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1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宋词的音乐文学性质 被引量:14
1
作者 谢桃坊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115-120,共6页
宋词属于燕乐歌辞,所结合的是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宋人倚声制词建立了规范,创造了真正的律词,使中国音乐文学进入古典时代。宋人不断采用新声以丰富词的音乐性,但又出现模仿典范作品格律而创作的倾向,遂演变为依词调格律填词。这样,宋... 宋词属于燕乐歌辞,所结合的是燕乐系统的民间新声。宋人倚声制词建立了规范,创造了真正的律词,使中国音乐文学进入古典时代。宋人不断采用新声以丰富词的音乐性,但又出现模仿典范作品格律而创作的倾向,遂演变为依词调格律填词。这样,宋词发展为独立的民族文学形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词 曲子词 律词 燕乐 音乐文学 格律
下载PDF
唐代史料记载中的“乐”服饰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贾一亮 《丝绸》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61-69,共9页
中国古代的乐舞和服饰艺术都在唐代到达了高峰,而专门针对乐舞服饰的研究寥寥。文章以唐代史料中"乐"的相关记载为依托,结合考古实物和图像资料,对其服饰形制进行分类研究,并从袍、袴、冠发和靴四方面进行图像复原。"... 中国古代的乐舞和服饰艺术都在唐代到达了高峰,而专门针对乐舞服饰的研究寥寥。文章以唐代史料中"乐"的相关记载为依托,结合考古实物和图像资料,对其服饰形制进行分类研究,并从袍、袴、冠发和靴四方面进行图像复原。"乐"服饰以袍袴搭配为主体,服色材质基本符合唐五品以上的官员服制,其中《庆善乐》舞伎可推定为女性,《破阵乐》舞伎可推定为男性。基于文图互证的形制推定,一方面可确定服饰形象大体面貌,亦可避免以往对于图像的过度解读而带来的混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乐 乐服饰 乐舞服饰 图像复原
下载PDF
隋唐“燕乐”考 被引量:2
3
作者 曾美月 《南通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110-115,共6页
隋唐燕乐 ,历来被认为是隋唐音乐的一个较大部类 ,是隋唐宫延音乐的代表。然而 ,唐人宫廷中作为音乐活动和音乐品种的总称 ,并没有“燕乐”一说 ,而较多的“宴乐”、“燕乐”的含义也并不一致。“燕乐”一词在宫廷音乐活动中只在少部分... 隋唐燕乐 ,历来被认为是隋唐音乐的一个较大部类 ,是隋唐宫延音乐的代表。然而 ,唐人宫廷中作为音乐活动和音乐品种的总称 ,并没有“燕乐”一说 ,而较多的“宴乐”、“燕乐”的含义也并不一致。“燕乐”一词在宫廷音乐活动中只在少部分史料中以十部乐之第一部的意义而存在 ,“宴乐”、“乐”二词在宫廷活动中是被较多使用的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宴乐 讌乐 燕乐
下载PDF
元朝宫廷乐舞简论 被引量:5
4
作者 陈高华 《学术探索》 2005年第6期124-129,共6页
宫廷乐舞是中国古代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宫廷乐舞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元代的宫廷乐舞有雅乐和燕乐之分。雅乐基本上是前代的延续,燕乐则具有多种民族文化成分,反映出时代特色。元朝宫廷乐舞的建立,与忽必烈推行汉... 宫廷乐舞是中国古代乐舞的重要组成部分。元代的宫廷乐舞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又有新的发展。元代的宫廷乐舞有雅乐和燕乐之分。雅乐基本上是前代的延续,燕乐则具有多种民族文化成分,反映出时代特色。元朝宫廷乐舞的建立,与忽必烈推行汉法有密切关系,是汉法的一个重要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朝 宫廷乐舞 雅乐 燕乐
下载PDF
唐音乐文化影响下的中晚唐传奇
5
作者 李杏丽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3期63-66,共4页
