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舞龙的文化底蕴 被引量:13
1
作者 辛志凤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5期87-89,共3页
中国人在节庆日中表达喜悦和祝福的最常见的一个传统节目是舞龙 ,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来源、造型、舞法等都蕴涵着龙文化的底蕴。本文结合考古资料和史书记载来探究龙的原型。认为其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 ,龙是炎黄的图... 中国人在节庆日中表达喜悦和祝福的最常见的一个传统节目是舞龙 ,舞龙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其来源、造型、舞法等都蕴涵着龙文化的底蕴。本文结合考古资料和史书记载来探究龙的原型。认为其是多种动物的结合体 ,龙是炎黄的图腾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从而挖掘出舞龙文化的意义 ,是龙的传人对龙的崇拜。这一民间信仰自古至今从上层到民间都得到认可 ,一直对增强民族凝聚力起着积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舞龙 龙的原型 图腾崇拜 炎黄 龙的传人 龙的力量
下载PDF
炎黄文化与中华民族命运共同体的构建 被引量:6
2
作者 李俊 《河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94-99,共6页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以炎黄为血缘始祖的民族文化。研究炎黄文化是弄明白中华民族怎么形成的需要,更是在民族自知的基础上,做到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 中华民族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在其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孕育了以炎黄为血缘始祖的民族文化。研究炎黄文化是弄明白中华民族怎么形成的需要,更是在民族自知的基础上,做到民族自觉和民族自信。炎帝、黄帝作为华夏集团的两大部落首领,带领早期的先民认识自然、利用并改造自然,推动社会发展,他们通过以战促和,以德报怨,经过联盟和与其他氏族、部落的融合发展,成功推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族群大融合,开启了中华民族的“共同体”之路;他们以其血缘性的文化认同和农耕时代的发明创造,奠定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根基;他们坚持为民担当的情怀、秉承“共襄和合”发展理念,确立了中华文明民族凝聚力的精神内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 炎黄文化 民族命运共同体 统一战线
下载PDF
炎黄时代与中国文明的起源和形成 被引量:4
3
作者 朱乃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91-102,共12页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形成时期。依据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炎帝时期(... 炎黄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这是数千年来中华文化发展形成的共识。中国古代文献记述中的炎黄时代的各种事物与事件,大都属人文肇始至中国国家形成时期。依据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神农氏与炎帝分属两个历史时期。炎帝时期(狭义的炎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4000~公元前3000年时期,是中国文明的起源阶段;黄帝时代(五帝时代)相当于考古学揭示的公元前3500~公元前2000年时期,可以分为黄帝时期、颛顼帝喾时期、唐尧虞舜时期早中晚三个阶段,是中国文明形成时期中的三个阶段。中国文明的形成过程,先是小区域内没有"王权"的"古国文明",而后是产生初具"王权"而缺乏有序管理机构、仍然是小区域特色的"古王国文明",最终形成以中原为核心兼具四方文化特色的具有王权与王室文化特征,以及具有初步完备的社会管理体系即国家管理体系的"王国文明"。"红山文明""良渚文明""陶寺文明"分别是中国文明形成三个过程的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 炎帝时代 黄帝时代 中国文明 红山文化 良渚文化 陶寺文化
下载PDF
文明探源与炎帝史迹索隐
4
作者 罗琨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1期41-44,82,共5页
在多学科共同攻关的文明探源研究中,古史传说的系统整理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传说时代的古帝实为历史重大变革的化身,对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批判,不足以否定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的存在。其中,炎帝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史书上有“... 在多学科共同攻关的文明探源研究中,古史传说的系统整理是基础性工作之一。传说时代的古帝实为历史重大变革的化身,对三皇五帝古史系统的批判,不足以否定那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大变革的存在。其中,炎帝处于十分关键的地位,史书上有“炎黄”和“黄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赋予了炎帝双重身份,使他既代表了生产经济出现以后的神农氏时代,又属于开启英雄时代历史大幕的代表人物之一,居于文明探源研究两个关键的节点上,纵贯距今1000至5000年前后的整个炎黄时代。炎帝不仅是中华民族悠远文化根系的标志,而且进入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期以后,依然极具生命活力,如果追寻其身影在不同历史时期的空间分布,甚至可以连接起中华文明发展前行的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明探源 炎帝神农氏 炎黄 黄炎
