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范筱聪 孟祥豪 +2 位作者 徐梅桂 刘迪 李映涛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18-23,89,共7页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分析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组的储集层岩石类型中,白云岩储层物性较灰岩好,而颗粒灰(云)岩物性也较非颗粒灰(云)岩好;... 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资料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孔隙度、渗透率等物性资料,分析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结果表明:该组的储集层岩石类型中,白云岩储层物性较灰岩好,而颗粒灰(云)岩物性也较非颗粒灰(云)岩好;储集空间类型以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溶孔为主;沉积相带、成岩作用及构造作用等是影响研究区储层物性的重要条件,其中高能的台地滩相储集岩是有利储层的发育地带,大气淡水暴露溶蚀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改善了储集空间,构造破裂作用所产生的裂缝使储层物性得到进一步改善.该研究对认识巴麦地区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麦地区 小海子组 储层特征 控制因素 高能相带 储集空间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碳酸盐岩中地开石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 被引量:9
2
作者 伏美燕 张哨楠 胡伟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10-317,共8页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碳酸盐岩中存在大量地开石,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该矿物进行了鉴定,利用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地开石的形态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地开石晶体为短柱状,晶体大小约3~13μm,分布在溶蚀孔、白... 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碳酸盐岩中存在大量地开石,利用X射线粉晶衍射对该矿物进行了鉴定,利用阴极发光显微镜和扫描电镜对地开石的形态与分布进行了研究。地开石晶体为短柱状,晶体大小约3~13μm,分布在溶蚀孔、白云石晶间孔和缝合线的溶解段中。经岩石薄片和阴极发光观察,发现在地开石出现的岩样中存在萤石。地开石与萤石组合的出现,表明该地区小海子组存在着热液活动。经统计,地开石和萤石通常富集于某一层,可追踪热液流体来源的深度。由于地层中未见地开石的前身矿物,并且在温度低于100℃的地层中也出现了地开石,推断该区地开石为热液成因。热液流体不仅为地开石形成创造了条件,还导致了小海子组碳酸盐岩产生大量溶蚀孔隙。热液与岩石间的水岩反应导致萤石交代白云石,溶孔壁白云石重结晶。通过对储层物性数据的分析,表明热液溶蚀能明显增加孔隙度,但萤石和地开石的形成对孔隙度起破坏作用。热液溶蚀是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层形成的重要机理,对指导该区油气勘探具有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小海子组 地开石 萤石 碳酸盐岩 热液
下载PDF
Growth Conditions and 3-D Seismic Delineation of Carboniferous Barrier Reefs in the Southwestern Tarim Basin 被引量:4
3
作者 Renhai Pu Lu Yun +2 位作者 Jiangyu Su Qian Guo Xiaohong D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315-323,共9页
The Tarim Basin was a craton block during the Carboniferous period. Except for its open southwestern (SWW) deepening basin marg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sin was surrounded by north- ern, eastern, and southern up... The Tarim Basin was a craton block during the Carboniferous period. Except for its open southwestern (SWW) deepening basin margin, the central part of the basin was surrounded by north- ern, eastern, and southern uplifts. In most parts of the basin, there are three layers of carbonate rocks called Biocalcarenite member, standard limestone member and Xiaohaizi Formation. The pre- sent-day Maigeti slope, located in the southwestern area of the basin, was ever a paleogeographic car- bonate platform margin to clinoform. Boreholes in the area reveal over ten meters of high-energy bio- spararenite of beach deposition in Xiaohaizi Formation. This feature is quite different from the low-energy micritic limestone of equivalent horizon in the middle and northern basins. Such typical carbonate beach and platform margin backgrounds indicate an environment conducive for reef growth. According to an interpretation of 3-D seismic data on a 600 km2 Xinbaza survey, a 25 km-long barrier reef orientated in an east-westward direction is delineated with a hummocky geometry, a 1-2 km wide south-dip reef front, and a 3-6 km wide north-dip backreef. The reef buttress and outlines are also shown on an isopach map of the Xiaohaizi Formation as well as horizon slices of coherency, amplitude, and frequency attributes. The reef extends beyond the range of the rectangular 3-D seismic survey. The thickness of the Xiaohaizi Formation is over 60 m at the central reef, and 12 m larger than the outside of the reef. The barrier reef consists of segments separated by narrow tidal inlets. The neighborhood of the reef is mainly beach deposition of bioclasticgrainstones. Due to Late Permier and Late Tertial tectonic movements, the barrier reef was tilted to dip in a SWW direction. Its updip part was broken and misplaced by a set of reverse faults. Nevertheless, potential stratigraphic pools of a large amount of hydrocarbon reserves related to the reef are expected to be found in the future based on the substantial reef scale and the recent boreho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iaohaizi formation platform margin reef reflection reef trap.
