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消痞颗粒对实验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黏膜PC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1
作者 孟捷 杨晋翔 +2 位作者 鲁香凤 戴欣 方杰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1,共3页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 目的:从胃黏膜PCNA表达变化的角度进一步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PCNA表达。结果:模型组及自然恢复组大鼠胃黏膜PCNA阳性表达明显增强,消痞颗粒治疗组PCNA表达则明显减弱(P<0.05)。结论:消痞颗粒对CAG大鼠胃黏膜活跃的增殖状态有明显抑制作用,可能是消痞颗粒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痞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典型增生 PCNA 增殖
下载PDF
消痞颗粒对大鼠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胃黏膜Bcl-2和Bax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孟捷 杨晋翔 +2 位作者 鲁香凤 戴欣 方杰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 CAS 2007年第4期214-217,共4页
[目的]从胃黏膜Bcl-2和Bax表达变化的角度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不典型增生(A)发病机制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CAG伴ATP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 [目的]从胃黏膜Bcl-2和Bax表达变化的角度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不典型增生(A)发病机制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幽门弹簧插入加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CAG伴ATP模型,免疫组化法显示胃黏膜Bcl-2和Bax表达。[结果]正常大鼠胃黏膜基底有Bcl-2阳性表达,在胃黏膜ATP区域Bcl-2阳性表达增多(P<0.01),应用消痞颗粒剂治疗后,胃黏膜Bcl-2阳性表达明显减弱,与模型组、自然恢复组相比差异有统计意义(P<0.01);正常大鼠胃窦部黏膜的增殖带有Bax蛋白表达,而模型组Bax阳性表达显著减弱,经消痞颗粒治疗Bax表达有一定增强。[结论]消痞颗粒治疗后胃黏膜病变病理形态明显改善,可能是其通过抑制Bcl-2表达、上调Bax表达、调节细胞增殖凋亡而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炎 萎缩性 消痞颗粒 不典型增生 增殖凋亡
原文传递
消癖颗粒对家兔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陈静 李渤文 +1 位作者 孟宪波 首第武 《齐鲁药事》 2007年第7期427-428,共2页
目的研究消癖颗粒对家兔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手术摘除卵巢和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家兔乳腺增生模型;游标卡尺测量乳头高度;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 目的研究消癖颗粒对家兔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手术摘除卵巢和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诱导家兔乳腺增生模型;游标卡尺测量乳头高度;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数、腺泡腔平均直径。结果消癖颗粒能明显降低乳腺增生家兔乳头高度;明显降低血清雌二醇,升高促卵泡激素含量,对孕酮和促黄体生成素含量无明显影响;明显减少乳腺小叶数,降低腺泡腔直径,对腺泡数无明显影响。结论消癖颗粒对乳腺增生家兔乳头高度、血清雌激素和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癣颗粒 乳腺增生 雌二醇 孕酮 促黄体生成素
下载PDF
消痞颗粒对大鼠CAG伴Dys胃黏膜MVC和VEGF、bF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孟捷 杨晋翔 +2 位作者 鲁香凤 戴欣 方杰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中医临床版)》 2007年第4期1-5,共5页
目的从胃黏膜微血管形成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变化的角度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非典型增生(Dys)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复制大鼠CAG伴Dys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因... 目的从胃黏膜微血管形成以及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变化的角度探讨实验性慢性萎缩性胃炎(CAG)伴非典型增生(Dys)发病机理及消痞颗粒对其治疗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5组,采用综合法复制大鼠CAG伴Dys模型,用免疫组化染色法因子Ⅷ相关抗原抗体显示胃黏膜微血管,免疫组化法显示促血管生成因子VEGF、bFGF在大鼠胃黏膜的表达。结果模型组微血管计数(MVC)、VEGF和bFGF阳性表达较正常组增加,消痞颗粒治疗组三者均明显下降,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差异,且疗效优于自然恢复组。消痞颗粒治疗组MVC疗效还优于维酶素治疗组。结论消痞颗粒治疗CAG伴Dys可能通过抑制促血管生成相关因子,减少微血管形成起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典型增生 消痞颗粒 微血管形成
原文传递
