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6篇文章
< 1 2 1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页岩气富集类型及资源特点 被引量:370
1
作者 张金川 姜生玲 +3 位作者 唐玄 张培先 唐颖 荆铁亚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09-114,共6页
根据页岩气聚集的机理条件和中、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对比结果认为:中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与美国大致相同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中国含气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及高后期改造程度等"三高&... 根据页岩气聚集的机理条件和中、美页岩气地质条件的相似性对比结果认为:中国页岩气富集地质条件优越,具有与美国大致相同的页岩气资源前景及开发潜力。中国含气页岩具有高有机质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及高后期改造程度等"三高"特点,页岩气具有海陆相共存、沉积分区控制以及分布多样复杂等特点。以间接型和直接型页岩气划分方法为基础并结合中国区域地质特点,将中国的页岩气富集模式划分为南方型、北方型及西北型等3种,分别具有以下特点:①以扬子地台为核心的南方型页岩气聚集条件有利并以改造较为严重的海相古生界海相页岩聚气为主,具有单层厚度大、发育层位多、分布面积广、热演化程度高、后期改造强等特点;②以华北地台为主体的北方型页岩气具有古—中—新生界页岩发育齐全、沉积迁移特征明显、薄互层变化频率高、沉积相带分隔明显等特点;③以塔里木地台为基础的西北型页岩气储层以中—古生界为主,沉积类型多、有机碳丰度高、有机质热演化程度相对较低。结论认为:中国页岩气可采资源量约为26×1012m3,大致与美国的28×1012m3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页岩气 资源评价 分区特点 富集模式 开发潜力 华北地台 扬子地台 塔里木地台
下载PDF
南黄海古生代以来构造演化 被引量:84
2
作者 姚永坚 夏斌 +2 位作者 冯志强 王嘹亮 徐行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4-128,共5页
南黄海是奠基于下扬子地台前震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一个多旋回盆地的叠覆,在成生发展及其后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作用,盆地原型已不存在,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质构造面貌。根据国土资源新一轮大调查项目在南黄海获取的高品质的地球物理资... 南黄海是奠基于下扬子地台前震旦纪变质岩基底之上一个多旋回盆地的叠覆,在成生发展及其后过程中经历了多期构造改造作用,盆地原型已不存在,形成现今复杂的地质构造面貌。根据国土资源新一轮大调查项目在南黄海获取的高品质的地球物理资料,结合钻井和相邻陆地的资料以及不同时期动力体系的作用、不同期次构造运动和变形的特点,将南黄海大致划分为4 个大的构造演化阶段:古生代—三叠纪海相盆地稳定演化阶段、中生代陆相盆地演化阶段、古新世—中中新世断陷盆地发育阶段和晚中新世以来区域沉降阶段。加里东运动使华南褶皱带与扬子地台南缘拼贴,形成广阔而稳定的后加里东地台;印支—早燕山运动使下扬子地台与华北地台的东南缘碰撞和挤压,形成了苏鲁造山带,在造山带南侧和中部隆起区之间形成黄北前陆盆地,中部隆起区以南为黄南断陷盆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华南褶皱带 扬子地台 华北地台 构造演化 盆地 南黄海
下载PDF
扬子地台灯影组碳酸盐岩中的硫和碳同位素记录 被引量:67
3
作者 张同钢 储雪蕾 +2 位作者 张启锐 冯连君 霍卫国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717-724,共8页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 扬子地区灯影组的海相碳酸盐岩地层不仅记录了当时海水的碳同位素变化,也保存了海水的硫同位素记录,能够通过测定所提取的微量硫酸盐的硫同位素组成来获得。灯影组碳酸盐岩中微量硫酸盐的δ^(34)S值大部分在+20.0‰~+38.7‰之间变化,碳酸盐岩的δ^(13)C值变化在+0.5‰~+5.0‰之间。除灯影组顶、底界线处外,δ^(34)S和δ^(13)C值总体上变化幅度较小,大体上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灯影组碳酸盐岩中连续的硫、碳同位素记录分别反映了同期海水中溶解硫酸盐和碳酸盐的硫、碳同位素的变化特征。灯影组微量硫酸盐和碳酸盐岩的同位素特征,意味着灯影期海洋中具有高的生物产率和有机碳埋藏速率;除了顶底界线处,具有相对稳定的古气候条件和古海洋环境。灯影期海水的δ^(34)S值和δ^(13)C值同时呈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可能是由海洋深部水体逐渐氧化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灯影组 硫同位素 碳同位素 同位素分馏 细菌硫酸盐还原作用
下载PDF
松潘甘孜地块与秦岭褶皱带、扬子地台的关系及其发展史 被引量:57
4
作者 杨逢清 殷鸿福 +1 位作者 杨恒书 赖旭龙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208-218,共11页
