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2O设施处理长三角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的效果 被引量:22
1
作者 陈江杰 贺雷蕾 +1 位作者 刘锐 赵远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75-82,共8页
厌氧/缺氧/好氧(A^2O)设施在长三角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此次调研了5个镇39个A^2O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进水量。结果表明,A^2O设施进水COD、氨氮、TN、TP的浓度分别为(95±80)、(56.2±40.0)、(61.6±40... 厌氧/缺氧/好氧(A^2O)设施在长三角平原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中应用广泛,此次调研了5个镇39个A^2O设施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和进水量。结果表明,A^2O设施进水COD、氨氮、TN、TP的浓度分别为(95±80)、(56.2±40.0)、(61.6±40.1)、(4.6±2.8)mg/L,部分设施进水浓度较低,说明污水收集有问题。由于进水量不稳定,A^2O设施受降雨量影响很大,与设计规模有较大偏差。A^2O设施对COD、氨氮、TN、TP的去除率分别为(46.9±30.5)%、(46.0±37.3)%、(19.7±18.7)%和(25.1±21.9)%,各设施之间对污染物的去除情况差别很大,出水COD达标率较高,但氮、磷达标率较低。进水COD浓度低引起的有机负荷与进水COD/TN值偏低、雨污分流不彻底引起的较大水力冲击负荷、进水水质水量波动大、设施运维工作不到位引起的生物脱氮除磷效果不佳,是A^2O设施应用效果不理想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2O 农村生活污水 脱氮除磷 长三角平原地区
原文传递
镇江地区长江南北两岸第四纪地层结构划分与沉积特征对比 被引量:16
2
作者 苗巧银 朱志国 +4 位作者 陈火根 宗开红 骆丁 武健强 潘明宝 《华东地质》 2017年第3期175-183,共9页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 镇江位于长江三角洲顶端,具有长江三角洲砂体和下蜀土2套沉积体系。通过介绍地貌分区、典型钻孔剖面及三条联孔剖面特征,探讨2套沉积体系的差异性和关联性。2套沉积体系沉积环境和成因不同,两者之间无必然联系。下蜀土沉积时代稍早于长江三角洲砂体的沉积时代;下蜀土物源为黄土,后期经气候和水流冲积改造而成;长江三角洲主体为河流自上游携带的物源沉积而成。下蜀土沉积厚度为中部和东部较厚,西部和南部较薄;长江三角洲砂体沉积厚度为西部薄,向东逐渐增厚,北岸厚,南岸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平原 第四纪地层 典型钻孔剖面 连孔剖面 镇江地区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地区集约化种植面源污染监测指标筛选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谢文明 闵炬 施卫明 《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6-781,共6页
以长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地区典型区域不同种植模式(水稻、小麦和设施蔬菜)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 a田间试验,确定不同种植模式面源污染发生量。结果显示,水稻种植中氨挥发损失、地表径流损失和淋溶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15. 4... 以长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地区典型区域不同种植模式(水稻、小麦和设施蔬菜)面源污染发生过程为研究对象,通过连续3 a田间试验,确定不同种植模式面源污染发生量。结果显示,水稻种植中氨挥发损失、地表径流损失和淋溶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15. 4%、5. 3%和1. 8%,总损失量约占22. 5%。小麦种植中氨挥发损失、地表径流损失和淋溶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3. 3%、5. 1%和3. 0%,总损失量约占11. 4%。设施蔬菜种植中氨挥发损失、地表径流损失和淋溶损失分别占施氮量的0. 1%、3. 0%和18. 9%,总损失量约占22. 0%。基于田间试验结果,针对长江三角洲河网平原地区水稻、小麦和设施蔬菜种植模式,分别提出4个(田面水铵态氮浓度、日最高气温、土壤120cm深度处总氮浓度和降水量)、5个(0~30 cm土壤中铵态氮浓度、日最高气温、土壤pH、氮肥投入量和降水量)和2个(氮肥投入量和降水量)简易监测指标,结合田间试验数据的验证,确认新建立的简易监测指标及构建的数学关系能够提高面源污染发生量预测精度,从而可为我国环境管理部门提供一种便捷有效的监测和管理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河网平原地区 集约化种植 面源污染 监测指标
下载PDF
平原河网地区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功能提升途径 被引量:5
4
