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闻的公共性、专业性与有机性——以“民主之春”、延安时期新闻实践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海波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8-17,共10页
美国媒体对"民主之春"的集体漠视,预示了当代世界普遍的新闻公共性危机,也是民主政治的危机。在市场逻辑和专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之下,媒体结构性地偏向城市中产阶级和各界精英,忽视普通民众的声音,贬抑社会底层的发言权。这... 美国媒体对"民主之春"的集体漠视,预示了当代世界普遍的新闻公共性危机,也是民主政治的危机。在市场逻辑和专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之下,媒体结构性地偏向城市中产阶级和各界精英,忽视普通民众的声音,贬抑社会底层的发言权。这背离了平等进入、广泛参与等公共性原则,使得公共空间等级化、封建化,在一些重大议题上社会不同利益群体的声音无法有效表达,难以通过辩论和博弈形成共同意志和公共决策。延安时期的新闻大众化运动践行"群众路线"理念,致力于呈现底层民众的呼声和需求,构成了一种独特的现代新闻范式,可作为反思当代媒体状况的批判性资源,有助于打开新的想象未来的空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闻公共性 专业主义 延安范式 有机知识分子
原文传递
丁玲的文学创作与延安道路的关系
2
作者 张彤 周思辉 《榆林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56-61,共6页
在延安女性作家中,丁玲的创作成果是最为丰厚的。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存在风格变换的延安时期,都有体现她个人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1936年,丁玲奔赴延安,尤其是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洗礼,丁玲的文学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五四时期抒... 在延安女性作家中,丁玲的创作成果是最为丰厚的。无论是在五四时期还是存在风格变换的延安时期,都有体现她个人创作思想的代表作品。1936年,丁玲奔赴延安,尤其是经过延安文艺座谈会的洗礼,丁玲的文学道路发生了重大转变。从五四时期抒写自我到抒写革命大我转变,中间经历了曲折的过程及复杂的转变,她最终以独特的话语策略形成了女性意识与革命意识融合的独特之作。丁玲的文学创造道路转变也体现了《讲话》对中国现代作家文学道路进程的重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丁玲 文学道路 延安道路 《讲话》 转变
下载PDF
乡村建设的延安道路 被引量:3
3
作者 杨东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8-137,共10页
特定的革命环境需要新的理论生成,复杂的社会生态需要新的建设路径。无论是从入陕之初的乡建探索,还是最终被诠释为中共革命的"延安道路",延安时期可谓是中共与乡村社会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历史时期,也是乡村建设的延安方针... 特定的革命环境需要新的理论生成,复杂的社会生态需要新的建设路径。无论是从入陕之初的乡建探索,还是最终被诠释为中共革命的"延安道路",延安时期可谓是中共与乡村社会的结合达到最佳状态的历史时期,也是乡村建设的延安方针与乡村实践的延安道路实现了并行不悖、难分轩轾的历史时期。在此期间,中共一方面需要依据客观的政治社会环境,构建新的乡村建设思路;另一方面,乡村社会的客观实际以及民众的诉求,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共乡村建设的政策措施。由此而形成的乡村建设道路,既体现着浓重的"延安色彩",同时也带有当初条件下的时代面貌和"乡村景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建设 延安道路 延安时期 陕甘宁边区
下载PDF
分裂与弥合——何其芳的“延安道路”及其当代阐释 被引量:3
4
作者 赵牧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24-28,共5页
但凡论及何其芳,总要涉及他的"延安道路"。在否思革命的"八十年代"话语共同体中,革命与知识分子改造之间的压抑与反抗,建构了一个分裂的何其芳形象。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及文学的独立性被强调,而对特定时代政治语境中... 但凡论及何其芳,总要涉及他的"延安道路"。在否思革命的"八十年代"话语共同体中,革命与知识分子改造之间的压抑与反抗,建构了一个分裂的何其芳形象。知识分子的自主性及文学的独立性被强调,而对特定时代政治语境中的个人选择及其合理性则较少"了解之同情"。即使力求呈现何其芳延安转向背后的多重纠葛,但在推崇文学的审美独立价值时,却不能意识到其在"八十年代"的"去政治化的政治"功能,故也难以弥合何其芳"延安道路"阐释中的分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八十年代 延安道路 思想改造 审美自律
下载PDF
一部城市化批判的仓促之作——阎连科《炸裂志》三人谈 被引量:3
5
作者 杨剑龙 王童 陈蘅瑾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1期46-52,共7页