下载PDF
炎黄泰山大战及其文化意义 被引量:1
5
作者 袁爱国 袁宇啸 《泰山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13-17,共5页
炎黄泰山大战是上古传说的重要内容。近年东夷文化研究确认炎帝与蚩尤皆为大汶口文化时期的东夷部族,循此则可解索泰山大战的有关内容与文化意义。
关键词 炎黄 泰山大战 文化意义
下载PDF
寻根文化热潮的三大特征及发展态势 被引量:1
6
作者 张新斌 《中原文化研究》 2015年第4期73-79,共7页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寻根文化热潮。中国文化研究真正形成较大的寻根热,主要表现在国学热、炎黄热与地域文化热三个方面。中国姓氏寻根已成为大中原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郡望地、集散地、名人圣迹地成为族群寻根的新热点;中原寻根30多年来... 20世纪80年代兴起了寻根文化热潮。中国文化研究真正形成较大的寻根热,主要表现在国学热、炎黄热与地域文化热三个方面。中国姓氏寻根已成为大中原地区的重要文化现象;郡望地、集散地、名人圣迹地成为族群寻根的新热点;中原寻根30多年来,河南的实践经历了寻根文化—根文化—根亲文化等阶段。文化寻根的重心在于精神寻根即社会价值体系的重构,未来发展需要特别重视顶层设计,包括体系的完善及对公民社会权利的尊重。新的历史时期,寻根的深层内涵及对传统文化传承与摈弃的内容,仍是需要进行广泛深入讨论的重要命题。海内外华人之间的互动融合有助于凝聚力的形成,需要逐步形成根文化网络,将寻根资源形成产业;需要在精神寻根上大做文章,以新的高度持续推动,在内外兼修的基础上走向世界、影响全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寻根 国学 炎黄 地域 族群
下载PDF
The Yan-Huang Art Gallery
7
《China Today》 2001年第5期78-79,共2页
关键词 The yan-huang Art Gallery
下载PDF
嫘祖:炎黄联盟的关键人物——以“西平说”为中心
8
作者 朱国伟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4期14-18,共5页
嫘祖为黄帝正妃,属于炎帝部族,姜姓吕氏,是炎黄联盟的关键人物。嫘祖始居地应为河南省西平县。嫘祖是炎帝部族的大祭司,与黄帝联姻后,分享了祭地的权力。“帝女桑”指向嫘祖,表明嫘祖为炎帝之女,炎黄联姻进行了多次、多代,炎黄联姻有民... 嫘祖为黄帝正妃,属于炎帝部族,姜姓吕氏,是炎黄联盟的关键人物。嫘祖始居地应为河南省西平县。嫘祖是炎帝部族的大祭司,与黄帝联姻后,分享了祭地的权力。“帝女桑”指向嫘祖,表明嫘祖为炎帝之女,炎黄联姻进行了多次、多代,炎黄联姻有民间传说的佐证。嫘祖的身份表明,黄帝时期是西周礼制的源头,炎黄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根祖、源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嫘祖 炎黄 西平
下载PDF
试析炎黄文化中的和谐思想
9
作者 霍彦儒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6期61-63,共3页
中国和谐文化源远流长,在炎黄时代就已开始孕育。炎黄时代的和谐文化主要包括:以农立族,构建人与自然的亲和关系;以人为本,构建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华夷结盟,构建和谐社会的民族基础。
关键词 炎黄 和谐文化 和谐社会
下载PDF
炎黄时代的图腾与龙及中华龙文化的起源与形成 被引量:9
10
作者 朱乃诚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71-85,共15页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传统史学中将龙视作神,而在我国近代史学中又将这种神认作与图腾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图腾是1903年我国从西方学术界引进的概念,之后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炎黄时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如感生始祖的传说、始祖的动... 龙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在我国传统史学中将龙视作神,而在我国近代史学中又将这种神认作与图腾观念的形成与发展有关。图腾是1903年我国从西方学术界引进的概念,之后对古代文献记载的炎黄时代的一些文化现象,如感生始祖的传说、始祖的动物名号或族名与徽号以及龙等作图腾解释。这种解释是否得当,尚待进一步研究。目前考古发现确认的最早的龙遗存,是河南濮阳西水坡一件模仿鳄鱼形象的随葬品,这种鳄鱼形象因墓主人的特殊身份而增添了文化上的含义,由此可以确认在公元前4000年前后已经产生了龙文化意识。而作为延续至现今的中华龙文化是在陶寺文化早期(公元前2400~公元前2150年)形成的。陶寺文化早期的龙升华为王室文化元素,龙的形象脱离了动物实体的形态,逐渐向威严、神秘且神圣的象征性形象演化,这一现象的产生与陶寺文化早期文明诞生有关。这表明中华龙文化的形成与中国文明的诞生同时产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时代 炎黄学 图腾 中华龙 中国文明
