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0篇文章
< 1 2 11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研究 被引量:154
1
作者 卢丽文 宋德勇 李小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35-42,共8页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绿色高效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反映城市经济增长、社会效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效率体系,并利用DEA作为工具来监测长江经济带... 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资源和环境约束压力不断增强。城市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中心,绿色高效是我国城市转型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构建反映城市经济增长、社会效益、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绿色效率体系,并利用DEA作为工具来监测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绿色效率。研究表明,长江经济带城市绿色效率整体水平不高,但是有逐步改善的趋势。将城市绿色综合效率进一步分解为规模效率和技术效率,相比规模效率,技术效率成为制约长江经济带绿色城市综合效率的主要因素。长江经济带城市要改变目前效率低下的现状关键在于提高技术效率,推进城市的创新发展,推动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本文对投入产出的冗余度与不足度进行了分析,并解释了低效率的根源。从资源投入的冗余度来看,土地资源>能源>劳动力>技术>资本>水资源,长江经济带资源利用率低,存在高投入、高消耗的问题,加快长江经济带中西部地区城市绿色发展,应合理配置资源要素。从期望产出不足度来看,地方财政预算内收入>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GDP,长江经济带目前总体发展模式还是追求经济产出的最大化,而忽视了经济运行的质量与社会效益。绿色效率不高主要集中在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污染物过度排放方面,其中环境问题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提高绿色效率亟待解决的重点和难点问题。应共同推进生态环境的保护,改革创新环境管理体制机制,推行环境保护市场化,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和治理,这关系着长江经济带城市发展绿色效率的提高与生态文明示范带的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资源环境约束 投入产出 绿色效率 DEA-undesirable outputs模型
下载PDF
财政支出、科技创新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基于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实证检验 被引量:135
2
作者 李光龙 范贤贤 《上海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46-60,共15页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 本文在理论上分析了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作用机理,以2007-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城市为样本,分析了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特征,并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及门槛模型实证分析了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结果发现: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在不断提升,高水平的经济高质量发展集中在下游和中游区域城市。财政支出、科技创新及二者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均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财政支出对科技创新驱动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门槛效应。但科技创新仅对中游、下游区域以及大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促进作用明显,对上游区域、中小城市的作用不显著。财政科技支出与科技创新尚未实现良好的互动,对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促进作用也尚未显现;财政教育支出与科技创新具有较好的关联作用。财政支出与科技创新的交互项对长江经济带上游、中游区域及中等城市、小城市的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对下游区域和大城市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科技创新 财政支出规模 财政支出结构 经济高质量发展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及其空间驱动机制研究 被引量:128
3
作者 黄磊 吴传清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40-49,共10页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日益严峻,降低工业污染排放,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主流趋势。作为国家战略支撑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红... 随着资源环境约束条件日益严峻,降低工业污染排放,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经济发展主流趋势。作为国家战略支撑带,长江经济带工业绿色发展对推动国家生态文明建设、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加快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从绿色技术创新、绿色红利外溢、绿色政策供给等维度阐述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内在机理,基于2011—2016年长江经济带11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采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全局超效率SBM模型及泰尔指数分析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时空演变规律,采用空间杜宾模型SDM探究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提升的空间驱动机制。结果表明:①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呈上升态势,年均增长2.95%,工业绿色发展内生动力显著增强;②上中下游地区城市工业绿色发展差异显著,呈梯度递减格局,下游地区城市产业结构迈向服务化,城市工业绿色发展重心逐渐向中上游地区转移;③经济发展、环境规制、工业化、对外开放是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的主要直接驱动力;④产业集聚、城镇化、技术创新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直接推动作用有限,以高耗能型产业集聚为主,城市建设空间利用效率不高,绿色技术创新支撑效应有待加强;⑤环境规制、城镇化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提高环境标准导致污染型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粗放城镇化模式加剧城市间生产要素的恶性竞争;⑥产业集聚、工业化对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明显,污染型产业发展模式的警示效应较强,各城市竞相布局绿色先进制造业。基于上述实证分析结果,进一步提升长江经济带城市工业绿色发展效率,应加快构建统一的环境预警机制,强化绿色技术创新的支撑作用,促进产业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效率 工业绿色发展 空间驱动机制
