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7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江门新会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曹飞龙
岑雷
+1 位作者
李颖博
何钰莹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地质灾害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居和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采用空间统计与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会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
地质灾害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居和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采用空间统计与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会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是高程、坡度和工程地质岩组,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重要的外在激发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新会区
广东江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南药广陈皮(茶枝柑)种植技术规范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亚荣
凡强
+2 位作者
吴鸿
王健松
廖文波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540-546,共7页
广陈皮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为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主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开展规范化种植可为该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中根据2006~2023年新会区不同生态区域种植茶枝柑的技术措施,结合广东省南药(广陈...
广陈皮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为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主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开展规范化种植可为该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中根据2006~2023年新会区不同生态区域种植茶枝柑的技术措施,结合广东省南药(广陈皮)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19~2023年的实地调查,从种植品种、产地环境、种苗生产、大田种植、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摘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其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陈皮
茶枝柑
种植技术
新会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污染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树沛
谭光辉
《四川环境》
2023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为切实做好黑臭水体治理,需全面掌握水体污染特征。依据2019~2020年间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监测数据,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和黑臭水体程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监测指标间相互关系,找出主要污染物。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整治工...
为切实做好黑臭水体治理,需全面掌握水体污染特征。依据2019~2020年间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监测数据,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和黑臭水体程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监测指标间相互关系,找出主要污染物。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整治工作的开展,2020年英洲海城区段各监测河段水质总体表现为优于2019年。监测指标中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氨氮浓度与河道黑臭状况均有较高的相关关系;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与氨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氧化还原电位、透明度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在黑臭水体评价中的作用依次为:氨氮>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透明度。可知,周边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是导致黑臭水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后续黑臭治理需加强监管,降低水中氮营养盐浓度,利用生态修复措施实现英洲海城区段长治久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会区
英洲海
黑臭水体
污染特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现状及治理探讨
4
作者
谭光辉
陈树沛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3期15-20,共6页
以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2019—2020年英洲海城区段各主要支流的黑臭水体水质状况,总结了期间治理黑臭水体的经验,并对相关部门后续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英洲海
黑臭水体
现状
治理
新会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广东江门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5
作者
黎飞艳(执笔/摄影)
邓宏文
+3 位作者
陈红冰(绘图)
林唐欧(绘图)
黄慧君(绘图)
刘佳文(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0,共12页
2009年对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三组无承继关系的古文化遗存,分别是古椰文化、商文化和西周晚至春秋时期遗存。在这三组遗存之中,属于古椰文化的第一组遗存引人注目,以西樵山层凝灰岩为原料的双肩石器和细绳纹、水波纹...
2009年对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三组无承继关系的古文化遗存,分别是古椰文化、商文化和西周晚至春秋时期遗存。在这三组遗存之中,属于古椰文化的第一组遗存引人注目,以西樵山层凝灰岩为原料的双肩石器和细绳纹、水波纹陶器为其特色。类似遗物在东至中国香港西贡沙下,西至珠海草堂湾、台山新村等遗址均有发现,而位于西江边的新会象边山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古椰文化及西樵山双肩石器往南传播的途径与路线,其中西江水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我们认识环珠江口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门新会区
2009年
古椰文化
史前文化
环珠江口
原文传递
某区2007~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6
作者
罗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5期116-117,共2页
目的:了解2007~2011年新会区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1年新会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872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9.19...
目的:了解2007~2011年新会区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1年新会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872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9.19/10万;死亡44例,死亡率为1.00/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最多,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发病前三位的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是新会区的主要和重点传染病,今后应加强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类传染病
流行趋势
新会区
原文传递
新会近57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7
作者
于东海
翟玉泰
+2 位作者
杨泽锋
赵亮
徐浩彬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2期86-89,I0001,共5页
利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957-2013年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基本气象站雷暴日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新会为多雷区,近57a平均雷暴日为77.84d,最多117a,最少53a,雷暴日数的年际波动比较明显,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10d;...