消癖颗粒联合他莫昔芬对人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凋亡及细胞内DNA损伤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韦任雄 张玉柱 陈前军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0年第9期1753-1761,共9页
【目的】观察消癖颗粒单药及联合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凋亡及细胞内DNA损伤程度的影响,探讨消癖颗粒与他莫昔芬的协同抗癌作用。【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源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将消癖颗粒... 【目的】观察消癖颗粒单药及联合他莫昔芬对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克隆、凋亡及细胞内DNA损伤程度的影响,探讨消癖颗粒与他莫昔芬的协同抗癌作用。【方法】选取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人源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将消癖颗粒、他莫昔芬单药或联合用药加入对数生长期的MCF-7和T47D细胞中,以不加药同期培养的细胞作为空白组。分别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乳酸脱氢酶(LDH)实验、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划痕实验、球囊形成实验、平板克隆实验及原位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标记法(TUNEL)和Annexin V-FITC/碘化丙啶(PI)双染色法检测干预后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的生物学表现。【结果】消癖颗粒、他莫昔芬单药或联合用药均有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增殖的作用,呈浓度依赖性,且联合用药组抑制率高于单药组(P<0.05)。与消癖颗粒、他莫昔芬单药比较,联合用药显著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和T47D球囊形成、克隆及迁移能力(P<0.05),且能促进细胞内8-OHdG生成增多(P<0.05),导致细胞内DNA氧化损伤,最后诱导乳腺癌细胞凋亡。消癖颗粒和他莫昔芬单药或联合用药均可显著增加MCF-7和T47D细胞凋亡率,且联合用药组凋亡细胞率明显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消癖颗粒和他莫昔芬单药或联合用药可抑制MCF-7和T47D细胞增殖并促进其凋亡,且联合用药可增强癌细胞对他莫昔芬的敏感性,效果优于单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癖颗粒 乳腺癌 他莫昔芬 氧化损伤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细胞克隆 细胞凋亡
原文传递
HPLC法测定消癖颗粒中淫羊藿苷的含量
6
作者 刘海敬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0年第27期47-48,50,共3页
目的:建立消癖颗粒中淫羊藿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6.3:7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0ml/min。结果:淫羊藿苷在进样量9.89~158.2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 目的:建立消癖颗粒中淫羊藿苷含量测定的方法。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乙腈-水(26.3:73.7)为流动相,检测波长为270nm,流速为1.00ml/min。结果:淫羊藿苷在进样量9.89~158.24μg/ml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8),平均回收率为(100.15±0.44)%,RSD为0.44%。结论:本法操作简单易行,可以用消癖颗粒中淫羊藿苷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苷 消癖颗粒 HPLC法 含量测定
下载PDF
参七消痞颗粒中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含量测定方法研究 被引量:12
7
作者 张乐 张强 +3 位作者 刘娟 孟祥娟 刘斌 姜艳艳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550-553,共4页
目的 建立参七消痞颗粒中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4.6×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检测波长分... 目的 建立参七消痞颗粒中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Waters SunFireTM C18(4.6×150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磷酸水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柱温为30℃,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检测波长分别为335 nm、280 nm.结果 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分别在0.064 16 ~0.385 0μg和0.743 ~4.455 μg质量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9 5和0.999 4.野黄芩苷和丹酚酸B的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101.9%和96.3%,RSD分别为1.17%和0.33%.结论 本方法简单可靠,结果准确,可用于参七消痞颗粒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黄芩苷 丹酚酸B 参七消痞颗粒 高效液相色谱法 含量测定
原文传递
消痞颗粒对胃癌前病变模型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PTEN-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 被引量:8
8
