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8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论语·学而篇》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
3
1
作者
戴大明
何志魁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论语·学而篇》的编排具有内在的逻辑。全篇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有四章,是根据春、夏、秋、冬的四时顺序进行编排的。春部讲"学",暗示孔学即"仁"学,并且指出了治仁学的基本方法;夏部讲"习",本着&qu...
《论语·学而篇》的编排具有内在的逻辑。全篇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有四章,是根据春、夏、秋、冬的四时顺序进行编排的。春部讲"学",暗示孔学即"仁"学,并且指出了治仁学的基本方法;夏部讲"习",本着"礼"的要求,具体列举了"时习"之道;秋部讲"义",阐释了以什么原则对待孔子方为适当;冬部讲"智",启迪人们如何认知孔子。这种内在逻辑体现了编者遵从的是"与四时合其序"的中国哲学主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学而篇
内在逻辑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学而君子——《论语》开篇及“其为人也孝弟”章释义
2
作者
唐根希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7-23,30,共8页
“学”“君子”,是人的天性,是值得追求的人生。“学”作为觉悟,是觉悟于先王之道和心性之善;“时习之”表明了“学”的在世性和实践性。“悦”源于“习”,是生命力的源泉和生命本能的冲动;随着“习”的本能皈依于“学”的觉悟,“学”...
“学”“君子”,是人的天性,是值得追求的人生。“学”作为觉悟,是觉悟于先王之道和心性之善;“时习之”表明了“学”的在世性和实践性。“悦”源于“习”,是生命力的源泉和生命本能的冲动;随着“习”的本能皈依于“学”的觉悟,“学”就“不亦说乎”了。“学”因为“悦”而成为生命的本质存在,是人的生命灵性即自主、自觉、自我意识的表征。作为“仁之本”的奠基性存在,孝弟的爱欲从宗法的亲亲升华为普世的亲仁。孝、弟及孝弟与仁的关系,如同学、习及学习与悦的关系。“学”是为了造就以仁为己任的君子,因而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启蒙和思想革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学而》
君子
学
悦
孝
悌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远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
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作整体性、连贯性解释;"为仁之本与"之"仁"作"人";"传不习乎"之"传"的本字为"专";"贤贤易色"句意即"贤贤""修然";"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句意即君子忠信,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释名
学而篇
校释
辨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新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丁尔夫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92-93,共2页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传统的解释是"不着急别人不了解自己,却着急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未能切中孔子原意。从论语的不同注本看,更重要的是从孔子和《论语》的一贯精神看,该章应解释为...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传统的解释是"不着急别人不了解自己,却着急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未能切中孔子原意。从论语的不同注本看,更重要的是从孔子和《论语》的一贯精神看,该章应解释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担心自己没有东西让别人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学而篇
新解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学而时习之”疏解的演变
5
作者
刘美州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2-67,101,共7页
从经学注疏的视角考察,“学而时习之”有着丰富的阐释和鲜明的演变特征。汉唐学者多将“学”理解为对知识经验的“觉悟”,认为“习”是温习学业、经学文献,因其沿用了《白虎通·辟雍》将“学”解释为“觉悟”,使得解释侧重于知识、...
从经学注疏的视角考察,“学而时习之”有着丰富的阐释和鲜明的演变特征。汉唐学者多将“学”理解为对知识经验的“觉悟”,认为“习”是温习学业、经学文献,因其沿用了《白虎通·辟雍》将“学”解释为“觉悟”,使得解释侧重于知识、心性层面的学习,对行的关注则不够。唐中期后至宋初,解经之法开宋学先声,后程颢、朱熹重审经文、自求新意,认为“学而时习之”是知行合一的内涵,指出“学、习”的含义是知与行的统一,明清的学者多认同这种观点,并不断完善此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论语》
学而时习之
经解演变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朱熹治学思想论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向清
周攀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4-80,共7页
朱熹是我国学术史上对治学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而深入探讨的学者。他的治学思想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觉的问题意识,体现为对自身、学术和社会的自觉反思;二是崇高的治学目的,包括"为己"的初衷和"成人"的追求...
朱熹是我国学术史上对治学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而深入探讨的学者。他的治学思想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觉的问题意识,体现为对自身、学术和社会的自觉反思;二是崇高的治学目的,包括"为己"的初衷和"成人"的追求;三是格致的治学方法,体现为对程颐"格物致知"治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四是务实的治学特点,体现为"下学而上达"的治学追求、通经以明理的治经特色和返本开新的路径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朱熹
治道
格致法
下学而上达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理学与《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说教
被引量:
3
7
作者
段江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9年第3期78-84,共7页
理学与《三言》《二拍》的关系呈现为既对立又融合渗透的双重性。前者已得到广泛肯定和阐释,后者的主要标志是道德说教,往往被简单否定。《三言》《二拍》中道德说教的形式与陆王学派的“简易”教法相关,作为教化俗众的方式有一定的...