利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957-2013年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基本气象站雷暴日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新会为多雷区,近57a平均雷暴日为77.84d,最多117a,最少53a,雷暴日数的年际波动比较明显,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10d;初、终雷日的最早与最晚相差3个多月,初雷日有明显的后延趋势,平均每10a推后1.19d,终雷日趋势变化不大;57a平均雷暴持续期为224d,最长是1972年的317d,最短是1967年和1989年的175d,且持续期略有缩短趋势,平均每10a减少1.23d;年雷暴日在1975年至1976年间有剧烈震荡,发生了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暴日数
数据统计
特征分析
江门市新会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门新会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1
作者
曹飞龙
岑雷
李颖博
何钰莹
机构
广东省地质局第六地质大队
出处
《云南地质》
2024年第2期239-243,共5页
文摘
地质灾害越来越成为影响人居和生产生活环境安全的重要制约因素,广东江门市新会区地质灾害类型主要为崩塌和滑坡,采用空间统计与相关分析的方法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影响新会区崩塌、滑坡地质灾害发生的主控因素是高程、坡度和工程地质岩组,降雨及人类工程活动是重要的外在激发因素。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崩塌滑坡
分布规律
影响因素
新会区
广东江门
Keywords
Geological
Hazard
Collapse
and
Landslide
Distribution
Law
Influencing
Factors
xinhui
district
Jiangmen,Guangdong
分类号
P642.21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P642.22 [天文地球—地质矿产勘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南药广陈皮(茶枝柑)种植技术规范
被引量:
1
2
作者
王亚荣
凡强
吴鸿
王健松
廖文波
机构
中山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防治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植物资源重点实验室
华南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亚热带农业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岭南现代农业重点实验室
广州白云山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白云山制药总厂
出处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年第6期540-546,共7页
基金
广东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建设专项资金(2019KJ125)
广东省科技计划(2022A0505020018)。
文摘
广陈皮茶枝柑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为我国重要的道地药材,主产于广东省江门市新会区,开展规范化种植可为该药材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文中根据2006~2023年新会区不同生态区域种植茶枝柑的技术措施,结合广东省南药(广陈皮)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2019~2023年的实地调查,从种植品种、产地环境、种苗生产、大田种植、病虫害防治、果实采摘等方面进行总结,制定其规范化种植技术标准。
关键词
广陈皮
茶枝柑
种植技术
新会区
Keywords
Guangchenpi
Citrus
reticulata
cv.Chachiensis
technical
specification
xinhui
district
分类号
R282.71 [医药卫生—中药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污染特征研究
3
作者
陈树沛
谭光辉
机构
江门市新会区环境监测站
出处
《四川环境》
2023年第5期167-176,共10页
文摘
为切实做好黑臭水体治理,需全面掌握水体污染特征。依据2019~2020年间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监测数据,分析水质时空变化和黑臭水体程度,并采用相关性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探讨监测指标间相互关系,找出主要污染物。结果表明,随着一系列整治工作的开展,2020年英洲海城区段各监测河段水质总体表现为优于2019年。监测指标中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氨氮浓度与河道黑臭状况均有较高的相关关系;透明度、溶解氧、氧化还原电位与氨氮浓度呈显著负相关,溶解氧与氧化还原电位、透明度与溶解氧呈显著正相关;在黑臭水体评价中的作用依次为:氨氮>氧化还原电位>溶解氧>透明度。可知,周边生活污水、农业污水是导致黑臭水体形成的一个主要原因。后续黑臭治理需加强监管,降低水中氮营养盐浓度,利用生态修复措施实现英洲海城区段长治久清。
关键词
新会区
英洲海
黑臭水体
污染特征
Keywords
xinhui
district
Yingzhouhai
river
black-odorous
water
pollution
characteristics
分类号
X824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现状及治理探讨
4
作者
谭光辉
陈树沛
机构
江门市新会区环境监测站
出处
《环境科学导刊》
2023年第3期15-20,共6页
文摘
以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为研究对象,分析2019—2020年英洲海城区段各主要支流的黑臭水体水质状况,总结了期间治理黑臭水体的经验,并对相关部门后续黑臭水体治理工作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英洲海
黑臭水体
现状
治理