阎连科的《炸裂志》采取"神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孔、朱二姓的复仇故事为主线,展现炸裂在从村变镇、县、市到超级大都市的过程中,人性的变异、伦常的瓦解、道德的沦丧。其本意是批判城市化的弊端,却简单化地否定了城市化道路... 阎连科的《炸裂志》采取"神实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孔、朱二姓的复仇故事为主线,展现炸裂在从村变镇、县、市到超级大都市的过程中,人性的变异、伦常的瓦解、道德的沦丧。其本意是批判城市化的弊端,却简单化地否定了城市化道路;小说从某些概念出发,导致其神实主义脱离现实基础,某些情节缺乏可信度;小说人物性格缺乏发展、人物形象扁平化;小说缺乏精心推敲,内容上有自我重复,语言上缺乏节制。尽管《炸裂志》是一部城市化批判的仓促之作,但不能因此否定阎连科的整体创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阎连科 《炸裂志》 神实主义 城市化道路
下载PDF
从《解放日报》看“延安道路”下妇女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被引量:2
6
作者 王俊虎 安琪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0年第5期40-46,共7页
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与政策宣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党在这一时期,为配合革命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政府实际情况特别加强了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组织与动员,使得这一时期的妇女政策呈现出涵盖范围广、影... 延安时期的《解放日报》作为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与政策宣传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党在这一时期,为配合革命根据地与陕甘宁边区政府实际情况特别加强了对妇女解放运动的组织与动员,使得这一时期的妇女政策呈现出涵盖范围广、影响力度大、参与群众多等新的特点。《解放日报》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党在这一时期针对妇女解放运动所做出的一系列决策方针,从前期农村妇女们小心翼翼地"走出家庭",到后期广大妇女们积极热烈地"走入社会",可以清晰地还原出抗战爆发后根据地妇女建设所呈现出的原生态社会风貌,映射出"延安道路"下妇女政策的调整与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解放日报》 延安道路 妇女政策 调整
下载PDF
延安时期何其芳的诗人心态与创作道路 被引量:2
7
作者 张立群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2010年第3期65-70,共6页
1938年何其芳到达延安之后,一直思考着知识分子的转化问题,这一点反映在其心态和创作道路上,则体现为告别过去和真诚的忏悔。研究何其芳这一时期以《夜歌》为代表的创作,大致可以推究其诚实、矛盾、焦灼以及歌咏和叹息的心理意蕴。何其... 1938年何其芳到达延安之后,一直思考着知识分子的转化问题,这一点反映在其心态和创作道路上,则体现为告别过去和真诚的忏悔。研究何其芳这一时期以《夜歌》为代表的创作,大致可以推究其诚实、矛盾、焦灼以及歌咏和叹息的心理意蕴。何其芳在《夜歌》中表现的诚实坦白和强烈的自卑心理、忏悔意识,使其成为战争时代作家群落中的一个悲剧典型。延安后期,何其芳从一个追求文学之美的诗人转变为一个政治的服从者。而在创作上,何其芳最终选择了具有"转变"性质的"暂时性停笔",其诗歌创作的"空白"更是引申出"何其芳现象"这一文学史命题,进而使何其芳成为一位跨越现当代文学史的作家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何其芳 延安时期 诗人心态 创作道路
下载PDF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成功之路 被引量:2
8
作者 梁星亮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12-17,共6页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上大转折、大融合、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其间,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坚守初心和使命,从幼年的党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遵义会... 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雨历程上大转折、大融合、大繁荣、大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其间,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坚守初心和使命,从幼年的党发展成为全国范围内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政党,从遵义会议前党的理论准备不足到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从陕甘宁边区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到全国执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从不稳定、不成熟的领导集体发展成为稳定、成熟的领导集体,从红船精神、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发扬光大为历久弥新的延安精神,在中国革命精神谱系中熠熠生辉,成为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前行的不竭动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中国共产党 成功之路
下载PDF
延安文艺座谈会后延安作家的转型之路--以何其芳的转变为例
9