松潘甘孜地块存在与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地块的古老基底为前震旦纪花岗质岩系。地块与南秦岭褶皱带可能都是古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由于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造成的裂陷,使地块从扬子地台的西北部解体出来,但这次解体并不彻... 松潘甘孜地块存在与否是个有争议的问题。本文论证了地块的古老基底为前震旦纪花岗质岩系。地块与南秦岭褶皱带可能都是古扬子地台的一部分。由于早古生代末的加里东运动造成的裂陷,使地块从扬子地台的西北部解体出来,但这次解体并不彻底,裂陷槽后来逐渐被弥合填平。茅口期开始的峨眉地裂运动使地块再次从扬子地台解体出来,裂陷线大致沿木里、平武一线。这次裂陷是扬子地台周缘及内部同期张裂的一部分,反映扬子地台迅速北移造成的后缘、侧缘及内部的拉张作用,使地块连同南秦岭地区一起与邻区割裂开来。拉丁期时,松潘甘孜地块与南秦岭区整体强烈下陷,直至晚三叠世末晚印支运动将其海槽关闭,全部褶皱隆起成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松潘甘孜地块 秦岭褶皱带 扬子地台
下载PDF
扬子地台寒武系碳酸盐岩的碳同位素组成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46
5
作者 左景勋 彭善池 朱学剑 《地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上部娄山关组岩性单一,为蒸发相白云岩,生物化石稀少,沉积时代归属不清。为寻找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按5m的样品间距对贵州金沙地区相邻的长岩沟剖面、岩孔剖面寒武系采集了250件碳、氧同位素样品进行... 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上部娄山关组岩性单一,为蒸发相白云岩,生物化石稀少,沉积时代归属不清。为寻找地层对比与划分的岩石地球化学标志,按5m的样品间距对贵州金沙地区相邻的长岩沟剖面、岩孔剖面寒武系采集了250件碳、氧同位素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对其演化趋势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贵州金沙地区寒武系碳同位素组成演化表现出4次显著负漂移和3次显著的正漂移。负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中部(NE-1)、陡坡寺组下部(NE-2)、陡坡寺组与娄山关组的分界处(NE-3)、及娄山关组下部(NE-4),δ13C值分别降低到-2.3‰、-2.6‰、-6.2‰和-4.8‰;正漂移分布于清虚洞组底部(PE-1)、顶部(PE-2)及娄山关组上部(PE-3),δ13C值分别上升到1.3‰、2.1‰和2.6‰。δ13C的演化趋势可与世界各大陆寒武系δ13C演化趋势对比,它将娄山关组下部、中部、上部分别划归全球寒武系第二统上部、第三统及第四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同位素组成 地层对比与划分 寒武系 长岩沟 岩孔剖面 贵州 扬子地台
下载PDF
南黄海盆地海相中—古生界油气资源潜力巨大 被引量:46
6
作者 陈建文 龚建明 +3 位作者 李刚 李慧君 袁勇 张玉玺 《海洋地质前沿》 2016年第1期1-7,共7页
南黄海盆地不仅是扬子地台在海域的延伸,而且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建造与四川盆地相似,具有与威远、安岳、五百梯、焦石坝、普光、龙岗等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相同的含油气层位,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完... 南黄海盆地不仅是扬子地台在海域的延伸,而且是下扬子地块的主体。南黄海盆地中—古生代海相沉积建造与四川盆地相似,具有与威远、安岳、五百梯、焦石坝、普光、龙岗等大型、特大型油气田相同的含油气层位,发育3套区域性烃源岩和3套完整的生储盖组合,油气资源潜力巨大。崂山隆起是海相下古生界的油气远景区,勿南沙隆起是海相中—古生界的油气远景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潜力 海相中—古生界 南黄海盆地 扬子地台
下载PDF
扬子地台北部太古宙TTG片麻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被引量:41
7
作者 高山 张本仁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0年第6期675-679,共5页
本文首次报道了扬子地台北部湖北宜昌地区崆岭群和陕西碑坝地区后河组中存在大量TTG片麻岩。崆岭群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U-Pb锆石年龄为2850±15Ma,崆岭群岩石建造特征类似于太古宙高级区,后河组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 本文首次报道了扬子地台北部湖北宜昌地区崆岭群和陕西碑坝地区后河组中存在大量TTG片麻岩。崆岭群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片麻岩组成,U-Pb锆石年龄为2850±15Ma,崆岭群岩石建造特征类似于太古宙高级区,后河组TTG片麻岩主要由英云闪长和奥长花岗片麻岩组成。两套TTG片麻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与太古宙TTG片麻岩一致,它们的发现为扬子地台存在太古宙陆壳提供了直接的物质证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麻岩 太古宙 扬子地台 后河组
