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7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黄帝内经》“病机十九条”探微 被引量:8
1
作者 李校飞 李亚军 +1 位作者 韦永红 于克慧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9期990-993,997,共5页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内容来源、作者等问题,梳理后世医家对其内容的发挥,以期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分析历代医家对于"病机十九条"相关内容的认识和阐述,总结其学术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结... [目的]探讨《黄帝内经》中"病机十九条"内容来源、作者等问题,梳理后世医家对其内容的发挥,以期能更好地应用于临床。[方法]分析历代医家对于"病机十九条"相关内容的认识和阐述,总结其学术价值和对后世的影响。[结果]"病机十九条"的内容由王冰补注,其来源和作者迄今争议未定,虽非出自《黄帝内经》,但仍有重要的价值。其对中医"证""病机"内容的总结和概括意义重大,可作为临床诊断的参考。历代医家对其内容不断进行阐释和补充,尤其是刘完素等人对燥邪病机的发挥,极大地丰富了中医病机理论,使"病机十九条"辨证识机的核心内涵对中医学的辨证论治观影响更为深远。[结论]"病机十九条"的内容言简意赅,其归纳方法使疾病的病机特点纲举目张,同时引导后世不断的完善和发挥,对于今天的学习和临床工作仍有重要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素问 病机十九条 源流 辨证 病位 病性
下载PDF
“形与神俱”之科学和哲学实质探秘 被引量:7
2
作者 田合禄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345-351,共7页
[目的]阐发"形与神俱"的由来、内涵及其科学、哲学实质。[方法]用人体发生还原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内经》对人体生命双结构先天"形"和后天"神"的阐述,以及道生太极体系对生物的生成、发育成长过程,寻找&q... [目的]阐发"形与神俱"的由来、内涵及其科学、哲学实质。[方法]用人体发生还原论的方法,通过分析《内经》对人体生命双结构先天"形"和后天"神"的阐述,以及道生太极体系对生物的生成、发育成长过程,寻找"形与神俱"这个人体生命存活唯一条件的科学和哲学实质。[结果]从"形与神俱"的合一形成、发展过程,发现万物演化的道生太极体系规律,以及合二为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与"和实生物,同则不继""智者察同,愚者察异"的普适生命规律,从而解开"形与神俱"的科学和哲学实质,说明哲学理论来源于基础科学知识。[结论]"形与神俱"的科学和哲学实质,是万物演化的道生太极体系规律,以及合二为一、一分为二的辩证统一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形神 太极 科学 哲学 生命 演化规律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三部九候脉诊法探析及其对临床应用的启发 被引量:5
3
作者 张靖 佟鑫 +2 位作者 贾倩男 孙远远 王洪武 《中医药学报》 CAS 2020年第6期5-8,共4页
三部九候脉诊法是《内经》中的诊脉方法之一,属最早的全身遍诊法。然而,脉法传承是去繁就简的过程,现代医家多使用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脉诊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内经》时期的三部九候脉诊法对现今临床的指导价值,本文通... 三部九候脉诊法是《内经》中的诊脉方法之一,属最早的全身遍诊法。然而,脉法传承是去繁就简的过程,现代医家多使用寸口诊法,三部九候脉诊法的应用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为探究《内经》时期的三部九候脉诊法对现今临床的指导价值,本文通过对古典文献的整理分析,从三部九候脉诊法的诊脉位置脉象、部位演变、指导临床诊断、指导针灸用药等方面着手,认识到三部九候脉诊法可指导经络辨证、针灸治疗,并可一定程度补充寸口诊法的局限性,在脏腑辨证、特殊临床用药时应用该脉法以辅助寸口诊法提高诊断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部九候 遍诊法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 被引量:5
4
作者 邹勇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3期201-204,共4页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研究运气理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六气大司天、六十甲子、岁立、四季、昼夜等时间背景和天地、五方、高下等空间背景解读《内经》运气理论理论。[结果]五运六气学说,以六十... [目的]探讨五运六气理论的时空背景,研究运气理论的时间和空间特征。[方法]以文献研究的方法,从六气大司天、六十甲子、岁立、四季、昼夜等时间背景和天地、五方、高下等空间背景解读《内经》运气理论理论。[结果]五运六气学说,以六十年一个甲子为观察单位,探讨每年五运、六气的运动规律,演绎天体运动与自然气候和人体生命的规律,以天地为空间背景,研究自然气候和生命之间的联系,认为万物天地之气相感而化生,人以天地之气生,天气下降,地气上升,人在天地之间,感受其运动变化。天地运行产生五方五位,以对应不同的气象,不同的地域特点因感受天地之气之不同而异,同一地域高下不同,阴阳之气也不同。[结论]天人相应充分体现在时间空间之中,时间、空间是《内经》运气理论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运六气 黄帝内经 运气理论 时间 空间 六十甲子 岁立 六气大司天
下载PDF
《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学术价值 被引量:3
