序DMSP/OLS和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核算2009—2018年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通过时空地理加权回归(GTWR),解析各城市群碳排放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9—2018年黄河流域各城市群碳排放整体表现出收敛态势,峰值大多出现在2012和2017年,2013年为低值聚集年;流域上表现为下游>中游>上游的分异特征。(2)莫兰指数表明各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呈正向显著空间自相关,形成上中游以鄂尔多斯、榆林和下游以潍坊、临沂为辐射面的高—高聚集地,以及上游环兰州、西宁的低—低聚集地。(3)不同时期,黄河流域城市群碳排放的驱动因素不尽相同,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对城市群土地利用碳排放的影响逐渐减弱,而城镇化率和土地利用结构对碳排放具有持续性的高影响;主导因素在空间上的异质性决定了不同城市群的提升策略各有差异。未来黄河流域城市群可持续发展与生态保护应在考虑区域协同联动发展的基础上分区分时施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土地利用 能源消耗 碳排放 碳减排政策 城镇化率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城市群土地利用变化与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1
13
作者 卿希 李巍 陆中桂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984-991,共8页
选取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土地利用类型回溯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评价区域生态风险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过去30年在城市群地区,除耕地外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了16778km^(2)... 选取黄河流域5个国家级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结合6种土地利用类型回溯1990~2020年的土地利用变化,并采用生态风险指数分析评价区域生态风险及其演化特征.研究发现,过去30年在城市群地区,除耕地外草地减少最为明显,分别减少了16778km^(2)和7976km^(2),低风险区面积总体占比增加了7.1%且高风险区面积占比基本稳定,生态风险总体状况呈向好态势;但是,几字弯都市圈的高风险区占比增加约5%且相较其它城市群面积最大,作为兰西城市群核心的兰州市高风险区进一步扩大,中原和山东半岛城市群过去10年均有新的中高风险区出现.对此,建议制定并完善黄河流域城市群国土空间差异化管控对策,针对已存在和潜在高风险区开展土地利用和生态风险协同管控,同时进一步加强耕地、草地、林地等的保护和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城市群 生态风险 土地利用 协同管控
下载PDF
黄河流域城市群水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权衡协同关系 被引量:1
14
作者 万世龙 杨海楠 +2 位作者 马丽 叶露锋 张子龙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05-523,共19页
[目的]水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的关系关乎区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水生态问题突出,厘清水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制定区域发展策略。[方法]本文运用InVEST模型在县域尺度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 [目的]水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的关系关乎区域可持续发展,黄河流域水生态问题突出,厘清水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权衡协同关系及其影响因素,将有助于制定区域发展策略。[方法]本文运用InVEST模型在县域尺度分析了2000-2020年黄河流域城市群水生态系统服务的空间格局,从人口、土地和经济3个维度分析了城镇化的时空变化,使用双变量自相关、Spearman相关系数和差异划分法定量分析了水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的权衡协同关系,最后利用GTWR模型揭示了生态和社会因子对权衡协同关系的影响。[结果]①黄河流域城市群水生态系统服务以粮食生产与水土保持服务为主,且得到显著提升;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县(区)间的差异不断缩小。②水生态系统服务与城镇化之间的空间关系以“低-低”“高-低”类型为主,两者在全局上呈现权衡关系;在局部则以表现协同关系的县(区)为主,但呈权衡关系的县(区)数量逐渐增多,且主要分布在黄河几字弯都市圈西北部、关中平原城市群中部和山东半岛城市群东部。③降水、以植被恢复为主的生态措施、土地利用强度和区位因子对两者权衡协同关系主要呈正影响,而温度、海拔、地形和经济发展水平因子则相反。海拔和地形因子对二者权衡协同关系影响强度最强,其次为降水因子,其余因子影响强度较弱。[结论]因此,需针对水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与城镇化空间失调的问题,根据两者之间的权衡协同关系及其驱动因子的时空分异,分区分类制定生态保护和发展政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生态系统服务 城镇化 权衡协同 影响因素 黄河流域城市群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五大城市群PM_(2.5)时空演变与影响因素探讨
15
作者 慕石雷 杨玉欢 乌日陶克套胡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707-719,共13页
以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82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_(2.5))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 以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82个城市为研究区域,选取2016—2020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发布的环境空气颗粒物(PM_(2.5))数据,采用空间自相关、地理探测器和地理加权回归等方法,研究PM_(2.5)的时空分布特征和空间异质性的主要驱动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PM_(2.5)年均值的变化大体呈倒“N”型,季均值变化呈先降后升的周期规律性的“U”型。(2)在空间分布上,形成了黄河下游>中游>上游的梯度递减空间差异格局,并有逐渐下降的趋势。(3)PM_(2.5)演变整体上呈正自相关集聚分布,集聚类型主要为高-高集聚、低-低集聚和低-高集聚类型。(4)2016年和2020年PM_(2.5)空间分异的自然地理因素比社会经济因素的驱动力更强,交互作用结果为双因子增强或非线性增强2种类型。(5)通过地理加权回归模型对分异探测解释力变化最大的5个因子进行拟合,5a间各因子对5大城市群PM_(2.5)污染的负效应不断提高,正效应呈下降趋势,空间作用方向及强度上差异显著。研究结果为黄河流域5大城市群大气污染防治和环境规制完善提供参考依据,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PM_(2.5) 城市群 生态保护 高质量发展
下载PDF
数字经济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来自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证据
16
