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最小阻力模型的潇贺古道遗产廊道网络构建研究 被引量:24
1
作者 胡金龙 王影雪 藤耀宝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66-70,共5页
遗产廊道能增强各个遗产点的连通性和整体性,有效解决线性文化遗产破碎化问题。文章以潇贺古道为研究区,结合区域实际地形、遗产情况,综合运用最小阻力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依据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阻力值和权重值,构建潇贺古... 遗产廊道能增强各个遗产点的连通性和整体性,有效解决线性文化遗产破碎化问题。文章以潇贺古道为研究区,结合区域实际地形、遗产情况,综合运用最小阻力模型、GIS空间分析等方法,依据土地利用类型、高程、坡度阻力值和权重值,构建潇贺古道遗产廊道网络。基于遗产点和廊道空间线性关系特征,确定遗产廊道适宜宽度为2~5 km,将遗产区域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边缘区,并提出区域(宏观)-廊道(中观)-遗产点(微观)一体化的空间保护策略。研究结果可为潇贺古道遗产资源整体性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提供数据支持与科学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最小阻力模型 潇贺古道 保护策略
下载PDF
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关联数据模型构建及其实证研究 被引量:19
2
作者 刘美杏 徐芳 《图书馆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4期40-50,共11页
针对当前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上存在的不能揭示资源实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关联数据的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关联模型,该模型具体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数据采集层、元数据描述层、本体构建层、关联数据层和... 针对当前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组织方式上存在的不能揭示资源实体之间的关系等问题,构建了一个基于关联数据的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关联模型,该模型具体分为5个层次,分别是数据采集层、元数据描述层、本体构建层、关联数据层和智慧应用层。然后以潇贺古道为例对该模型进行了实证分析,包括数据的采集与统计、RDF元数据描述、相关本体的设计与构建和基于关联数据的资源语义互联,检验了该模型的效度。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对关联数据在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信息资源领域的应用进行了拓展,为古道线性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数字人文研究提供了一个新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道 线性文化遗产 信息资源关联数据 潇贺古道
原文传递
古道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制定——以潇贺古道为例 被引量:19
3
作者 刘美杏 徐芳 《情报资料工作》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7-83,共7页
采用实地考察、二手数据和访谈的方法获取了潇贺古道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参照《世界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本)》的分类,将潇贺古道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刻壁画和其他四类;基于国际... 采用实地考察、二手数据和访谈的方法获取了潇贺古道文化遗产的相关资料,参照《世界遗产公约》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2017年修正本)》的分类,将潇贺古道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分为古文化遗址、古建筑、石刻壁画和其他四类;基于国际规范化的元数据标准Dublin Core和VRA Core,设计了一套古道文化遗产信息资源元数据标准,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潇贺古道文化遗产资源数字化,为古道文化遗产信息资源的保存提供一种新思路。研究还以潇贺古道为例进行了实证分析,一定程度上检验了其效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文化遗产信息资源 元数据标准
原文传递
广西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现状及对策 被引量:7
4
作者 方倩宁 宋书巧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0年第1期112-117,共6页
潇贺古道是中原通往岭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因古道兴起而兴起,因古道没落而衰弱。历史变迁,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仍保留着文化交融的厚重痕迹。该文分析了古道沿线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指出发展旅游面临的... 潇贺古道是中原通往岭南最重要的交通要道。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因古道兴起而兴起,因古道没落而衰弱。历史变迁,古道沿线的传统村落仍保留着文化交融的厚重痕迹。该文分析了古道沿线传统村落旅游发展现状及发展模式;指出发展旅游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基础设施落后、旅游经营意识差、古建筑保护力度不够等问题,并有针对性提出解决问题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传统村落 乡村旅游 模式
下载PDF
走廊与聚落——潇贺古道石枧村民族志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周大鸣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40-54,共15页