下载PDF
从“涿鹿”、“浊鹿”再到“浊卤”——关于“炎黄大战蚩尤”的文史追踪 被引量:9
11
作者 马重阳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1-84,共4页
《史记·五帝本纪》开篇记述的"涿鹿之战",《逸周书》称是炎黄结盟打败了蚩尤。双方交战地点"涿鹿",司马贞释为"浊鹿",实应释为"浊卤"。"浊卤"即运城盐池,是蚩尤和炎黄两大部族... 《史记·五帝本纪》开篇记述的"涿鹿之战",《逸周书》称是炎黄结盟打败了蚩尤。双方交战地点"涿鹿",司马贞释为"浊鹿",实应释为"浊卤"。"浊卤"即运城盐池,是蚩尤和炎黄两大部族在中原地区的原始居地之一。夺取盐池的根本原因,在于获得宝贵的物质财富和夺取中央大地的统治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涿鹿 浊鹿 浊卤 蚩尤城 炎黄结盟
下载PDF
大一统视域下的司马迁炎黄共同体理论 被引量:6
12
作者 武沐 陈晓晓 王盼盼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36-45,共10页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 司马迁大一统民族观指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背后隐含着三重内在逻辑,即大一统的王朝观,通过探讨大一统王朝的民族分布格局来证明汉王朝的大一统源自“华夷一体”“天下一体”;“华夷共祖异族”观,“共祖”与“异族”辩证统一,凸显“天下一家”的“华夷之辨”;以华统夷的“汉为天下宗”,在炎黄共同体内“华夷有别”,“以华统夷”不是由血缘决定的,乃民族文化差异所致,刘汉王朝是唯一具备合法统一“华夷”的“天下宗”。它们还是炎黄共同体理论的终极目标,昭示出“华夷之辩”是如何从战国时的“华夏一统”发展成为司马迁的“华夷一统”。司马迁大一统思想主导下的炎黄共同体理论可视作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设进程中迈出的第一步,对后世的民族观、历史观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中国大一统思想的发展贡献了丰富的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司马迁 华夷共祖 炎黄共同体 大一统 《史记》
下载PDF
炎帝考辨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水根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01-105,共5页
近年兴起炎黄文化热。对于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 ,究竟是人、是神还是别的什么象征 ?通过考据学、考古学及近年有关学科最新成果的综合研究 ,人们认识到 :关于炎帝的种种神话传说 ,不过是一种文化现象。炎帝文化实质是长江文明。长期存在... 近年兴起炎黄文化热。对于中华始祖之一的炎帝 ,究竟是人、是神还是别的什么象征 ?通过考据学、考古学及近年有关学科最新成果的综合研究 ,人们认识到 :关于炎帝的种种神话传说 ,不过是一种文化现象。炎帝文化实质是长江文明。长期存在于学术领域内的“黄河文明 (黄帝 )一统论”或“中原中心说” ,应该纠正为 :黄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长江同样是中华文明的摇篮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 长江文明 炎黄文化
下载PDF
传说中的三大氏族集团在考古学上的反映 被引量:5
14
作者 刘宝山 《东南文化》 2003年第5期21-31,共11页
仰韶文化时期,半坡类型、后岗一期类型及大汶口文化早期类型与传说中的炎帝、黄帝及东夷族的发展进程密切相关。
关键词 仰韶时代 炎帝 黄帝 东夷族
下载PDF
试论炎黄精神及其当代价值 被引量:5
15
作者 霍彦儒 《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5期21-27,共7页
炎黄精神是炎黄二帝在缔造中华民族、创建中华文化和推进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主要是:敢为人先的实干实践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造福于民的求真务实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崇德尚仁的共襄和合精神,无私无... 炎黄精神是炎黄二帝在缔造中华民族、创建中华文化和推进中华文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一种精神,主要是:敢为人先的实干实践精神,百折不挠的创新精神,造福于民的求真务实精神,自强不息的开拓进取精神,崇德尚仁的共襄和合精神,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在构建中华民族精神家园、增强文化自信自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方面,炎黄精神至今还对我们有着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黄二帝 炎黄精神 文化创新 文化转化
下载PDF
炎帝神农氏几个问题之探讨 被引量:2
16
作者 曹敬庄 《株洲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3期30-34,共5页
