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居民的口腔健康与饮食 被引量:12
1
作者 贺乐天 朱泓 +1 位作者 李文瑛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人类学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97-509,共13页
小河墓地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处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地。本文主要对该墓地出土颅骨所附牙齿的磨耗程度及牙结石沉积状况进行了观察、量化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对该人群其他的口腔疾病如根尖脓肿、颞下颌关节病变、生前牙齿脱落等做了简单... 小河墓地是新疆罗布泊地区一处重要的早期青铜时代墓地。本文主要对该墓地出土颅骨所附牙齿的磨耗程度及牙结石沉积状况进行了观察、量化统计和分析,同时也对该人群其他的口腔疾病如根尖脓肿、颞下颌关节病变、生前牙齿脱落等做了简单的统计,以期从古病理学的角度获取当时居民的口腔健康、食物类型和饮食习惯等信息。本研究发现:1)小河人群的牙齿磨耗程度远远高于对比组的古代居民,其上腭圆枕及颞下颌关节炎出现率较高,存在牙齿崩裂现象,且其前后部牙齿磨耗差异不大。这一方面说明其食物加工技术比较落后,食物粗糙坚硬;另一方面小河居民的经济生活方式和食物构成都比较复杂,不同的食物对前部和后部牙齿磨耗的程度造成了不同的影响;此外,小河人群风沙肆虐的生活环境也对其严重牙齿磨耗的形成产生了一定影响。2)小河人群异常严重的牙结石沉积归功于其高蛋白质和碳水化合物的饮食,以及生活用水的水质。3)统计分析发现两性存在上、下颌犬齿的磨耗差异,而这一情况可能暗示了在家庭手工业方面存在男女分工的现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齿磨耗 牙结石 饮食 古病理学 小河墓地
下载PDF
Holocene environmental changes around Xiaohe Cemetery and its effects on human occupation, Xinjiang, China 被引量:8
2
作者 ZHANG Yifei MO Duowen +5 位作者 HU Ke BAO Wenbo LI Wenying Idilisi Abuduresule Michael J. STOROZUM Tristram R. KIDDER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7年第6期752-768,共17页
The Xiaohe Cemetery archaeological site (Cal. 4-3.5 ka B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onze Age sites in Xinjiang, China. Althoug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an extremely arid desert now, abundant archaeologi... The Xiaohe Cemetery archaeological site (Cal. 4-3.5 ka BP)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Bronze Age sites in Xinjiang, China. Although the surrounding environment is an extremely arid desert now, abundant archaeological remains indicate that human occupation was common during certain periods in the Holocene. Field investigations and laboratory analyses of a sediment profile near the Xiaohe Cemetery indicate that while the regional environment was arid desert throughout the Holocene there were three episodes of lake forma- tion near the site in the periods 4.8-3.5 ka BP, 2.6-2.1 ka BP and 1.2-0.9 ka BP. Geomorphic and hydrological investigations reveal that a lake or lakes formed in a low-lying area when water was derived initially from the Kongque River and then shunted into the Xiaohe River basin. Low amounts of active chemical elements in lacustrine sediment between 4.8-3.5 ka BP indicate abundant and continuous water volume in the lake; the content of active chemical elements increased between 2.6-2.1 ka BP but was still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suggesting a declining amount of water and diminished inflow. Between 1.2-0.9 ka BP there was a very high content