聚落、道路与走廊之间,对应的是点、线、面的交互关系。文章以南岭民族走廊作为理论考察对象,以潇贺古道作为理论衔接线索,将石枧村放置于中观层面的潇贺古道和宏观层面的南岭民族走廊中加以考察,探讨了微观层面的村落在宏大结构中逐渐... 聚落、道路与走廊之间,对应的是点、线、面的交互关系。文章以南岭民族走廊作为理论考察对象,以潇贺古道作为理论衔接线索,将石枧村放置于中观层面的潇贺古道和宏观层面的南岭民族走廊中加以考察,探讨了微观层面的村落在宏大结构中逐渐被形塑的动态过程和典型特征,即透过石枧村的研究个案,反观了南岭民族走廊自下而上、自发的文化整合动力以及该区域多元的民族文化和族群互动模式,论述了道路在衔接村落研究和区域研究两种范式之间的理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南岭民族走廊 石枧村
原文传递
文化线路视角下潇贺古道遗产价值及保护 被引量:5
6
作者 王影雪 郑文俊 胡金龙 《中国城市林业》 2019年第6期30-34,共5页
潇贺古道始建于秦朝,是古代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最早的对接通道,古道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类型丰富且具有文化线路特征。文章从文化线路视野入手,对古道沿线遗产资源进行登录和判别,分析其遗产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照... 潇贺古道始建于秦朝,是古代中原沟通岭南的重要通道,也是海陆丝绸之路最早的对接通道,古道沿线历史文化遗产类型丰富且具有文化线路特征。文章从文化线路视野入手,对古道沿线遗产资源进行登录和判别,分析其遗产构成和空间分布特征;对照《文化线路宪章》进行文化线路要素和遗产价值分析,并针对古道现状提出遗产保护策略:1)以文化线路为导向,实施“点-线-面”保护模式;2)以遗产价值为基点,构建利用型保护体系;3)强化社区参与,构建区域协同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文化线路 潇贺古道 遗产价值 保护策略
下载PDF
遗产廊道视角下潇贺古道保护性利用策略研究
7
作者 吴宇辉 袁梦瑶 《绿色科技》 2024年第1期189-193,共5页
遗产廊道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4个准则层指标、21个因子层指标的潇贺古道保护性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潇贺古道保护性利用的适宜程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潇贺古道适宜开... 遗产廊道是线性文化遗产保护性利用实践的重要理论指导,运用层次分析法构建了包含4个准则层指标、21个因子层指标的潇贺古道保护性利用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确定了潇贺古道保护性利用的适宜程度及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潇贺古道适宜开展保护性利用工作,资源自身内在价值对保护性利用的影响大于资源利用外部条件。根据分析结果从整合沿线旅游资源、构建遗产廊道空间、划分旅游功能区域、打造休闲旅游产品提出了遗产廊道视角下潇贺古道的保护性利用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产廊道 适宜性评价 利用策略 层次分析法 潇贺古道
下载PDF
广西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 被引量:4
8
作者 杨宝琪 宋书巧 《环境生态学》 2019年第7期87-92,共6页
传统村落的形成依赖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在空间上存在特有的分布规律。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广西潇贺古道沿线76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呈整体聚... 传统村落的形成依赖优越的自然环境条件,在空间上存在特有的分布规律。通过计量地理方法和ArcGIS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广西潇贺古道沿线76个传统村落的空间分布特征以及自然环境要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广西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呈整体聚集、局部分散的空间分布格局,主要集中在富川江上游、与湖南交界的地带;另外,大宁河、思勤江以及珊瑚河沿岸也是传统村落密集分布的地区;与主要河流距离、海拔高程、地形起伏度、坡向等自然环境要素是影响传统村落空间分异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分布 潇贺古道 广西
下载PDF
多元融合发展下的传统村落空间演变特征分析--以潇贺古道广西段瑶寨为例
9
作者 刘晓雯 邓春凤 陈嘉欣 《城市建筑》 2024年第21期119-122,146,共5页
潇贺古道是多民族迁徙融合的交通要道。在长期的互动交融中,沿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接纳融合了汉族的文化,其民族特征得到了新的发扬与传承。基于多民族文化互动的视角,选取古道沿线瑶族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 潇贺古道是多民族迁徙融合的交通要道。在长期的互动交融中,沿线少数民族传统村落在保留自身特色的同时,也接纳融合了汉族的文化,其民族特征得到了新的发扬与传承。基于多民族文化互动的视角,选取古道沿线瑶族的传统村落作为研究样本,从村落空间分布、选址、空间形态及建筑四个方面,分析融合汉族文化后瑶族传统村落的空间响应,并总结其特征规律。结果表明:融合发展后的古道沿线瑶族村落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平原;村落选址思想演变为具有多元意义的生态观;空间形态上村落形态变得更为规整,公共空间发展为以宗祠为核心的结构;建筑方面转变为以单一湘赣式建筑为主,且公建种类丰富多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村落 空间演变 民族文化:潇贺古道
下载PDF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政治生态考察——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系列研究之二 被引量:3
10
