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见杨明照手稿书法研究
1
作者 刘志超 周一凡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24年第2期153-160,共8页
以新见杨珣先生、王恩平先生所藏杨明照先生大量手稿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杨明照书法艺术源头与流变在于受到家学影响和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郭绍虞先生指点,论述了杨明照书法艺术从日常书写逐渐转变到以颜书为取法对象的直追古法,再到人书俱... 以新见杨珣先生、王恩平先生所藏杨明照先生大量手稿为研究材料,分析了杨明照书法艺术源头与流变在于受到家学影响和燕京大学读书期间郭绍虞先生指点,论述了杨明照书法艺术从日常书写逐渐转变到以颜书为取法对象的直追古法,再到人书俱老的化境,以及他与四川高等书法教育文脉渊源关系.研究表明,杨明照书法超出文本外的文化意义,即一代文人风骨.首次对杨明照手稿书法进行研究,强调杨明照书法形象被其学术影响所遮蔽.作为蜀学研究最后一位大师,学界对他研究应多维和立体,以彰显那代学人的文化风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明照 手稿墨迹 学者书法 文人风骨
下载PDF
论杨明照在校勘中对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的运用
2
作者 曹学琴 《绵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146-156,共11页
杨明照先生被誉为“龙学泰斗”,他的《文心雕龙》“校注四书”在“龙学”界享有盛誉。杨明照对《文心雕龙》的文字校勘较早地运用了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其中与唐写本相涉篇目多据以迻校,复奠以按断。他在对自身“校注”系列的不断... 杨明照先生被誉为“龙学泰斗”,他的《文心雕龙》“校注四书”在“龙学”界享有盛誉。杨明照对《文心雕龙》的文字校勘较早地运用了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其中与唐写本相涉篇目多据以迻校,复奠以按断。他在对自身“校注”系列的不断增补和修订中,对唐写本的运用也愈加充分,创获颇多,在“龙学”界产生了较大影响。潘重规、林其锬等人都在各自对唐写本进行整理的全校本中多次援用杨校,杨明照在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校勘史上的地位可见一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明照 校勘 唐写本《文心雕龙》残卷
下载PDF
杨明照先生与“《文心雕龙》学” 被引量:1
3
作者 朱文民 《语文学刊》 2020年第6期1-15,共15页
杨明照先生生前是四川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是中国现代“龙学”的开创者之一。早在读大学预科、本科期间就研读《文心雕龙》。从本科毕业论文,到研究生论文,其内容都是“《文心雕龙》学①”,直到晚年,也还在研究... 杨明照先生生前是四川大学终身教授,中国《文心雕龙》学会名誉会长,是中国现代“龙学”的开创者之一。早在读大学预科、本科期间就研读《文心雕龙》。从本科毕业论文,到研究生论文,其内容都是“《文心雕龙》学①”,直到晚年,也还在研究“《文心雕龙》学”。可以说,杨先生是为“《文心雕龙》学”而生。根据我对“《文心雕龙》学”的认识,中国的“《文心雕龙》学”,简称“龙学”,可分为古典“龙学”和现代“龙学”。现代“龙学”又可细分为内涵和外延两大块,而杨先生对现代“龙学”的两大块都做出了超人的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明照 文心雕龙 版本校勘 刘子
下载PDF
杨明照《文心雕龙》校注摭拾
4
作者 李平 张霞云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4期463-471,共9页
杨明照先生致力于《文心雕龙》研究半个多世纪,取得了许多凌越前贤的成就,其中用力最勤、创获最多的则在校注方面。从"补正前人缺漏"和"修订自身校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不断超越前贤、修订自身的过程中所... 杨明照先生致力于《文心雕龙》研究半个多世纪,取得了许多凌越前贤的成就,其中用力最勤、创获最多的则在校注方面。从"补正前人缺漏"和"修订自身校注"两个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其在不断超越前贤、修订自身的过程中所取得的卓越成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杨明照 《文心雕龙》 校注
下载PDF
杨明照《文心雕龙》研究材料搜求的成就与特色
5
作者 张霞云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96-99,共4页
《文心雕龙》问世以来,历代著录、品评、考订、序跋、引证等文字层出不穷。杨明照先生治《文心雕龙》,凡与之有关的材料都广为搜罗,细加考订,精心分类,提要钩玄,形成自己鲜明的特色。
关键词 《文心雕龙》 杨明照 材料搜求
下载PDF
杨明照先生的校勘思想——以其《文心雕龙》校注为中心
6
作者 张霞云 《滁州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30-132,136,共4页
杨明照先生是我国著名的"龙学"专家,他的《文心雕龙》校注被誉为"研究《文心雕龙》的小百科全书"。他在《文心雕龙》校注上取得如此大的成就,是与他切实可行的校勘思想是分不开的。
关键词 杨明照 《文心雕龙》 校勘
下载PDF
颜师古《汉书注》“抄袭旧注”说之再检讨
7
作者 王永平 孙艳庆 《史学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32,共16页
在学术史上,唐代颜师古的《汉书注》在倍受后人推崇的同时,也为部分学者所深相诟病。人们不断发现某些题为"师古曰"的《汉书》注文,实际上是其他《汉书》注家的成果,从而据此认定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抄袭"他人注... 在学术史上,唐代颜师古的《汉书注》在倍受后人推崇的同时,也为部分学者所深相诟病。人们不断发现某些题为"师古曰"的《汉书》注文,实际上是其他《汉书》注家的成果,从而据此认定颜师古注《汉书》时曾"抄袭"他人注解。对此,指责者颇多,而证之最详,持之最力者,当为杨明照先生,其著有《汉书颜注发覆》一文。但批评颜师古"抄袭"的学者多忽视了颜注《汉书》在经历唐代长期手抄流传,及宋代以来屡经校订、刊刻所发生的变化。我们在当今通行的中华书局本《汉书》校勘记中便收集到不少误改、误衍"师古曰"的注文,并据此推测被后人指责为"抄袭"的《汉书》颜师古注文,很可能多是后人不断增补、改写的结果,颜师古似不当为此种"抄袭"负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颜师古 《汉书注》 “抄袭” 杨明照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