唐代音乐文化尤为繁盛。唐音乐在立足汉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的精华,形成了辉煌的燕乐系统。唐代各艺术部类都受到音乐的润染。该文以中晚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涵的深厚的音乐文化。并且从中发掘音乐的... 唐代音乐文化尤为繁盛。唐音乐在立足汉族音乐的基础上吸收少数民族及外来音乐的精华,形成了辉煌的燕乐系统。唐代各艺术部类都受到音乐的润染。该文以中晚唐时期的传奇小说为切入点,探讨其中蕴涵的深厚的音乐文化。并且从中发掘音乐的永恒魅力,体味中晚唐传奇独特的音乐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文化 燕乐 中晚唐传奇
下载PDF
燕乐与词关系新论——与岳珍女士商榷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家治 《西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2期68-73,共6页
今人多从音乐角度论定词源于隋唐燕乐。因燕乐受胡乐的影响,故可推出“胡乐入华而词生”的说法。李昌集先生认为“词体的发生,乃是唐代民间歌曲和语言双双发展的水到渠成。”岳珍女士赞同“词起源于隋唐燕乐”的说法,认为李文的新说是... 今人多从音乐角度论定词源于隋唐燕乐。因燕乐受胡乐的影响,故可推出“胡乐入华而词生”的说法。李昌集先生认为“词体的发生,乃是唐代民间歌曲和语言双双发展的水到渠成。”岳珍女士赞同“词起源于隋唐燕乐”的说法,认为李文的新说是对“隋唐燕乐”的理解有误差。虽然燕乐中的胡乐对词的发展有不小的影响,但词的音乐来源多是多元的,而“倚声填词”的方法则很古老,词的源头应包括当是六朝的梁陈新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乐 词体 倚声填词 起源 梁陈新曲
下载PDF
从宋词困境看姜夔在词体词风方面的突破 被引量:2
7
作者 钱志熙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7-39,共13页
从词史的角度来看,姜夔带有复古、复雅色彩的词学思想,是对宋词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困境的应对与突破。宋词的第一困境是其依据的音乐是唐宋正统文人一直批评的、受胡乐影响甚深的燕乐,姜氏的音乐复古思想及其在词乐上的复古、复雅行为... 从词史的角度来看,姜夔带有复古、复雅色彩的词学思想,是对宋词发展中长期存在的一些困境的应对与突破。宋词的第一困境是其依据的音乐是唐宋正统文人一直批评的、受胡乐影响甚深的燕乐,姜氏的音乐复古思想及其在词乐上的复古、复雅行为,即是对这一困境的应对。依声填词的方法,在宋代受到包括姜夔在内的词论家的质疑,认为不符合"诗言志""声依永"的原则,作为姜词最有特色的自制曲、自度曲,正是应对这一词学思想而产生的。词出歌筵舞席,宋词更重女声,实带有女乐性质,所以词以婉约为宗,其写男女之情,又多猎艳、狎邪调笑的内容,姜词中也有此类;但姜氏以自身的爱情经历入词,并多杂江湖身世之思,是对婉约传统的改造,也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爱情词。以诗入词,也是改变词体软靡作风的一种方法,姜氏继苏轼、周邦彦之后,以诗入词,尤其是以瘦硬通神的江西诗法入词。具体地说,黄诗的结构艺术以及夺胎换骨的方法,姜词都有自觉的取用,其融汇《诗》《骚》及唐宋诗之广,超过了前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夔 白石词 宋词 燕乐
下载PDF
昆腔渊源考 被引量:2
8
作者 曹琴仙 李俊勇 刁志平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33-135,共3页
作为南曲声腔之一的昆山腔,源于唐燕乐,由唐代的曲子经宋曲发展而来。其产生的时间最早可上溯到元末明初,《南词引正》以及其他诸多史料都证明了这一观点的正确,而魏良辅只是一个昆腔的改革者,虽然他为昆腔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关键词 燕乐 昆腔 魏良辅
下载PDF
《文心雕龙·神思》篇“研阅以穷照”析疑 被引量:1
9
作者 李文雅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20年第1期109-112,共4页
