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09篇文章
< 1 2 6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酵母双杂交技术应用进展 被引量:27
1
作者 王婷 葛怀娜 郭宏 《生物技术进展》 2015年第5期392-396,共5页
酵母双杂交技术是鉴定蛋白互作最有效和最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能直接作用于活细胞,检测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可达到全基因组水平、能进行品种间的互作鉴定等诸多优点。较之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明显优势,已在越... 酵母双杂交技术是鉴定蛋白互作最有效和最广泛的分子生物学技术。该技术能直接作用于活细胞,检测细胞内蛋白质互作,具有成本低、易操作、可达到全基因组水平、能进行品种间的互作鉴定等诸多优点。较之传统的检测方法有明显优势,已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得到应用。对酵母双杂交的技术原理以及应用进行了综述,介绍了该技术在发现新蛋白质、探究蛋白质功能、建立基因组蛋白连锁图、研究人类DNA文库和筛选药物作用位点等方面的重要应用,以期为该技术的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技术原理 应用
下载PDF
两种水稻GDP解离抑制蛋白基因的分离及特征分析 被引量:25
2
作者 梁卫红 唐朝荣 吴乃虎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85-791,共7页
以Rho家族成员OsRacD为诱饵 ,采用酵母双杂交体系 ,分离到两种与OsRacD互作的水稻RhoGDP解离抑制蛋白的基因 ,分别命名为OsRhoGDI1和OsRhoGDI2 .酵母体内结合和GSTpulldown分析结果显示 ,OsRhoGDI1和OsRhoGDI2与野生型和组成型激活的OsR... 以Rho家族成员OsRacD为诱饵 ,采用酵母双杂交体系 ,分离到两种与OsRacD互作的水稻RhoGDP解离抑制蛋白的基因 ,分别命名为OsRhoGDI1和OsRhoGDI2 .酵母体内结合和GSTpulldown分析结果显示 ,OsRhoGDI1和OsRhoGDI2与野生型和组成型激活的OsRacD都能结合 ,且不依赖GDI的N端部分序列 ;GDI和Rho的结合具有一定的特异性 .两种GDI在水稻根、地上组织和幼穗等多种组织和器官都有表达 ,但在表达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 .研究证实 ,在水稻中存在着调控RhoGTPases的GDP解离抑制蛋白基因家族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O蛋白 酵母双杂交 GDP解离抑制蛋白 原核表达 GST PULL DOWN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应用进展 被引量:20
3
作者 李先昆 聂智毅 曾日中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2867-2869,2926,共4页
酵母双杂交是利用遗传学方法在酵母真核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 酵母双杂交是利用遗传学方法在酵母真核细胞体内研究蛋白质之间相互作用的非常有效的一种分子生物学技术,被广泛应用于蛋白质组学、细胞信号转导和功能基因组学等领域,已成为分子生物学研究领域的重要实验手段之一,获得了许多有价值的重要发现。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在酵母双杂交的基础上又建立起了酵母单杂、反向双杂交、三杂交及核外双杂交等多项技术,并已经成功地运用于蛋白质之间、蛋白质与DNA、RNA和配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研究。对酵母双杂交及其相关技术与应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可以预见,在人类、水稻和拟南芥等模式生物基因组测序完成后,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技术将在功能基因组学和蛋白质组学的研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功能基因组学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其实验策略 被引量:9
4
作者 方玉楷 许丽艳 +3 位作者 麦瑞琴 韩溟 牛永东 李恩民 《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5年第1期70-74,共5页
目的 为了研究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以大T抗原和P5 3为阳性对照 ,建立酵母双杂交实验系统。方法 通过比较共转化、顺序转化和交配实验三种方法的优劣 ,分析了影响酵母转化效率的因素 ,与此同时还分析了酵母体内 β 半乳糖苷酶的... 目的 为了研究蛋白质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以大T抗原和P5 3为阳性对照 ,建立酵母双杂交实验系统。方法 通过比较共转化、顺序转化和交配实验三种方法的优劣 ,分析了影响酵母转化效率的因素 ,与此同时还分析了酵母体内 β 半乳糖苷酶的活性。 结果 ①顺序转化比共转化转化效率高 ;②质粒纯度是影响酵母转化效率的一个主要因素 ,与经典碱裂解法提取质粒相比 ,试剂盒提取质粒的转化效率明显高 ;③PEG浓度对转化效率也有一定影响 ;④β 半乳糖苷酶定量分析能够区分蛋白质分子间的强相互作用与弱相互作用 ,实验结果更可靠。结论 在此基础上 ,我们提出了一种共转化与交配实验有机结合的有效的酵母双杂交新实验策略 ,并将之成功运用于筛选NGAL(neutrophilgelatinaseassociatedlipocalin ,NGAL)相互作用蛋白实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技术 蛋白质分子相互作用 转化效率 Β-半乳糖苷酶活性
