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鄂尔多斯盆地镇泾地区延长组8段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被引量:41
1
作者 徐梦龙 何治亮 +2 位作者 尹伟 王瑞 刘春燕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40-247,共8页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通过对其20余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和录井分析,结合显微镜、铸体薄片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配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的分析,认为镇泾地区D工区砂...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镇泾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是典型的致密砂岩储层,具有低孔低渗的特点。通过对其20余口井的岩心观测、测井和录井分析,结合显微镜、铸体薄片及电子显微镜观察等手段,配合储层岩石学、沉积学的分析,认为镇泾地区D工区砂岩以岩屑长石砂岩为主,并且含有少量的长石岩屑砂岩。沉积相以辫状河三角洲亚相为主,其中以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储层物性最好,可提供最有利的油气聚集空间,河口坝微相物性次之,亦可作为储层的有利区域。通过分析储集物性与砂岩粒度之间的关系,认为中砂岩具有最好的储集物性。通过对研究区成岩机理的研究,认为影响砂岩储层的主要成岩作用为压实作用、胶结作用以及溶蚀作用。压实作用为破坏性的成岩作用,使该区砂岩储层的孔隙度和渗透率减少,埋深2 400 m以上孔隙度小于10%;胶结作用具有正反两个方面的成岩作用,既可通过胶结物的生成减少岩石的孔隙,又可通过抑制压实作用的进一步进行从而保持颗粒间的距离;溶蚀作用为建设性的成岩作用,尤其是深部储层中两期溶蚀作用的发生,使孔隙度得以改善,从而使油气的储集和运移变得更加有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 成岩作用 储层物性 延长组 镇泾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物源及沉积体系特征 被引量:41
2
作者 付国民 赵俊兴 +2 位作者 张志升 孟海峰 宋金旺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99-105,共7页
通过采用区域地层对比、古流向测量、轻矿物、重矿物组合分布及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及其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吕梁隆起并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该区接受了晚三叠世沉积,是在延长期以后才隆起... 通过采用区域地层对比、古流向测量、轻矿物、重矿物组合分布及沉积相分析等方法,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及其沉积体系特征,研究表明:吕梁隆起并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该区接受了晚三叠世沉积,是在延长期以后才隆起的,东南缘宜川-富县延长组古水流为东北至西南方向,轻重矿物组合特征与北部三角洲类似,总体从志靖—川口—富县地区沉积岩屑含量逐渐降低,不稳定矿物绿泥石等含量则从富县东北部—中部—西南部依次增多,证实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物源方向为东北方向,富县三角洲实为延安三角洲东北方向分支朵体,其为既发育台型前缘,又有坡型前缘的曲流河三角洲;台型三角洲前缘主要发育截削式、完整式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坡型前缘主要发育复合式、叠加式河口坝砂体,优质储层主要有截削型分流河道、复合式河口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源 沉积体系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蟠龙油田长2油层沉积相特征及其控油规律 被引量:26
3
作者 赵靖舟 蒙晓灵 +1 位作者 杨县超 武富礼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S1期180-182,255+6,共5页
根据对蟠龙油田上百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化验分析资料的分析结果,该区三叠系延长组 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和细-中粒长石砂岩,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其中长 21油层亚组发育两条河道,长22油层亚组发育两... 根据对蟠龙油田上百口井的单井相分析及数十口井化验分析资料的分析结果,该区三叠系延长组 长2储层岩性主要为一套浅灰色细粒长石砂岩和细-中粒长石砂岩,砂体主要为辫状河流相沉积。其中长 21油层亚组发育两条河道,长22油层亚组发育两条主河道和一条次级河道。控油规律分析表明,沉积相 对该区长2油藏的形成和油水分布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不是唯一控油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蟠龙油田 延长组 沉积相 油气分布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沉积微相特征 被引量:19
4