很多学者将《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研阅以穷照”的“研阅”解释为研究生活阅历,把“阅”字释为阅历或生活经历,这在词语运用习惯上是罕见的。“研阅”应解释为研究阅览。立足文本,通过分析关键字“研”“阅”的具体语义;从句间关... 很多学者将《文心雕龙·神思》篇中“研阅以穷照”的“研阅”解释为研究生活阅历,把“阅”字释为阅历或生活经历,这在词语运用习惯上是罕见的。“研阅”应解释为研究阅览。立足文本,通过分析关键字“研”“阅”的具体语义;从句间关系、上下文内在逻辑关系以及《文心雕龙》其他篇章的相互印证等角度出发,进一步探析“研阅以穷照”的内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心雕龙》 研阅 语义 内涵
下载PDF
从隋唐五代燕乐与曲子词、声诗的关系论词的起源 被引量:1
10
作者 梁旭艳 《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2期17-19,共3页
隋唐燕乐是声诗和曲子词孕育成长的土壤,作为音乐文学的声诗和曲子词在很大程度上要依赖于燕乐,本文推断词的起源最早不会超过隋代;声诗和曲子词是相依共存的兄弟关系,而非父子关系。从这个意义上说,“词为诗余”的传统说法是错误的。
关键词 燕乐 曲子词 声诗 词的起源
下载PDF
唐代燕乐与多部伎的关系
11
作者 邓婷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CSSCI 2020年第3期49-52,5,共5页
唐代燕乐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内容,很多史料都将之作为唐代的一个独立音乐门类予以记述,但这一看似独立的音乐品类却与多部伎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并呈现出一种矛盾特征。唐代燕乐究竟是包含多部伎在内的一个庞大音乐系统,还是隶属... 唐代燕乐是我国艺术史上的一个独特内容,很多史料都将之作为唐代的一个独立音乐门类予以记述,但这一看似独立的音乐品类却与多部伎有着错综复杂的联系,并呈现出一种矛盾特征。唐代燕乐究竟是包含多部伎在内的一个庞大音乐系统,还是隶属于多部伎的一个音乐子类,这一问题给有关燕乐内涵的理解带来很大困扰,因此厘清燕乐与多部伎的关系是有关燕乐研究的一个不可或缺的环节。而事实上,史料中的唐代燕乐之所以与多部伎的关系杂芜,主要在于唐代燕乐经过了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从初唐到盛唐,燕乐与多部伎的内容都发生了相应的改变,史料中的唐代燕乐应包括了广义与狭义两个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燕乐 多部伎
下载PDF
唐代燕乐与雅乐关系考论
12
作者 邓婷 《中国文化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8-124,共7页
雅乐历来被儒家视作华夏正声,对中国古代音乐影响深远,但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却是燕乐。一般来说,由于和胡乐紧密相联,体系庞杂的唐代燕乐应与雅乐泾渭分明,但从史料来看,二者虽在形式上被看作独立的音乐系统予以记述,在内容上却因《... 雅乐历来被儒家视作华夏正声,对中国古代音乐影响深远,但唐代最具代表性的音乐却是燕乐。一般来说,由于和胡乐紧密相联,体系庞杂的唐代燕乐应与雅乐泾渭分明,但从史料来看,二者虽在形式上被看作独立的音乐系统予以记述,在内容上却因《破阵乐》等乐舞有所交集。这或可反映出唐代音乐品类划分的淆杂性,但它实际是唐代雅乐与燕乐关系动态发展的反映。通过对唐代燕乐与雅乐发展的历史和特征进行梳理,能够考察出唐代燕乐与雅乐形成交集的原因和历史过程,并展现二者的动态发展与变化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 燕乐 雅乐 礼乐
原文传递
卷烟在线评论的文本情感分析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春晓 张鹤馨 +1 位作者 黄家雯 万江平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2-100,共9页