下载PDF
莲沱砂岩——南华大冰期前气候转冷的沉积记录 被引量:41
8
作者 冯连君 储雪蕾 +1 位作者 张同钢 黄晶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2387-2393,共7页
湖北宜昌地区出露的莲沱组中上部细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LA)介于60~70之间,表明是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的。比较莲沱组与板溪群中下部沉积岩的主化学成分和 CIA 值表明,板溪群源区遭受过强烈的化学风化,相应的古气候是温暖湿润的... 湖北宜昌地区出露的莲沱组中上部细屑岩的化学蚀变指数(CLA)介于60~70之间,表明是在寒冷干燥的气候条件下沉积的。比较莲沱组与板溪群中下部沉积岩的主化学成分和 CIA 值表明,板溪群源区遭受过强烈的化学风化,相应的古气候是温暖湿润的,而莲沱组源区化学风化弱,可见两者形成时的古气候环境明显不同。根据 CIA 值推测,地层层序上莲沱组位于板溪群的中上部,莲沱砂岩的 CIA 研究表明南华大冰期前全球气候已经从温暖湿润转变为寒冷干燥,CIA 值继续降低预示着全球性的冰期到表,不久就发生了"雪球地球"事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元古代 扬子地台 莲沱组 化学蚀变指数 寒冷气候 古城(江口)冰期
下载PDF
扬子地台晚元古代以来硅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38
9
作者 王东安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1期41-54,共14页
在扬子地台通过对晚震旦世-古生代地层中许多硅岩层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及组合关系的研究,总结了硅岩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而讨论硅质的来源和硅岩形成的地质背景及其有利的地球化学条件.
关键词 地球化学 陆架 扬子地台 硅质岩
下载PDF
K-bentonite beds and high-resolution integrated strati- graphy of the uppermost Ordovician Wufeng and the lowest Silurian Longmaxi formations in South China 被引量:39
10
作者 苏文博 何龙清 +2 位作者 王永标 龚淑云 周湖云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3年第11期1121-1133,共13页
More than 20 K-bentonite beds were discovered from the Wufe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st Longmaxi Formation in two sections, both adjacent to the Ordovician-Silurian (O-S) bound-ary and located in Tongzi, Guizhou Provin... More than 20 K-bentonite beds were discovered from the Wufeng Formation and the lowest Longmaxi Formation in two sections, both adjacent to the Ordovician-Silurian (O-S) bound-ary and located in Tongzi, Guizhou Province and Yichang, Hubei Province, some 500 km apart from each other in South China. This indicates that many volcanic eruptions occurred near the southeast margin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between the latest Ordovician and the earliest Silurian. Mainly through biostratigraphic and sequence stratigraphic studies, it was found that almost all these far-apart K-bentonite beds may be correlated with each other. This is the first time that a succession of volcanic ash deposits with high potential of correlation was discovered within a strata interval on the main platforms of China. Therefore, these K-bentonite beds may afford ex-cellent event-marker beds helpful to high-resolution research in integrated stratigraphy as well as other lines of research on the O-S boundary in South Chin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K-BENTONITE bed event-marker HIGH-RESOLUTION INTEGRATED stratigraphy Ordovician-Silurian Boundary Wufeng & Longmaxi formations yangtze platform.