作者 李君文 田景春 +1 位作者 陈洪德 肖玲 《新疆地质》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37-440,共4页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 鄂尔多斯盆地胡尖山—耿湾地区延长组长6油层组主要由灰色、浅灰色中细砂岩、细砂岩与泥岩互层组成.在岩心、测井、单井相及测试资料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研究区长6油层组的沉积微相特征及各小层沉积微相平面展布特点.结果表明:长6油层组为三角洲前缘沉积,水下分流河道、河口坝、分流间湾、远砂坝及前缘席状砂构成其主要微相,有利储集砂体为水下分流河道和河口坝砂体.长63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之间交汇作用不强;长62期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多交叉汇合成网状;长61期不同级次的水下分流河道交叉叠合连片更加明显,砂体厚度大、分布广,为研究区长6油层组主力产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微相 长6油层组 延长组 三角洲前缘亚相
下载PDF
绥靖油田延长组顶部侵蚀古地貌与侏罗系油藏关系分析 被引量:19
5
作者 陶辉飞 王多云 +3 位作者 李树同 王彬 何善斌 栾琴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8年第2期183-187,共5页
运用沉积厚度印模法对延长组沉积末期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认为延长组顶部侵蚀古地貌格局为"两下切河谷、两斜坡、中间一残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种格局对侏罗系油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侵蚀斜坡和残丘对上覆地层沉积环... 运用沉积厚度印模法对延长组沉积末期的古地貌进行了恢复,认为延长组顶部侵蚀古地貌格局为"两下切河谷、两斜坡、中间一残丘"。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这种格局对侏罗系油藏的控制作用,主要表现在侵蚀斜坡和残丘对上覆地层沉积环境、沉积相、砂体展布的控制;下切河谷不但为油气运移提供通道而且控制着油气运移方向;古地貌高地控制着差异压实小幅度背斜或者鼻状构造的相对高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绥靖油田 古地貌 印模法 侏罗系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延长组石油充注对砂岩储层成岩演化的影响 被引量:15
6
作者 袁珍 李文厚 郭艳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594-604,共11页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长石砂岩... 综合运用岩石学、矿物学和地球化学方法,对石油充注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三叠系延长组砂岩储层后的成岩反应系统进行了研究,揭示了石油充注对储层成岩环境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本区储层成岩作用的演化。研究表明,该区延长组长石砂岩储层在石油充注后有机酸和CO2大量出现,pH值降低,促进了岩石骨架颗粒长石的溶解,导致了次生孔隙的发育,增强了储层的储集性能,但未能增加石英的溶解度;但是由于含油饱和度偏低,石油的充注使成岩环境的变化仅在很小程度上抑制伊利石的生长,并没有完全阻止伊利石的生长,伊利石"搭桥"胶结孔隙,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储层的储集性能;同时石油的充注也使成岩早期形成的碳酸盐胶结物出现溶解,当成岩温度>100℃时,有机质热演化产生较高的CO2分压,缓冲了pH值使含铁碳酸盐大量沉淀从而使储层致密化。石油充注对储层的这些影响对下一步的储层评价提供了重要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充注 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 延长组 长石砂岩 成岩反应系统 成岩演化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沉积层序识别及测井响应特征 被引量:10
7
作者 杨友运 文晓峰 +1 位作者 张普成 王鹏志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5年第4期341-344,共4页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岩电关系及变化特征,以便正确判识地层层序,总结生、储、盖组合和盆地演化规律,预测盆地有利储层展布趋势,指明有利勘探沉积相带和目标。由于测井资料对碎屑岩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所以主要根据... 通过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的岩电关系及变化特征,以便正确判识地层层序,总结生、储、盖组合和盆地演化规律,预测盆地有利储层展布趋势,指明有利勘探沉积相带和目标。由于测井资料对碎屑岩具有很高的纵向分辨率,所以主要根据自然伽马、低自然电位和电阻率测井的曲线变化幅度、形状、接触关系以及旋回性响应特征分析延长组岩性变化特征,识别沉积相类型、确定层序、层序界面,分析层序演化特征,不仅在延长组中划分出16种不同沉积相类型、4个层序界面和4个三级层序旋回,并识别出密集段、高位和低位体系域空间关系。利用测井响应特征能够较好识别延长组层序,层序演化控制了生储盖的空间组合和发育特征,低位体系域中发育的河道砂体分选性和储集性能好,是最重要的规模储层,最大洪泛期形成的地层往往是良好的生油层和盖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响应 储层 层序识别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崆峒山砾岩”成因初步分析 被引量:10