作者 陈泽慧 安静 +4 位作者 魏玥 贾云飞 杨英姿 王菀 杨晋翔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1628-1632,共5页
目的探讨消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以2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每只5 ml/(kg·d)灌胃,配合自由饮用0.05%氨水溶液及食含0.03%雷尼... 目的探讨消痞颗粒治疗胃癌前病变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10只,造模组60只。造模组采用以200μg/ml的N-甲基-N'-硝基-N-亚硝基胍溶液每只5 ml/(kg·d)灌胃,配合自由饮用0.05%氨水溶液及食含0.03%雷尼替丁的颗粒状饲料,三种因素联合建立胃癌前病变大鼠模型。44周末将造模成功的41只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14只、维酶素组14只、消痞颗粒组13只。模型组大鼠予生理盐水3ml/(kg·d)灌胃,维酶素组予维酶素片0.3 g/(kg·d)灌胃,消痞颗粒组予消痞颗粒9 g/(kg·d)灌胃,共给药12周。采用RT-PCR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TEN)基因表达,采用ELISA法检测大鼠胃黏膜组织磷酸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AKT)蛋白表达。结果各组大鼠胃黏膜组织miR-21、PTEN基因表达及AKT、PI3K蛋白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和维酶素组miR-21基因表达升高,PTEN基因表达降低(P<0.01);模型组、维酶素组、消痞颗粒组AKT、PI3K蛋白表达均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消痞颗粒组miR-21基因表达降低,PTEN基因表达升高,AKT、PI3K蛋白表达均降低(P<0.01),而维酶素组各指标与模型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痞颗粒可能通过抑制胃黏膜组织miR-21异常表达来调控PTEN基因,从而对PI3K/AKT信号通路进行干预来逆转胃癌前病变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前病变 消痞颗粒 胃黏膜 张力蛋白同源基因 磷酸肌醇3激酶 蛋白激酶B
原文传递
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大鼠胃黏膜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被引量:7
9
作者 赵晶 孟捷 +1 位作者 杨晋翔 彭继升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4期2118-2121,共4页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病机制及消痞颗粒对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消痞颗粒组、维酶素组,每组12只。采用幽门弹簧插入术加灌胃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 目的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的发病机制及消痞颗粒对其作用的机制。方法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自然恢复组、消痞颗粒组、维酶素组,每组12只。采用幽门弹簧插入术加灌胃高盐热糊法复制大鼠模型,正常组、模型组于第16周造模成功后处死;消痞颗粒组大鼠于手术1周后,给予浓度为0.6g/ml的消痞颗粒溶液灌胃0.5ml/(100g.d);自然恢复组大鼠于造模16周后,蒸馏水灌胃0.5ml/(100g.d);维酶素组大鼠手术1周后,以浓度为0.4g/ml维霉素混悬液0.5ml/(100g.d)灌胃,各组均每周灌胃6天,12周后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胃黏膜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基因(Bcl-2)和Bcl-2相关X蛋白(Bax)表达。结果模型组与自然恢复组PCNA阳性细胞面密度、Bcl-2均明显高于正常组(P<0.05或P<0.01);Bax低于正常组(P<0.05或P<0.01);与模型组比较,其余各组PCNA阳性细胞面密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消痞颗粒组PCNA面密度明显低于自然恢复组(P<0.05),消痞颗粒组与维酶素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消痞颗粒组Bcl-2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5),Bax明显升高(P<0.01);消痞颗粒组与维酶素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降低胃癌癌前病变大鼠胃黏膜中的PCNA、Bcl-2表达、升高Bax表达可能是消痞颗粒改善慢性萎缩性胃炎伴不典型增生有效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痞颗粒 慢性萎缩性胃炎 不典型增生 增殖细胞核抗原 Bcl-2 BAX 凋亡 增殖
原文传递
基于UPLC-Q-TOF-MS和网络药理学的连夏消痞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研究 被引量:5
10
作者 孙彩虹 田野 +4 位作者 李瑞明 霍志鹏 杨志城 刘杨 何毅 《中国药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44-51,共8页