5
作者 陈钢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1995年第2期29-32,共4页
仁和寺本《太素》的复出,为研究《黄帝内经》及《黄帝内经太素》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古今《内经》的编次、文句不尽相同,导致后世认识分歧。而《太素》以其所辑录的《内经》经文和杨上善的注文,保存了古本《内经》的原貌。从证关... 仁和寺本《太素》的复出,为研究《黄帝内经》及《黄帝内经太素》提供了宝贵的文献资料。古今《内经》的编次、文句不尽相同,导致后世认识分歧。而《太素》以其所辑录的《内经》经文和杨上善的注文,保存了古本《内经》的原貌。从证关系、明得失,释疑惑、启玄机等方面论述了《太素》保存古本《内经》的重要学术价值,为深入研究《内经》的学术思想提供有益的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太素 学术价值 中医文献研究
下载PDF
《素问·上古天真论篇》“治未病”内容的思考 被引量:4
6
作者 吴皓萌 陈群 郑霖勃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54-155,共2页
该文就《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蕴含的"治未病"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以"性、命"双修的疾病预防观为特色,视人体正气充足为保持健康的内因,重视形神合一;并从"道、法、术数"... 该文就《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中蕴含的"治未病"思想进行了探讨,认为《素问·上古天真论篇》以"性、命"双修的疾病预防观为特色,视人体正气充足为保持健康的内因,重视形神合一;并从"道、法、术数"等层面概述了如何预防早衰,进而揭示了"治未病"的思想,希望能从心、身、社会三个方面入手提高疾病的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未病 中医预防 黄帝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两种脉法对针灸临床的指导 被引量:4
7
作者 许纪超 王嘉轩 +2 位作者 郭惟 李铨江 林国华 《针灸临床杂志》 2020年第6期1-5,共5页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主要是运用遍身脉诊法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治疗。其中遍身脉诊法主要包括三部九候脉法和人迎寸口脉法,本研究通过解疑、诊察、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这两种脉法,详述两种脉法的临床诊疗要点,分析其在针刺补... 在针灸临床实践中,《黄帝内经》主要是运用遍身脉诊法来诊察疾病、指导针灸治疗。其中遍身脉诊法主要包括三部九候脉法和人迎寸口脉法,本研究通过解疑、诊察、治疗3个方面来阐述这两种脉法,详述两种脉法的临床诊疗要点,分析其在针刺补泻操作的异同点,试图还原《黄帝内经》原意,并指导针灸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三部九候 脉法 人迎 寸口 针灸
下载PDF
“四时”变化对《伤寒论》六经辨证及脉学体系的影响 被引量:4
8
作者 常虹 王栋 张光霁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四时脉法"对"六经"体系下脉学系统的影响,总结"四时"对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体系的影响规律,还原仲景"四时"阴阳观的"天人相应"思想。[方法]从... [目的]研究《黄帝内经》"四时脉法"对"六经"体系下脉学系统的影响,总结"四时"对张仲景《伤寒论》"六经"体系的影响规律,还原仲景"四时"阴阳观的"天人相应"思想。[方法]从张仲景"四时治疗法"所反映的"四时"变化与六经的对应关系,来探讨"四时"变化对仲景"六经"命名的影响及"四时"变化与仲景脉学体系的关系,立足仲景《伤寒论》原文,用仲景自身的思维和语言来解读《伤寒论》六经辨证及脉学体系。[结果]仲景《伤寒论》运用"天人相应"的思维模式,从"四时"变化的角度确立"六经"疾病体系,《伤寒论》"六经"的脉学体系与"四时"脉象的变化相吻合,《黄帝内经》的"四时脉法"是仲景脉法的核心。[结论]从"四时"变化的"天人相应"角度解读仲景的"六经"及其脉法体系,为研究《伤寒论》及仲景学说找到了一个新的角度和思维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时 伤寒论 六经 四时治疗法 四时脉法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心身学说视角下对代谢综合征合并抑郁障碍病机探讨 被引量:2
9
作者 杨帆 王旭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124-126,共3页
[目的]从《黄帝内经》心身学说的视角切入,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病机,从而为该病的临床中医论治提供理论思路。[方法]从心身学说情志因素入手,运用中医藏象基础理论,从发病根源、关键因素、病机转化三方面展开对本病的病机... [目的]从《黄帝内经》心身学说的视角切入,探讨代谢综合征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病机,从而为该病的临床中医论治提供理论思路。[方法]从心身学说情志因素入手,运用中医藏象基础理论,从发病根源、关键因素、病机转化三方面展开对本病的病机探讨。[结果]通过探讨心、肝、脾脏腑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在本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影响,认为代谢综合征合并抑郁障碍病性总属本虚标实,病位在脾,与心、肝密切相关。痰、气、瘀既是本病的病理产物,也是促进本病发展的病理因素。病程日久,累及于肾。治疗当以健脾益心疏肝为主,辅以行气祛瘀化痰之法,用药时兼顾固益肾气。[结论]代谢综合征合并抑郁障碍的中医病机探讨,对指导该病的临床治疗及中医理论发展均有丰富的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身学说 代谢综合征 抑郁障碍 黄帝内经 情志 本虚标实 病机 病位