下载PDF
茄子花青素合成中SmTTG1、SmGL3和SmTT8的表达及其蛋白质间的相互作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刘新宇 韩洪强 +2 位作者 葛海燕 蒋明敏 陈火英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241-2249,共9页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中分离得到3个基因,分别命名为Sm TTG1、Sm GL3和Sm TT8。序列分析表明,Sm TTG1的c DNA全长1 220 bp,开放阅读框为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与马铃薯(S.tuberosum L.)TTG1基因序列同源性... 采用同源克隆方法从茄子(Solanum melongena L.)中分离得到3个基因,分别命名为Sm TTG1、Sm GL3和Sm TT8。序列分析表明,Sm TTG1的c DNA全长1 220 bp,开放阅读框为1 029 bp,编码342个氨基酸,与马铃薯(S.tuberosum L.)TTG1基因序列同源性达到94%,成熟蛋白等电点为4.90,具有典型的WD结构域;Sm GL3的c DNA全长2 329 bp,开放阅读框为1 887 bp,编码628个氨基酸,与马铃薯GL3基因序列相似性达到94%,蛋白等电点为5.61,有典型的HLH结构域;Sm TT8的c DNA全长2 242 bp,开放阅读框为1 896 bp,编码631个氨基酸,与马铃薯TT8基因序列同源性为85%,蛋白等电点为5.18,有典型的HLH结构域。荧光定量检测结果表明,Sm TTG1、Sm GL3和Sm TT8在茄子根、茎、叶、花、果皮和果肉中均有表达,但表达水平具有组织特异性。酵母双杂交结果表明,Sm TTG1与Sm TT8、Sm GL3之间有相互作用,并且Sm TTG1、Sm GL3和Sm TT8都与Sm MYB之间发生作用。推测Sm TTG1为WD40转录因子,Sm GL3和Sm TT8为b HLH转录因子,它们都参与调控茄子花青素的合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茄子 花青素 SM TTG1 SM GL3 SM TT8 酵母双杂交
原文传递
玉米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构建及ZmCEN互作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16
6
作者 雷海英 白凤麟 +1 位作者 段永红 王志军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598-606,共9页
为阐明玉米中心蛋白(ZmCEN)的生物学功能,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其互作蛋白进行研究。提取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郑58’幼苗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反转录合成ds cDNA,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依据ZmCEN基因的CDS序... 为阐明玉米中心蛋白(ZmCEN)的生物学功能,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其互作蛋白进行研究。提取玉米(Zea mays L.)自交系‘郑58’幼苗的总RNA,利用SMART技术反转录合成ds cDNA,构建以pGBKT7为载体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依据ZmCEN基因的CDS序列设计引物,构建重组诱饵载体(pGBKT7-ZmCEN)转化酵母菌株Y2HGold,检测诱饵载体的毒性与自激活能力后,筛选与玉米中心蛋白(ZmCEN)互作的猎物蛋白。将筛选的互作蛋白NAC67和TONNEAU1b(TON1b)再次验证相互作用,并选取互作蛋白TON1b,采用BiFC实验分别构建ZmCEN-pSPYNE和TON1b-pSPYCE BiFC半分子重组载体,转化拟南芥原生质体,进一步验证它们在细胞内的互作;并利用Uniprot和KEGG在线网站对互作蛋白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分析。结果表明:玉米全株幼苗的cDNA文库库容量达到2.56×107 CFU,文库滴度5.36×108 CFU/mL,符合建库要求。经检测诱饵载体无毒性也无自激活功能,所筛选的cDNA文库经测序和Blast比对分析以及共转验证,最终得到28个与诱饵蛋白ZmCEN互作的蛋白质。GO注释显示互作蛋白参与的生物过程有21种。BiFC结果显示,蛋白TON1b与ZmCEN在拟南芥原生质体细胞内互作而形成互补,从而产生黄色荧光,进一步证实了两者存在互作关系。酵母双杂交系统cDNA文库的成功构建与筛选,为进一步研究玉米ZmCEN及其与互作蛋白的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ZmCEN SMART技术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BIFC GO分析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系统的发展及其衍生系统的比较 被引量:4