下载PDF
区域一体化促进了经济增长效率吗?——基于长江经济带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119
4
作者 李雪松 张雨迪 孙博文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19,共10页
区域一体化能通过促进要素流动、结构升级以及加强区域合作进而实现增长效率的提升。研究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4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水平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 区域一体化能通过促进要素流动、结构升级以及加强区域合作进而实现增长效率的提升。研究首先利用超效率DEA模型以及Malmquist指数分解方法,对长江经济带2000—2014年经济增长的总体效率水平以及全要素生产率分解进行比较分析。在此基础上,采用长江经济带105个城市的面板数据,运用面板t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区域一体化对全要素生产效率、技术效率以及技术变动的影响。结果显示:1经济增长总效率中,长江经济带经济增长效率在2008年之后呈波动中下降趋势,其中长三角城市群效率最高,黔中城市群效率最低;2长三角城市群与长江中游城市群全要素生产率在波动上升,技术进步对全要素生产率的贡献大于技术效率,而成渝、滇中和黔中等三个西部城市群则相反,技术效率对全要素生产效率的贡献高于技术进步;3总体来看,区域一体化对长江经济带全要素生产率中的技术进步影响显著,而对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效率影响不明显。此外,区域一体化存在影响经济增长效率的区域差异性,长三角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技术效率变动以及技术变动,但对全要素生产率影响不明显,而成渝城市群区域一体化显著促进全要素生产率以及技术进步,其他城市群则对效率值的影响均不显著。研究最后提出了促进区域一体化以提高地区经济增长效率的政策建议,包括:加强区域合作,促进创新驱动发展;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提升经济密度;加大制度创新力度,推进市场化改革等。并结合长江经济带城市群发展的差异,针对性提出了因地制宜的区域发展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经济增长效率 超效率DEA MALMQUIST指数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时空差异研究 被引量:99
5
作者 刘欢 邓宏兵 李小帆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60-166,共7页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区域,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本文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市的人口、土地数据为基础,从长江经济带、区域和市域视角,采用熵值法、发展水平评... 长江经济带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战略区域,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的协调发展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重点之一。本文以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市的人口、土地数据为基础,从长江经济带、区域和市域视角,采用熵值法、发展水平评价模型和均衡发展模型测度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度,结合空间分析方法对协调发展度进行分析,并使用ArcGIS10.2得出二者协调发展度的空间分布图。研究发现,从整体来看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人口城镇化与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水平不断提高,并呈现相对平稳增长,2013年总体上达到较高协调发展水平。从区域视角来看,协调发展度呈现阶梯特征即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状态,且自2009年起3大区域协调发展度差距呈扩大趋势。从市域视角分析,长江经济带126个地级市2006-2008年协调发展度的发展速度慢,2009年后发展速度显著提升;在空间上呈现"东北-西南"的空间非均衡性和空间异质性,东北高、西南低,并表现明显的"城市群集聚"发展特征。长江经济带在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进程中应不断推进区域经济发展,加快中上游城市的城镇化进程,充分发挥"城市群"的经济辐射带动作用,同时转变土地财政思想,真正实现地区发展水平的提高,最终实现人口城镇化和土地城镇化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人口城镇化 土地城镇化 协调发展 空间分布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及其与旅游经济互动响应 被引量:98
6
作者 王兆峰 刘庆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945-1961,共17页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等方法勾勒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轨迹,借助VAR模型探讨旅游生态效率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 运用基于非期望产出的Super-SBM模型测度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综合运用标准差椭圆、重心模型等方法勾勒旅游生态效率时空演变轨迹,借助VAR模型探讨旅游生态效率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间的互动响应关系。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旅游生态效率整体处于中等效率阶段,呈动态上升趋势,且表现出'东部>西部>中部'的空间分布格局;旅游生态效率形成'低低集聚、高高集聚'式的'俱乐部收敛'型'双峰'格局,向西北方向移动趋势明显;东部和中部旅游生态效率与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脉冲响应最终趋于平稳,西部地区响应程度偏弱;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对旅游生态效率的贡献率随时间发展趋于升高,旅游生态效率对旅游经济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随时间发展逐步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生态效率 旅游经济 互动响应 Super-SBM模型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空间格局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97
7
作者 钟业喜 毛炜圣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9-30,共12页
