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3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青铜时代不存在失蜡法铸造工艺 被引量:29
1
作者 周卫荣 董亚巍 +1 位作者 万全文 王昌燧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80-85,61,F0002,F0003,共9页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 长期以来,学术界公认曾侯乙尊盘和淅川下寺铜禁是采用失蜡法工艺铸造。近年来,我们对相关实物进行了仔细的研究,发现在被认为是失蜡法工艺铸造的部件上都有明确的范缝和其它范铸工艺的特征。因此,无论是曾侯乙尊盘还是淅川下寺铜禁都不可能是用失蜡法工艺铸造的。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在青铜时代,我国广大地区普遍采用范铸工艺,商代中期之前,主要是整体铸造,商代中期至西周,主要还是整体铸造,但开始了分铸插接工艺;春秋以后则主要采用分铸和焊接工艺;既没有失蜡法铸造的器例,也没有失蜡法工艺产生的必要的技术基础和社会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失蜡法工艺 青铜范铸技术 曾侯乙尊盘 淅川下寺铜禁 文物考古
下载PDF
豫西南淅川地区灯影组白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被引量:10
2
作者 郑德顺 刘思聪 +2 位作者 徐江红 王振江 李雨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112-122,共11页
秦岭造山带自元古宙以来就是一个活动的地质单元,对于其演化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地学中的热点问题。以淅川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对虎窝剖面实测及取样的基础上,分析了淅川灯影组白云岩微量、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对淅川灯影... 秦岭造山带自元古宙以来就是一个活动的地质单元,对于其演化过程的研究一直是地学中的热点问题。以淅川震旦系灯影组白云岩为研究对象,在对虎窝剖面实测及取样的基础上,分析了淅川灯影组白云岩微量、稀土元素等地球化学特征,对淅川灯影组岩石学、地球化学及其沉积环境演化特征进行研究,得出以下结论:淅川灯影组岩性主要为白云岩,沉积相类型有潮下斜坡带、潮上云坪以及潮间带;白云岩主要形成于盐度较高、温度较为炎热的低纬度海相环境中;淅川灯影组主要经历了从沉积初期的水体较深、还原环境逐渐变为末期的水体较浅、弱氧化环境并且出现暴露沉积特点,表现为整体海退的过程。本次研究对于揭示新元古代晚期秦岭地区的古环境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演化史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灯影组 白云岩 地球化学 古环境
下载PDF
东秦岭淅川奥陶、志留纪地层的新观察 被引量:10
3
作者 戎嘉余 詹仁斌 +3 位作者 王怿 黄冰 唐鹏 栾小聪 《地层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4,共14页
2014年对豫西淅川县境奥陶纪、志留纪地层考察后取得如下认识:1)上奥陶统碎屑岩相地层(如上集王罐沟)宜统称为蛮子营组,灰岩、泥岩相(如大石桥石燕河)从下到上宜称为杨庄村组、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2)根据腕足类,石燕河组(含Rongatrypa... 2014年对豫西淅川县境奥陶纪、志留纪地层考察后取得如下认识:1)上奥陶统碎屑岩相地层(如上集王罐沟)宜统称为蛮子营组,灰岩、泥岩相(如大石桥石燕河)从下到上宜称为杨庄村组、石燕河组和刘家坡组;2)根据腕足类,石燕河组(含Rongatrypa动物群)和张湾组下部(含Cathaysiorthis动物群)分别归于晚奥陶世凯迪中晚期和志留纪兰多维列世鲁丹早中期,推测本区缺失凯迪阶顶部、赫南特阶和鲁丹阶底部地层;3)Cathaysiorthis动物群的发现说明本区发育比Pristiograptus leei带更低的地层;4)若岞■组属于早奥陶世的结论可信,则本区缺失中奥陶统,约有10 Myr未接受海相沉积;5)晚奥陶世华北型和北美中大陆型的牙形类与中、东亚腕足动物群和志留纪初期典型华南型腕足动物群的发育表明,当时北美、中东亚的许多块体位于热带海域,由于北美与我国许多块体相距甚远,腕足动物交流受限明显,但牙形类可沿着赤道环流交流。4.5亿年前后,本区在地层序列、地质发展史、沉积环境、生物相和生物组合特性上,情况较复杂,上奥陶统的似更近似于华北,而志留系的与华南关系更密切,并很可能一直持续到泥盆纪晚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足动物群 生物地层 上奥陶统 兰多维列统 志留系 淅川 东秦岭 河南
原文传递
河南省淅川县后湾钒矿床地质特征、矿床成因及找矿方向 被引量:9
4
