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UHPLC-LTQ-Orbitrap-MS/MS技术的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化学成分鉴定及网络药理学研究 被引量:17
1
作者 张艳 周严严 +7 位作者 高文雅 崔梦瑶 边宝林 倪理琪 王坤 王宏洁 司南 赵海誉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3期6163-6177,共15页
应用UHPLC-LTQ-Orbitrap-MS/MS技术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明确其物质基础,同时结合其入血成分,整合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潜在的作用机制。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μm... 应用UHPLC-LTQ-Orbitrap-MS/MS技术对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的化学成分进行定性分析,明确其物质基础,同时结合其入血成分,整合网络药理学研究方法探讨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潜在的作用机制。选用ACQUITY UPLC HSS T3(2.1 mm×100 mm,1.8μm)色谱柱和0.1%甲酸水溶液(A)-乙腈(B)流动相系统进行梯度洗脱;高分辨液质联用质谱正负离子扫描模式;根据精确相对分子质量数据和多级质谱碎片离子,结合对照品比对以及文献报道,共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分析鉴定了124个化学成分,其中有29个化合物经对照品比对完全确定。并借助UHPLC-LTQ-Orbitrap-MS/MS技术阐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主要入血成分,利用BATMAN-TCM和SwissTargetPrediction数据库对入血成分进行靶点预测,结合Cytoscape 3.8.2绘制关联网络图,对核心靶基因进行GO以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构建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得到8个小儿豉翘清热颗粒治疗小儿发热的主要靶点,以及关键的8个入血成分,甘草次酸、橙皮素、大黄素、reticuline、大豆苷元、magnolignanC、magnolignan A、magnaldehyde D。推断小儿豉翘清热颗粒可能通过肿瘤坏死因子、PI3K-AKT等信号通路,改善消化道系统异常、炎症反应,氧化应激和内分泌紊乱等。该研究全面地阐明小儿豉翘清热颗粒中的化学成分,明确了主要入血成分同时整合网络药理学探讨其潜在机制,为小儿豉翘清热颗粒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豉翘清热颗粒 UPLC-ESI-Orbitrap-MS/MS 化学成分 入血成分 网络药理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