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徐祯卿的撰述及其版本考 被引量:2
1
作者 崔秀霞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0年第7期54-58,共5页
徐祯卿撰述颇丰,大体可分为诗文集、倡和集、诗论、子史杂著四类。诗文集有《迪功集》六卷,《徐迪功外集》上、下卷,《徐迪功别稿》五卷,《迪功集》六卷附《谈艺录》一卷《重选外集》四卷,《徐昌谷全集》十六卷等;倡和集有《太湖新录》... 徐祯卿撰述颇丰,大体可分为诗文集、倡和集、诗论、子史杂著四类。诗文集有《迪功集》六卷,《徐迪功外集》上、下卷,《徐迪功别稿》五卷,《迪功集》六卷附《谈艺录》一卷《重选外集》四卷,《徐昌谷全集》十六卷等;倡和集有《太湖新录》、《江南春词》、《朝正归途倡和》三种;诗论有《谈艺录》一卷,另有《诗谱》三卷疑非徐祯卿所作;子史杂著有《新倩籍》、《异林》、《翦胜野闻》三种。徐祯卿的文学成就主要体现在诗、赋、文上,子史杂著则给其生平、思想的研究提供了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撰述 版本
下载PDF
论徐祯卿的诗歌与诗论
2
作者 张浩逊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108-111,共4页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以登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作,沈酣六朝绮艳诗风;登第后与李梦阳等交游,改趋汉魏、盛唐,兼有南北诗风之长。其乐府诗、送别诗、抒怀诗尤多佳制。其诗论著作《谈艺录》虽仅四千多字,但论"诗之源"与&qu...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以登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所作,沈酣六朝绮艳诗风;登第后与李梦阳等交游,改趋汉魏、盛唐,兼有南北诗风之长。其乐府诗、送别诗、抒怀诗尤多佳制。其诗论著作《谈艺录》虽仅四千多字,但论"诗之源"与"诗之流""、因质开文"与"因情立格""、广其资"与"参其变"诸问题,均具卓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诗歌 《谈艺录》
下载PDF
《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作者辨误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化兵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 2007年第5期84-86,共3页
黄宗羲编选《明文海》、《明文授读》时,误将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徐显卿所作的《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一文置于成化至正德时期的徐祯卿名下,后来许多研究者便据此认为徐祯卿的诗文理论"充满悖论",并试图为他这种根本不存在的所... 黄宗羲编选《明文海》、《明文授读》时,误将明代嘉靖至万历时期徐显卿所作的《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一文置于成化至正德时期的徐祯卿名下,后来许多研究者便据此认为徐祯卿的诗文理论"充满悖论",并试图为他这种根本不存在的所谓"悖论"强行解释,这是不可能成立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与同年诸翰林论文书》 徐祯卿 徐显卿 黄宗羲
下载PDF
徐祯卿“因情立格”诗论的形成背景和意义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化兵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6期41-43,共3页
徐祯卿“因情立格”诗论是针对复古创作实践中“格”与“情”如何兼顾这一问题而提出的。与李梦阳、何景明的复古诗论相比较,“因情立格”诗论为当时的复古创作指出了一条新的途径。
关键词 徐祯卿 “因情立格”诗论 中国 文学评论 复古诗论 创作手法
下载PDF
接受视域下的徐祯卿“江左风流故自在”现象探究
5
作者 史小军 刘茜 《昆明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104-111,共8页
徐祯卿为"吴中四才子"之一,加入以李梦阳为首的复古派之后,诗歌取径由早年的六朝、中唐、晚唐"改趋汉魏、盛唐",但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江左风流"特色,与李梦阳代表的北地雄健之风格格不入。钱谦益评此现象... 徐祯卿为"吴中四才子"之一,加入以李梦阳为首的复古派之后,诗歌取径由早年的六朝、中唐、晚唐"改趋汉魏、盛唐",但仍然表现出明显的"江左风流"特色,与李梦阳代表的北地雄健之风格格不入。钱谦益评此现象为"江左风流故自在"。诗歌取径对象、身份、地域以及倡和交游等均是徐祯卿诗歌"江左风流"形成与转变的重要因素。徐祯卿诗歌风貌的改变及其诗学探索的价值不仅在于为七子派复古诗坛吹进一阵清新之风,还在于开启了吴中诗风丕变的先机,其总结和反思诗学实践的《谈艺录》也是复古派诗学理论的重要成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接受视域 江左风流 七子派 谈艺录
下载PDF
明中期南北文风交融与徐祯卿文学观
6