作者 赖群生 江和中 +2 位作者 杨士辉 李自民 樊中玲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8年第1期23-28,共6页
南秦岭褶皱带东段下寒武统水沟口组底部的一套黑色硅质岩及泥岩组成本区钒矿带,钒矿床严格受控于地层。后湾钒矿区位于荆紫关-师岗复向斜北翼,本文重点讨论该矿床的地质特征、矿床成因、找矿标志及找矿方向。
关键词 矿床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找矿方向 后湾钒矿 河南淅川
下载PDF
河南淅川县库区移民问题调查与成因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刘荣霞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1-56,共6页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分配格局的世纪性战略工程,其工程建设涉及大批非自愿性移民。移民搬迁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地制定移民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移民的经济损失,也应统筹考虑移民的社会福利损失和心理需求。本研究以南... 南水北调工程是优化我国水资源分配格局的世纪性战略工程,其工程建设涉及大批非自愿性移民。移民搬迁是一复杂的系统工程,科学合理地制定移民补偿政策不仅要考虑移民的经济损失,也应统筹考虑移民的社会福利损失和心理需求。本研究以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地丹江口库区移民重点县淅川为案例,通过问卷调查、部门访谈的方式,深入剖析了淅川移民试点村安迁的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整体搬迁距离远、移民强度大、移民补偿标准偏低,移民群体中不满情绪等现实状况,成为当前县内移民工作亟待解决的核心问题。导致移民问题产生的成因主要在于现行的移民政策制定没有科学地根基于利益相关方的需求:一是利益相关方的需求表达机制缺失,移民缺乏适当的决策参与机制,信息知情权、话语权缺失,造成部分移民政策的实施衍生出替代性问题;二是解决移民纠纷问题的协调管理机制缺失,影响了移民的安迁稳定;三是政策制定忽视了移民的人力资本、社会资本损失及心理需求,移民缺乏社区认同感,"边际人"心态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南水北调 淅川 移民 搬迁安置 成因分析
下载PDF
边事与疆臣:唐代定边军置废考略
6
作者 雒晓辉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1-50,222,共11页
咸通八年(867),唐廷析分西川道南部七州而设置定边军,目的是统率云集西川的防冬兵和邛南团练子弟,借助河山之险抵御南诏犯边,克服成都悬远、兵难赴急的缺点。定边军自设置之始,便饱受讥销,其存置弃废被归结为边臣疆吏的“有为能否”。然... 咸通八年(867),唐廷析分西川道南部七州而设置定边军,目的是统率云集西川的防冬兵和邛南团练子弟,借助河山之险抵御南诏犯边,克服成都悬远、兵难赴急的缺点。定边军自设置之始,便饱受讥销,其存置弃废被归结为边臣疆吏的“有为能否”。然而,在南诏扰边的外力压促下,剑南地区因复杂地理单元形塑的多个山头政治军事团体的博奔,以及唐廷有意碎化西川、重构剑南“军财二元”格局的政治意图,才是定边军置废不常的深层根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边军 防冬兵 南诏 西川 边吏
原文传递
淅川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杨红强 《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 2013年第4期13-17,共5页
淅川县地质环境条件复杂,崩塌、滑坡较为发育。在分析地质灾害详查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地层、岩土体结构和人类工程活动方面,分析该县地质灾害形成条件,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提供基础依据。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形成条件 淅川县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单岗遗址2011年度周代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5
8
作者 靳松安 张继华 +2 位作者 孙凯 张建 孙广贺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9,共17页