作者 朱其现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3期5-9,共5页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是潇贺古道上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史证,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政治生态的真实反映,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通过对碑刻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的社会考察与内涵解读,总结了潇贺古道多...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是潇贺古道上中华民族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的重要史证,是中华民族凝心聚力的政治生态的真实反映,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突出表现。通过对碑刻时代背景、政治环境的社会考察与内涵解读,总结了潇贺古道多族群聚居区和谐社会构建历史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碑刻 政治生态 文化内涵
下载PDF
走向历史田野:潇贺古道石刻文化的人类学研究——潇贺古道石刻文化系列研究之三 被引量:3
11
作者 朱其现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1期1-6,共6页
潇贺古道又称"新道",以秦始皇攻打岭南、汉武帝统治岭南修建、扩建古道而闻名。古道上,至今保存着自宋代以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价值重要、艺术文化水平高的石刻文化遗存,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民... 潇贺古道又称"新道",以秦始皇攻打岭南、汉武帝统治岭南修建、扩建古道而闻名。古道上,至今保存着自宋代以来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历史价值重要、艺术文化水平高的石刻文化遗存,内容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生活、军事斗争、民族关系、文学艺术等各方面,它是中华民族石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整理、研究古道石刻文化,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石刻文化 文化人类学
下载PDF
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及景观美学探索——潇贺古道系列研究之三 被引量:2
12
作者 姚磊 杨雄心 +1 位作者 王文 甘德欣 《湖南包装》 2021年第2期54-56,共3页
目前关于潇贺古道的研究多为沿线古村落和湖湘文化的研究,对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的研究多表现为文化背景、书法形式,而石刻形式及景观美学等在研究领域尚属空白。潇贺古道沿线石刻是当地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可视化表现之一,为探索总结以... 目前关于潇贺古道的研究多为沿线古村落和湖湘文化的研究,对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的研究多表现为文化背景、书法形式,而石刻形式及景观美学等在研究领域尚属空白。潇贺古道沿线石刻是当地历史文化遗存的重要可视化表现之一,为探索总结以石刻为载体形式的人文历史、民风民俗以及景观美学,以潇贺古道为背景,潇贺古道沿线石刻为载体,通过收集、总结此线路的石刻资料,结合田野调查、口述历史、对比等研究方法,对潇贺古道沿线的石刻形式进行梳理和总结,探索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及其背后的景观美学价值。研究结果表明:潇贺古道沿线石刻形式丰富,表现多样,具有独特的湖湘景观美学意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景观美学 潇贺古道 石刻 湖湘文化
下载PDF
岭南古文化拾遗——以贺州为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陶红云 《贺州学院学报》 2011年第1期39-41,共3页
贺州历史悠久,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已经有人类聚居。从考古发掘表明,先秦时期贺州经济发达,青铜冶炼铸造技术高,以致形成了沙田青铜文化区。潇贺古道交通线是沟通岭南与中原地区的要道,从秦朝到南唐开元年间,兴盛达千年之久。古道上的临贺... 贺州历史悠久,从旧石器时代开始已经有人类聚居。从考古发掘表明,先秦时期贺州经济发达,青铜冶炼铸造技术高,以致形成了沙田青铜文化区。潇贺古道交通线是沟通岭南与中原地区的要道,从秦朝到南唐开元年间,兴盛达千年之久。古道上的临贺故城有2000年历史。梳理岭南古文化的遗存和遗址,以期更好梳理贺州历史的脉络,促进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铜文化 潇贺古道 临贺故城
下载PDF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书法艺术生态分析——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2
14
作者 陈叶飞 《贺州学院学报》 2018年第2期17-20,共4页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是潇贺古道贺州段目前发现最早的石刻之一,其书法艺术价值较高,引起了清朝学者谢启昆的关注,但未能收获好评。谢启昆的评判虽有失偏颇,但可以从中窥探出明清时期潇贺古道贺州段的书法艺术生态,同时,对《...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是潇贺古道贺州段目前发现最早的石刻之一,其书法艺术价值较高,引起了清朝学者谢启昆的关注,但未能收获好评。谢启昆的评判虽有失偏颇,但可以从中窥探出明清时期潇贺古道贺州段的书法艺术生态,同时,对《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本身的书法成因进行解读,从中获取宋朝潇贺古道贺州段书法艺术生态的相关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朝富川列女蒋氏塚西观寺碑》 潇贺古道 艺术生态
下载PDF
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文化遗产数字化保护研究——以江永桐口村为例 被引量:2
15
作者 阳娜 姚磊 《绿色科技》 2022年第21期51-55,61,共6页
潇贺古道作为一条历史通道,其沿线文化遗产众多。以潇贺古道永州段的桐口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等方法,探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应用,梳理桐口村基本概况,绘制得出了村落文化遗产资源表。结果表明:桐口村遗产资源... 潇贺古道作为一条历史通道,其沿线文化遗产众多。以潇贺古道永州段的桐口村为主要研究对象,采用文献查阅、田野调查等方法,探讨了文化遗产数字化的技术应用,梳理桐口村基本概况,绘制得出了村落文化遗产资源表。结果表明:桐口村遗产资源丰富,极具研究价值,为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搭建提供了丰富的数据基础。基于此,提出了桐口村文化遗产数字化平台的保护方法与策略,旨在为潇贺古道传承保护与创新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文化遗产 数字化 桐口村