作者 刘竞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在明中期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同时,南北文风交融开始出现,徐祯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人物。在早期吴中文学观念的基础上,徐祯卿融合了复古主义思想,并在重视情感的前提下强调形式审美、追求文风清美。这不仅使他的创作具有个性,也体现... 在明中期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发展的同时,南北文风交融开始出现,徐祯卿是这一过程的关键人物。在早期吴中文学观念的基础上,徐祯卿融合了复古主义思想,并在重视情感的前提下强调形式审美、追求文风清美。这不仅使他的创作具有个性,也体现了南、北方文学气质的交融,对后来文学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从而成为明代中期南北文风交融的先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复古主义 南北文风
下载PDF
徐祯卿吴中时期诗歌的意象系统与感伤化诗境 被引量:1
7
作者 崔秀霞 《德州学院学报》 2010年第3期11-16,共6页
徐祯卿吴中时期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愁"和"感伤"等类似的词语,大致可做为这一时期诗歌情感的一种最醒目的标识,诗人以物化主题为介质叙写着个人化的生命形态,体验着浓郁的人生悲凉,其诗中涌动的&qu... 徐祯卿吴中时期诗歌以"情深"为主要特征,"愁"和"感伤"等类似的词语,大致可做为这一时期诗歌情感的一种最醒目的标识,诗人以物化主题为介质叙写着个人化的生命形态,体验着浓郁的人生悲凉,其诗中涌动的"愁绪"及对意象系统的选择形成一种感伤化的诗境。徐祯卿诗歌中有着一系列特征鲜明、质性相对统一的意象系统,这对其诗歌之"情"的呈现,作品之"韵"与"境"的生成等都是至为关键的要素,其对意象的选择与组合既有着地域性因素,又与其对自身价值、处境和命运的体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深情 感伤化诗境 意象特征
下载PDF
论徐祯卿关于艺术创作审美主体的建构
8
作者 孟丽 《武陵学刊》 2016年第5期106-111,共6页
在专著《谈艺录》里,徐祯卿指出诗人进行创作的根本条件是情、气、辞三者融为一体,揭示了主体的艺术构思与表现形式的统一。徐祯卿对于艺术创作的认识不脱离感兴这一艺术传统,视情感为艺术本体,强调艺术作品呈现的是具有形式的审美情感... 在专著《谈艺录》里,徐祯卿指出诗人进行创作的根本条件是情、气、辞三者融为一体,揭示了主体的艺术构思与表现形式的统一。徐祯卿对于艺术创作的认识不脱离感兴这一艺术传统,视情感为艺术本体,强调艺术作品呈现的是具有形式的审美情感。针对艺术创作的情感属性,徐祯卿指出诗人需要具备"思",这是对情感理性品格的认可与强调;同时"情感"需要主体之"气","气"是中国传统美学特有的范畴,为中国诗论中的情感说提供了现实基础。徐祯卿的复古观是他情感说的衍生,"重质轻文"否定的是对诗歌艺术技巧的追求,其目的是达到审美情感在艺术作品中的完整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谈艺录》 情感 艺术形式
下载PDF
以情为本的诗学观——论徐祯卿《谈艺录》及早期诗歌创作
9
作者 陈艳 《三江高教》 2017年第4期37-42,共6页
一直以来,徐祯卿的《谈艺录》都被视为明代前七子复古理论的代表著作,'情'和'复古'思想尤被重视。笔者从《谈艺录》有关的争议切入,分析诗中的诗学理论,探讨徐祯卿诗学观当中的情本思想,重新审视诗中的复古思想,考辩徐... 一直以来,徐祯卿的《谈艺录》都被视为明代前七子复古理论的代表著作,'情'和'复古'思想尤被重视。笔者从《谈艺录》有关的争议切入,分析诗中的诗学理论,探讨徐祯卿诗学观当中的情本思想,重新审视诗中的复古思想,考辩徐祯卿的诗学理论与前期诗歌创作的'抵牾'现象。最终证明,《谈艺录》的创作时间为徐祯卿进士及第之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谈艺录》 诗学 情本
原文传递
徐祯卿仕宦时期的“学凡三变”
10
作者 崔秀霞 《德州学院学报》 2009年第3期13-16,21,共5页
徐祯卿的为学经历可概括为"学凡三变":加入七子,砥砺于辞章,此为变之一,属顺势之变;习养生之术,专心玄虚,转入道教,此为变之二,可以说由文学转入道教是徐祯卿转折最强、最彻底的转变,正德元年的山水游历进一步引发了他对道教... 徐祯卿的为学经历可概括为"学凡三变":加入七子,砥砺于辞章,此为变之一,属顺势之变;习养生之术,专心玄虚,转入道教,此为变之二,可以说由文学转入道教是徐祯卿转折最强、最彻底的转变,正德元年的山水游历进一步引发了他对道教的兴趣,而正德初的朝政败坏、对文学价值与功能的失望、自身体质的多病等各种因素则是导致他慕道的直接原因或更深层的原因;与王阳明论道,悟心性之学,此为变之三,这一转变显示着徐祯卿精神结构的再一次重置。此"三变"清晰地勾勒出徐祯卿入仕后思想的转变轨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学凡三变” 中年慕道
下载PDF
徐祯卿吴中时期各种思想的兼融与地域性
11
作者 崔秀霞 《绥化学院学报》 2009年第6期80-83,共4页