下载PDF
苏颖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举要 被引量:1
10
作者 聂金娜 苏颖 《中国社区医师》 2020年第4期120-121,共2页
研究总结苏颖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苏颖教授遵《黄帝内经》之旨,重视整体辨治,应时气病证之需,活用三因司天方;承方证相应之义,善用经方加减;秉气机升降之理,调治临床杂证。苏颖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经典指导临床的... 研究总结苏颖教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苏颖教授遵《黄帝内经》之旨,重视整体辨治,应时气病证之需,活用三因司天方;承方证相应之义,善用经方加减;秉气机升降之理,调治临床杂证。苏颖教授学术思想及临证经验充分体现了中医经典指导临床的实用价值,值得深入学习及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颖 学术思想 临床经验 黄帝内经
下载PDF
叠词英译的审美再现研究——以《黄帝内经》译本为例
11
作者 赵玲珍 《黑河学院学报》 2019年第3期148-149,共2页
叠词在汉语中相当普遍,具有一定的音韵美,英译时如何有效地再现其音韵美是翻译美学的关注点。《黄帝内经》中叠词的大量运用使得经文绚丽多姿且音调和谐。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研究《黄帝内经》译本的叠词英译,探讨译文审美再现特点和方... 叠词在汉语中相当普遍,具有一定的音韵美,英译时如何有效地再现其音韵美是翻译美学的关注点。《黄帝内经》中叠词的大量运用使得经文绚丽多姿且音调和谐。从翻译美学角度出发,研究《黄帝内经》译本的叠词英译,探讨译文审美再现特点和方式,以期为中医典籍中叠词英译的审美再现研究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叠词 翻译美学 审美再现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论针灸“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 被引量:35
12
作者 赵百孝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433-435,共3页
目的:论述“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这一《内经》时期的针灸核心论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发掘《内经》中有关层次论治的文献,引述与层次论治有关的九针、刺法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文阐明了“皮脉肉筋骨”层次论... 目的:论述“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这一《内经》时期的针灸核心论治方法及其临床价值。方法:系统发掘《内经》中有关层次论治的文献,引述与层次论治有关的九针、刺法等内容并进行分析、归纳和总结。结果:本文阐明了“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的原理和治疗方法,认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方法是古代针灸疗法的核心理论之一。经络学说与层次论治是针灸治疗中不可缺少的两个方面,只有两者有机结合,针灸才能真正做到有的放矢,提高疗效。同时认为层次论治方法还有待结合临床进一步发掘和梳理并系统展现。结论:“皮脉肉筋骨”层次论治对重新认识《内经》的针灸价值和重新建立独立于方药之外的针灸诊查、辨证、论治体系,丰富针灸疗法,提高疗效,扩大针灸治疗范围等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学 经络学说 《内经》
下载PDF
论“脾主为卫” 被引量:19
13
作者 汪运富 迟华基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年第3期209-214,共6页
“脾主为卫”含保卫机体、抗邪防病之意 ,是脾脏的核心功能 ,是已知脾功能的综合体现 ;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传、虽病易愈。脾为后天之本是其主卫的内在机制 ,脾还与其他脏腑、体窍密切相关 ,有着主卫功能的广泛体现。运化失职、... “脾主为卫”含保卫机体、抗邪防病之意 ,是脾脏的核心功能 ,是已知脾功能的综合体现 ;其内容包括未病先防、已病防传、虽病易愈。脾为后天之本是其主卫的内在机制 ,脾还与其他脏腑、体窍密切相关 ,有着主卫功能的广泛体现。运化失职、气血失和、转枢失调、气火失常是脾主卫失常的病理基础 ;脾主卫失常在发病学中占有重要地位 ,乃百病之终始 ,补脾、祛湿、调它脏是常用的恢复脾主卫之功的方法。临证健脾 ,既可补先天之不足 ,又能复机体之气化 ,无论虚实之证均须顾脾。“脾主为卫”对于“治未病”具有重要意义 :未病健脾防其发 ,欲病健脾防其作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脾主为卫” 内经 理论探讨 临床应用
下载PDF
腧穴命名的演变:基于天回医简分析 被引量:15
14
作者 赵京生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017-1020,共4页
天回医简中有诸多针灸理论及治疗经验的相关载述,本文主要基于医简中《刺数》等篇,针对腧穴与经脉的命名问题,对比《黄帝内经》及其他出土医籍文献,梳理其名称演变流程,探索变革的规律特点与用意;并以头面与四肢部穴名演进对比,呈现、... 天回医简中有诸多针灸理论及治疗经验的相关载述,本文主要基于医简中《刺数》等篇,针对腧穴与经脉的命名问题,对比《黄帝内经》及其他出土医籍文献,梳理其名称演变流程,探索变革的规律特点与用意;并以头面与四肢部穴名演进对比,呈现、分析其相异的变化方式;最后对比经脉命名与腧穴命名,推断各自特征背后的因素。这一初步探索,体现出天回医简的对比研究在针灸的文献解读、概念理解、经脉腧穴理论演化规律等方面的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回医简 老官山 穴名 经脉名 黄帝内经