7
作者 高宁 胡宝成 《生物技术通讯》 CAS 2006年第3期421-424,共4页
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是鉴定及分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的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该技术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由Fields和Song初次描述的由酵母双杂交系统衍生而来的几种主要的双杂交系... 酵母双杂交及其衍生系统是鉴定及分析蛋白质-蛋白质、蛋白质-DNA、蛋白质-RNA相互作用的最常用、最有效的工具之一。本文系统介绍了该技术的背景、发展过程,以及由Fields和Song初次描述的由酵母双杂交系统衍生而来的几种主要的双杂交系统的特点,并简要比较了各系统的优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蛋白质相互作用
下载PDF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AT1p15与LRP6的相互作用及其对Wnt信号通路的调控 被引量:10
8
作者 韩亮 张新军 +2 位作者 黄世思 翟永功 常智杰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827-832,共6页
为了深入研究Wnt信号的传导机制 ,利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Wnt受体LRP6的胞内区为诱饵蛋白 ,筛选小鼠 11 5d胚胎cDNA文库 ,发现了一个新的LRP6相互作用蛋白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AT1p15 (melanoma associatedantigenrecognizedbycytot... 为了深入研究Wnt信号的传导机制 ,利用GAL4酵母双杂交系统 ,以Wnt受体LRP6的胞内区为诱饵蛋白 ,筛选小鼠 11 5d胚胎cDNA文库 ,发现了一个新的LRP6相互作用蛋白 :黑色素瘤相关抗原MAAT1p15 (melanoma associatedantigenrecognizedbycytotoxicTlymphocytesp15 ) .免疫共沉淀方法证明了LRP6胞内区和MAAT1p15在哺乳动物细胞中也存在相互作用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分析实验显示 ,MAAT1p15能够明显增强Wnt1和LRP6响应的下游基因的转录活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NT RP6 MAAT1 P15 酵母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荧光素酶报告系统
下载PDF
小麦锌指转录因子TaDi19A对低温的响应及其互作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13
9
作者 茹京娜 于太飞 +5 位作者 陈隽 陈明 周永斌 马有志 徐兆师 闵东红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3期2411-2422,共12页
【目的】锌指类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信号转导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麦锌指转录因子基因Ta Di19A的耐冷性能进行鉴定,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并获得与Ta Di19A互作的候选蛋白,以解析Ta Di19A介导的抗逆调控机制。【... 【目的】锌指类转录因子在植物逆境信号转导和非生物胁迫响应中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对小麦锌指转录因子基因Ta Di19A的耐冷性能进行鉴定,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筛选并获得与Ta Di19A互作的候选蛋白,以解析Ta Di19A介导的抗逆调控机制。【方法】通过对低温处理的小麦转录组测序结果进行分析,获得一个锌指类转录因子Ta Di19A。利用生物信息学的方法分析Ta Di19A的分子特性,用SMART在线工具进行蛋白结构分析;用GSDS和PHYRE2在线工具分别对Ta Di19A结构和蛋白三级结构进行分析;用Net Phos 2.0 Server数据库预测Ta Di19A蛋白磷酸化位点。以低温处理的小麦c DNA作为模板,通过SYBR Green染料法进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Ta Di19A在低温处理不同时间段的表达模式。构建植物表达载体p BI121-Ta Di19A,通过花序侵染法转化拟南芥,用T3代拟南芥进行耐冷性鉴定,分析低温处理对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鲜重和存活率的影响。检测转Ta Di19A拟南芥中抗逆相关基因表达变化,分析Ta Di19A调控植物耐冷性的作用机制。构建诱饵载体p GBKT7-Ta Di19A,验证自激活活性;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将诱饵载体p GBKT7-Ta Di19A和小麦c DNA文库共转化酵母AH109感受态细胞,通过SD/-Trp/-Leu/-His/-Ade和X-α-gal显蓝反应筛选得到阳性克隆,测序和BLAST分析获得候选蛋白。