8
作者 刘化清 李相博 +3 位作者 白云来 冯明 房乃珍 廖建波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6年第5期668-671,共4页
“崆峒山砾岩”是延长组在盆地西缘的相变产物,可能形成于延长组中晚期(长7-长1期),对应于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形成期。其砾石成份以石灰岩砾石和砂岩砾石为主。通过与邻区前三叠系野外露头追踪对比,发现“崆峒山砾岩”中的石灰岩砾... “崆峒山砾岩”是延长组在盆地西缘的相变产物,可能形成于延长组中晚期(长7-长1期),对应于鄂尔多斯西南缘前陆盆地形成期。其砾石成份以石灰岩砾石和砂岩砾石为主。通过与邻区前三叠系野外露头追踪对比,发现“崆峒山砾岩”中的石灰岩砾石与中奥陶统三道沟组灰岩特征相似,而石英砂岩砾石则与二叠系山西组砂岩特征相近,进一步的微观岩石学特征、稀土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对比结果证明了这一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崆峒山砾岩 延长组 物源 三道沟组 山西组 长7期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铜川地区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剖面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9
作者 赵俊峰 刘池洋 +5 位作者 张东东 郭懿萱 齐亚林 吕奇奇 张龙 马奂奂 《油气藏评价与开发》 CSCD 2022年第1期233-245,共13页
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长7段沉积期为延长组湖盆鼎盛阶段,沉积了一套厚度100~120 m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细粒碎屑岩建造,可划分为3个亚段,长7_(1)、长7_(2)为当前页岩油... 三叠系延长组长7段为鄂尔多斯盆地中生界石油的主力烃源岩,也是页岩油勘探与开发的重要对象。长7段沉积期为延长组湖盆鼎盛阶段,沉积了一套厚度100~120 m以泥页岩类为主的细粒碎屑岩建造,可划分为3个亚段,长7_(1)、长7_(2)为当前页岩油重点勘探开发层系。为了加深对长7段沉积环境和油气地质特征的理解,在野外剖面实测基础上,结合前人工作,重点对渭北铜川地区衣食村、背阴村、瑶曲、霸王庄、淌泥河长7段典型露头进行了描述,并讨论了中—晚三叠世延长组富烃凹陷形成的地质背景。结果表明,从长7_(3)到长7_(1),湖盆经历了由鼎盛逐渐收缩、湖平面下降的过程,砂岩含量向上部逐渐增多。研究剖面处于延长组湖盆沉积的深水区,长7段沉积类型既有正常深水细粒沉积岩,也发育类型丰富的深水重力流沉积以及异地搬运形成的火山凝灰岩、具有深部流体成因特征的碳酸盐岩结核等。这些重要现象记录了延长组沉积期富烃坳陷形成的特殊地质背景和过程,对理解陆相盆地烃类生成和富集机理、页岩油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露头剖面 页岩油 富烃坳陷 长7段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富-黄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及物性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14
10
作者 宋健 孟旺才 +1 位作者 邓南涛 郭睿 《西北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98-108,共11页
笔者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和物性等资料,对富—黄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多角度分析影响富—黄地区储层物性的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填隙物为杂基和胶结物,杂基含量偏少,以水云母为主;... 笔者利用岩石薄片、铸体薄片、压汞和物性等资料,对富—黄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多角度分析影响富—黄地区储层物性的因素。研究表明,研究区沉积岩石类型主要为长石砂岩,填隙物为杂基和胶结物,杂基含量偏少,以水云母为主;胶结物含量偏高,其中方解石含量最高,硬石膏含量最低;孔隙类型以粒间孔和溶蚀孔为主;喉道偏细,表现为微细吼道和微吼道;储层物性较差,为低孔、低渗-超低渗储层,储集空间以孔隙为主;研究区沉积微相中分流河道物性最好,河口坝、席状砂其次,浊积扇最差。综合研究认为,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是富—黄地区延长组储层形成特低孔渗储层的最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黄地区 延长组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塔尔湾地区长6~长10油层组沉积相研究 被引量:12
11
作者 吴冬 朱筱敏 +3 位作者 马爱钰 李雨彤 刘自亮 廖纪佳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1822-1836,共15页