原文传递
喘证辨治溯源 被引量:8
15
作者 宋志萍 师建梅 《山西中医》 2002年第3期1-3,共3页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候特点 ,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 ,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 ;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 《内经》中最早提出喘证的病因病机、病证分类及其证候特点 ,成为后世对喘证辨治的理论依据。喘证以虚实辨 ,实喘包括肺热喘、肺寒喘、肺胀喘、心痹喘、腑实气逆喘、水气喘及血瘀喘 ;虚喘包括肺虚喘、肾虚喘及五脏气败喘。《内经》关于喘证的论述 ,对指导辨证论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喘证 辨证论治 《内经》
下载PDF
《黄帝内经》祝由考 被引量:9
16
作者 许振国 《河南中医学院学报》 2005年第2期72-75,84,共5页
对“祝由”之词进行考证 ,分别从祝由与祝礻留考 ,祝由与祝融考 ,祝由发源地考 ,医源于巫考 ,祝由术考等不同方面进行文献研究 ,为研究《黄帝内经》的心理思想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黄帝内经 祝由 心理思想研究
下载PDF
《黄帝内经》脉学知识探讨 被引量:9
17
作者 杨杰 潘桂娟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887-889,共3页
There is the rich vein of knowledge about the meaning of "pulse" in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which is much broader understanding than the modern.The Pulse has two aspects of functio... There is the rich vein of knowledge about the meaning of "pulse" in "the Yellow Emperor’s Internal Classic",which is much broader understanding than the modern.The Pulse has two aspects of function and form.The latter includes blood vessels,meridian and tendons passages."The pulse" is the object,which can be treated and checkup.Pulse Treatment includes pushing,bombing,grasping,and so on;Pulse Diagnosis includes Pulse Dynamic Pulse Diagnosis,Pulse Gas Diagnosis and Pulse Color Diagnosis.Therefore,the knowledge of Pulse of Chinese medicine needs further vein to explore and researc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医基础理论 黄帝内经
下载PDF
中医病因古今演变的研究之一──《内经》七情内伤病因概论 被引量:9
18
作者 郑红斌 张光霁 《浙江中医学院学报》 CAS 1998年第1期5-7,共3页
系统地整理、探讨了《内经》七情内伤病因理论。认为《内经》明确提出了七情病因的归类,七情活动以五脏为内应,精气血津液为物质,经络为通路的生理基础;指出七情太过、不及和正气亏虚是其致病的条件。同时归纳论述了七情内伤病因的... 系统地整理、探讨了《内经》七情内伤病因理论。认为《内经》明确提出了七情病因的归类,七情活动以五脏为内应,精气血津液为物质,经络为通路的生理基础;指出七情太过、不及和正气亏虚是其致病的条件。同时归纳论述了七情内伤病因的性质及其致病特夫。进一步充实了七情病因学说的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七情内伤 病因学 黄帝内经
下载PDF
论《黄帝内经》的医学哲学思想 被引量:7
19
作者 刘虹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9-50,56,共3页
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 ,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 :其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对医学整体思维观念的创立、对临床思维一般方法的阐述和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 ,都是中国医学思想史和医学哲学思想史上的... 被历代医学家奉为“医家之宗”的《黄帝内经》 ,同时也是当之无愧的“医学哲学之宗” :其对医学普遍问题的研究、对医学整体思维观念的创立、对临床思维一般方法的阐述和对医学人文品格的揭示 ,都是中国医学思想史和医学哲学思想史上的开山之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帝内经》 医学哲学 医学思想史 医学哲学思想史
下载PDF
《黄帝内经》七情学说研究概况 被引量:7
20
作者 危玲 《甘肃中医》 2003年第7期4-7,共4页
本文从七情致病的原因、特点、治疗、护理及其调摄和预防等诸多方面论述了《黄帝内经》理论体系中所蕴含的丰富的情志学思想和内容,以及近年来的研究、发展概况。
关键词 黄帝内经 七情学说 中医心理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