炎帝神农时代大约距今8000年至600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史籍有“生于烈山”说和“长于姜水”说。炎帝的陵寝史籍记载只酃县一说。葬在“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 炎帝神农时代大约距今8000年至6000年左右。炎帝神农氏的诞生地,史籍有“生于烈山”说和“长于姜水”说。炎帝的陵寝史籍记载只酃县一说。葬在“长沙茶乡之尾”炎帝陵的是第一代炎帝。炎帝神农氏与黄帝轩辕氏的关系是同源共祖、前后相继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炎帝神农 炎帝陵 炎黄关系
下载PDF
“巡狩”:文明初期的交通史记忆 被引量:4
17
作者 王子今 《中原文化研究》 2016年第6期5-13,共9页
炎黄传说体现交通发明对文明进步的影响。先古圣王"巡狩"的传说记录,也保留了交通史的宝贵信息。舜、禹及周天子"巡狩"故事反映了交通实践与执政能力的关系。秦汉时期经儒学学者经典化了的"巡狩"传说,其... 炎黄传说体现交通发明对文明进步的影响。先古圣王"巡狩"的传说记录,也保留了交通史的宝贵信息。舜、禹及周天子"巡狩"故事反映了交通实践与执政能力的关系。秦汉时期经儒学学者经典化了的"巡狩"传说,其实可能部分反映了远古交通进步的真实历史。秦始皇的出巡经历,有人也以古帝王"巡狩"相比拟。考古发现的早期交通遗迹虽保留信息有限,但是文化意义十分重要。今后考古工作的收获,将推进早期交通史和早期文明史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 炎黄 巡狩 考古
下载PDF
北朝炎黄祖先记忆与“中华”认同 被引量:4
18
作者 陈鹏 蒋晓斐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8期17-25,共9页
炎帝、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共祖”,是由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确立的,而北朝是炎黄祖先“共祖”身份确立的关键时期。十六国至北魏,边疆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往往祖述炎黄,以促使本族“华夏化”,确立民族政权的合法性。北魏孝文帝迁洛... 炎帝、黄帝作为中华民族“共祖”,是由中国历史上各民族共同确立的,而北朝是炎黄祖先“共祖”身份确立的关键时期。十六国至北魏,边疆民族进入中原建立政权后,往往祖述炎黄,以促使本族“华夏化”,确立民族政权的合法性。北魏孝文帝迁洛,施行“汉化”改革,推动了各虏姓家族接受“炎黄子孙”身份。至西魏北周,炎帝、黄帝成为关陇地区鲜卑、汉人、氐羌诸族共同尊奉的祖先。至此,炎黄祖先正式由“华夏先祖”发展为“华夷共祖”,并影响到后来突厥、契丹诸族。这推动了历史上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自觉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朝 炎黄祖先 华夷共祖 中华认同
下载PDF
“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汉字字源学考辩——基于“炎黄崇拜”假说
19
作者 朱夏俊 谢京华 +1 位作者 杨阳 葛洪磊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4年第15期37-42,共6页
“余”字本义释义存在多种解说。但究竟哪种解说合乎逻辑思辨和推理的科学性标准,需要进行汉字字源学层面的考证辨析。该文提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借助“炎黄崇拜”假说的理论工具,从“余”字字族、“亼”字字族、专有名称、... “余”字本义释义存在多种解说。但究竟哪种解说合乎逻辑思辨和推理的科学性标准,需要进行汉字字源学层面的考证辨析。该文提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借助“炎黄崇拜”假说的理论工具,从“余”字字族、“亼”字字族、专有名称、专有地名、专有自称5个维度进行了系统的考辩,得出“余”应为上古华夏文明中帝对自己的专有称谓,“余”字造字构型应当从亼从木。其中“亼”字字根代表了“△”形帝陵、神庙或神坛,是“炎黄崇拜”的标志性建筑形制;“木”字字根为“炎黄”二帝来自神授之权杖的简体造型。该文的探索性研究旨在为“余”字本义的“帝自称说”提供有力论证的同时,亦能够验证“炎黄崇拜”假说在建构汉字字源学理论体系中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余”字本义 造字构型 从亼从木 汉字字源学 “帝自称说” “炎黄崇拜”假说
下载PDF
神农氏族发源武陵地区的人类学考察 被引量:3
20
作者 阳国胜 王文明 《怀化学院学报》 2007年第4期4-6,共3页
神农代表着一个氏族,她源于距今9000年左右古武陵地区的农耕部落。古武陵地区有适宜上古人类居住的自然地理条件。有远至200万年前的建始人类遗址,近至7000-8000年前的洪江高庙文化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绵延不断。这一带是中国稻作农业... 神农代表着一个氏族,她源于距今9000年左右古武陵地区的农耕部落。古武陵地区有适宜上古人类居住的自然地理条件。有远至200万年前的建始人类遗址,近至7000-8000年前的洪江高庙文化遗址,旧石器时代遗址绵延不断。这一带是中国稻作农业的起源之地,中国历法的起源之地、中国最早最大的部落遗址和城市遗址所在地,中草药药源地和中国最早文字发源地,这些依据表明,古武陵地区是我国上古时代神农氏族的发源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神农氏族 发源地 武陵地区 炎黄文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