【结果】小麦Ta Di19A编码区全长747 bp,编码248个氨基酸,分子量为28.03 k D,等电点为4.74,基因含4个外显子,3个内含子。Ta Di19A蛋白靠近N-端包含锌指结合结构域,C端为Di19结构域,预测的Ta Di19A蛋白三级结构包含2个α螺旋结构。磷酸化位点分析结果显示Ta Di19A蛋白含有12个丝氨酸、9个苏氨酸和3个酪氨酸磷酸化位点。实时荧光定量PCR结果显示,Ta Di19A受低温胁迫诱导表达。正常生长条件下,转基因和野生型拟南芥没有明显差异,低温处理下,转基因拟南芥的根长明显大于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普通小麦 锌指转录因子 耐冷性 酵母双杂交 蛋白互作
下载PDF
以酵母双杂交系统从成人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研究P311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序列 被引量:11
10
作者 袁顺宗 吴军 +6 位作者 易绍萱 贺伟峰 陈希炜 马兵 罗高兴 丁华野 Peter M.Larsen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1428-1431,共4页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增生性瘢痕相关新候选蛋白P31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P311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以回复性杂交试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 目的应用酵母双杂交技术研究与增生性瘢痕相关新候选蛋白P311发生相互作用的蛋白。方法应用酵母双杂交系统,以人P311为诱饵,筛选成人肝cDNA文库,寻找能与之相互作用的阳性克隆。以回复性杂交试验排除假阳性,并对阳性克隆进行序列测定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经过酵母双杂交共获得355个克隆,经过测序和验证,最终确认8个克隆基因。结论获得的8个基因编码的蛋白可能与P311的作用过程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双杂交 P311 增生性瘢痕 纤维化
下载PDF
酵母双杂交法筛检酚类物质的内分泌干扰作用 被引量:4
11
作者 谢国红 胡建英 +2 位作者 李功 马兴杰 刘国光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249-253,共5页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4种天然和合成的雌激素,4种植物性激素以及14种常用于自来水供水系统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内分泌干扰作用的筛检测定.结果表明,这些物质的作用强度与其结构有很大的关系.14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中,有8种显示出b-半乳... 利用酵母双杂交系统对4种天然和合成的雌激素,4种植物性激素以及14种常用于自来水供水系统中的酚类物质进行了内分泌干扰作用的筛检测定.结果表明,这些物质的作用强度与其结构有很大的关系.14种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中,有8种显示出b-半乳糖甘酶诱导活性.从与雌激素受体结合活性值的比较结果可以推测,没有显示出b-半乳糖甘酶诱导活性的物质可能具有抗雌激素(antagonist)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酵母 双杂交法 筛检 酚类物质 内分泌干扰作用
下载PDF
SUMO-1共价修饰ataxin-3 被引量:8
12
作者 汤建光 沈璐 +7 位作者 唐北沙 张玉虎 江泓 廖书胜 张海南 王春喻 夏昆 潘乾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037-1043,共7页
为了探讨ataxin-3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Ⅲ型/马查多-约瑟夫病的发病机理,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选择polyQ扩展突变型ataxin-3全长构建诱饵质粒,筛选成人脑cDNA文库,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筛选到互作蛋白smallubiquiti... 为了探讨ataxin-3的正常生理功能以及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Ⅲ型/马查多-约瑟夫病的发病机理,采用酵母双杂交技术,选择polyQ扩展突变型ataxin-3全长构建诱饵质粒,筛选成人脑cDNA文库,寻找与之相互作用的蛋白质,筛选到互作蛋白smallubiquitin-likemodifier1(SUMO-1).进一步运用免疫共沉淀技术证实,SUMO-1在哺乳动物细胞中共价修饰野生型和polyQ扩展突变型ataxin-3.免疫荧光共定位实验发现,polyQ扩展突变型ataxin-3形成的核内蛋白聚合体与SUMO-1共定位.研究提示,ataxin-3的正常生理功能可能受SUMO-1的调节,SUMO-1可能参与了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Ⅲ型/马查多-约瑟夫病的发病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小脑型共济失调Ⅲ型/马查多-约瑟夫病 ATAXIN-3 SUMO-1 酵母双杂交 免疫共沉淀 免疫荧光