作者 周思辉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2期106-115,共10页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是延安作家集体转型的分水岭,何其芳的转型之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开始反省自己曾经高度认同的“写熟悉的题材”思想,也不再认为“文学在革命中的作用不大”。他的思想与文艺观高度认同毛泽... 延安文艺座谈会的召开是延安作家集体转型的分水岭,何其芳的转型之路具有典型性和代表性。延安文艺座谈会后,他开始反省自己曾经高度认同的“写熟悉的题材”思想,也不再认为“文学在革命中的作用不大”。他的思想与文艺观高度认同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创作上却出现缺失。这彰显着他从唯美主义作家向革命主义作家转型过程中充满着矛盾与复杂性。从与何其芳相关的细微材料中发现,何其芳的思想、艺术改造经历了与吴玉章相似的从“有点不痛快”到“高兴起来”再到“认真检讨”的过程。何其芳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对自己作品集的选编与出版隐含着他不同时期的思想与心态,但这些转变过程和思想变化学界都少有关注。对隐微材料的发掘以及何其芳自己选编与出版作品集的变化,同时关注他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的文艺评论的深层次内涵,这些都是研究何其芳转型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文艺座谈会 延安作家 转型之路 文艺观 何其芳
下载PDF
“新人”的诞生:论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
10
作者 刘东玲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44-155,共12页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具有权威的指导性。但延安文学范式并非仅止于文学形式建构,它实际上是中共抗战建国战略的一部分,是应时应地的中共“延安道路”形成的具体策略的体现。延安文学范式的完...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对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具有权威的指导性。但延安文学范式并非仅止于文学形式建构,它实际上是中共抗战建国战略的一部分,是应时应地的中共“延安道路”形成的具体策略的体现。延安文学范式的完成,是多元因素的合力。延安根据地树立的模范人物与英雄人物,是延安文学范式中“新人”的现实来源。延安文学范式的形成,是讲话精神与延安社会现实政治的积极互动:一方面“讲话”与整风确立了延安知识分子体制化的制度要求,另一方面这些客观现实倒逼着延安知识分子体制化的过程。延安作家力图实践“工农兵文学”的方向,从模范人物到新人形象,呈现出从制度创造到文学反映的完成过程。延安社会新意识形态的建构也完成了从政治实践到象征生产的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道路 延安文学范式 整风 新人
原文传递
中国现代作家的延安道路——以何其芳延安去留为考察视角 被引量:1
11
作者 周思辉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53-162,共10页
抗战全面爆发一年后的1938年8月,何其芳、卞之琳、沙汀夫妇等一行四人走向延安,最终卞之琳、沙汀离开延安返回四川大后方,而何其芳却留在了延安成为中国现代进步作家。对于三人的去留延安问题,学界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曾经作为京派代... 抗战全面爆发一年后的1938年8月,何其芳、卞之琳、沙汀夫妇等一行四人走向延安,最终卞之琳、沙汀离开延安返回四川大后方,而何其芳却留在了延安成为中国现代进步作家。对于三人的去留延安问题,学界并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曾经作为京派代表性作家的何其芳为什么留在延安,至今更是缺少有力的研究成果。三人的延安去留是洞悉现代作家与延安复杂关系的重要参照,何其芳更具典型性。一个曾经信奉自由主义的京派文人能留在思想高度统一的延安,这给我们考察中国现代作家思想转变与现代文学的复杂性提供了有力佐证,折射出中国现代作家在追求思想进步与坚守文学观冲突时的抉择走向,也是其重要的研究价值和意义之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现代作家 延安道路 何其芳 思想转变 创作观
下载PDF
“旧形式”与“新文艺”:延安文艺道路的选择与实践 被引量:1
12
作者 程志军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8年第1期46-51,共6页
在把抗日战争作为第一要义的历史情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诉求要求"延安道路"要呈现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战略选择。鉴于这种语境,延安文艺道路也必须凸显出为战争服务、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意识形态... 在把抗日战争作为第一要义的历史情境下,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体诉求要求"延安道路"要呈现出符合时代背景的战略选择。鉴于这种语境,延安文艺道路也必须凸显出为战争服务、为政治服务、为工农兵服务的意识形态需要,文学艺术的生产方式在革命话语中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边区的民间文化资源被不断地加以激活和改造,"旧形式"与"新内容"整合起来的文艺大众化有效调和了抗战主体的审美需求和新民主主义文化的政治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道路 文艺大众化 审美意识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下载PDF
“他们为什么获胜?”的追问——《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之方法论 被引量:1