淅川单岗遗址2011年度发掘出土了比较丰富的周代遗存和遗物,遗存主要有房址、陶窑、灰坑(沟)等,遗物以陶器、石器、骨器和少量铜工具等为主,陶器既有鬲、甗、鼎、盆、盂、罐、瓮、豆和钵等日用陶器,也有少量敦、壶和盖豆等仿铜陶礼器。... 淅川单岗遗址2011年度发掘出土了比较丰富的周代遗存和遗物,遗存主要有房址、陶窑、灰坑(沟)等,遗物以陶器、石器、骨器和少量铜工具等为主,陶器既有鬲、甗、鼎、盆、盂、罐、瓮、豆和钵等日用陶器,也有少量敦、壶和盖豆等仿铜陶礼器。这批遗存可分为五期,大致从西周晚期延续至战国早期,为构建豫西南及邻近地区的文化序列,探索楚文化的形成与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单岗遗址 周代遗存 楚文化
原文传递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的西川节度使继任危机与终结 被引量:5
9
作者 陈乐保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83-92,181-182,共10页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地方许多藩镇纷纷效仿河朔三镇,企图游离于中央之外。同时,西川因不断遭受吐蕃、南诏的军事威胁,节度使的任命表现出鲜明的武人化色彩。在这种内外因素的激荡下,西川屡屡发生动乱。与其他方镇不同,西川诸次动乱的焦点...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地方许多藩镇纷纷效仿河朔三镇,企图游离于中央之外。同时,西川因不断遭受吐蕃、南诏的军事威胁,节度使的任命表现出鲜明的武人化色彩。在这种内外因素的激荡下,西川屡屡发生动乱。与其他方镇不同,西川诸次动乱的焦点大都集中于节度使继任问题上,而且西川的历次叛乱没有得到本道的全部支持,边兵常常成为叛乱的主角。元和初年的刘辟之乱标志着西川的叛乱活动达到了顶峰。刘辟之乱后,唐朝将资、简、陵、荣、昌、泸六州割隶东川,进一步缩小了东西两川的实力差距。同时,又采取派遣高级文官出镇与征调外地客军入蜀驻防的措施,最终实现了西川的长治久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宗至宪宗时期 西川 武人化倾向 继任危机 宰相回翔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地区地球化学特征及寒武系底部含矿性 被引量:5
10
作者 胡呈祥 马占有 +3 位作者 李铭 赵志强 张红强 方斌 《地质调查与研究》 2005年第2期106-110,共5页
在河南省淅川地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并划分出3个地球化学分区。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 在河南省淅川地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项目实施,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并划分出3个地球化学分区。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铂、钯等贵金属矿化和稀土矿化。区域上存在有众多的以Ag、Sb、V为主的综合异常和相似的地质环境,区域矿产潜力巨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地球化学异常 寒武系 水沟口组 多金属成矿带
下载PDF
河南淅川狮子岗墓地Ⅱ区M1、M6发掘简报
11
作者 柴中庆(发掘) 张海斌(照相) +3 位作者 曾庆硕(照相) 张海斌(描绘) 曾庆硕(描绘) 曾庆硕 《华夏考古》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12-24,70,F0003,共15页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建设,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对浙川狮子岗墓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共清理出春秋晚期至明代墓葬60余座。其中Ⅱ区M1、M6规格较高,出土数量较多的铜器、玉器等遗物,年代最迟为战国早期,对... 2008年9月至2009年1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干线建设,南阳文物保护研究院对浙川狮子岗墓地进行了考古钻探和发掘,共清理出春秋晚期至明代墓葬60余座。其中Ⅱ区M1、M6规格较高,出土数量较多的铜器、玉器等遗物,年代最迟为战国早期,对研究春秋晚期南阳盆地楚国文化面貌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川 狮子岗墓地 春秋晚期 楚墓
原文传递
淅川楚墓与楚国鬭氏 被引量:4
12
作者 陶亮 于璐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55-59,共5页
淅川下寺、和尚岭及徐家岭墓地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显贵宗氏的家族墓地。墓地主人既非王子午及其后嗣,亦非蒍氏家族,而是在楚国早期历史上有过显赫地位的鬭氏家族,并应是始于克黄改命之后的卒葬之所。和尚岭、淅川下寺、徐家岭三处墓... 淅川下寺、和尚岭及徐家岭墓地为春秋战国时期楚国一显贵宗氏的家族墓地。墓地主人既非王子午及其后嗣,亦非蒍氏家族,而是在楚国早期历史上有过显赫地位的鬭氏家族,并应是始于克黄改命之后的卒葬之所。和尚岭、淅川下寺、徐家岭三处墓地分别为以鬭克黄、鬭成然、郧公鬭辛为中心所形成的墓葬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鬭氏 楚叔之孙