下载PDF
神经突起因子酵母双杂交诱饵质粒构建和转化 被引量:10
13
作者 罗星 张峪涵 +5 位作者 于娜 孔雪 徐坚 顾少华 杨磊 黄瑾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444-445,共2页
目的构建和转化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的酵母诱饵重组质粒,为通过酵母双杂交研究Neuritin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扩增neuritin全长cDNA中编码开放读框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与pLex-A载体定向重组;用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 目的构建和转化神经突起因子(Neuritin)的酵母诱饵重组质粒,为通过酵母双杂交研究Neuritin的功能及作用机制奠定基础。方法用PCR扩增neuritin全长cDNA中编码开放读框的基因片段;将该基因片段与pLex-A载体定向重组;用酶切和测序鉴定重组质粒;将核苷酸序列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入EGY48[p8op-LacZ]酵母菌株。结果成功构建pLexA-neuritin重组质粒。转化有重组质粒和pLexA空载体的2种EGY48[p8op-LacZ]酵母都能在SD/Gal/Raf/-His/-Ura培养基中长成白色菌落,同时,转化pLexA-pos阳性对照质粒的酵母菌在相同条件下长成蓝色菌落,但都不能在SD/-His/-Leu/-Ura培养基中生长,在SD/-His/-Ura液中培养16 h后,A600均值均为0.9。表明重组质粒表达的融合蛋白没有激活LEU2和lacZ酵母报告基因表达的活性,也没有酵母毒性作用。结论构建的诱饵重组质粒可以用于下一阶段的人胎脑cDNA文库筛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经突起因子 酵母双杂交 诱饵质粒
下载PDF
Gateway技术构建酵母双杂分析用辣椒cDNA文库 被引量:10
14
作者 邱爱连 刘林林 +5 位作者 蔡汉阳 朱万里 黄木坤 陈雄 何水林 张健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791-796,共6页
构建cDNA文库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开展特定cDNA分离的重要基础工作。利用Gateway技术,在成功提取辣椒总RNA并分离mRNA的基础上,合成了3种读码框的双链cDNA,通过BP反应构建其相应的入门文库,再通过LR反应将cDNA迅速且定向地重组到酵母... 构建cDNA文库是利用酵母双杂交技术开展特定cDNA分离的重要基础工作。利用Gateway技术,在成功提取辣椒总RNA并分离mRNA的基础上,合成了3种读码框的双链cDNA,通过BP反应构建其相应的入门文库,再通过LR反应将cDNA迅速且定向地重组到酵母双杂分析用目的载体pDESTTM22上,构建成高质量目的文库。经检测入门文库和目的文库滴度均达到(4.0~5.0)×106cfu/mL,文库总容量为(2.4~3.0)×107cfu,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1250bp,其质量完全满足于进一步利用酵母双杂体系分析目的基因互作蛋白cD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辣椒 入门文库 目的文库 GATEWAY 酵母双杂
下载PDF
霜霉菌侵染后葡萄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 被引量:9
15
作者 刘露露 曲俊杰 +3 位作者 郭泽西 孙大运 潘凤英 尹玲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29-835,共7页
【目的】构建霜霉菌侵染后葡萄叶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致病因子在寄主葡萄体内的互作靶标,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一年生欧亚种葡萄西拉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提取并等量混合霜霉菌侵染后0、12、1... 【目的】构建霜霉菌侵染后葡萄叶片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筛选致病因子在寄主葡萄体内的互作靶标,为葡萄霜霉病菌致病的分子机理研究提供材料基础。【方法】以一年生欧亚种葡萄西拉盆栽苗为试验材料,提取并等量混合霜霉菌侵染后0、12、18、24和36 h的葡萄叶片总RNA,利用基于Gateway技术的CloneMinerⅡcDNA文库构建试剂盒:首先将cDNA与pDONR222载体进行BP重组反应连接,连接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初级文库;然后初级文库质粒与pGADT7-DEST载体通过LR重组反应,重组反应产物转化大肠杆菌DH10B感受态细胞构建次级文库;再随机挑取次级文库转化Y187酵母菌株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最后利用ImageJ软件和PCR反应分别统计库容量和鉴定重组率。【结果】构建的初级文库库容量为4.6×10^7 CFU,次级文库库容量为2.7×10^7 CFU,均达到构建cDNA文库的标准。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的插入片段主要集中在1000~2000 bp,且具有很好的多态性,文库质量较高。【结论】构建的霜霉菌诱导葡萄叶片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符合酵母双杂交筛选要求,可用于筛选霜霉菌致病效应蛋白在寄主体内的靶标及霜霉菌侵染寄主葡萄早期抑制寄主免疫过程中的致病机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霜霉菌 葡萄 酵母双杂交 CDNA文库