徐祯卿吴中时期思想呈现出一种随着时代潮流与生存境遇的变化而曲折多变的特征。总括来说,其前期思想并没有定于一途,而是对儒、释、道等兼收并蓄,同时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与思考也是前期突出的一种意识特征,可以说其前期思想体现出一种大... 徐祯卿吴中时期思想呈现出一种随着时代潮流与生存境遇的变化而曲折多变的特征。总括来说,其前期思想并没有定于一途,而是对儒、释、道等兼收并蓄,同时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与思考也是前期突出的一种意识特征,可以说其前期思想体现出一种大体符合吴中地域的知识杂进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吴中时期思想 儒释道兼融 生存焦虑
下载PDF
徐祯卿与明代复古主义诗风
12
作者 李双华 《苏州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2期30-35,共6页
明代诗坛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以羽翼政教为核心的诗歌;另一则是以自然感发为核心的诗歌。徐祯卿不以《诗经》为诗歌之源,明显背离羽翼政教的古典诗歌传统。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脱离了儒家功利的诗歌理念,形成超功利的诗歌观念。... 明代诗坛存在两种不同的倾向:一是以羽翼政教为核心的诗歌;另一则是以自然感发为核心的诗歌。徐祯卿不以《诗经》为诗歌之源,明显背离羽翼政教的古典诗歌传统。他的诗歌创作和诗歌理论脱离了儒家功利的诗歌理念,形成超功利的诗歌观念。徐祯卿是自然感发派诗歌的重要代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明代诗歌 徐祯卿 李梦阳 复古主义 羽翼政教 自然感发
下载PDF
试论徐祯卿诗歌的含蓄性
13
作者 于海飞 《岱宗学刊(泰安教育学院学报)》 2001年第3期77-78,共2页
徐祯卿的诗歌创作成就卓著。本文主要从两个方面探讨其诗歌的含蓄性 :其一 ,分析徐祯卿诗歌的含蓄性及其意义 ;其二 ,文学是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从这一观点出发 。
关键词 徐祯卿 含蓄 文化
下载PDF
明郭云鹏校刻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考述——兼论徐祯卿评注李白诗
14
作者 张佩 《北京印刷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0-46,共7页
郭云鹏校刻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将杨齐贤、萧士赟注删削大半,极大改变了元版杨、萧注的风貌。借助郭本,徐祯卿评注李白诗得以部分保存下来,惜其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经考证,徐注当在弘治十六年(1503)以后完成,地点在苏州。郭本所录... 郭云鹏校刻本《分类补注李太白诗》将杨齐贤、萧士赟注删削大半,极大改变了元版杨、萧注的风貌。借助郭本,徐祯卿评注李白诗得以部分保存下来,惜其未引起学界广泛关注。经考证,徐注当在弘治十六年(1503)以后完成,地点在苏州。郭本所录徐注并非取自《谈艺录》或徐氏其他诗文集,而是郭云鹏广泛搜集的成果。其热心于此的原因为:吴人向来尊重前贤,徐祯卿作为个中翘楚,备受推崇;李白诗歌在明代的翻刻比较繁荣,郭氏希望提升自己刊刻本的分量及知名度;及时搜集具有代表性人物的评注,以配合嘉靖年间的诗学风尚。徐氏评注用语简洁流畅,类型广泛,率先对杨、萧注进行选择、评判,更能从评点方式上影响后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分类补注李太白诗》 徐祯卿 郭云鹏
下载PDF
析徐祯卿美丑视角的文学呈现
15
作者 杨红 《江苏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被称为"吴中诗冠"的徐祯卿留下了八百多篇文作,包括诗、赋、文、笔记、杂著、传记志文等。徐祯卿在其诗文中阐述了自身在社会道德方面的美丑视角。徐祯卿将社会道德完备的一面视为美,而社会道德败坏的一面视为丑。徐祯卿这种... 被称为"吴中诗冠"的徐祯卿留下了八百多篇文作,包括诗、赋、文、笔记、杂著、传记志文等。徐祯卿在其诗文中阐述了自身在社会道德方面的美丑视角。徐祯卿将社会道德完备的一面视为美,而社会道德败坏的一面视为丑。徐祯卿这种美丑视角的产生源于明代的社会因素、传统的儒家思想因素和作者自身的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美丑视角 社会道德 儒家思想
下载PDF
徐祯卿诗学地位再评价
16
作者 王松景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50-56,共7页
明代前七子以"诗必秦汉,文必盛唐"的复古思想著称,但其每一位成员的诗学思想却不一致,而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徐祯卿即是其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位。文章通过对比徐祯卿与李梦阳的诗学思想,分析徐祯卿各个文集的复古追求,探究... 明代前七子以"诗必秦汉,文必盛唐"的复古思想著称,但其每一位成员的诗学思想却不一致,而是异中有同,同中有异。徐祯卿即是其中具有鲜明个性的一位。文章通过对比徐祯卿与李梦阳的诗学思想,分析徐祯卿各个文集的复古追求,探究徐祯卿的诗学宗尚;并在此基础上,对明清两代有关徐祯卿的评论进行了梳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祯卿 诗学宗尚 转益多师 因情立格 源流自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