下载PDF
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的防御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王文 姚磊 卢子龙 《中外建筑》 2021年第3期124-127,共4页
潇贺古道自古是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交通要道,交通的连接促进了南北之间社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在古道各要素的共同影响下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呈现出明显的防御性特征。本文以古道为线索探讨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防御特征... 潇贺古道自古是中原与岭南地区的交通要道,交通的连接促进了南北之间社会、文化、民族等方面的交流与融合。在古道各要素的共同影响下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呈现出明显的防御性特征。本文以古道为线索探讨沿线传统村落空间形态防御特征的共性与关联性,分析古道复杂的功能要素对沿线传统村落防御性所产生的影响,为潇贺古道沿线传统村落的整体保护与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传统村落 空间形态 防御性
下载PDF
清代潇贺古道生态文化认同及当代启示——潇贺古道石刻文化系列研究之五 被引量:1
17
作者 朱其现 《贺州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1-5,共5页
潇贺古道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在古道上至今还保存着清代时期的生态文化石刻,这些石刻集中反映了潇贺古道2000多年来的生态文化的发展脉落,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依据,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 潇贺古道是中原文化与岭南文化传播交流的通道,在古道上至今还保存着清代时期的生态文化石刻,这些石刻集中反映了潇贺古道2000多年来的生态文化的发展脉落,是当代生态文明建设重要的历史依据,是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重要参考,对当代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价值与时代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生态文化 石刻研究
下载PDF
基于Vos Viewer软件文献分析的潇贺古道文化研究进展
18
作者 肖悦 刘金广 《绿色科技》 2023年第17期164-169,共6页
潇贺古道保留有丰富的人文遗存和独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秦汉至今两千年的文明形态和历史风俗,研究潇贺古道文化对传承弘扬乡村文化,拓展乡村经济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丰富潇贺古道文化的理论研究,对潇贺古... 潇贺古道保留有丰富的人文遗存和独特的乡土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秦汉至今两千年的文明形态和历史风俗,研究潇贺古道文化对传承弘扬乡村文化,拓展乡村经济形态、建设美丽乡村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丰富潇贺古道文化的理论研究,对潇贺古道文化的研究进展、来源期刊、研究机构以及重点内容进行了系统梳理。研究发现:现有的研究主要侧重于描述和探讨潇贺古道传统村落的地域文化特性,而忽视了对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演变过程和历史发展的研究;主要聚焦于挖掘潇贺古道传统村落的文化价值,而忽视了对传统村落地域文化的深度开发以及现代化发展的研究;以及主要采用访谈法、观察法以及网络文本分析等定性研究方法进行探究,但对古道文化保护与活化的总体收益评价缺乏统计学意义上的定量探析,因此未来的研究需要进一步丰富研究内容和研究视角,建立多学科多层次的研究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潇贺古道 文化研究 文献综述 网络文本研究
下载PDF
《长寿赋》的时代意蕴与贺州寿城文化基因解读——潇贺古道生态文化系列研究之三 被引量:1
19
作者 朱其现 《贺州学院学报》 2017年第4期6-11,共6页
贺州成为世界长寿市,除了贺州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清洁水源和有机食品之外,人的精神文化也是决定人是否长寿的重要因素。朱东《长寿赋》充分表达了潇贺古道千年传承的孝道文化、仁义文化、廉洁文化、善德文化等,形成了贺州寿城优秀的... 贺州成为世界长寿市,除了贺州具有优美的生态环境、清洁水源和有机食品之外,人的精神文化也是决定人是否长寿的重要因素。朱东《长寿赋》充分表达了潇贺古道千年传承的孝道文化、仁义文化、廉洁文化、善德文化等,形成了贺州寿城优秀的文化基因,使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薪火相传,成为长寿贺州重要的文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寿赋》 潇贺古道 文化基因 传承
下载PDF
潇贺古道沿线地区出土汉代钱币初探
20
作者 廖国一 毛明霞 《贺州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16-22,共7页
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潇贺古道沿线地区的汉墓,发现了大量钱币。这些两汉时期的钱币与中原地区出土的钱币类型基本一致,是广西与中原地区商贸往来的有力证明。此外,与钱币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外来的玛瑙、琥珀、玻璃等饰品,证明... 近几十年来,考古工作者发掘了潇贺古道沿线地区的汉墓,发现了大量钱币。这些两汉时期的钱币与中原地区出土的钱币类型基本一致,是广西与中原地区商贸往来的有力证明。此外,与钱币同时出土的还有许多外来的玛瑙、琥珀、玻璃等饰品,证明潇贺古道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连接点之一。通过对潇贺古道沿线地区出土钱币的研究,可以推进对汉代广西东北部地区政治、城市、商贸情况的认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汉代 潇贺古道 钱币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