of active elements, suggesting decreased water volume and indicating that the lake was stagnate. In contrast, the general climate condition shows that there had a warm-humid stage at 8-6 ka BP, a cool-humid stage at 6-2.9 ka BP and a warm-dry stage at 2.9-0.9 ka BP in this region. The hydrological evolutions around Xiaohe Cemetery did not have one-to-one correspondence with climate changes. Regional comparison indicates that broad-scale climatic conditions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through its influences on the water volume of the Tarim River and Kongque River. But, the formation of the lakes and their level were controlled by geomorphic conditions that influenced how much water volume could be shunted to Xiaohe River from Kongque River. Human occupation of the Xiaohe Cemetery and nearby regions during the Bronze Age and Han-Jin period (202 BC-420 A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environment interaction xiaohe cemetery HOLOCENE environmental change sedimentarysequence
原文传递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部分金属器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9
3
作者 梅建军 凌勇 +3 位作者 陈坤龙 伊第利斯 李文瑛 胡兴军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39-49,141,共11页
小河墓地是新疆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之一,其中所出的金属制品是研究冶金在新疆和中国西北早期发展的重要实物,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报告了对19件小河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初步科学分析结果,其中包括12件金属样品和7件金耳环实物标本... 小河墓地是新疆发现的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之一,其中所出的金属制品是研究冶金在新疆和中国西北早期发展的重要实物,一直为学界所关注。本文报告了对19件小河墓地出土金属器的初步科学分析结果,其中包括12件金属样品和7件金耳环实物标本。分析结果表明:在12件金属样品中,7件为铜锡合金,3件为纯铜,1件为铜锡砷合金,还有1件耳环为纯锡;而7件金耳环全部用金银合金制成;所使用的加工工艺主要为热锻和冷加工。值得注意的是,锡耳环和金银耳环均为迄今中国境内经科学鉴定发现的最早的锡和金银合金制品。小河墓地金属器在材质和加工工艺上所展现出的多样性,反映了小河墓地与周邻地区早期文化之间存在着广泛的联系或互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冶金 古代金属技术 新疆考古 小河墓地
原文传递
新疆史前考古研究的新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刘学堂 李文瑛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2年第1期1-7,共7页
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一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 新疆史前彩陶由东向西、压印刻划纹陶器主要由北向南、史前青铜器和青铜技术由西向东的流布与传播,构成了史前东西文化交流研究的重要线索。小河墓地为代表的小河文化的发现,揭开了新疆史前考古重要的一页。针对小河墓地的发现进行的多学科参与的科技考古,在推进史前欧亚人群迁徙与互动研究的进程、拓展欧亚史前族群形成与发展、史前原始宗教、艺术等研究的视野等方面意义重大。这些都为重构新疆史前史提供了珍贵的新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疆 史前考古 小河墓地
下载PDF
小河毛织机的探索 被引量:8
5
作者 贺婧婧 王博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7-34,共18页