理学与《三言》《二拍》的关系呈现为既对立又融合渗透的双重性。前者已得到广泛肯定和阐释,后者的主要标志是道德说教,往往被简单否定。《三言》《二拍》中道德说教的形式与陆王学派的“简易”教法相关,作为教化俗众的方式有一定的可取性;道德说教的内容与理学的伦理法则相关,有陈腐、庸俗的东西,也有值得肯定的东西。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强调道德理性的伦理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三言》《二拍》中一些描写“节”“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理学
《三言》
《二拍》
道德说教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阳明学对朱子“学而”章诠释之再诠释——以王阳明、邹守益、罗汝芳的诠释为例
8
作者
郭诺明
张丽华
黎文雯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学而”章被认为是代表“孔子一生精神”的写照,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朱子对“学而”章的诠释要点是将“学”训为“效”,认为只有在“必效先觉”的工夫实践中才能“明善复初”,成就君子人格。朱子将“复性之学”与“每事必当学”统合...
“学而”章被认为是代表“孔子一生精神”的写照,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朱子对“学而”章的诠释要点是将“学”训为“效”,认为只有在“必效先觉”的工夫实践中才能“明善复初”,成就君子人格。朱子将“复性之学”与“每事必当学”统合起来诠释学之意蕴,体现出朱子试图统合形上与形下、知与行、情与理的哲学努力,却造成了某种内在的紧张。以王阳明、邹守益、罗汝芳为代表的阳明学者对“学而”章的诠释要点是将“学”理解为“觉”,学是以仁为内容的,认为“工夫只在心上做”,始终坚持心外无理、即本体即工夫的立场来诠释经典,试图将本体与工夫高度统一起来,体现出心学独特的诠释面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而”章
朱熹
王阳明
邹守益
罗汝芳
经典诠释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学而篇》的内在逻辑
被引量:
3
1
作者
戴大明
何志魁
机构
大理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年第3期32-34,共3页
基金
大理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费资助项目(大院科发[2009]1号)
文摘
《论语·学而篇》的编排具有内在的逻辑。全篇可分为四部分,每部分有四章,是根据春、夏、秋、冬的四时顺序进行编排的。春部讲"学",暗示孔学即"仁"学,并且指出了治仁学的基本方法;夏部讲"习",本着"礼"的要求,具体列举了"时习"之道;秋部讲"义",阐释了以什么原则对待孔子方为适当;冬部讲"智",启迪人们如何认知孔子。这种内在逻辑体现了编者遵从的是"与四时合其序"的中国哲学主张。
关键词
论语
学而篇
内在逻辑
Keywords
The
Confucian
A
nalects
xue
er
int
er
nal
logic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学而君子——《论语》开篇及“其为人也孝弟”章释义
2
作者
唐根希
机构
南京邮电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
出处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5期17-23,30,共8页
文摘
“学”“君子”,是人的天性,是值得追求的人生。“学”作为觉悟,是觉悟于先王之道和心性之善;“时习之”表明了“学”的在世性和实践性。“悦”源于“习”,是生命力的源泉和生命本能的冲动;随着“习”的本能皈依于“学”的觉悟,“学”就“不亦说乎”了。“学”因为“悦”而成为生命的本质存在,是人的生命灵性即自主、自觉、自我意识的表征。作为“仁之本”的奠基性存在,孝弟的爱欲从宗法的亲亲升华为普世的亲仁。孝、弟及孝弟与仁的关系,如同学、习及学习与悦的关系。“学”是为了造就以仁为己任的君子,因而是一场深刻的政治启蒙和思想革命。
关键词
《论语》
《学而》
君子
学
悦
孝
悌
Keywords
The
Analects
xue
er
gentleman
learning
happiness
filial
piety
benevolence
分类号
B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被引量:
4
3
作者
周远斌
机构
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
出处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0-14,共5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山东师范大学齐鲁文化研究中心基地基金项目阶段性成果
文摘
古今《论语》释名之分歧主要在"论"字上,对"论"的解释达八种之多,其中唯章太炎的"论"作"仑"说合乎历史实际。古今对《学而篇》的校勘、解释亦不乏分歧,故略作考察辨正:对"学而"章应作整体性、连贯性解释;"为仁之本与"之"仁"作"人";"传不习乎"之"传"的本字为"专";"贤贤易色"句意即"贤贤""修然";"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句意即君子忠信,不与不忠不信的人交朋友。
关键词
论语
释名
学而篇
校释
辨正
Keyword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discrimination
The
first
Chapt
er
(
xue
er
Pian)
textual
researches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新解
被引量:
1
4
作者
丁尔夫
机构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
出处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年第6期92-93,共2页
文摘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传统的解释是"不着急别人不了解自己,却着急自己不了解别人",这未能切中孔子原意。从论语的不同注本看,更重要的是从孔子和《论语》的一贯精神看,该章应解释为"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而应担心自己没有东西让别人了解"。
关键词
论语
学而篇
新解
Keywords
Analects
of
Confucius
Chapt
er
:
xue
er
(Study)
new
int
er
pretation
分类号
I207.6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学而时习之”疏解的演变
5
作者