原文传递
扬子地台震旦纪海水碳同位素的变化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宗哲 杨杰东 孙卫国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12-120,共9页
本文测定了湖北宜昌三峡剖面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震旦纪扬子区海水的δ13C值显示出大幅度变化,南沦冰期δ13C为低值(-4%);陡山沦早期δ13C值迅速上升,达到5~6%,陡山沦期δ13C值... 本文测定了湖北宜昌三峡剖面震旦系海相碳酸盐岩样品的碳同位素组成。研究表明:震旦纪扬子区海水的δ13C值显示出大幅度变化,南沦冰期δ13C为低值(-4%);陡山沦早期δ13C值迅速上升,达到5~6%,陡山沦期δ13C值一股在0~5‰之间;灯影期δ13C值较平稳,一般在2.0~3.4‰。之间。导致震旦纪海水δ13C值大幅度变化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以疑源类和近岸藻类等光合作用的海洋植物群体为主体的大量生物的繁盛、全球海洋沉积速率的迅速上升,以及海洋深部水柱中缺氧层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震旦纪 古海洋 同位素 海水
下载PDF
扬子地块西南缘铅锌矿床Cd、Ge与Ga富集规律初步研究 被引量:24
12
作者 付绍洪 顾雪祥 +2 位作者 王乾 李发源 章明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05-108,共4页
扬子地块西南缘分布着大量富含Cd、Ge与Ga的铅锌矿床,已成为我国Pb、Zn及Cd、Ge与Ga矿产资源的重要生产基地。对代表性铅锌矿床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采样鉴定后,应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手段,研究主要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中... 扬子地块西南缘分布着大量富含Cd、Ge与Ga的铅锌矿床,已成为我国Pb、Zn及Cd、Ge与Ga矿产资源的重要生产基地。对代表性铅锌矿床进行野外地质调查和系统采样鉴定后,应用电子探针微区分析手段,研究主要矿石矿物闪锌矿、方铅矿和黄铁矿中分散元素的富集特征。结果显示,各类矿床中闪锌矿均相对富集Cd,方铅矿富集Ge与Ga,而黄铁矿中Cd、Ge与Ga的富集系数均相对较低,未呈现出选择性富集的趋势;赋存于震旦纪—寒武纪地层且以脉状、网脉状产出的矿体中闪锌矿的Cd含量明显高于赋存于晚古生代并以层状产出的矿体中闪锌矿的Cd含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铅锌矿床 分散元素 富集规律 扬子地块
下载PDF
上、下扬子区古生界页岩气形成和保存的构造背景对比分析 被引量:24
13
作者 蔡周荣 夏斌 +1 位作者 黄强太 万志峰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1446-1454,共9页
地质历史中构造相对较稳定的扬子地台是中国最符合页岩气富集赋存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地台东西跨度较大,西部的上扬子区与东部的下扬子区构造背景差异明显,对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有重要影响。对比分析了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古生代的沉积—... 地质历史中构造相对较稳定的扬子地台是中国最符合页岩气富集赋存的区域之一,但由于地台东西跨度较大,西部的上扬子区与东部的下扬子区构造背景差异明显,对页岩气的形成和保存有重要影响。对比分析了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古生代的沉积—构造演化过程,结合目前泥页岩的储层特征,认为上扬子区与下扬子区沉积构造演化过程较相似,都具有良好的页岩气形成条件;对比分析古生代以来上扬子区和下扬子区构造活动特征,认为上扬子区自中生代以来一直处于挤压构造背景中,有利于页岩气的保存,下扬子区印支期处于挤压构造环境,燕山期以来发生构造反转,处于伸展构造环境中,对页岩气的保存有重要破坏作用,因此上扬子区比下扬子区具有更大的页岩气勘探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古生界 页岩气 构造条件 对比研究
原文传递
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的微体植物化石群 被引量:20
14
作者 尹磊明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4期299-307,共9页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形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 前寒武纪一寒武纪界线地层在扬子地台发育良好、分布广泛,并有包括微体植物群、海藻、瓶形原生物、具硬体动物及‘澄江动物群’等化石的发现。因而,扬子地台成为研究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生物地层的代表地区之一。基于对扬子地台前寒武纪-寒武纪界线地层已知微体植物化石记录的回顾和论定,总结概括了下寒武统微体植物化石组合:寒武系最底部硅质磷块岩中的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和较高层位页岩的Skiagia-Annulum-Archaeodiscina组合。它们分别与Anabarites-Circotheca-Protohertzina小壳动物化石带和Parabadiella及Eoredlichia三叶虫带相对应。与东欧地台疑源类生物地层相对照,扬子地台Micrhystridium-Paracymatiosphaera-Megathrix组合的纵向分布大体和东欧地台Asteridiumtornatum-Comasphaeridiumvelvetum组合带相一致,而以上两地台的化石组合产出层位可能都略高于纽芬兰东部剖面,依据Phycodespedum所厘定的寒武系底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地台 前寒武纪 寒武纪 界线 微体植物化石
原文传递
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构建与初步设计 被引量:19
15