原文传递
河南省淅川地区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4
13
作者 马占有 李铭 +1 位作者 赵志强 张红强 《华南地质与矿产》 CAS 2005年第1期20-23,30,共5页
研究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对本区进行了地球化学分区,并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铂、钯等贵金... 研究区沿淅川断裂带分布着以银、锑、钒为主的带状异常,通过地质大调查,对本区进行了地球化学分区,并重点检查了以银、锑、钒为主的异常。在寒武系底部水沟口组的硅质岩和粘土岩中发现了银、锑、钒多金属矿化带,伴生有金、铂、钯等贵金属矿化和稀土矿化。区域上存在有众多的以Ag,Sb,V为主的综合异常和相似的地质环境,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 寒武系 多金属矿化 淅川
下载PDF
新命楚王戈相关问题考 被引量:4
14
作者 陶亮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9-91,95,共4页
淅川下寺M2所出的新命楚王戈,涉及到的楚王之名学界多以楚康王当之,然而根据铭文的考释推断,结合当时的楚国史事,戈铭中的楚王当以楚平王熊居为是,戈铭恰就像是《左传》"弃疾即位,名曰熊居"及"使子旗为令尹"这两条... 淅川下寺M2所出的新命楚王戈,涉及到的楚王之名学界多以楚康王当之,然而根据铭文的考释推断,结合当时的楚国史事,戈铭中的楚王当以楚平王熊居为是,戈铭恰就像是《左传》"弃疾即位,名曰熊居"及"使子旗为令尹"这两条记载的金文印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新命楚王 楚平王
原文传递
河南淅川寨沟钒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 被引量:3
15
作者 卢清月 《四川地质学报》 2013年第2期158-161,共4页
首次对寨沟钒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产于寒武系水沟口组硅质岩、泥岩中,空间分布严格受地层及背斜构造双重控制,矿体呈隐伏—半隐伏状态,呈现鞍状、层状分布于背斜的转折端... 首次对寨沟钒矿成矿地质背景、矿体特征、矿石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了系统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矿床产于寒武系水沟口组硅质岩、泥岩中,空间分布严格受地层及背斜构造双重控制,矿体呈隐伏—半隐伏状态,呈现鞍状、层状分布于背斜的转折端及两翼;成矿时间为寒武纪早期,钒主要来源于前寒武系地层,矿床形成于滨海至浅海环境中,矿床属滨海至浅海沉积型层控矿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钒矿 地质特征 矿床成因 淅川寨沟
下载PDF
河南省淅川西簧矿区钒矿床的地质特征及找矿标志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晓辉 王英超 +1 位作者 王杰 刘环 《河南科学》 2013年第11期1966-1969,共4页
西簧钒矿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大地构造隶属于淅川—内乡钒多金属矿带.矿床赋存地层为寒武系黑色岩系.矿床分为东西两段,由三个矿体组成,通过对矿区内钒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可知,西簧钒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潮坪泻湖相沉积石煤(... 西簧钒矿位于河南省淅川县境内,大地构造隶属于淅川—内乡钒多金属矿带.矿床赋存地层为寒武系黑色岩系.矿床分为东西两段,由三个矿体组成,通过对矿区内钒矿地质特征以及找矿标志的研究可知,西簧钒矿床的成因类型属潮坪泻湖相沉积石煤(或炭质页岩)型钒矿床,西簧钒矿钒的典型地层标志为水沟口组中下段炭质页岩、石煤层以此为例,对于探寻相同类型的钒矿起到了一定的指导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钒矿 寒武系黑色岩系 找矿标志
下载PDF
河南淅川单岗遗址2013年度两周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3
17
作者 靳松安 张建 +7 位作者 赵江运 刘震洋 沈小芳 张贤蕊 魏继印 孙广贺 李鹏飞 郑龙龙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6-21,共16页