原文传递
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5
4
作者 张福顺 岳勇 李建交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7-39,165,共3页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灰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巴麦西段石炭系小海子组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伴生晶间孔和微裂缝。储层物性受高... 通过岩心观察、薄片鉴定、物性分析等手段,研究了巴麦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灰岩储层的岩石类型、孔隙空间类型、物性特征和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巴麦西段石炭系小海子组储集空间以粒间溶蚀孔隙为主,伴生晶间孔和微裂缝。储层物性受高能颗粒滩相控制,沿裂缝发育的白云岩交代作用促进了溶蚀作用的进行,改善了储集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麦地区 小海子组 储层特征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石炭系低速异常碳酸盐岩的解释 被引量:4
5
作者 郭倩 蒲仁海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689-696,共8页
巴麦地区即塔西南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具有台地边缘-斜坡的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这种台地边缘和典型的浅滩沉积暗示了该区具有发育生物礁的环境特征。区内先巴扎(XBZ)600 km2三维地震探区石炭系发育了巴楚组(C1b)生屑灰岩及标准灰... 巴麦地区即塔西南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具有台地边缘-斜坡的古构造和古地理背景,这种台地边缘和典型的浅滩沉积暗示了该区具有发育生物礁的环境特征。区内先巴扎(XBZ)600 km2三维地震探区石炭系发育了巴楚组(C1b)生屑灰岩及标准灰岩、小海子组(C2x)3套灰岩,其中小海子组发现特殊响应碳酸盐岩,主要表现为厚度增大、频率增高、多出一条波峰同相轴的地震响应特征。通过差异厚度法、底面拉平法、地震属性法、正反演模型法,结合野外露头、岩心、镜下观察、录井、沉积相等综合分析,可初步推测该低速异常体为厚度增加、孔隙度增大的近东西向台地边缘障壁礁所致。礁体东西走向延伸超过25km,礁核区小海子组灰岩最厚62 m,礁外的小海子组50 m。台缘斜坡南倾,坡度陡,水平宽度1~2 km。礁后生屑滩北倾,坡度缓,水平宽度3~6 km。受色力布亚断裂带遮挡,该生物礁储层可以形成有利圈闭,面积约为42 km2,厚约45 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速异常体 碳酸盐岩 小海子组 石炭系 巴麦(巴楚隆起-麦盖提斜坡)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成岩作用及其与储层的关系 被引量:4
6
作者 伏美燕 张哨楠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50-54,172,共5页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分布、产状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粒度统计结果,与碳酸盐混积的陆源石英来源于海滩砂或沙丘砂。陆源石英与碳酸... 利用岩石薄片、扫描电镜、能谱和阴极发光等资料,对塔里木盆地巴楚-麦盖提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分布、产状和成岩作用进行了研究。根据粒度统计结果,与碳酸盐混积的陆源石英来源于海滩砂或沙丘砂。陆源石英与碳酸盐的混合是海平面上升期由沿岸流等事件作用产生。纵向上石英含量的变化与沉积环境和事件作用的不确定性有关。陆源石英的产状可分为5类,反映了不同的沉积和成岩事件。石英经历的成岩作用包括有压实-压溶作用、次生加大和交代作用。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次生加大不同于碎屑岩,加大边与碎屑石英之间存在非连续的白云石边,加大石英的晶形反映其结晶过程明显受到生长空间的限制。在残余粒屑灰质白云岩中,可见石英经历了两期次生加大,反映了两期有机酸的侵入。通过分析和讨论,认为对混积型碳酸盐岩中石英的成岩作用研究有助于加深对储层次生溶蚀孔隙发育过程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楚-麦盖提地区 小海子组 混积岩 石英次生加大 酸性流体
下载PDF
麦盖提斜坡西段石炭系小海子组高能滩沉积体地震识别 被引量:3
7
作者 田雷 崔海峰 +2 位作者 陈永权 张年春 李得滋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928-933,共6页