【背景和目的】卷烟在线评论能够真实反映卷烟的口碑,有助于卷烟工商企业了解消费者的卷烟使用体验和卷烟口碑动态。为了从海量卷烟消费在线评论中提炼有效的消费者体验信息,本文进行了卷烟在线评论的文本情感分析研究。【方法】首先构... 【背景和目的】卷烟在线评论能够真实反映卷烟的口碑,有助于卷烟工商企业了解消费者的卷烟使用体验和卷烟口碑动态。为了从海量卷烟消费在线评论中提炼有效的消费者体验信息,本文进行了卷烟在线评论的文本情感分析研究。【方法】首先构建了适用于烟草领域的卷烟在线评论情感词典,并据此建立了卷烟评价文本情感分析模型。然后选取烟悦网(http://www.yanyue.cn/)上评论较多两款卷烟产品作为研究对象,通过Python通用网络爬虫采集了2008年至2018年两个产品的在线评论,经数据清洗处理后,得到有效在线评论数据。将评论数据输入卷烟评价文本情感分析模型,按照产品、时间、地区等维度分别计算出情感指数。通过情感指数变化和比较,可以洞察卷烟在线评论中的情感表达,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与建议。【结论】情感指数能够为卷烟经营评价方式提供新的洞察力,动态监测消费者情感变化,及时把握烟草市场环境的消费者情感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卷烟在线评论 情感词典 文本情感分析 情感指数 网络爬虫 烟悦网
下载PDF
南诏奉圣乐、骠国乐与隋、唐燕乐——西南丝绸之路音乐文化考察研究之二 被引量:8
14
作者 王其书 《音乐探索》 CSSCI 2009年第1期3-7,14,共6页
西南丝绸之路的开通,对我国中央政权与西南少数民族及南亚国家的文化交流有着巨大贡献,特别是《南诏奉圣乐》及《骠国乐》,融合了汉族和西南少数民族艺术的精华,其内容到形式不谛为当时的一种创新。
关键词 西南丝绸之路 《南诏奉圣乐》 《骠国乐》 隋唐燕乐
下载PDF
关于中国音乐发展史中可作六个音乐文化分期的思考 被引量:6
15
作者 费师逊 《星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2010年第4期44-49,共6页
广东汉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支干脉,研究汉乐意义重大。文章作者在多年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中国音乐发展史分为六个文化分期的观点,具体包括:巫文化阶段、雅文化阶段、清商文化阶段、燕乐文化阶段、俗乐文化阶段、... 广东汉乐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中的一支干脉,研究汉乐意义重大。文章作者在多年研究民族民间音乐的基础上,提出了将中国音乐发展史分为六个文化分期的观点,具体包括:巫文化阶段、雅文化阶段、清商文化阶段、燕乐文化阶段、俗乐文化阶段、新音乐文化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音乐发展史 文化分期 巫文化阶段 雅文化阶段 清商文化阶段 燕乐文化阶段 俗乐文化阶段 新音乐文化阶段
下载PDF
明清时期燕乐调名实质的改变
16
作者 杨善武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5,I0002,共6页
元代以后南北曲所用燕乐调在调名上与宋代是一致的,但其用于表明某种调高、调式的实质作用却在明初以后开始改变。到了清代同样的燕乐调,其宫调含义已然失去,成了徒有虚名的存在。之所以如此,与文人曲词创作由注重音乐的依腔填词而为脱... 元代以后南北曲所用燕乐调在调名上与宋代是一致的,但其用于表明某种调高、调式的实质作用却在明初以后开始改变。到了清代同样的燕乐调,其宫调含义已然失去,成了徒有虚名的存在。之所以如此,与文人曲词创作由注重音乐的依腔填词而为脱离音乐的依律填词有关,其根本原因在于元明清时期以戏曲为主流的民间俗乐发展的要求。正是在俗乐发展的推动下和其他因素的影响下,随着燕乐调名实质的改变,已有燕乐调终被后世广泛采用的工尺七调所代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清时期 燕乐调 调名实质 曲词创作 俗乐发展
下载PDF
唐宋燕乐调命名系统的演变及其原因探析
17
作者 张红梅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26-35,共10页