目的基于入血成分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探讨连夏消痞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结合Simca-P软件对连夏消痞颗粒大鼠给药后血浆及尿液中原型成分进行定性解... 目的基于入血成分和网络药理学研究策略,探讨连夏消痞颗粒治疗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潜在药效物质基础。方法采用超高效液相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UPLC-Q-TOF-MS)结合Simca-P软件对连夏消痞颗粒大鼠给药后血浆及尿液中原型成分进行定性解析。采用TCMSP、OMIM等在线数据库搜集化合物及疾病靶点,取交集后构建蛋白互作网络,筛选核心靶点并进行通路富集。采用Cytoscape软件构建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采用分子对接,对排名靠前的化学成分与靶点的相互关系进行验证,为体内药效物质基础研究提供参考。结果共鉴定连夏消痞颗粒入血成分46个,主要为黄酮类化合物,其次是生物碱类化合物;疾病-化合物共有靶点105个,蛋白互作网络筛选出核心靶点43个。通路富集为胆碱能突触、PI3K-Akt信号通路、胰岛素分泌、钙离子信号通路、钙吸收、胆汁分泌等信号通路。分子对接结果显示,黄酮类及生物碱类等化合物与ESR1、IL2、AMY1A、ABCB1、VEGFR、ABCG2、NOS3、RELA、NFκB1等核心靶点对接活性较好(平均得分值>100)。结论连夏消痞颗粒中的橙皮苷、柚皮苷、木犀草苷、甘草苷、黄芩苷、6-姜辣素、黄连碱、表小檗碱、小檗碱、巴马汀等可能为其潜在药效物质基础,通过调节胃肠动力、提高内脏敏感性、抗焦虑抑郁等方面,对功能性消化不良起到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夏消痞颗粒 功能性消化不良 超高效液相联用四极杆飞行时间质谱 药效物质基础 分子对接
原文传递
消癖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 被引量:5
11
作者 孟宪波 首弟武 陈立峰 《中药药理与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4-35,共2页
目的:研究消癖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乳腺增生模型;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锥板法测血液黏度;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数、腺泡... 目的:研究消癖颗粒对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的影响。方法:肌肉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乳腺增生模型;放射免疫法测血清雌二醇、孕酮、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生成素的含量;锥板法测血液黏度;组织病理学方法测乳腺小叶数、腺泡数、腺泡腔平均直径、乳腺胞浆面积。结果:消癖颗粒能明显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二醇和促黄体生成素含量,升高孕酮含量;降低全血比黏度;明显减少乳腺小叶数、腺泡数,降低腺泡腔直径,对胞浆面积无明显影响。结论:消癖颗粒对乳腺增生大鼠血清雌激素、血液黏度和乳腺组织病理变化有明显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增生模型 颗粒 促黄体生成素 组织病理学方法 血清雌二醇 苯甲酸雌二醇 组织病理变化 血液黏度 乳腺小叶 放射免疫法 促卵泡激素 全血比黏度 血清雌激素 诱导大鼠 肌肉注射 平均直径 孕酮含量 改善作用 浆面积 腺泡
下载PDF
自拟消癖化痰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湿内阻证)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龙爽爽 姜伟 +2 位作者 董亚楠 王雯倩 李润东 《中医药导报》 2022年第2期66-70,共5页
目的:观察自拟消癖化痰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湿内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湿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予自拟消癖化痰颗粒结合水飞蓟宾胶... 目的:观察自拟消癖化痰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湿内阻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20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湿内阻证)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其中治疗组患者予自拟消癖化痰颗粒结合水飞蓟宾胶囊口服,对照组患者口服水飞蓟宾胶囊,连续观察12周,评价临床疗效,记录治疗前后患者肝功能、血脂、腹部B型超声、中医证候积分、体质量指数(BMI)。结果:治疗组患者肝功能及血脂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ALT、AST、TC、TG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患者中医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1)。两组患者腹部B型超声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86.67%(52/60),对照组综合疗效总有效率为66.67%(40/60);治疗组患者综合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治疗后BMI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患者治疗后BMI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基础治疗结合低脂饮食、调控体质量的基础上,自拟消癖化痰颗粒联合水飞蓟宾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痰湿内阻证)有较好疗效,能明显降低患者TC、TG,改善病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痰湿内阻证 自拟消癖化痰颗粒 水飞蓟宾胶囊 临床研究
下载PDF
舒肝消癖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2
13
作者 李斌 《中医临床研究》 2017年第32期48-49,共2页
目的:观察舒肝消癖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舒肝消癖颗粒。3个月后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AL... 目的:观察舒肝消癖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5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44例,对照组41例,治疗组在基本治疗基础上,给予口服舒肝消癖颗粒。3个月后予以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ALT、AST、GGT、TCH、TG、肝脏形态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8.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7%。两组总有效率比较,P<0.01,差异有非常显著性的意义。结论:舒肝消癖颗粒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有明显的临床效果,值得进一步研究、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舒肝消癖颗粒 非酒精性脂肪肝 临床疗效