发展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水平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 发展数字经济对长江经济带落实创新驱动战略、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文章基于数字经济指数,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数理统计分析等方法,探讨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水平空间格局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整体偏低,地理分布差异显著,发展水平由下游向上游递减;数字经济城市等级体系不由经济水平所主导,不完全遵循已有的基于地理空间的等级体系;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呈热点区-过渡区-次热点区-冷点区的“驼峰”状空间分异格局,上海、苏州、嘉兴等城市为数字经济热点区;地理加权回归结果显示,信息化水平、城市等级、产业结构显著提高了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水平、人口规模、人力资本作用甚微,意味着经济基础较差的地区也可以依靠提升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产业升级发展数字经济以实现经济“换道超车”。据此,提出设立机构,制定政策,促进数字经济壮大;打造基地,培育品牌,提升数字经济实力;深化合作,深入对接,创新数字经济模式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经济 空间格局 空间自相关 GWR模型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城市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的动态演化与分析 被引量:88
8
作者 李雪松 龙湘雪 齐晓旭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05-516,共12页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 为探究区域发展的可持续性,在研究系统耦合协调评价体系的基础上,构建一个兼顾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建设,适宜大区域、多城市的综合评价体系,并从时空两个纬度对长江经济带沿线109个地级以上城市2000~2015年经济-社会-环境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评估。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经济-社会-环境总体耦合协调性较好,在15年间由初级协调向中级协调转变,但是其耦合发展具有明显的区域异质性,具体表现为东部优于西部,省会城市具有明显优势。同时还指出,在长江经济带耦合协调发展过程中,经济发展起最重要作用,而生态环境是发展的基石。由此,提出要提升人力资本、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区域间共同治理和保护生态环境等一系列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耦合协调模型 AHP-PP模型 动态演化
原文传递
人力资本、科技创新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数据分析 被引量:87
9
作者 苏科 周超 《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71-79,共9页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线索,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长江经济带10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 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创新驱动的本质是人才驱动,以人力资本积累为核心线索,系统梳理和归纳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之间的逻辑关系。基于长江经济带103个城市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了人力资本、科技创新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直接影响,并对科技创新在人力资本作用发挥过程中的中介效应进行了考察。研究结果发现:人力资本、科技创新是长江经济带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重要推动因素。相比科技创新,人力资本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更强的推动力。人力资本对于科技创新的绿色发展效应具有显著的约束性影响,同时具有显著的"门槛值"特征。随着长江经济带人力资本水平的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对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正向作用得到更为充分的发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力资本 科技创新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被引量:86
10
作者 吴传清 邓明亮 《科技进步与对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33-41,共9页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采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视角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 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实施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的必然要求。采用2005-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面板数据,从线性、非线性视角考察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结果表明:科技创新能有效促进长江经济带沿线城市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对外开放背景下,这种影响效应呈现出显著非线性特征,对外开放能有效规避科技创新促进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提升的边际效率递减困境;科技创新、对外开放、经济高质量发展之间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空间异质性。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应科学处理科技创新、对外开放与经济高质量发展三者的关系,构建高质量对外开放与科技创新之间的良性互动机制,形成长江经济带深度融合的开放创新局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科技创新 对外开放
下载PDF
区域美丽中国建设与旅游业发展耦合关联性测度及前景预测——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例 被引量:86
11
作者 时朋飞 李星明 熊元斌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86-102,共17页
美丽中国—旅游业是内涵广泛且结构复杂的具有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在全面剖析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耦合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构了美丽中国—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的综合... 美丽中国—旅游业是内涵广泛且结构复杂的具有耦合特征的开放性巨系统。在全面剖析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耦合互动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建构了美丽中国—旅游业耦合协调度指标体系,并运用加权TOPSIS法对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的综合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然后基于耦合协调模型从时空维度对该区域11省市两大系统的耦合协调演化关系给予分析,最后结合修正GM(1.1)模型预测了该区域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协调度未来10年的变化轨迹。研究发现:(1)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之间耦合协调发展特征显著,即两大系统之间存在明显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关系。(2)长江经济带11省市美丽中国系统与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呈波动上升态势且发展态势趋同,但旅游业系统发展水平波动幅度较美丽中国系统更为明显;该区域美丽中国系统评价值长期高于旅游业系统评价值,表明旅游业对美丽中国建设的驱动作用滞后于美丽中国建设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3)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处在稳步上升状态,但提升与演进速度较为缓慢,其中耦合度始终处于磨合阶段,耦合协调度才跨入勉强协调阶段;预测结果显示未来10年耦合协调度演化进程明显加快。(4)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两大系统评价值、耦合度指数、耦合协调度等均存在显著的地域空间差异,从东向西基本上呈现"高—较低—较高—低—较高"的空间格局,而旅游业成为弥合区域发展差异的有效路径依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美丽中国 旅游业 耦合关联 长江经济带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演变与区域差距 被引量:86