作者 张浪 朱义 崔心红 《现代城市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29-35,共7页
城市化扩张中以道路、停车场、建筑屋面等形式的不透水下垫面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待开发区域到大规模开发的转变,导致降雨径流增加,并且携带大量各种类型污染物进入水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低影响开发是解决城市扩展负面环境影响... 城市化扩张中以道路、停车场、建筑屋面等形式的不透水下垫面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从待开发区域到大规模开发的转变,导致降雨径流增加,并且携带大量各种类型污染物进入水体。基于海绵城市理念的低影响开发是解决城市扩展负面环境影响的生态学途径,其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绿化开放空间。本文以长三角区域为例,分析和阐述了城市绿地海绵城市建设中汇水区特征、功能定位和功能提升途径三个方面内容。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规划应建立在汇水区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包括汇水区等级划分和径流过程分析;城市绿地在海绵城市建设中的定位应明确三个方面功能:降低径流产生源、延长径流路径和增加雨洪调蓄能力。同时,阐述了城市绿地在示范试点工作中提升海绵城市功能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区域 平原河网 城市绿地 海绵城市 低影响开发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人·地·水”关系中的运河要素探析 被引量:4
5
作者 朱剑刚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40-44,共5页
"人·地·水"关系决定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地理环境的发展状态,运河是这一关系中一个特别的要素,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在众多人工河道中,江南运河对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影... "人·地·水"关系决定着长江三角洲地区人类的生存状态和地理环境的发展状态,运河是这一关系中一个特别的要素,反映了人类与自然地理环境间的适应、利用和改造。在众多人工河道中,江南运河对长江三角洲地理环境的影响尤为巨大和深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江南运河 “人·地·水” 太湖 太湖平原
下载PDF
长江三角洲平原南部上新世以来古环境演变及多重地层划分 被引量:3
6
作者 林钟扬 金翔龙 +2 位作者 管敏琳 潘少军 赵旭东 《地球与环境》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464-476,共13页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1钻孔进行沉积物14C测年、粒度、磁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伽玛测井、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表明,... 对长江三角洲平原BZK01钻孔进行沉积物14C测年、粒度、磁学、孢粉和微体古生物分析,结合伽玛测井、岩性地层讨论了上新世以来钻孔揭示的孢粉组合、沉积环境演化、沉积相和古气候特征,建立了钻孔的第四纪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框架.结果表明,受原始地形地貌、海平面变化、海陆变迁、古气候冷暖更替及新构造运动的影响,研究区上新世以来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钻孔自下而上揭示岩性地层依次为基岩长河组、新近纪-第四纪沉积的嘉兴组、前港组、东浦组、宁波组、镇海组,孢粉组合可划分出16个孢粉带,按暖期温暖潮湿-冷期寒冷干燥古气候旋回变化的周期律,BZK01钻孔反映该区域共存在7个古气候旋回.建立的钻孔多重地层划分对比揭示151.9~278.0 m为河流相和河湖相交替沉积的上新世-早更新世时期,存在两个气候旋回过程;83.5~151.9 m为河流相-河湖相-浅湖相沉积环境的中更新世,包含两个气候旋回过程;15.4~83.5 m为晚更新世,沉积环境自下而上为河口相-河湖相-潮坪相-滨海相-河湖相,与王店海侵-杭州海侵时期对应,包括两个气候旋回;0~15.4 m为河口相-河湖相-泻湖相沉积环境的全新世,对应富阳海侵,包括一个气候旋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平原 第四纪 沉积相 古环境 多重地层划分
下载PDF
内河限制性航道通航尺度及跨航桥梁拆建方案探讨 被引量:6
7
作者 吕健伟 李志峰 徐朝辉 《水运工程》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39-142,共4页
在长江三角洲杭嘉湖平原地区内河限制性航道等级提升改建工程中,通过对航道尺度、船舶水线以上高度、通航水位、通航安全及桥梁改建难度的综合分析,提出近期跨航桥梁拆建方案和保留桥梁通航安全保障措施,为内河航道升级改造提供参考。
关键词 长三角 杭嘉湖平原 内河限制性航道 通航标准 跨航桥梁 拆建方案 通航安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