唐宋燕乐调存在“之调式”“为调式”两种不同的命名系统,正确辨析不同时期的宫调称谓对理解燕乐宫调理论的内涵与本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唐会要》《乐府杂录》《新唐书》等文献中二十八调的称谓表述是统一的“之调式”体系,体现出唐... 唐宋燕乐调存在“之调式”“为调式”两种不同的命名系统,正确辨析不同时期的宫调称谓对理解燕乐宫调理论的内涵与本质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唐会要》《乐府杂录》《新唐书》等文献中二十八调的称谓表述是统一的“之调式”体系,体现出唐人对雅、燕两种不同性质音乐的明确区分;《景祐乐髓新经》《梦溪笔谈》《补笔谈》中的二十八调则采用“为调式”命名体系,反映出北宋时期燕乐二十八调逐渐被纳入雅乐系统,在丰富了雅乐内涵的同时也被雅化改造;南宋复古崇雅意识强烈,遵从儒家正统雅乐制度的同时,深受民间俗乐及唐乐遗音的影响,采用“之调式”称谓体现出南宋雅乐俗化、燕乐雅化的音乐实践与乐调理论的折衷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宋燕乐调 二十八调 之调式 为调式 宫调
下载PDF
中国当代声乐协奏曲创作及其本土化特征
18
作者 杨正君 朱越文 《北方音乐》 2024年第1期45-53,35,共10页
声乐协奏曲作为人声与器乐相结合的特殊音乐体裁,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更有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文章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声乐协奏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体裁属性、子体裁类型等创作概况,进而分析归纳出当代中国声乐协奏曲创作... 声乐协奏曲作为人声与器乐相结合的特殊音乐体裁,在中国已有数十年的发展历史,更有不少有影响力的作品问世。文章试图通过梳理中国声乐协奏曲的发展历史与现状、体裁属性、子体裁类型等创作概况,进而分析归纳出当代中国声乐协奏曲创作中音乐风格的民族性、人声与乐队协作的中国性、人声的炫技性与叙事性等本土化发展特征,并指出当代中国声乐协奏曲创作的某些局限与发展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音乐体裁 声乐协奏曲 人声与乐队 本土化
下载PDF
从日本唐传乐谱看节奏节拍符号的演变
19
作者 陈文革 汤兆懿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6-28,共13页
日本唐传乐谱虽经历“平安朝乐制改革”的整合、改编和再创造,但其节奏、节拍符号仍具有承前启后的历时性特点。其中:节奏符号承自唐代谱式,后趋于简化,最终与演奏法融为一体;节拍符号上承《敦煌乐谱》并被赋予鼓谱的含义,在当今活态音... 日本唐传乐谱虽经历“平安朝乐制改革”的整合、改编和再创造,但其节奏、节拍符号仍具有承前启后的历时性特点。其中:节奏符号承自唐代谱式,后趋于简化,最终与演奏法融为一体;节拍符号上承《敦煌乐谱》并被赋予鼓谱的含义,在当今活态音乐中演变为“板眼”。日本唐乐古谱上承唐代谱式,下衔西安鼓乐、福建南音等活态乐谱,其蕴含的内在逻辑与中国传统乐谱体系脉脉相通,对其符号的解读破译,能补充中国乐谱体系从燕乐半字谱到工尺谱演变进程中所缺失的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乐半字谱 唐乐古谱 节奏符号 节拍符号
下载PDF
简介《燕乐探微》作者丘琼荪的学术贡献
20
作者 孙新财 《乐府新声(沈阳音乐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25-28,共4页
1.28调源于四弦十四柱,直项的秦汉乐琵琶。 2.隋唐燕乐调不尽是外来乐调,也有中国本土的乐调。 3.唐用玉尺律(黄钟=e)、宋用铁尺律(黄钟=#f)。 4.宋用正声为基调、唐用下徵(为基调)。 5.苏祇婆七声调及燕乐四声调,都是“音阶。 6... 1.28调源于四弦十四柱,直项的秦汉乐琵琶。 2.隋唐燕乐调不尽是外来乐调,也有中国本土的乐调。 3.唐用玉尺律(黄钟=e)、宋用铁尺律(黄钟=#f)。 4.宋用正声为基调、唐用下徵(为基调)。 5.苏祇婆七声调及燕乐四声调,都是“音阶。 6.“为调名制”下有四音阶、“之调名制”只用一音阶记谱。 7.《辽史》“四旦”的用法,与《隋志》的用法同。“旦”实包举七调,“旦”绝不作“均” 字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燕乐探微 丘琼荪 燕乐28调 玉尺律 铁尺律 正声基调 下微基调 苏祗婆七调 音阶 调式 声调 转调乐 旋宫乐 随调音阶 固定音阶 之、为调名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