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癌 被引量:32
1
作者 刘晓莹 王英 张伟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2期90-92,共3页
肺癌是肺系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早期可采取手术治疗,但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多半患者发现肺癌时已处于晚期阶段,其中符合手术指征者不足1/3,难以采取手术手段治愈。肺癌属于祖国医学"咳嗽"&... 肺癌是肺系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逐年升高,早期可采取手术治疗,但其起病隐匿,早期缺乏明显症状,多半患者发现肺癌时已处于晚期阶段,其中符合手术指征者不足1/3,难以采取手术手段治愈。肺癌属于祖国医学"咳嗽""咯血""胸痛""肺积""息贲"等范畴,《黄帝内经》所言"阳化气,阴成形"是对肿瘤本质和病机的高度概括。临证应在"阳化气,阴成形"的大前提下,辨证阴阳的多寡,依据"阳化气"及"阴成形"的能力,四诊合参,综合考虑阴阳失衡的切入点,扶阳抑阴,培元固本,灵活用药,应用温阳类药物以助阳化气,辅阴成形,从而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该文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癌,以期为肺癌的治疗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取得一定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扶阳抑阴 肺癌
下载PDF
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 被引量:18
2
作者 钟佳燕 倪锴文 +1 位作者 王雅琴 王真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4期424-427,共4页
[目的]探究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的思路和方法,为肺结节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中医古籍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认识、临床研究及王真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探讨“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与肺结节发病的关联性,提出... [目的]探究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的思路和方法,为肺结节的辨治提供新的思路。[方法]以中医古籍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相关理论认识、临床研究及王真教授治疗肺结节经验,探讨“阳化气,阴成形”功能失调与肺结节发病的关联性,提出相应的治则治法,并附医案一则予以佐证。[结果]“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为肺结节的基本病机。“阳化气”不及,或为阳虚,或为气虚,或伴气滞,致气化功能失调;“阴成形”太过,痰浊、瘀血、毒聚等阴邪相互胶结,凝滞于肺部,肺络阻塞发为肺结节。王师认为,治疗应平衡调动阳气与缓消阴邪之权重,纠正“阳化气”不及,“阴成形”太过的失衡状态。所举验案中患者证属肺脾气虚、痰瘀互结,治以健脾益肺、化痰消瘀,投以自拟方,疗效佳。[结论]从“阳化气,阴成形”论治肺结节紧扣病机,疗效可观,为中医辨治肺结节提供了新思路,丰富了中医论治肺结节的理论内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结节 阳化气 阴成形 气化 中医 王真
下载PDF
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浅析冠心病证治机理 被引量:11
3
作者 张宜帆 周曼丽 +3 位作者 刘培 赵彦禛 周霞辉 简维雄 《中医药信息》 2022年第7期45-48,共4页
“生之本,本于阴阳。”本文从阴阳角度出发,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冠心病的证治机理。“阳化气,阴成形”是心脏正常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而阳虚化气不足,心主血脉失常,“阴成形”太过,痰瘀丛生,日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痹阻心... “生之本,本于阴阳。”本文从阴阳角度出发,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探讨冠心病的证治机理。“阳化气,阴成形”是心脏正常生理功能的高度概括,而阳虚化气不足,心主血脉失常,“阴成形”太过,痰瘀丛生,日久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痹阻心脉,引发冠心病。因此,基于此理论认为冠心病的治疗应在化痰祛瘀散形,温通心脉行血的基础上,将温阳化气贯穿始终,以达阴阳和的目的,促使心功能恢复正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阴成形 冠心病 温阳化气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理论探讨肝硬化的中医治疗思路 被引量:6
4
作者 王晓慧 吴同玉 《云南中医学院学报》 2016年第4期74-76,共3页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使肝脏的功能减退。基于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肝... "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诊治过程中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对肝硬化的临床治疗有积极的作用。"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使肝脏的功能减退。基于对"阳化气,阴成形"理论对肝硬化的病因、病机、症状进行探讨,并由此提出温阳化气是治疗肝硬化的重要原则,并应该贯穿整个肝硬化治疗的始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 温阳化气 肝硬化 中医治疗
下载PDF
祛湿方剂组方用药规律探析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4
5
作者 杜丽 王均宁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年第6期553-556,共4页
结合历代治疗水湿病证名方的用药配伍特点,对祛湿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探析。其治疗重在调理脾肺肾功能,配伍健脾药,以培土制水;配伍宣肺药,以通调水道;配伍温肾药,助阳化气以行水,使津液输布正常则湿邪不生。在临床诊疗中应辨证论治... 结合历代治疗水湿病证名方的用药配伍特点,对祛湿方剂的组方配伍规律进行探析。其治疗重在调理脾肺肾功能,配伍健脾药,以培土制水;配伍宣肺药,以通调水道;配伍温肾药,助阳化气以行水,使津液输布正常则湿邪不生。在临床诊疗中应辨证论治,正虚为主者或健脾升阳或养阴祛湿,或温肾以助运化;邪实盛者当配伍利尿、活血化瘀、清热等药物,助邪外出。湿热宜清宜利,寒湿宜温宜燥。外湿宜表散,内湿宜淡渗芳化。临床应根据具体病证,注重辨证论治,随证用药,以期取得满意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祛湿剂 宣肺利气 培土制水 助阳化气 通调水道 健脾升阳 养阴祛湿 活血化瘀 淡渗芳化