古代纺织资料和现代民族学纺织资料,虽无直接渊源关系,但两者之间应该存在地域纺织技术的传承,所以在研究史前时期纺织技术或工具时,借助当地或者临近地区的民族学资料作为参考和进行比较,是一种较为可信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小... 古代纺织资料和现代民族学纺织资料,虽无直接渊源关系,但两者之间应该存在地域纺织技术的传承,所以在研究史前时期纺织技术或工具时,借助当地或者临近地区的民族学资料作为参考和进行比较,是一种较为可信的研究方法。本文首先分析了小河墓地出土的毛布,其经头、经尾和两侧幅边反映了织物在布轴和织轴上的处理形式;其次对新疆各地少数民族的简易织带地机做了深入的调查和研究,认为这种地机与处在新疆毛纺织业发展初期阶段的小河居民毛纺织业的生产能力是相适宜的。在此基础上,根据最少添加和最低功能原则,探索复原出小河织机的形制。并根据织机的一般发展规律,利用新疆民俗材料佐证,认为小河时期的毛织机是无综地织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墓地 毛布 织机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小河墓地出土人类遗骸的母系遗传多样性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李春香 周慧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0-55,148-149,共6页
小河墓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最为重要的青铜时期文化遗存之一,对解读新疆青铜时期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以期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探讨新疆小河墓地人群的母系起源。线粒... 小河墓地是新疆塔里木盆地东部地区最为重要的青铜时期文化遗存之一,对解读新疆青铜时期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古代人类遗骸进行了线粒体DNA分析,以期从分子遗传学角度来探讨新疆小河墓地人群的母系起源。线粒体DNA分析结果表明小河人群的母系遗传构成非常复杂,既包括欧洲和西伯利亚遗传成分,也带有少量的东亚及南亚遗传成分。结合考古学文化,我们探讨了新疆塔里木盆地青铜时期人群迁移及交流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墓地 人群起源 遗传结构 人群迁徙 青铜时代
原文传递
从高加索走向孔雀河——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探讨之一 被引量:4
7
作者 王炳华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1-14,共14页
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是近数十年中新疆考古的重大收获。它的居民、经济生活、文化观念、与周邻地区间的关系等,是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藏俄罗斯历史博物馆、早年出土于高加索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遗物,与孔雀河青铜... 孔雀河青铜时代考古文化是近数十年中新疆考古的重大收获。它的居民、经济生活、文化观念、与周邻地区间的关系等,是国内外相关学术界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现藏俄罗斯历史博物馆、早年出土于高加索地区的青铜时代文化遗物,与孔雀河青铜时代典型文化遗物间存在清晰的关联,文中提出了孔雀河青铜时代一支居民当是高加索地区徙入的新观点。这一观点可在古气候研究学界结论的公元前两千年曾有小冰期、并导致欧洲人口流徙的成果中得到支持;论文对移徙地区内相关自然地理形势展开分析,确认存在迁徙之可能;而从中亚两河流域进入天山,穿行天山峡谷东走,进入孔雀河谷,更具天然的合理性。对高加索地区与古代新疆曾经存在过的交通、历史文化交流,在考古、汉文史籍中也多有所见。相关观点,开启了亚欧学术界过去未见、或少见关注的一页新视窗,既值得关注、也值得学界就此展开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加索 孔雀河 古墓沟 小河墓地 奄蔡 青铜时代考古文化
原文传递
小河墓地古代人群颅骨的人类学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聂颖 朱泓 +1 位作者 李文瑛 伊弟利斯·阿不都热苏勒 《西域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5-125,172,共12页
本文选取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出土已无软组织覆盖的颅骨48例,根据考古发掘层位,这些颅骨资料多数属于小河文化的早期阶段。通过对这48例颅骨的非测量性状和测量性状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新疆地区及周边已知文化中,小河墓... 本文选取新疆罗布泊小河墓地出土已无软组织覆盖的颅骨48例,根据考古发掘层位,这些颅骨资料多数属于小河文化的早期阶段。通过对这48例颅骨的非测量性状和测量性状结果进行统计及分析,结果表明,在目前新疆地区及周边已知文化中,小河墓地早期人群通过长时间基因交流,人群已经彻底融合,成为一个独立的人群。其主体应与来自南西伯利亚的欧罗巴人群有关,在进入新疆罗布泊地区前就已经与具有北亚蒙古人种因素的人群发生了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质人类学 颅骨形态学 小河墓地 欧罗巴人群 北亚蒙古人种
原文传递
小河墓地人形雕像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吴艳春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3年第3期1-6,共6页
小河墓地人形雕像在不同的丧葬仪式中有不同的类别特征、不同的用途并发挥着不同的文化功能。透过这些人形雕像及与其相关的神秘葬俗,我们可以感受到小河居民原始宗教信仰中关注生命价值,探求生命奥秘的精神与文化意识。
关键词 小河墓地 人形雕像类 特征 文化功能