13
作者 宋弘 《苏区研究》 2018年第5期86-95,共10页
中共革命何以成功以及中共与农民的关系是中共革命史研究的核心命题,马克·赛尔登的《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在问题意识方面,该书受到政治环境、学术环境、人生经历、学术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最终促使作者进... 中共革命何以成功以及中共与农民的关系是中共革命史研究的核心命题,马克·赛尔登的《革命中的中国:延安道路》深入研究了这一问题。在问题意识方面,该书受到政治环境、学术环境、人生经历、学术史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最终促使作者进入中共革命史的核心命题;在文章结构上,该书纵向延伸和横向拓展相结合,探究了"延安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史;在结论上,作者运用了"延安道路"这一宏观性的概念,呈现了作者的鲜明主张。当然无论在文章结构、叙述和结论上,该书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道路” 问题意识 中共革命
下载PDF
延安道路:人民民主的新路
14
作者 崔海亮 李蓓风 《陕西行政学院学报》 2021年第1期82-86,共5页
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提出了"延安道路"这个概念,但对其内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延安道路"的理解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延安道路"所具有的动员群众进行生产合作、发动群众实行区域... 美国学者马克·赛尔登提出了"延安道路"这个概念,但对其内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虽然国内外学者对"延安道路"的理解各不相同,但都强调"延安道路"所具有的动员群众进行生产合作、发动群众实行区域自治、依靠群众进行人民战争等特征,认为"延安道路"的核心问题就是中共与农民的关系。不论是从"延安道路"的形成过程来看,还是从毛泽东回答黄炎培的"窑洞对"来看,"延安道路"的实质都可以归结为"人民民主的新路"。"延安道路"的形成是历史合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为新中国的诞生提供了中国方案。虽然"延安道路"不可以复制于当代,也不可移植于他国,但"延安道路"所反映的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和为民服务的宗旨却具有永恒的意义,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道路” 马克·赛尔登 人民民主新路
下载PDF
延安道路的学理阐释
15
作者 贺永泰 《榆林学院学报》 2020年第3期1-6,共6页
对延安道路这一宏观性概念,可多角度地加以学理阐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高度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从政治革命的角度看,延安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政治发展的... 对延安道路这一宏观性概念,可多角度地加以学理阐释。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看,《实践论》和《矛盾论》从哲学高度回答和解决了中国革命的道路问题。从政治革命的角度看,延安道路就是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从政治发展的角度看,延安道路就是民主新路,建立人民共和国,实行选举民主和协商民主。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延安道路就是实现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文化发展的角度看,延安道路就是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文艺为人民大众服务。从社会发展的角度看,延安道路就是走经过民主主义到达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由之路。从学理角度阐释延安道路,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从而坚定道路自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道路 学理 中国共产党 中国革命 道路自信
下载PDF
太行经验与邓小平理论的形成
16
作者 杨世梅 《青岛大学师范学院学报》 2005年第4期44-48,共5页
抗战期间,邓小平领导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这为后来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重视经济斗争、强调科技兴农以及生产上的责任制,成为后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内容;根据地政治建设中的... 抗战期间,邓小平领导了太行抗日根据地的经济建设和政治建设,这为后来的经济体制和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重视经济斗争、强调科技兴农以及生产上的责任制,成为后来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突破口和主要内容;根据地政治建设中的党政分开和基层政权建设也成为20世纪80年代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这样我们可以认定太行经验是邓小平理论来源中的一个重要源头。对于现代中国而言,“太行经验”比“延安道路”更符合实际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行经验 邓小平 邓小平理论 延安道路