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影响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塔尔湾地区油气资源勘探,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沉积特征分析,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在合水—塔尔湾地区延长组长6~长10油层组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滑塌扇等沉积类型,详细... 沉积砂体成因类型影响了鄂尔多斯盆地合水—塔尔湾地区油气资源勘探,本文通过野外露头和岩心沉积特征分析,结合测井、录井资料,在合水—塔尔湾地区延长组长6~长10油层组识别出曲流河三角洲、辫状河三角洲、湖泊和滑塌扇等沉积类型,详细分析了不同沉积类型的亚微相特征,指出重力流沉积体系主要为经典浊积岩和砂质碎屑流。合水—塔尔湾地区长6~长10主要物源来自于西南方向,为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体系,次要物源来自于东北,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中部发育湖泊沉积以及滑塌扇。研究区从长10到长6经历了湖侵到湖退的过程,西南物源持续退积,由辫状河三角洲平原逐渐演化为前缘,并在前端沉积深水滑塌扇,东南物源在长6及长8发育曲流河三角洲前缘。研究表明,合水—塔尔湾地区长7湖相泥岩生烃,长8和长6三角洲前缘水道、长7和长6滑塌扇砂体构成有利勘探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合水—塔尔湾地区 延长组 沉积学 沉积模式 重力流沉积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长7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分析 被引量:8
12
作者 时保宏 张艳 +1 位作者 张雷 杨亚娟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45-48,共4页
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层理、沉积构造及砂岩粒度等反映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沉积时在深湖一半深湖相发育浊积岩。长7浊积岩的电性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曲线具有明显... 利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对鄂尔多斯盆地长7浊积岩特征及成藏条件的分析结果表明,长7油层组沉积层理、沉积构造及砂岩粒度等反映晚三叠世延长组长7沉积时在深湖一半深湖相发育浊积岩。长7浊积岩的电性响应特征表现为自然伽马曲线具有明显的齿化现象,在地震反射剖面上则表现为不稳定沉积、相带变化大等特点。浊积岩储集体的物性条件相对较差,孔隙度平均为8.5%,渗透率平均为0.12×10-3μm2,属超低孔、低渗储层,但由于其紧邻优质烃源岩,成藏条件优越,可大面积成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浊积岩 烃源岩 储集条件 成藏组合 长7油层组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米兰科维奇旋回在延长组发育的一致性 被引量:7
13
作者 李凤杰 郑荣才 赵俊兴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8年第5期1-5,共5页
通过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和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研究,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湖相碎屑岩地层中,沉积旋回的周期变化可以反映米兰科维奇旋回.该旋回与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和陕北地区延长组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相对比,存在着较好... 通过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和测井曲线的频谱分析研究,认为在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延长组湖相碎屑岩地层中,沉积旋回的周期变化可以反映米兰科维奇旋回.该旋回与鄂尔多斯盆地靖安油田和陕北地区延长组中的米兰科维奇旋回相对比,存在着较好的一致性,表明同时期的米兰科维奇旋回沉积记录,可以在鄂尔多斯盆地相距很远的不同沉积区同时发育.由于受区域性乃至全球性气候的制约,该旋回同时发育于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的不同沉积地点及不同沉积相区,从而进一步支持米兰科维奇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兰科维奇旋回 高分辨率基准面旋回 延长组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延长组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与富集规律 被引量:6
14