下载PDF
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研究新疆小河古代样本的DNA 被引量:2
10
作者 谢承志 崔银秋 +4 位作者 李春香 蔡大伟 王海晶 朱泓 周慧 《分析化学》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658-662,共5页
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来检测PCR起始阶段的古DNA模板数是鉴定古DNA保存状况以及确保其真实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SYBRgreenI法对距今3800年左右的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5例样本线粒体DNA的3个不同长度片段(138bp、209bp和363bp)及核DNA(... 利用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来检测PCR起始阶段的古DNA模板数是鉴定古DNA保存状况以及确保其真实性的有效方法之一。采用SYBRgreenI法对距今3800年左右的新疆小河墓地出土的5例样本线粒体DNA的3个不同长度片段(138bp、209bp和363bp)及核DNA(AMG基因)进行定量。线粒体DNA定量结果显示:小河样本古DNA扩增效率与扩增序列长度成负相关性,只有138bp的结果高于每微升150拷贝。虽然大部分小河样本的AMG基因定量结果都在30拷贝以内,仍然可以进行核DNA的STR或SNP分析。本实验首次通过定量PCR的方法,证明在同一个体中的牙齿中的DNA拷贝数要高于骨骼中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 古代脱氧核糖核酸 小河墓地
下载PDF
新疆小河墓地的文化人类学解说 被引量:1
11
作者 张碧波 《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6年第1期1-6,共6页
发现于新疆罗布沙漠中的小河墓地,古代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把古代人类埋葬时的所有信息都完整保存下来,很多现象考古学家都无法解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小河墓地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既有世界性的文化因素,也与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密切相关... 发现于新疆罗布沙漠中的小河墓地,古代遗存十分丰富,几乎把古代人类埋葬时的所有信息都完整保存下来,很多现象考古学家都无法解释。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小河墓地表现出来的文化现象既有世界性的文化因素,也与中华传统文化因素密切相关,展现了古代西域地区作为中西民族文化发展大融合的舞台所独有的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墓地 世界性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 融合
下载PDF
新疆昌吉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的田野考察与研究
12
作者 张天宇 苟爱萍 《内蒙古艺术学院学报》 2022年第1期24-31,共8页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丹霞奇观环绕的绿洲之中,自然奇观赋予了岩画场域“神圣”属性。岩画统一的人物动作反映了原始先民以乐舞形式进行巫术活动,岩画图像夸张的生殖符号表明巫术的目的是祈求部落人丁兴旺,体现出原始先民的生殖崇... 呼图壁康家石门子岩画位于丹霞奇观环绕的绿洲之中,自然奇观赋予了岩画场域“神圣”属性。岩画统一的人物动作反映了原始先民以乐舞形式进行巫术活动,岩画图像夸张的生殖符号表明巫术的目的是祈求部落人丁兴旺,体现出原始先民的生殖崇拜。康家石门子岩画为多期制作,中上方区域为创作相对年代较早的一期岩画,图像多表现女性与舞蹈,二期岩画图像则是以男性生殖与狩猎作为主要内容。从一期岩画女性面积远大于男性可推测呼图壁存在女性地位较高的母系社会,从二期岩画以男性为主并出现猎虎以及大量男性生殖器符号可知呼图壁古民族经历了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的历史阶段。康家石门子岩画创作者并非塞人,而是与小河墓地同属于吐火罗系统的月氏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康家石门子岩画 月氏 母系社会 生殖崇拜 小河墓地
下载PDF
新疆小河墓地出土毛织斗篷上的红色条带类型与工艺初探
13
作者 王淑娟 康晓静 《西部考古》 2018年第1期242-251,共10页
毛织斗篷是小河墓地出土纺织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这些斗篷形制简约、风格古朴,大量使用平纹、缂织等工艺技法,尤其斗篷上常常出现的红色条带具有较强的风格特征。本文通过对小河墓地出土的155件斗篷的整理分析,将其表面红色条带的形式... 毛织斗篷是小河墓地出土纺织品中数量最多的一类,这些斗篷形制简约、风格古朴,大量使用平纹、缂织等工艺技法,尤其斗篷上常常出现的红色条带具有较强的风格特征。本文通过对小河墓地出土的155件斗篷的整理分析,将其表面红色条带的形式大体分为三类,即底部横向条带、中部横向条带及纵向条带,并进一步分析了各类红色条带的表现形式及工艺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河墓地 斗篷 红色条带 类型 工艺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