下载PDF
周立波延安道路与文学创作
17
作者 周思辉 高心怡 《铜仁学院学报》 2020年第4期94-101,共8页
周立波从青年时期追求革命进步到最终走向延安成为重要的延安作家,其文学道路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普遍性表现在其走向延安是当年大批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的选择。同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延安作家在思想和创作上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 周立波从青年时期追求革命进步到最终走向延安成为重要的延安作家,其文学道路既有普遍性又有典型性。普遍性表现在其走向延安是当年大批追求进步的知识分子的选择。同时,在延安文艺座谈会前后延安作家在思想和创作上都发生了重要的转变,周立波是其中之一。典型性表现在周立波代表了先前从事革命进步活动的作家走向并留在延安的坚定性,而且延安文艺座谈会之后,在思想与创作上高度认同和执行《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在延安作家中具有代表性。延安文艺座谈会成为周立波文学道路的重要分水岭,后期《暴风骤雨》《山乡巨变》的重大斩获,与对《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理解认同与执行有密切关系。周立波的延安道路对其文学道路的嬗变意义重大,后期除小说创作外,在散文、报告文学等创作上也取得了重要成就。延安道路成就了周立波在中国当代文坛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周立波 延安道路 文学创作 文学道路嬗变
下载PDF
汉乐与胡风:《庆善乐》诞生的历史语境及其政治象征
18
作者 王永平 李响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7-84,共8页
《庆善乐》是唐初著名学者吕才根据唐太宗在宴会上的即兴赋诗谱曲而成。它诞生在隋末唐初大乱之后、人心思治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体现了唐太宗"偃武修文"的治国愿景。这部音乐后来又几经改编,进入了宫廷燕乐、雅乐(文舞)系统,... 《庆善乐》是唐初著名学者吕才根据唐太宗在宴会上的即兴赋诗谱曲而成。它诞生在隋末唐初大乱之后、人心思治的时代大背景之下,体现了唐太宗"偃武修文"的治国愿景。这部音乐后来又几经改编,进入了宫廷燕乐、雅乐(文舞)系统,受到后世统治者的重视。《庆善乐》具有明显的西凉乐舞特征。由于凉州地处丝绸之路上的交通要道,多元文化汇聚于此,其乐风既有传统的华夏底蕴,又吸纳了外来的西域胡风,因此受西凉乐影响的《庆善乐》,实际上兼容有汉乐和胡音等多种文化元素,从而使它成为大唐开放、包容时代精神的一个重要象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庆善乐 燕乐 雅乐 西凉乐 丝绸之路
下载PDF
从理论学习到理论自信——“延安道路”形成的历史启示
19
作者 贾后明 李新龙 《延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52-62,共11页
延安时期全党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系统总结了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起思想、态度与方法上的理论自觉,提升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展现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建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延安道路”。... 延安时期全党开展了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主要内容的学习教育活动,系统总结了革命斗争的历史经验,建立起思想、态度与方法上的理论自觉,提升了全党的理论水平,展现了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自信,建构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延安道路”。理论大学习运动使中国共产党摆脱了教条主义束缚,以人民群众的革命实践作为标准,独立自主地提出了富有中国特色的革命与建设道路,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在理论自信基础上实现的道路自信。新时代深化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与道路自信,加强学习型政党建设,需要借鉴延安时期党在理论学习中形成的理论自信与创新发展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民主主义革命 “延安道路” 理论学习
下载PDF
文艺与政治的歧途:延安时期的王实味
20
作者 刘忠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8期48-53,共6页
在延安知识分子中,王实味属于为人孤傲耿直、为文尖刻偏激一类,从40年代初延安文艺界短暂的启蒙思潮来看,王实味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远不及丁玲、萧军、艾青、何其芳等人,但历史往往就这么神奇,在王实味事件中,人为的... 在延安知识分子中,王实味属于为人孤傲耿直、为文尖刻偏激一类,从40年代初延安文艺界短暂的启蒙思潮来看,王实味所处的位置并不显眼,其重要性和影响力远不及丁玲、萧军、艾青、何其芳等人,但历史往往就这么神奇,在王实味事件中,人为的因素固然重要,但历史的选择亦不容忽视,每当它需要一个新角色时,就会有人迅疾地出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延安时期 王实味 文艺 政治 歧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