作者 邵晓岩 田景春 +1 位作者 樊勇杰 李凤杰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03-208,共6页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和构造对比等方法,对该区的断层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高... 为了研究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特征及富集规律,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地震资料的解释和构造对比等方法,对该区的断层发育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认为鄂尔多斯盆地马坊地区长8油层组油藏发育于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的砂体中,分布于天环坳陷两侧的斜坡带上,东侧斜坡是油藏主要的分布区,西侧斜坡带则分布较少。马坊地区中部发育北西-南东向展布正断层,对岩性油藏进行重新调整,造成断层下盘油藏被破坏。长8段油藏富集规律可归纳为:分流河道高孔高渗砂体是油藏形成的基础,泥岩封堵形成的岩性圈闭是油藏聚集的场所,后期的断层对先期的油藏起沟通和调整作用,相向正断层形成的断背斜是油藏富集的重要的构造部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 油藏富集规律 成藏模式 延长组 马坊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源储接触关系及其对近源致密油富集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_(1)油藏为例 被引量:5
15
作者 肖正录 李勇 +3 位作者 朱志勇 路俊刚 卢子兴 李程善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825-834,共10页
对致密油地质特征的认识已经相对成熟,但对致密油分布规律的认识还有许多急需回答的问题。通过岩心、测井、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借助均质储层原油充注动力的理想化模型,研究了源储接触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_(1)段近源致密... 对致密油地质特征的认识已经相对成熟,但对致密油分布规律的认识还有许多急需回答的问题。通过岩心、测井、物性等资料的综合分析,并借助均质储层原油充注动力的理想化模型,研究了源储接触关系对鄂尔多斯盆地陇东地区长8_(1)段近源致密油富集的影响。根据实际地质条件,可将源储接触关系细分为直接接触型、过渡接触型、泥质隔挡型和裂缝沟通型四种类型。其中,直接接触型和裂缝沟通型对致密油的运聚有利,而过渡接触型和泥质隔挡型对致密油的运移具有明显的阻挡作用。陇东地区长8_(1)段致密储层中的油井大多分布于源储间泥质岩层厚度小于4 m的区域内,而水井和干井大多分布于源储间泥质岩层厚度大于4 m的区域内。源储接触关系决定了原油在近源致密储层中的富集程度,在对诸如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8_(1)段近源致密油的勘探过程中,不但要寻找利于原油侧向运移的储层“甜点区”,还需重点考虑源储接触关系类型对致密油成藏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源储接触关系 富集规律 致密油 延长组 三叠系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晚三叠世物源演变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5
16
作者 刘帅 阮壮 +3 位作者 杨志辉 吴雨轩 李怡佳 韩淑筠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39-958,共20页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晚三叠世物源构成转化及盆山耦合机制不清的问题,选取了铜川地区金锁关剖面和周至柳叶河剖面的延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的方法,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物源构成和变... 针对鄂尔多斯盆地南缘中晚三叠世物源构成转化及盆山耦合机制不清的问题,选取了铜川地区金锁关剖面和周至柳叶河剖面的延长组砂岩为研究对象,运用岩石学、碎屑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的方法,探讨鄂尔多斯盆地南部延长组的物源构成和变化,并探寻其构造耦合机制。结果表明,金锁关剖面上三叠统碎屑锆石可分为5个年龄段,分别是237-330 Ma、390-480 Ma、870-1230 Ma、1740-1980 Ma、2070-2732 Ma,中三叠统碎屑锆石共具有4个年龄段,分别是240-290 Ma、1760-1840 Ma、2250-2300 Ma、2350-2700 Ma;盆地南端柳叶河地区上三叠统碎屑锆石共具有5个年龄段,分别是244-310 Ma、360-600 Ma、800-1300 Ma、1700-2100 Ma和2450-2550 Ma。通过物源对比发现,中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南缘的物源来自于华北克拉通、兴蒙造山带和阿拉善地区,晚三叠世沉积砂体的物源来自华北克拉通、阿拉善、兴蒙造山带、西秦岭、北秦岭以及祁连造山带,且岩石学特征和源区构造背景的转变均支持这一认识。这种物源的转变,与中三叠世盆地南部秦岭造山带的活化以及盆地样式的转变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长组 碎屑锆石年代学 物源分析 盆山耦合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晶间孔隙特征及其对物性影响的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5
17