麦盖提斜坡西段群苦恰克地区钻井揭示石炭系小海子组发育高能滩沉积,并在群苦恰克以南地区发现大规模的异常地震响应特征。为了探索这些异常地震响应特征的地质属性,根据钻井、地震及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小海子高能滩发育时期的沉积环境... 麦盖提斜坡西段群苦恰克地区钻井揭示石炭系小海子组发育高能滩沉积,并在群苦恰克以南地区发现大规模的异常地震响应特征。为了探索这些异常地震响应特征的地质属性,根据钻井、地震及区域地质资料,探讨了小海子高能滩发育时期的沉积环境,指出斜坡西段小海子组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发育内缓坡、中缓坡和外缓坡相。在沉积相研究的基础上分析各沉积相带的地震相特征,并对异常地震响应特征进行综合描述和解释,有效预测了高能滩的空间展布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高能滩具有反射时间厚度异常增厚和振幅减弱2大典型反射特征,形成了叠瓦状反射、透镜状反射、低频弱反射和波状—串珠状反射4种地震响应,高能滩沿着中缓坡厚度变化带呈NEE向带状展布,具有较大的分布范围和规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麦盖提斜坡 小海子组 缓坡沉积 高能滩 异常地震响应
原文传递
塔里木盆地先巴扎地区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马中远 杨素举 +3 位作者 徐勤琪 张黎 张君子 黄苇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300-306,327,共8页
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储层地球化学等大量资料,分析了巴楚先巴扎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小海子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灰岩、云质灰岩、灰质云岩和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 通过岩心、薄片鉴定、扫描电镜、测井、储层地球化学等大量资料,分析了巴楚先巴扎地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基本特征及控制因素。小海子组储集层岩性主要为灰岩、云质灰岩、灰质云岩和白云岩,储集空间类型主要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和裂缝,储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隙型和裂缝型。小海子组碳酸盐岩储集层受控于多重因素的影响,沉积相是储集层形成的基础,研究区内台内滩是有利储层发育的相带;溶蚀作用包括暴露溶蚀和埋藏溶蚀,是储集层发育的重要控制因素,渗流粉砂、氧化铁和大量溶蚀孔洞的发育等现象是暴露溶蚀的重要证据,而萤石、针状溶蚀孔洞、方解石碳氧同位素异常等均指示埋藏岩溶的存在;白云岩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储集层的发育;构造破裂作用是最重要的储集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之一,有利于裂缝型储集层的发育,并为溶蚀作用的发生提供良好的渗流通道,扩大溶蚀作用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主控因素 小海子组 石炭系 先巴扎地区 塔里木盆地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巴什托—亚松迪区块小海子组滩相储层特征研究 被引量:1
9
作者 刘亿 何洧 +1 位作者 敬乐 李翔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3年第2期45-49,55,共6页
通过分析岩芯、薄片和测井资料,发现巴什托—亚松迪区块小海子组为典型的点滩相沉积,滩相主要为台缘滩和台内滩,其特有的滩相环境对后期的成岩演化起到决定性作用。该区域小海子组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为主,伴生晶间孔,粒内溶孔。控制孔... 通过分析岩芯、薄片和测井资料,发现巴什托—亚松迪区块小海子组为典型的点滩相沉积,滩相主要为台缘滩和台内滩,其特有的滩相环境对后期的成岩演化起到决定性作用。该区域小海子组储集空间以粒间溶孔为主,伴生晶间孔,粒内溶孔。控制孔隙发育的成岩作用主要有胶结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胶结作用发生在成岩阶段的各个时期而阻碍了孔隙的发育,其中以第一期纤维状胶结与第二期粒状胶结为主。溶蚀作用与白云岩化作用相辅相成,共同促进孔隙空间的发育。其中白云岩化形成的晶间孔为部分滩相的暴露溶蚀提供了流体通道进而扩大了溶蚀孔洞空间。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到小海子组颗粒灰岩伴生有萤石、重晶石等热液矿物以及大量孔隙中充填的地开石,证明小海子组滩相颗粒灰岩后期孔隙演化受到热液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海子组 滩相 成岩演化 储集空间 地开石