刘美州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62-67,101,共7页
文摘
从经学注疏的视角考察,“学而时习之”有着丰富的阐释和鲜明的演变特征。汉唐学者多将“学”理解为对知识经验的“觉悟”,认为“习”是温习学业、经学文献,因其沿用了《白虎通·辟雍》将“学”解释为“觉悟”,使得解释侧重于知识、心性层面的学习,对行的关注则不够。唐中期后至宋初,解经之法开宋学先声,后程颢、朱熹重审经文、自求新意,认为“学而时习之”是知行合一的内涵,指出“学、习”的含义是知与行的统一,明清的学者多认同这种观点,并不断完善此说。
关键词
《论语》
学而时习之
经解演变
Keywords
The
Analects
of
Confucius
"
xue
er
shi
xi
zhi"
evolution
of
classics
int
er
pretation
分类号
B222.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朱熹治学思想论析
被引量:
1
6
作者
王向清
周攀
机构
湘潭大学哲学系
出处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2期74-80,共7页
基金
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湘学在中华民族核心价值观凝聚过程中的作用研究"(17AZX007)
文摘
朱熹是我国学术史上对治学这一主题进行全面而深入探讨的学者。他的治学思想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自觉的问题意识,体现为对自身、学术和社会的自觉反思;二是崇高的治学目的,包括"为己"的初衷和"成人"的追求;三是格致的治学方法,体现为对程颐"格物致知"治学方法的继承和发展;四是务实的治学特点,体现为"下学而上达"的治学追求、通经以明理的治经特色和返本开新的路径特色。
关键词
朱熹
治道
格致法
下学而上达
Keywords
Zhu
Xi
Zhi
Dao-Administrative
Method
Gezhi
Method-to
Study
the
Phenomena
of
Nature
to
Acquire
Knowledge
Xia
xue
er
Shang
Da-to
Acquire
Nature’s
Laws
through
the
Study
of
Human
and
Society
分类号
B244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理学与《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说教
被引量:
3
7
作者
段江丽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出处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9年第3期78-84,共7页
文摘
理学与《三言》《二拍》的关系呈现为既对立又融合渗透的双重性。前者已得到广泛肯定和阐释,后者的主要标志是道德说教,往往被简单否定。《三言》《二拍》中道德说教的形式与陆王学派的“简易”教法相关,作为教化俗众的方式有一定的可取性;道德说教的内容与理学的伦理法则相关,有陈腐、庸俗的东西,也有值得肯定的东西。理学“存天理灭人欲”等强调道德理性的伦理法则有一定的合理性,《三言》《二拍》中一些描写“节”“义”
关键词
理学
《三言》
《二拍》
道德说教
Keywords
Li
xue
San
Yan
er
Pai
moral
teaching
分类号
I209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阳明学对朱子“学而”章诠释之再诠释——以王阳明、邹守益、罗汝芳的诠释为例
8
作者
郭诺明
张丽华
黎文雯
机构
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
南昌职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江西省社会主义学院
出处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年第1期27-33,共7页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江右王门四书学文献整理与思想研究”(19YJC720013)
江西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江右王门《四书》诠释思想研究”(ZX18201)。
文摘
“学而”章被认为是代表“孔子一生精神”的写照,历来受到学者的重视。朱子对“学而”章的诠释要点是将“学”训为“效”,认为只有在“必效先觉”的工夫实践中才能“明善复初”,成就君子人格。朱子将“复性之学”与“每事必当学”统合起来诠释学之意蕴,体现出朱子试图统合形上与形下、知与行、情与理的哲学努力,却造成了某种内在的紧张。以王阳明、邹守益、罗汝芳为代表的阳明学者对“学而”章的诠释要点是将“学”理解为“觉”,学是以仁为内容的,认为“工夫只在心上做”,始终坚持心外无理、即本体即工夫的立场来诠释经典,试图将本体与工夫高度统一起来,体现出心学独特的诠释面向。
关键词
“学而”章
朱熹
王阳明
邹守益
罗汝芳
经典诠释
Keywords
chapt
er
“
xue
’
er
”
Zhu
Xi
Wang
Yangming
Zou
Shouyi
Luo
Rufang
classic
int
er
pretation
分类号
B248.2 [哲学宗教—中国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论语·学而篇》的内在逻辑
戴大明
何志魁
《大理学院学报(综合版)》
CAS
201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学而君子——《论语》开篇及“其为人也孝弟”章释义
唐根希
《鲁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论语》释名辨正及《学而篇》校释考异
周远斌
《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8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新解
丁尔夫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
2007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学而时习之”疏解的演变
刘美州
《湖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朱熹治学思想论析
王向清
周攀
《常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理学与《三言》、《二拍》中的道德说教
段江丽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1999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论阳明学对朱子“学而”章诠释之再诠释——以王阳明、邹守益、罗汝芳的诠释为例
郭诺明
张丽华
黎文雯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