2013年3至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单岗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抢救发掘,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所见遗存主要为两周时期,另有少量属汉代、六朝和宋元时期。两周时期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陶窑等,... 2013年3至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库区建设,郑州大学历史学院考古系对单岗遗址进行了第二次抢救发掘,发掘面积3500平方米,所见遗存主要为两周时期,另有少量属汉代、六朝和宋元时期。两周时期遗迹有房址、灰坑、灰沟、陶窑等,遗物以陶器为主,另有少量石器、铜器。依据层位关系和出土器物特征,可将其大体划分为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春秋中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三个发展阶段,为研究丹浙流域两周时期中小型聚落变迁以及楚文化相关问题提供了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浙川 单岗遗址 两周遗存 楚文化
原文传递
淅川地层小区寒武系层序划分 被引量:2
18
作者 易承龙 赵洪涛 胡呈祥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3期59-64,共6页
淅川地层小区寒武系划分为水沟口组、岳家坪组和蜈蚣丫组。底部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与奥陶系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面特征为Ⅱ型界面。地层层序分析以剖面研究为基础,在详细测制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划分出了46个基本层序,... 淅川地层小区寒武系划分为水沟口组、岳家坪组和蜈蚣丫组。底部与震旦系平行不整合接触,顶部与奥陶系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顶、底界面特征为Ⅱ型界面。地层层序分析以剖面研究为基础,在详细测制地层剖面的基础上划分出了46个基本层序,分析基本层序在纵横向上的变化规律,进而分析地层结构、划分体系域以及地层层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寒武纪 地层层序 河南
下载PDF
论王建的假子在前蜀建立中的军事作用 被引量:2
19
作者 田玉英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143-148,共6页
从投身军伍到称帝西蜀,王建收录了大批立功或纳降的精兵强将作为假子。诸假子效力行伍,浴血奋战,成为王建军事争夺的得力工具。众假子在夺取西川、吞并东川、兼并山南西道、侵夺荆南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出生入死,攻城陷池,取得一次次重大... 从投身军伍到称帝西蜀,王建收录了大批立功或纳降的精兵强将作为假子。诸假子效力行伍,浴血奋战,成为王建军事争夺的得力工具。众假子在夺取西川、吞并东川、兼并山南西道、侵夺荆南等重大军事行动中出生入死,攻城陷池,取得一次次重大的胜利,为前蜀版图的奠定发挥了重要的军事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蜀 王建 假子 西川 东川 山南西道
下载PDF
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发掘简报 被引量:2
20
作者 高江涛 庞小霞 《中原文物》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5-27,共13页
2008年-2010年,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新发现了一些较为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集中分布于遗址岗地高处,除了地层外,主要有灰坑12个、窑址1座。本次发掘出土有罐、鼎、大口尊、缸、甑、鬲、盆、碗、盘、豆、瓮、器盖、网坠、拍(垫)等数量不... 2008年-2010年,河南淅川下王岗遗址新发现了一些较为丰富的二里头文化遗存,集中分布于遗址岗地高处,除了地层外,主要有灰坑12个、窑址1座。本次发掘出土有罐、鼎、大口尊、缸、甑、鬲、盆、碗、盘、豆、瓮、器盖、网坠、拍(垫)等数量不少的陶器,斧、铲、刀、镞等一定数量的石器,以及少量骨镞。在年代上,下王岗遗址二里头文化遗存可以分为一、二两期,分别相当于典型二里头文化的三、四期。下王岗二里头文化遗存应属于二里头文化的一个地方类型,可称之为"下王岗类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淅川 下王岗遗址 二里头文化 下王岗类型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