12
作者 汪侠 徐晓红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5-15,共11页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 新时代背景下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是建设美丽中国的关键。基于2003-2016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技术优化的Malmquist-Luenberger指数测算全要素生产率和Dagum基尼系数法对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的时空演变规律和区域差距进行了测算分析。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年均分别增长2.48%、-0.53%、3.03%,技术进步是经济质量优化提升的动力源泉;上、中、下游地区的经济质量随着时间推移呈现阶段性波动特征,下游地区经济质量均值最高,上游次之,中游最低;经济质量高值区空间分布格局由上、下游地区演化为中、下游地区,效率变化高值区呈长江中游城市群和长三角城市群为双中心的空间集聚格局,技术变化高值区分布在中、上游地区;经济质量、效率变化、技术变化总体区域差距有扩大趋势,区域间差距是导致总体区域差距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高质量发展 时空演变 区域差距
原文传递
长江大保护与长江经济带的可持续发展——关于落实习总书记重要指示,实现长江经济带可持续发展的认识与建议 被引量:83
13
作者 陆大道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829-1836,共8页
中国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的"T"字型架构仍然是中国今后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两大地带。本文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的重大意义作了初步阐述,指出了近20年来长江经... 中国国土开发与经济布局的"T"字型架构仍然是中国今后经济增长潜力最大的两大地带。本文对长江经济带的战略地位与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指示的重大意义作了初步阐述,指出了近20年来长江经济带在实现了高速经济增长的同时却忽视了保护的重要性;认为贯彻习总书记的"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最为关键的是落实一个"共"字,即"共抓",并提出了各地区各部门要长时期采取协调一致的具体行动的几个主要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黄金水道 战略空间 综合解决方案 可持续发展
原文传递
土地利用转型时空演变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基于长江经济带127个地级市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83
14
作者 苑韶峰 唐奕钰 申屠楚宁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74-181,共8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从三生空间角度出发,利用转移矩阵及重心迁移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进行研究,并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贡献率对这一时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区域,基于2000—2015年四期土地利用现状遥感监测数据,从三生空间角度出发,利用转移矩阵及重心迁移模型对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转型进行研究,并通过生态环境质量指数及生态贡献率对这一时期的生态环境效应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在区域转型发展过程中生产用地及生态用地面积分别减少9 729.04 km2和648.87 km2,占比为1.52%和0.05%;生活用地面积增加10 737.11 km2,占24.37%。土地利用变化最大的是工矿生产用地,变化最小的是林地生态用地。②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生产用地重心向南偏西64.89°方向迁移12.67 km,生活用地重心向南偏东62.69°方向迁移37.33 km,生态用地重心向北偏西70.38°方向迁移1.87 km。③对比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亳州最小,丽水最大。从空间上看,西部及西南地区生态环境质量指数相对较高,中部地区相对较低,东部地区北方指数低南方指数高。从时间上看,长江经济带各地级市总体生态环境质量基本保持稳定,部分地区有小幅度下降。④长江经济带区域生态质量同时存在着生态改善和生态恶化的两种趋势,且生态环境改善的趋势略小于环境恶化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转型 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 生态质量 土地整治与生态修复 绿色发展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效应测度与交互胁迫关系验证 被引量:82
15
作者 马艳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275-286,共12页
基于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0~2017年数据,建立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交互胁迫模型,探究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 基于长江经济带9省2市2000~2017年数据,建立长江经济带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交互耦合协调发展评价体系,运用耦合协调模型和交互胁迫模型,探究二者的动态关系。结果表明:在时间序列上,2000~2017年,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协调性呈现稳步上升态势,整体处于良好耦合协调阶段。研究期初,生态环境综合指数高于城镇化综合指数;研究期末,城镇化综合指数高于生态环境综合指数。在空间格局上,二者的协调发展态势存在由东部区域沿中西部区域下降的空间差异特征。长江经济带的城镇化与生态环境之间存在交互胁迫关系,演变状态符合双指数函数特征。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各省市存在城镇化与生态环境动态耦合关系的空间分布不均衡,经济较发达地区城镇化水平较高,经济欠发达地区生态环境受恶化风险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镇化 生态环境 动态耦合 耦合协调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影响力研究 被引量:81
16
作者 方大春 孙明月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6-81,20,共7页