作者 汪贺 师永民 +4 位作者 张志强 孙彤 史世元 关平 徐大卫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659-666,共8页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晶间孔隙定量表征不足的问题,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和EDS能谱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黏土矿物及晶间孔隙的发育特征,将晶间孔参数定量化,对不同类型黏土矿物晶间孔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 针对致密砂岩储层黏土矿物晶间孔隙定量表征不足的问题,以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和EDS能谱分析资料为基础,研究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长6油层组黏土矿物及晶间孔隙的发育特征,将晶间孔参数定量化,对不同类型黏土矿物晶间孔进行定性与定量结合表征。在此基础上,根据矿物含量计算不同类型黏土矿物对储层孔隙度的贡献,探究其对致密砂岩储层物性参数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不同黏土矿物的发育特征及晶间孔特征有较大的差异;黏土矿物的孔喉和面孔率大小趋势为伊蒙混层>绿泥石>伊利石,类圆状孔隙和孔隙缩小型喉道发育较广泛;黏土矿物发育特征和孔隙结构是储层物性及剩余油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密砂岩储层 黏土矿物 晶间孔隙 定量表征 储层物性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以陇东地区长3、长4+5油层组为例 被引量:5
18
作者 吴旭光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5,47,共6页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沉积和成岩控制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带不同,储层物性就不同;成岩作用中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因素。沉积微... 分析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陇东地区延长组储层物性特征及其控制因素,发现沉积和成岩控制储层物性。沉积微相带不同,储层物性就不同;成岩作用中压实-压溶作用、胶结作用对储层物性具有破坏作用,溶蚀作用是储层物性改善的关键因素。沉积微相带是控制油气藏储层展布的内在因素,成岩作用是储层形成过程中控制物性演化的外部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储层物性 控制因素 延长组 陇东地区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次生矿物与裂缝形成时限分析 被引量:4
19
作者 姜琳 邱振 《地质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915-930,共16页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大量构造裂缝,对于裂缝的形成机理、成因动力学以及与油气成藏关系都已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于裂缝中充填的次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与裂缝形成时限之间的关系,尚鲜有研究。本文在次生矿物的矿化作用... 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发育大量构造裂缝,对于裂缝的形成机理、成因动力学以及与油气成藏关系都已得到了比较系统的研究,但对于裂缝中充填的次生矿物,以及次生矿物与裂缝形成时限之间的关系,尚鲜有研究。本文在次生矿物的矿化作用和成岩作用分析基础之上,应用碳氧同位素和流体包裹体分析方法,结合区域构造热事件以及盆地热演化史,对次生矿物与裂缝形成时限的约束关系进行研究。首先,通过次生矿物的镜下观察分析,获知充填次生矿物的裂缝为张性裂缝,且可判断裂缝扩展方向;根据成岩作用分析,裂缝在形成时间上早于或同期于次生矿物形成时间。其次,根据延长组储层砂岩和裂缝中碳酸盐胶结物的碳氧同位素分析,得知露头中大量被碳酸盐胶结物充填的E—W和N—S向裂缝,在形成时间上早于或与碳酸盐脉体同期形成。最后,结合流体包裹体和盆地埋藏热演化史分析,得知盆内地下大量的热液活动主要发生在140~100Ma之间(即早白垩世),也是盆地大规模成岩作用时期。基于上述分析,充填碳酸盐胶结物的E—W向和N—S向裂缝组,在形成时间上,应早于或同期于充填次生矿物的形成时间,即在早白垩世或者早白垩世之前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组 次生矿物 裂缝
下载PDF
鄂尔多斯盆地郭旗地区长6砂体叠加样式研究 被引量:4
20
作者 杨荣国 张新印 《非常规油气》 2017年第3期81-86,共6页
砂体叠加样式研究可从微观上分析砂体纵向、横向上的发育特征,进而明确储层垂向和平面变化规律及油藏发育特征。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郭旗地区延长组长6砂体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岩性、沉积构造及测井资料的研究,以及对沉积相和储集砂体... 砂体叠加样式研究可从微观上分析砂体纵向、横向上的发育特征,进而明确储层垂向和平面变化规律及油藏发育特征。通过鄂尔多斯盆地郭旗地区延长组长6砂体的沉积环境、沉积微相、岩性、沉积构造及测井资料的研究,以及对沉积相和储集砂体的结构特征的讨论,建立郭旗地区长6砂体的叠加样式。研究表明,长6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内部构型模式主要分为前积体、前积层两种;砂体的横向叠加因两个砂体之间的接触程度由多到少可以分为替代式、侧切式两种类型,砂体的垂向叠加在基准旋回面升降的不同时期,形成叠加样式叠加、切叠式叠加两种不同的沉积层序与砂体叠加样式。分析认为,郭旗地区长6砂体的平面展布特征和砂体叠加样式对认识长6油藏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砂体内部构型 延长组 砂体叠加模式 沉积相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