下载PDF
拟南芥NiNJA基因酵母双杂诱饵载体构建及互作蛋白的筛选 被引量:9
16
作者 訾亮 洪灏 +2 位作者 翟金玲 马穗 黄惜 《热带生物学报》 2013年第1期31-35,共5页
JAZ蛋白是植物茉莉酸信号途径的重要负调控因子,JAZ与NiNJA形成蛋白复合体抑制茉莉酸下游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NiNJA蛋白是联系JAZ蛋白与下游转录因子的重要因子。为了研究NiNJA调控的下游基因,首先构建了NiNJA基因的诱饵载体pGBKT7-NiN... JAZ蛋白是植物茉莉酸信号途径的重要负调控因子,JAZ与NiNJA形成蛋白复合体抑制茉莉酸下游转录因子的转录活性,NiNJA蛋白是联系JAZ蛋白与下游转录因子的重要因子。为了研究NiNJA调控的下游基因,首先构建了NiNJA基因的诱饵载体pGBKT7-NiNJA,然后转化酵母Y2HGold感受态,通过自转录激活实验,发现诱饵载体pGBKT7-NiNJA没有自转录激活活性。在此基础上,从拟南芥"Mate&PlateTM"Library进行酵母双杂筛选,获得若干个与NiNJA互作的蛋白,为下一步鉴定NiNJA的互作蛋白及茉莉酸的信号调控途径打下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iNJA基因 pGBKT7诱饵载体 自转录激活验证 酵母双杂
下载PDF
hPeriod1_(PAS)结构域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和研究 被引量:9
17
作者 鲁芳 胡丽娟 +5 位作者 汪宇辉 刘德松 刘彦友 冀治鸿 万朝敏 王正荣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242-248,共7页
目的寻找与近日节律系统核心基因Period1(Per1)相互作用的新蛋白,揭示近日节律相关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以人Per1的PAS结构域为诱饵,扫描人下丘脑cDNA文库,并通过体外转录、免疫共沉淀验证蛋白间相互作用;通过RT-PC... 目的寻找与近日节律系统核心基因Period1(Per1)相互作用的新蛋白,揭示近日节律相关的可能信号通路。方法采用酵母双杂交方法,以人Per1的PAS结构域为诱饵,扫描人下丘脑cDNA文库,并通过体外转录、免疫共沉淀验证蛋白间相互作用;通过RT-PCR检测RACK1(receptors for activated C-k inase)表达的组织特异性及节律性;运用RNA i技术初步研究RACK1与Per1的信号联系。结果人下丘脑区域RACK1蛋白与Per1存在相互作用;RACK1在多器官组织保守表达,但其表达未呈现明显节律性;上调及下调Per1表达,RACK1的RNA水平无显著变化。结论细胞内接头分子RACK1是一种新的Per1作用蛋白,可能介导、调控Per1的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时间生物学 近日节律 Period1基因 相互作用蛋白 C激酶受体1蛋白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蛋白质与蛋白质相互作用研究技术 被引量:4
18
作者 武君 沈秀张 林吉进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08年第2期118-122,共5页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促进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将对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一酵母双杂交、化学能量共振能量转移、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荧光能量转移技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的研究是蛋白质组学的重要内容,随着研究的深入,促进了研究技术的发展和完善。本文将对研究蛋白质相互作用的技术一酵母双杂交、化学能量共振能量转移、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荧光能量转移技术、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技术、蛋白质芯片等技术的特点及应用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稻曲病菌侵染水稻颖花的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构建与应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王宇秋 李国邦 +4 位作者 杨娟 黎良 赵志学 樊晶 王文明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865-873,共9页