作者 刘柏音 刘孝富 王维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76-1283,共8页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存在多部门"九龙治水"的现象,导致各类数据信息分散、科研成果碎片化,缺乏综合性信息查询与管理平台支持.针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数据资源共享与精准决策的需求,提出构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管理存在多部门"九龙治水"的现象,导致各类数据信息分散、科研成果碎片化,缺乏综合性信息查询与管理平台支持.针对长江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对数据资源共享与精准决策的需求,提出构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智慧决策平台(简称"长江平台"),按照基础层、数据汇集层、数据治理层、大脑层、应用层构建平台系统框架,设计数据采集处理、数据挖掘分析、基于WebGIS的数据展示、数据分级共享、调度会商、长江舆情发布、水环境模型工具、空间制图工具等主要功能,提出平台部署方案与分期建设方案,分析了平台建设面临的多元数据汇集与标准化处理、水质目标模型筛选、水环境预测预警功能开发等难点与关键技术,同时提出平台建设与运行保障机制.通过平台建设,可实现长江流域数据采集多样化、生态环境要素可视化、环境问题诊断精准化、管理响应自动化和决策会商便利化,为长江大保护提供智慧决策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 生态环境保护 系统平台 智慧决策 长江大保护
下载PDF
黔东北地区寒武系清虚洞组钙质风暴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9
16
作者 周琦 颜佳新 张命桥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5-28,共4页
在黔东北铜仁—江口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部发育一套特征典型、序列特殊的钙质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底面侵蚀构造清楚,板片状泥晶灰岩砾石呈菊花状排列,发育丘状交错层理、负载构造、递变层理和小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的浅海风... 在黔东北铜仁—江口地区下寒武统清虚洞组下部发育一套特征典型、序列特殊的钙质风暴岩。该风暴沉积的底面侵蚀构造清楚,板片状泥晶灰岩砾石呈菊花状排列,发育丘状交错层理、负载构造、递变层理和小波纹层理等沉积构造,为典型的浅海风暴岩。该风暴沉积序列的最大特点是含有大量钙质鲕粒。另外,不同的、类似于近源和远源的风暴沉积序列出露于同一剖面的相邻层位,可能反映了风暴登陆路径或者风暴流强度的差别。该风暴沉积的发现,对建立与黔中和湘西北同期地层的沉积学对比剖面、探讨风暴沉积模式的空间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寒武系 扬子地台 风暴岩 清虚洞组
下载PDF
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页岩气与北美Barnett页岩气潜力对比 被引量:19
17
作者 陈波 关小曲 马佳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23-27,171,共5页
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发育两套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页岩,目前相关的试验性页岩气开采较少,对其潜力缺少定量或相对定量方面的评估。北美地区Barnett页岩是页岩气开采历史最长,产量最高的页岩,建立了可靠的... 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牛蹄塘组和龙马溪组发育两套分布广、厚度大、有机质含量高的页岩,目前相关的试验性页岩气开采较少,对其潜力缺少定量或相对定量方面的评估。北美地区Barnett页岩是页岩气开采历史最长,产量最高的页岩,建立了可靠的页岩气潜力的评价标准,对比评价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页岩气潜力不失为经济有效的方法。通过比较发现,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页岩与Barnett页岩具有相似的构造沉积背景和发育规模,二者之间具有很强的可比性。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发现,上扬子地区早古生代页岩的有机质丰度、类型、成熟度、页岩气类型和有机质转化率等相关参数与Barnett页岩类似或更有利,认为其资源潜力不低于Barnett页岩,具有进行较大规模试验性开采的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扬子地台 页岩气 龙马溪组页岩 牛蹄塘组页岩 Barnett页岩
下载PDF
Geochemical changes across the Ordovician-Silurian transition on the Yangtze Platform,South China 被引量:17
18
作者 YAN DeTian CHEN DaiZhao +1 位作者 WANG QingChen WANG JianGuo 《Science China Earth Sciences》 SCIE EI CAS 2009年第1期38-54,共17页
The trace element and rare earth element(REE) variations across the Ordovician-Silurian succession are presented from two outcrop sections on the Yangtze Platform:the Nanbazi section,Guizhou Province,deposited in a sh... The trace element and rare earth element(REE) variations across the Ordovician-Silurian succession are presented from two outcrop sections on the Yangtze Platform:the Nanbazi section,Guizhou Province,deposited in a shallow platform interior setting,and the Wangjiawan section,Hubei