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江苏宜兴西溪遗址发掘纪要 被引量:8
1
作者 田名利 谈国华 +1 位作者 徐建清 周润垦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9-62,共4页
宜兴西溪遗址位于太湖西部,三次发掘共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灰坑109个、灰沟3条、婴幼儿墓葬4座、祭祀遗迹1处、房址16座以及大面积多层次的建筑遗存柱洞群,明确了大范围分布的蚬蚌螺蛳类遗存的堆积方式和堆积性质,对重新认识马家浜文化... 宜兴西溪遗址位于太湖西部,三次发掘共发现马家浜文化时期灰坑109个、灰沟3条、婴幼儿墓葬4座、祭祀遗迹1处、房址16座以及大面积多层次的建筑遗存柱洞群,明确了大范围分布的蚬蚌螺蛳类遗存的堆积方式和堆积性质,对重新认识马家浜文化的分期、分区、类型和面貌等提供了极其重要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宜兴 西溪遗址 马家浜文化 太湖西部
原文传递
马家浜文化中晚期的生业经济研究——以动物考古学为视角 被引量:3
2
作者 宋艳波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47-55,共9页
与马家浜文化早期相比,马家浜文化中晚期各遗址的脊椎动物构成无明显变化,说明在千年的时间内遗址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变化不大。软体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相比早期大大增加,显示出先民对软体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的逐步增强。家畜饲养方面,... 与马家浜文化早期相比,马家浜文化中晚期各遗址的脊椎动物构成无明显变化,说明在千年的时间内遗址所在地区自然环境变化不大。软体动物的数量和种类相比早期大大增加,显示出先民对软体动物资源开发与利用程度的逐步增强。家畜饲养方面,先民仍然饲养狗和家猪,并未驯化其他动物,不同遗址之间的家猪饲养水平存在差异。先民主要的肉食资源,来自于狩猎野生哺乳动物(鹿类动物)和捕捞鱼类(乌鳢和鲤鱼),不同遗址之间动物种属和数量比例存在一定的差异;有的遗址中可能存在定期性规模较大的鱼类捕捞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溪遗址 圩墩遗址 马家浜遗址 马家浜文化中晚期 动物考古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马家浜文化早期的生业经济研究——以动物考古学为视角 被引量:2
3
作者 宋艳波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2-77,共6页
马家浜文化早期,太湖沿岸的先民们主要通过渔猎野生动物来获取所需的肉食资源,不同聚落野生动物群构成的差异可能与聚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有关。他们已经驯化并饲养狗和猪,家猪饲养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提... 马家浜文化早期,太湖沿岸的先民们主要通过渔猎野生动物来获取所需的肉食资源,不同聚落野生动物群构成的差异可能与聚落所处的地理位置及先民对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能力有关。他们已经驯化并饲养狗和猪,家猪饲养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慢慢提高;水牛尚未被人类驯化,仍属野生种属;除了获取肉食外,先民还会进一步利用动物骨骼和鹿角等来制作所需的物品,有可能会利用某些特殊动物的皮毛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溪遗址 神墩遗址 罗家角遗址 马家浜文化早期 动物考古 生业经济
原文传递
宜兴西溪遗址试掘简报 被引量:7
4
作者 徐建清 田名利 +1 位作者 周恒明 张浩林 《东南文化》 2002年第11期6-10,共5页
西溪遗址文化遗存可分为早、晚两个时期,早期时代相当于马家浜文化早期,晚期相当于马家浜文化向崧泽文化的过渡阶段,其资料证明太湖西部地区史前文化有着自身独特的内涵。
关键词 宜兴 西溪遗址 新石器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