以长江经济带"协调会"成员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长江经济带内城市能级,确定上海、重庆、武汉和南京为核心城市;利用断裂点模型和经济辐射场强模型,测算核心城市影响力。测算得出:上海市影响力范围要远远大于其他中心城市,而南... 以长江经济带"协调会"成员城市为研究对象,测算长江经济带内城市能级,确定上海、重庆、武汉和南京为核心城市;利用断裂点模型和经济辐射场强模型,测算核心城市影响力。测算得出:上海市影响力范围要远远大于其他中心城市,而南京、武汉和重庆的辐射影响主要集中于周围城市;产生辐射效果大小与距离、交通网络完善程度和自身城市质量大小有关。加快长江经济带内综合交通网络建设,有利于提高核心城市辐射强度和辐射效果;统筹配置资源,引导人口迁移,有利于发挥长江经济带最大效益;加大对地处多重断裂点城市扶持力度,有利于接受核心城市辐射和传递辐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城市影响力 断裂点模型 场强模型
原文传递
高质量发展背景下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创新发展路径研究 被引量:78
17
作者 方敏 杨胜刚 +1 位作者 周建军 雷雨亮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37-150,共14页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索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多元化集聚与专业化集聚经济效应此消彼长,产业结构—集聚的协调效应显著;(2)不同规模城市之间,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差异明显,目前大城市能从产业多元化... 本文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索长江经济带产业集聚创新发展的路径,研究结果表明:(1)产业多元化集聚与专业化集聚经济效应此消彼长,产业结构—集聚的协调效应显著;(2)不同规模城市之间,产业集聚经济效应差异明显,目前大城市能从产业多元化集聚中获得经济效应,中小城市能从产业专业化集聚中获得经济效应;(3)2003-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产业专业化集聚的总体经济效应显著为正,长江中游城市群产业专业化集聚水平还有待提升。因此,未来一段时期内长江经济带中小城市还应以专业化产业集聚为主,鼓励企业竞争创新,大城市则需着力构建多元化产业体系,促进产业融合创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产业集聚 创新发展 产业结构 城市规模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分析 被引量:77
18
作者 姚作林 涂建军 +2 位作者 牛慧敏 哈琳 李剑波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82-89,共8页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 将成渝经济区147个区、县级行政区整合为124个研究单元,运用城市中心性、经济联系强度和空间断裂点等模型,分别对2015年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的"点、线、面"要素特征进行刻画,得到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空间格局的总体形态。研究发现:1成渝经济区城市群中心城市体系可划分为三级,其中成渝"双核"城市为一级中心城市,绵阳、南充、宜宾、万州等四个城市为二级中心城市,乐山、内江、达州、永川等4个城市为三级中心城市;2成渝经济区城市群形成了"3—7—4"三个等级的空间轴线网络,以3条成渝互通通道为第一等级,7条"双核"对外放射通道为第二等级,4条地市间互通通道为第三等级;3成渝经济区城市群经济腹地范围囊括现有成渝经济区中的117个区、县级行政区,边缘地区的30个区、县未能纳入;4成渝经济区正经历从行政经济向区域经济过渡的关键阶段,成渝城市群是推动成渝经济区发展的重要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成渝经济区 城市群 空间结构 城市中心性 经济联系强度 长江经济带
原文传递
低碳视角下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分异 被引量:77
19
作者 苑韶峰 唐奕钰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90-198,共9页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从经济贡献力、生态承载力及二者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区域差... 以长江经济带为研究对象,基于2000—2015年间四期Landsat TM影像解译数据,通过构建碳排放模型,从经济贡献力、生态承载力及二者的耦合关系探讨了土地利用碳排放的空间异质性。结果表明:①2000—2015年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量区域差异显著,各地级市碳排放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从上游地区到下游地区增长量逐渐增大。②长江经济带土地利用碳排放总体呈现正相关性,全局空间自相关Moran′s I值先增大后减小,碳排放强度空间正相关性增强,集聚状态显著,异质性空间单元增加。局部空间自相关显示高值集聚中心位于下游沿海地区,低值集聚中心主要分布在上游及中游地区,低值孤立点和高值孤立点分别分布在中游及中下游地区。③长江经济带碳排放经济贡献系数呈现东高西低的特征,生态承载系数东高西低、中间最低,两者均有不同程度上升,且耦合协调度上游差异较小,中游及下游地区差异相对较大。④为更好地实现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推动土地利用方式向低碳集约方向转变,可以分区域进行低碳土地利用的调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 低碳 土地利用 生态承载力 耦合协调度 长江经济带 全球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区域一体化战略影响了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吗?——基于长江经济带城市群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75
20
作者 黄文 张羽瑶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4-26,共13页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 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如何深入推进区域一体化战略,促进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重要命题。利用2007-2016年中国长江经济带111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验证区域一体化战略对中国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进一步结合阈值模型考察两者关系的非线性特征,最后,基于异质性的角度,考察一体化环境下长江经济带区域内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第一,自区域一体化战略实施以来,长江经济带区域内的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显著提升,但在长江经济带的上游、中游、下游区域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第二,一体化对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因地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程度的不同而不同,主要呈现出一种非线性的倒"U"型特征。在低集聚度和高集聚度地区,一体化有利于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而在中集聚度地区却呈现相反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长江经济带 经济高质量发展 城市群 双重差分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1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