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伤湿敷液外敷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5
1
作者 常峥 符朝程 +1 位作者 刘文龙 刘志军 《中医正骨》 2020年第6期18-21,26,共5页
目的:观察新伤湿敷液外敷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术前给予甘露醇脱水消肿、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踝关节... 目的:观察新伤湿敷液外敷在胫骨平台骨折术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60例接受手术治疗的胫骨平台骨折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30例。常规治疗组术前给予甘露醇脱水消肿、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并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足踝关节功能锻炼;外敷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新伤湿敷液外敷患处治疗,每日2次,待肢体肿胀消除后停用。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患肢肿胀率、患肢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及手术等待时间。结果:外敷组退出1例,常规治疗组退出2例。①患肢肿胀率。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35.234,P=0.000);2组患者患肢肿胀率总体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986,P=0.012);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肢肿胀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619.710,P=0.000);2组患者患肢肿胀率随时间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但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7.83±1.52)%,(9.73±1.90)%,(10.84±2.00)%,(5.63±1.23)%,F=387.336,P=0.000;(7.67±1.65)%,(9.49±1.70)%,(10.79±1.66)%,(6.68±1.63)%,F=459.514,P=0.000];治疗前及治疗1 d、3 d后,2组患者患肢肿胀率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381,P=0.705;t=0.497,P=0.621;t=0.097,P=0.923);治疗7 d后外敷组患肢肿胀率低于常规治疗组(t=-2.775,P=0.008)。②患肢疼痛VAS评分。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2.362,P=0.000);2组患者患肢疼痛VAS评分比较,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6.974,P=0.000);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患肢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251.136,P=0.000);2组患者患肢疼痛VAS评分随时间呈降低趋势,但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7.50±0.36)分,(7.15±0.31)分,(6.89±0.19)分,(4.92±0.46)分,F=322.490,P=0.000;(7.55±0.36)分,(7.36±0.28)分,(7.34±0.32)分,(6.13±0.41)分,F=94.309,P=0.000];治疗前,2组患者患肢疼痛VAS评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937,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骨骨折 胫骨平台 新伤湿敷液 中药外敷 临床试验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