作者 葛大兵 唐伊凡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54-60,共7页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 数字经济发展是推动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论文基于2011—2019年黄河流域“五极”城市群的面板数据,在城市群视角下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如何影响绿色全要素生产率(GTFP)。研究发现:黄河流域城市群数字经济能够显著提升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且在空间维度具有正向溢出特征。克服潜在的内生性问题后,这一结论依然稳健;黄河流域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效应在不同的城市群维度、核心城市与非核心城市之间具有典型的异质性特征;机制分析表明,黄河流域城市群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主要源于数字经济所诱发的创新要素集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五极”城市群 数字经济 GTFP 创新要素集聚
下载PDF
数字经济对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研究
17
作者 黄振兴 付文青 刘志健 《中国商论》 2024年第3期46-49,共4页
本文选取黄河流域经济带7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着眼于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特点,建构多维度黄河流域经济带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赋权测度,通过建立计... 本文选取黄河流域经济带7大城市群为研究区域,着眼于数字经济的经济效应特点,建构多维度黄河流域经济带数字经济和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综合评价体系,运用熵值法对黄河流域7大城市群的数字经济与高质量发展水平综合指标赋权测度,通过建立计量模型,探讨数字经济在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作用。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在促进黄河流域经济高质量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为此,本文提出相关建议,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经济带 数字经济 经济高质量发展 产业数字化 城市群 生态保护 技术创新
下载PDF
突破双重制约: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路径选择——基于“产业—空间”结构的区域比较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高煜 赵培雅 吉展慧 《城市问题》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2-42,54,共12页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命题。遵循城市群空间属性的根本特征,按照“要素—结构—条件—功能”的逻辑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区域比较的基础上,以包括黄河流域城市群在内的八个城市群为对象,测度城... 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是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核心与关键命题。遵循城市群空间属性的根本特征,按照“要素—结构—条件—功能”的逻辑构建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在区域比较的基础上,以包括黄河流域城市群在内的八个城市群为对象,测度城市群高质量发展水平。研究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发展的差异性事实突出地表现为高水平城市群的缺失。基于对各城市群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情况的测度与识别,实证分析了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对于城市高质量发展的影响作用:黄河流域高质量城市群缺失的主要原因突出地表现为产业分工与空间分层的双重制约。在理论解析的基础上,以突破“产业—空间”的双重制约为指向,以建设高水平城市群为目标,提出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的有效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城市群 高质量发展 产业分工 空间分层
原文传递
黄河流域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特征及驱动因素研究--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 被引量:4
19
作者 杨屹 杨凤仪 蔡梓萱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76-485,共10页
受气候变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城市群在迈进“中等收入”门槛后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在分析2005—2017年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同人均GDP进行环境库兹涅... 受气候变化和生产生活活动的影响,黄河流域城市群在迈进“中等收入”门槛后资源环境承载力面临严峻挑战.本文以关中平原城市群为例,在分析2005—2017年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演变特征的基础上,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同人均GDP进行环境库兹涅茨检验,采用对数平均迪氏指数(LMDI)方法探讨足迹强度、经济增长、城市扩张、城市紧凑、人口规模等因素对生态足迹变化的影响作用.结果显示,黄河流域城市群存在因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而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可能.城市扩张、城市紧凑等因素促进资源环境承载力超载,足迹强度因素起到抑制作用,人口规模、经济增长等因素存在着正向和负向的交替变换作用.本研究揭示了资源环境承载力约束下黄河流域城市群高质量发展同人地系统的变化关系及其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环境承载力 生态足迹 驱动因素 黄河流域 城市群
原文传递
呼包鄂榆资源型城市群“水-能-碳”耦合变化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20
作者 杨屹 张园园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6212-6224,共13页
在描述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能-碳”时空演变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建立灰色关联模型识别了耦合协调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城市群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呈波动增长态势,“水-能-碳”之间耦合协... 在描述呼包鄂榆城市群“水-能-碳”时空演变特征基础上分析了耦合协调发展水平,并建立灰色关联模型识别了耦合协调变化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显示:2005~2019年,城市群水资源消耗、能源消费和碳排放呈波动增长态势,“水-能-碳”之间耦合协调度较低,城镇化率、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耦合协调变化的关键因素,且各城市“水-能-碳”耦合协调度的关键影响因素呈现明显的空间异质性.研究将为揭示黄河流域资源型城市生态系统动态变化过程与驱动机制、制定差异化环境治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河流域 资源型城市群 “水-能-碳” 耦合协调 影响因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