下载PDF
丹郁消癖颗粒水煎提取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蒙麦侠 赵志国 +1 位作者 陈志永 崔小敏 《陕西中医》 2018年第10期1479-1482,共4页
目的:优选丹郁消癖颗粒水煎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以丹参素钠含量和干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以加水倍数、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丹郁消癖颗粒的水煎提取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丹郁消癖颗粒最优提取工艺为... 目的:优选丹郁消癖颗粒水煎提取工艺。方法:采用L_9(3~4)正交试验,以丹参素钠含量和干膏率为综合评价指标,以加水倍数、提取次数和提取时间为考察因素,优选丹郁消癖颗粒的水煎提取参数并进行验证试验。结果:丹郁消癖颗粒最优提取工艺为试验药材加10倍量水,提取3次,每次2h。验证试验中干膏率平均值为26.85%(RSD=1.30%,n=3)、丹参素钠含量平均值为146.61mg(RSD=2.06%,n=3)。结论:优选的水煎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为丹郁消癖颗粒的标准化、规范化生产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色谱法 高压液相 正交试验 提取工艺 丹郁消癖颗粒
下载PDF
HPLC法测定金蓉消癖颗粒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
15
作者 周若鹏 邓晓君 《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引文版)医药卫生》 2015年第2期20-20,23,共2页
应用HPLC法对金蓉消癖颗粒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30nm进行梯度洗脱。结果:松果菊苷进样量... 应用HPLC法对金蓉消癖颗粒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的含量进行测定。方法: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甲醇-0.1%甲酸溶液为流动相,流速1.0mL·min^-1,柱温30℃,进样量:10μL,检测波长330nm进行梯度洗脱。结果:松果菊苷进样量在0.04128~0.4128μg(r=0.9999)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89%,RSD1.46%(n=6);毛蕊花糖苷进样量在0.0193—0.193μg(r=0.9999)与峰面积呈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为97.94%,RSD1.45%(n=6)。结论:该方法准确、可靠、重复性良好,可用于金蓉消癖颗粒中松果菊苷和毛蕊花糖苷总含量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金蓉消癖颗粒 毛蕊花糖苷
下载PDF
参七消痞颗粒抗炎作用实验研究
16
作者 李纯 王晶 +1 位作者 李俊青 史瑞瑞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3年第12期47-49,共3页
目的 :观察参七消痞颗粒(SQ)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观察参七消痞颗粒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参七消痞颗粒对慢性... 目的 :观察参七消痞颗粒(SQ)的抗炎作用。方法 :采用二甲苯致小鼠耳肿胀、醋酸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角叉菜胶致大鼠足跖肿胀实验模型,观察参七消痞颗粒对急性炎症的作用;采用大鼠棉球肉芽肿实验模型,观察参七消痞颗粒对慢性炎症的作用。结果 :参七消痞颗粒各剂量均可明显抑制小鼠耳廓肿胀率,抑制醋酸导致的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的增加,显著减小致炎后大鼠足肿胀率;参七消痞颗粒中剂量和低剂量可显著抑制大鼠棉球肉芽肿形成。结论 :参七消痞颗粒对急性炎症和慢性炎症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七消痞颗粒 抗炎
下载PDF
丹郁消癖颗粒质量控制方法研究
17
作者 蒙麦侠 陈萍 +2 位作者 赵治国 陈志永 杨智峰 《中国药业》 CAS 2018年第17期25-28,共4页
目的建立丹郁消癖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郁消癖颗粒中益母草、赤芍、青皮、夏枯草、柴胡和皂角刺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君药中有效成分丹参素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益母草、赤芍、青皮、夏枯草、柴... 目的建立丹郁消癖颗粒的质量控制方法。方法采用薄层色谱法,对丹郁消癖颗粒中益母草、赤芍、青皮、夏枯草、柴胡和皂角刺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君药中有效成分丹参素钠进行定量测定。结果益母草、赤芍、青皮、夏枯草、柴胡和皂角刺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阴性无干扰;丹参素钠进样量在0.9~4.5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7.11%,RSD为2.34%(n=6)。结论该方法简单、准确、重复性好,可用于丹郁消癖颗粒大生产中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丹郁消癖颗粒 质量控制 薄层色谱法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丹参素钠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