下载PDF
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小海子组成岩作用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刘梅 范筱聪 刘璇 《辽宁化工》 CAS 2014年第1期101-103,共3页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以及阴极发光等手段对巴麦地区小海子组的岩石类型及成岩作用做了充分研究。结果表明:小海子组发育的岩石类型中,残余粒屑灰质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的物性较石灰岩要好;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其中建设性的... 通过岩心观察、铸体薄片以及阴极发光等手段对巴麦地区小海子组的岩石类型及成岩作用做了充分研究。结果表明:小海子组发育的岩石类型中,残余粒屑灰质白云岩和粉晶白云岩的物性较石灰岩要好;成岩作用对储层物性的影响较大,其中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有白云石化、溶蚀和破裂作用,破坏性的成岩作用有泥晶化、压实和胶结充填作用,影响不明显的成岩作用有重结晶和压溶作用。此研究对小海子组储层的成岩作用有参考意义,也可为后期勘探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塔里木盆地 巴麦地区 小海子组 成岩作用
下载PDF
先巴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储层特征分析
11
作者 宁松华 曹淼 +1 位作者 马聪 刘雷颂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47-50,1,共4页
先巴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C2x)是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储集层的一套海相地层,经多次成岩作用形成。区内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形成的缝、洞型储层为主要储层类型。通过对C2x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地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及岩电特征的分析,... 先巴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C2x)是以碳酸盐岩为主要储集层的一套海相地层,经多次成岩作用形成。区内以碳酸盐岩成岩作用形成的缝、洞型储层为主要储层类型。通过对C2x碳酸盐岩储层的岩石、地层、储集空间类型、物性及岩电特征的分析,结合反演资料对储层特征做了分析,C2x分上下两层的特征比较明显,局部地方甚至可以分三层。主要储层砂屑灰岩、生屑灰岩的波阻抗值在1300~1500kg/(cm2·s)之间。结合地震属性资料及反演阻抗值分析,对BT6井附近解释的异常体,预测为C2x中部层段的孔隙性生屑灰岩,为工区的有利储层。该成果也为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巴扎工区 小海子组 碳酸盐岩 生屑灰岩 反演
下载PDF
先把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层序划分及沉积特征
12
作者 谢锐杰 甘衫衫 +2 位作者 王迎晓 李俊飞 陈希光 《石油天然气学报》 CAS CSCD 2013年第9期51-55,1,共5页
采用地层旋回分析法开展先把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层序格架研究,选择工区关键井进行层序划分,建立石炭系小海子组精细层序格架。在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通过巴探4井、巴探7井等钻井的层序分析,石炭系小海子组可划分出两个层... 采用地层旋回分析法开展先把扎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层序格架研究,选择工区关键井进行层序划分,建立石炭系小海子组精细层序格架。在层序研究的基础上开展沉积相研究,通过巴探4井、巴探7井等钻井的层序分析,石炭系小海子组可划分出两个层序:CSQ5(小海子组下段)、CSQ6(小海子组上段)。CSQ5为低可容纳空间环境下发育的层序,为B型层序;CSQ6为高可容纳空间环境下发育的层序,为A型层序。以单井沉积相、连井剖面及沉积相平面展布分析为基础,结合地震、钻井等其他资料分析认为,工区石炭系小海子组发育开阔台地相,进一步划分为台滩和滩间海亚相,CSQ5主要发育台滩、滩间海亚相;CSQ6主要发育滩间海亚相,台滩亚相是先巴扎工区储层的有利发育相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划分 沉积相 开阔台地 石炭系小海子组 巴麦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