Province,deposited in a deeper basinal environment.Geochemical analysis of closely spaced samples through three intervals,the Wufeng,Guanyinqiao and Longmaxi,revealed vast palaeoceanographic changes.Some geochemical proxies,including Th/U,Ni/Co,V/Cr,and V/(V+Ni) ratios,together with sedimentary facies and biotic data,indicate that an anoxic condition on the most of the Yangtze Platform during the Wufeng and Longmaxi intervals,but an oxic condition during the Guanyinqiao time.The shift of the anoxic to the oxic environment during the Guanyinqiao time coincided with a global sea-level lowstand,in parallel with the global glaciation.The Longmaxian anoxic environment was a result of a global sea-level rise,which may be synchronized with a mainly catastrophic event in the latest Ordovician.Although the two sections generally show similar variation patterns of trace and REE concentrations and some element ratios,a minor difference occurs between the Wangjiawan and Nanbazi sections,likely reflecting a difference in depositional setting during the accumulation.Such an oceanic oxygen-level variation may add a useful constraint to the current arguments on the cause and consequence of the latest Ordovician mass extin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are earth ELEMENTS TRACE ELEMENTS paleo-redox PROXIES mass EXTINCTION Ordovician-Silurian boundary yangtze platform
原文传递
论海南岛地区志留系 被引量:18
19
作者 曾庆銮 李志宏 +2 位作者 谢才富 傅太安 张淼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267-275,共9页
海南岛志留系以往被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统。志留系之上是南好组 ,其层位以往被确定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并认为它与其下的上志留统足赛岭组呈不整合接触。最近在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发现早志留世特里奇期晚期(L ate Telychian)的 Xinanospi... 海南岛志留系以往被划分为上、中、下三个统。志留系之上是南好组 ,其层位以往被确定为下石炭统岩关阶 ,并认为它与其下的上志留统足赛岭组呈不整合接触。最近在南好组选层型剖面发现早志留世特里奇期晚期(L ate Telychian)的 Xinanospirifer腕足动物群和三叶虫 L atiproetus cf.latilimbatus (Grabau) ,重新论证了以往被确认为中志留统靠亲山组所产的腕足类、三叶虫和珊瑚化石其实都是特里奇期早至中期的分子。现在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证明了久归于下石炭统岩关阶南好组 ,以及其下的、以往被确定为上志留统足赛岭组、中志留统靠亲山组等所谓两个构造层的地层都应改归于下志留统 (L landovery Series)。北区下志留统仅有鲁丹期中期至爱隆期早期的黑色碳质页岩相和泥页岩相沉积 ,未发现任何大化石。南区下志留统发育较全 ,为细至中粗粒碎屑岩相夹碳酸盐岩相沉积 ,产丰富介壳相各门类化石 ;当时该区所生存的动物群与扬子区早志留世的关系非常密切 ,并在早志留世末期与扬子区大部分地区一样上升为陆 ,表明海南岛地区在当时属于扬子地台区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南岛 志留世 生物化石 地层 构造带
原文传递
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研究平台及切入点初探 被引量:13
20
作者 虞孝感 姜加虎 贾绍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485-490,共6页
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的研究 ,应该针对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尤其是水质酸化和污染、洪涝灾害威胁加剧等水环境问题 ,提出科学的解释 ,为流域水环境修复提供基础理论。回顾和总结了 5 0多年来前人在长江流域水环境研究方面所取得的... 对长江流域水环境演化规律的研究 ,应该针对国家迫切需要解决的、尤其是水质酸化和污染、洪涝灾害威胁加剧等水环境问题 ,提出科学的解释 ,为流域水环境修复提供基础理论。回顾和总结了 5 0多年来前人在长江流域水环境研究方面所取得的成果 ,这些成果为今后进一步开展研究构筑了良好的基础平台。对长江流域水环境的研究应出系统性、整体性和综合性 ,围绕长江干流水质保护和中游地区防洪两个重中之重 ,强化对水环境演变动力学机制的研究 ,摸清流域水、泥沙与污染物相互作用规律及其对水环境恶化的机制 ,建立流域水文、泥沙与水质之间非线性、复杂巨系统的耦合关系及其系统模拟。还提出了长江流域水环境研究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流域 水环境演变 基础平台 切入点 演变规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