【目的】近年来稻曲病日益严重,但目前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与水稻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论文旨在利用水稻感病颖花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文库并筛选稻曲病菌效应因子互作蛋白,为解析稻曲病菌侵染水稻机制提供理论基础。【... 【目的】近年来稻曲病日益严重,但目前对稻曲病菌(Ustilaginoidea virens)与水稻相互作用机制仍不清楚。论文旨在利用水稻感病颖花材料构建酵母双杂交文库并筛选稻曲病菌效应因子互作蛋白,为解析稻曲病菌侵染水稻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以感病水稻Chuannong H2S为试验材料,在水稻破口前5—7 d左右,从水稻穗中上部接种PSB摇培7 d的稻曲病菌荧光标记菌株P4,接种13 d后取颖花进行激光共聚焦观察,收集感病颖花。提取感病颖花总RNA,使用含有Oligo(dT)的接头引物反转录cDNA第一链,并PCR扩增ds cDNA,通过琼脂糖凝胶电泳切胶回收ds cDNA片段,与载体p GADT7-Rec进行同源重组,转化酵母菌株Y187构建酵母双杂交cDNA文库。然后用稻曲病菌效应因子Uv_1261基因构建诱饵载体,将诱饵载体转化入Y2HGold酵母菌株,通过酵母双杂交自激活验证后以该诱饵载体筛选酵母双杂交文库,最终在SD/-Ade/-His/-Leu/-Trp/X-α-Gal平板上筛选出生长状况良好的蓝色单菌落,经测序得到候选互作蛋白的序列,通过NCBI在线网站进行Blast分析和Uniprot在线网站进行gene ontology(GO)注释。【结果】经检测,文库滴度为5.7×108 cfu/mL,平均插入片段大小为750 bp,表明稻曲病菌侵染水稻颖花cDNA文库质量较高。用Uv_1261构建诱饵载体,转化Y2HGold后,转化菌可在SD/-Trp、SD/-Trp/X-α-Gal平板上生长,不能在SD/-Trp/X-α-Gal/Ab A平板上生长,表明Uv_1261无自激活现象。以该诱饵载体筛选文库,对筛选到的候选互作蛋白进行测序验证并Blast分析获得了56个来自稻曲病菌或水稻的候选互作蛋白,其中有28个候选互作蛋白来自稻曲病菌,有16个来自水稻,以及12个未知蛋白。经GO注释显示,来自稻曲病菌中的候选互作蛋白参与了17个生物过程,包括翻译、代谢过程、氧化还原及胞内氨基酸合成等;分子功能包括金属离子结合活性、水解酶活性及ATP结合活性等;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菌 水稻 效应蛋白 CDNA文库 酵母双杂交
下载PDF
FasL相互作用蛋白的筛选及其在大肠癌研究中的意义 被引量:7
20
作者 左富义 李世拥 +2 位作者 安萍 于波 蔡慧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6,共5页
目的建立FasL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Fas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探讨FasL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大肠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为筛选大肠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FasL作为诱饵蛋白,在人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F... 目的建立FasL相互作用蛋白的酵母双杂交系统,筛选与Fas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探讨FasL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在大肠癌发生与发展中的意义,为筛选大肠癌早期诊断标志物和治疗靶标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FasL作为诱饵蛋白,在人胎肝cDNA文库中筛选与FasL相互作用的蛋白质;将FasL相互作用蛋白的基因转染人直肠癌HR-8348细胞,通过细胞学实验(四唑蓝比色法),研究FasL及相互作用蛋白对直肠癌细胞耐药性的影响;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FasL及相互作用蛋白在大肠癌标本中表达情况,比较在大肠癌不同分期中这些蛋白的表达差异,研究他们在大肠癌发生与发展中的作用机制。结果筛选出10个与FasL特异性相互作用的蛋白,包括金属硫蛋白1K、1G、2A,组织蛋白酶B,脂肪酸合成酶,干扰素α诱导蛋白27,磷脂清除酶,丝氨酸/苏氨酸样激酶,锚着黏附蛋白以及纤维微丝蛋白-5等。细胞耐药实验证实,FasL与金属硫蛋白和组织蛋白酶之间的相互作用能够增强人直肠癌HR-8348细胞的耐药能力。免疫组织化学结果表明,癌变的大肠癌组织中FasL、组织蛋白酶、金属硫蛋白表达明显增高,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结论FasL与组织蛋白酶、金属硫蛋白、锚着黏附蛋白等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大肠癌的侵袭力及癌细胞产生耐药性密切相关;FasL、组织蛋白酶、金属硫蛋白可能为大肠癌诊断的标志物;FasL及其相互作用蛋白可作为治疗大肠癌新的分子标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酵母双杂交 FASL 耐药性 组织蛋白酶 金属硫蛋白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