下载PDF
基于“阳虚阴结”理论探析温阳法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
6
作者 李文烨 张琳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9期1667-1671,共5页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中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水肿病”范畴。“阳虚阴结”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造成痰饮、水湿、... 膜性肾病是成人肾病综合征常见的病理类型之一,其中病因未明者称为特发性膜性肾病,中医学将其归属于“水肿病”范畴。“阳虚阴结”理论源于《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中“阳化气,阴成形”。阳化气不足,阴成形太过,造成痰饮、水湿、瘀血等有形之物聚积,从而产生“阳虚阴结”的病理状态,发为特发性膜性肾病。张琳教授基于此提出,用温阳法论治特发性膜性肾病思路的方法和实践经验,强调温肾阳以化气利水湿。张琳教授临证时将温阳法视为特发性膜性肾病的治疗总纲,即“益火之源,以消阴翳”,注重调补脾肾、温阳散寒通络;同时针对有形实邪,予以温阳化湿、温阳化瘀,并附验案一则以供临床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特发性膜性肾病 水肿 阳虚阴结 脾肾亏虚 温阳化气
下载PDF
基于“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经验 被引量:2
7
作者 朱伟宁 王丽媛 许明岩 《中医临床研究》 2022年第18期81-83,共3页
“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亦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协调是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阳化气不足,使温煦及运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调,发为本病。笔者在文章中对古今医家以“... “阳化气,阴成形”是中医理论的基础,亦是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阴阳平衡协调是治疗疾病的重要依据。寒热错杂、阴阳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的基本病机,阳化气不足,使温煦及运化功能失常,水液代谢失调,发为本病。笔者在文章中对古今医家以“阳化气,阴成形”理念指导疾病的经验进行了概括总结,并重点归纳“阳化气,阴成形”理论指导下的“通阳化气、温阳补气、调整阴阳法”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治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阳化气阴成形 溃疡性结肠炎 通阳化气 温阳补气 调整阴阳
下载PDF
陈其华教授从痰辨治精冷不化撷菁 被引量:2
8
作者 刘德果 李姿蓉 +4 位作者 李博 朱文雄 赵姣 苏艺峰 陈其华 《亚太传统医药》 2021年第7期101-103,共3页
介绍陈其华教授从痰辨治精冷不化临证经验。精冷不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液液化时间长及精液不液化,是造成不育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陈其华教授认为,精冷不化应责之于痰,其病机多为脾肾阳虚,肝郁气滞,气化失司,痰从中生,或湿热下注,痰浊湿... 介绍陈其华教授从痰辨治精冷不化临证经验。精冷不化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精液液化时间长及精液不液化,是造成不育症的重要因素之一。陈其华教授认为,精冷不化应责之于痰,其病机多为脾肾阳虚,肝郁气滞,气化失司,痰从中生,或湿热下注,痰浊湿热胶结,阻滞精室精道,阳气难以温煦精室。治疗上应以温阳化气、消痰通络为原则,注重整体与局部辨证,权衡疾病虚实主次,参以引经药物直达病所,每获良效,另举验案以飨同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冷不化 从痰辨治 温阳化气 消痰通络
下载PDF
张东伟副主任医师运用“固阳思想”治疗恶性肿瘤经验探微
9
作者 花放 张东伟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22年第6期84-87,共4页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东伟主任认为,对肿瘤病人进行扶正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坚持固护阳气,文章总结了“固阳思想”治疗多种常见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张东伟主任擅长运用“固阳思想”,根据阳气的多少及...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张东伟主任认为,对肿瘤病人进行扶正固本最重要的方法之一就是坚持固护阳气,文章总结了“固阳思想”治疗多种常见恶性肿瘤的临证经验。张东伟主任擅长运用“固阳思想”,根据阳气的多少及部位的不同,固阳又可细分为扶阳、补阳、温阳、通阳、敛阳等具体治法。文章中对这些治法进行了具体阐述与总结,对固阳思想进行了深入探究,为恶性肿瘤的治疗提供了宝贵的中医经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固护阳气 恶性肿瘤 阳化气 阴阳为纲
下载PDF
《伤寒论》脐旁动气的证治思路
10
作者 罗婧涵 袁慧敏 +1 位作者 李奥柔 郑丰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37-41,共5页
“动气”指以肚脐周围跳动为特征的病证,首见于《难经》。《伤寒论》中的“脐上筑”“脐下悸”“心下悸”皆属动气范畴。通过整理《伤寒论》对脐上悸、脐下悸的治疗思路,总结出动气的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气虚衰,气化不利,而致水饮内... “动气”指以肚脐周围跳动为特征的病证,首见于《难经》。《伤寒论》中的“脐上筑”“脐下悸”“心下悸”皆属动气范畴。通过整理《伤寒论》对脐上悸、脐下悸的治疗思路,总结出动气的病机为心、脾、肾三脏阳气虚衰,气化不利,而致水饮内停。水饮是造成动气的关键因素。动气为病,即使有表证,亦不可发汗、攻下,若误治则会虚其阳、竭其阴、动其水,以致变证丛生;扶其阳气,利其水邪方为正治之法。茯苓、桂枝是张仲景治疗脐上动气和脐下动气的常用药对,体现了健脾通阳、化气行水的治疗方法。元代医家张璧师法张仲景,以崇土利水法治疗动气,补脾并兼顾肝、心、肺、肾四脏的气机升降出入,创保命四气散(枳壳散、茯苓散、防葵散、前胡散),分别主治动气在脐之上、下、左、右,对临床治疗具有启发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脐旁动气 伤寒论 保命四气散 温阳化气行水 气机升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