新会区
Keywords
Yingzhouhai
River
black
and
odorous
water
present
status
treatment
xinhui
district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广东江门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5
作者
黎飞艳(执笔/摄影)
邓宏文
陈红冰(绘图)
林唐欧(绘图)
黄慧君(绘图)
刘佳文(绘图)
机构
广东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江门市新会区博物馆
出处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19-30,共12页
文摘
2009年对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进行了考古发掘,发现了三组无承继关系的古文化遗存,分别是古椰文化、商文化和西周晚至春秋时期遗存。在这三组遗存之中,属于古椰文化的第一组遗存引人注目,以西樵山层凝灰岩为原料的双肩石器和细绳纹、水波纹陶器为其特色。类似遗物在东至中国香港西贡沙下,西至珠海草堂湾、台山新村等遗址均有发现,而位于西江边的新会象边山遗址的发现,让我们更清晰地看到了古椰文化及西樵山双肩石器往南传播的途径与路线,其中西江水道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为我们认识环珠江口地区史前文化的发展与传播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关键词
江门新会区
2009年
古椰文化
史前文化
环珠江口
Keywords
xinhui
district
,Jiangmen
2009
ancient
coconut
culture
prehistoric
culture
the
Circum-Pearl
River
Delta
area
分类号
K878 [历史地理—考古学及博物馆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某区2007~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6
作者
罗芳
机构
新会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出处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年第5期116-117,共2页
文摘
目的:了解2007~2011年新会区法定传染病流行情况,为制定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对国家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的疫情数据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7~2011年新会区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4种8725例,年均报告发病率为199.19/10万;死亡44例,死亡率为1.00/10万;其中血液及性传播疾病最多,其次是呼吸道传染病和肠道传染病;发病前三位的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结论:肺结核、病毒性肝炎、梅毒是新会区的主要和重点传染病,今后应加强相关疾病的防治工作。
关键词
乙类传染病
流行趋势
新会区
Keywords
B
infectious
diseases
epidemiological
trends
xinhui
district
分类号
R181 [医药卫生—流行病学]
原文传递
题名
新会近57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被引量:
3
7
作者
于东海
翟玉泰
杨泽锋
赵亮
徐浩彬
机构
江门市新会区气象局
恩平市气象局
出处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年第2期86-89,I0001,共5页
基金
江门市气象系统科研项目(编号:201410)
2015年度新会区科技三项费用项目(编号:2015006)共同资助
文摘
利用数理统计、小波分析等研究方法对1957-2013年江门市新会区国家基本气象站雷暴日数观测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新会为多雷区,近57a平均雷暴日为77.84d,最多117a,最少53a,雷暴日数的年际波动比较明显,呈波动下降趋势,平均每10年减少3.10d;初、终雷日的最早与最晚相差3个多月,初雷日有明显的后延趋势,平均每10a推后1.19d,终雷日趋势变化不大;57a平均雷暴持续期为224d,最长是1972年的317d,最短是1967年和1989年的175d,且持续期略有缩短趋势,平均每10a减少1.23d;年雷暴日在1975年至1976年间有剧烈震荡,发生了突变。
关键词
雷暴日数
数据统计
特征分析
江门市新会区
Keywords
thunderstorm
days
data
statistics
characteristic
analysis
xinhui
district
of
Jiangmen
pattern
of
the
分类号
P46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江门新会区地质灾害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曹飞龙
岑雷
李颖博
何钰莹
《云南地质》
202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南药广陈皮(茶枝柑)种植技术规范
王亚荣
凡强
吴鸿
王健松
廖文波
《亚热带植物科学》
CAS
2023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污染特征研究
陈树沛
谭光辉
《四川环境》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江门市新会区英洲海城区段黑臭水体现状及治理探讨
谭光辉
陈树沛
《环境科学导刊》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广东江门新会区象边山遗址考古发掘简报
黎飞艳(执笔/摄影)
邓宏文
陈红冰(绘图)
林唐欧(绘图)
黄慧君(绘图)
刘佳文(绘图)
《华夏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6
某区2007~2011年乙类传染病流行趋势分析
罗芳
《按摩与康复医学》
2013
0
原文传递
7
新会近57年雷暴气候特征分析
于东海
翟玉泰
杨泽锋
赵亮
徐浩彬
《气象研究与应用》
2017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