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继承与创新——刘泽华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述论
1
作者 刘丰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17-126,共10页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形成了以萧公权和吕振羽为代表的两个研究范式。刘泽华在三十多年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以扎实的著作恢复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并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范式。他在政治思想史研究突破了以往僵化、教条的阶... 20世纪前半期中国政治思想史学科形成了以萧公权和吕振羽为代表的两个研究范式。刘泽华在三十多年的政治思想史研究中,以扎实的著作恢复了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并开创了新局面,形成了新范式。他在政治思想史研究突破了以往僵化、教条的阶级分析法,但又并未完全放弃阶级分析,他认为阶级分析依然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刘泽华是从历史学进入政治思想史研究的,在《先秦政治思想史》之后,他一直在努力拓展政治思想史研究的领域,提出要加强统治思想的研究、加强社会普遍政治意识的研究和民本思想研究,以此提升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的政治属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政治思想史 刘泽华 萧公权 阶级分析 统治思想
下载PDF
萧公权的宪政观——《宪政与民主》评述 被引量:1
2
作者 羽戈 《政法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116-128,共13页
萧公权先生写于民国年间的诸多政论,于宪政四要素法治、自由、民主、分权中更为青睐民主与法治,主张民治为体,法治为用。萧氏晚年愈加趋向保守,若以对待传统、历史进步论以及宪政建构的路径依赖为区分,其可谓一个中国特色的古典宪政主... 萧公权先生写于民国年间的诸多政论,于宪政四要素法治、自由、民主、分权中更为青睐民主与法治,主张民治为体,法治为用。萧氏晚年愈加趋向保守,若以对待传统、历史进步论以及宪政建构的路径依赖为区分,其可谓一个中国特色的古典宪政主义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公权 宪政 民主 宪法 选举 古典宪政主义
原文传递
从新闻到文化传承的救国实践:萧公权的学术转向 被引量:1
3
作者 李一昕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5期112-117,共6页
萧公权是政治思想史等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他的学术生涯之中有多次重要的学术转向。萧公权青年时期参与过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新闻事业,留美初期曾以新闻学为志向,之后转为研究政治哲学,回国后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等... 萧公权是政治思想史等领域享有盛誉的学者,伴随着中国社会发展变化,他的学术生涯之中有多次重要的学术转向。萧公权青年时期参与过五四新文化时期的新闻事业,留美初期曾以新闻学为志向,之后转为研究政治哲学,回国后在中国政治思想史等领域取得了学术成果。美国时期转为对中国乡村进行历史政治学研究。萧公权多次学术转向,凝结了“中西融合、推陈出新”的治学理念和“学术救国”的初心,以及中西文化对他的交互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公权 新闻 学术转向 文化传承
下载PDF
理想型、制度成本与国家构建--论萧公权国家学说的三重调和路径 被引量:1
4
作者 钟诚 《政治思想史》 CSSCI 2021年第3期85-106,198,共23页
当下后发展国家的民主危机及“国家失败”现象促使我们带着一种新的问题意识重审萧公权政治思想中最具特色的调和思路。可以发现,萧公权有一种关键性的调和思路是围绕中国的国家问题而展开。这其中既包含政治哲学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层次,... 当下后发展国家的民主危机及“国家失败”现象促使我们带着一种新的问题意识重审萧公权政治思想中最具特色的调和思路。可以发现,萧公权有一种关键性的调和思路是围绕中国的国家问题而展开。这其中既包含政治哲学和政治意识形态的层次,也涉及现实的国家制度创设层次。特别是在最后一个层次的调和努力中,萧公权不但准确把握到了国家构建的重要性,意识到必须处理好国家构建与政体构建的复杂关系,同时还在其学术探索过程中运用了制度成本思维和理想型的方法,这为我们认识萧公权的政治思想乃至中国现代政治思潮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公权 伦理国家 国家构建 制度成本
下载PDF
陈序经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
5
作者 张世保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64-68,共5页
陈序经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分期、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的论述都颇具见地。陈序经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受其政治哲学的影响,也鲜明地体现了其文化观,如对主权问题的重视、对个人主义的提倡... 陈序经对中国的政治思想史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他对中国政治思想的分期、对中国政治发展的趋势的论述都颇具见地。陈序经对中国政治思想史的研究,受其政治哲学的影响,也鲜明地体现了其文化观,如对主权问题的重视、对个人主义的提倡、对中国政治思想的批判等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陈序经 中国政治思想史 萧公权 主权 个人主义
下载PDF
学衡派旧体译诗的多元实践——以李思纯、杨葆昌、萧公权为例
6
作者 王彪 《中国翻译》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75-83,191,192,共11页
现代诗歌翻译中,学衡派系统规模的旧体意译实践有着重要价值。学衡译者虽在选诗取向、对接诗体与修辞艺术有别,但承续严复、苏曼殊等的翻译事业,对西方经典诗歌做归化翻译是一致的。其中,李思纯《仙河集》以378首古体对法国24位古今著... 现代诗歌翻译中,学衡派系统规模的旧体意译实践有着重要价值。学衡译者虽在选诗取向、对接诗体与修辞艺术有别,但承续严复、苏曼殊等的翻译事业,对西方经典诗歌做归化翻译是一致的。其中,李思纯《仙河集》以378首古体对法国24位古今著名诗人介译,是其由新派向学衡派过渡的产物,也开启国内规模介译法诗的先河;杨葆昌《王孙哈鲁纪游诗(第三集)》以122首五古对译英国诗人拜伦的抒情史诗,是学衡早期翻译观的力践,亦是拜伦汉译史的重要一环;萧公权《唾余集》以18首词意译英国近现代13位古典主义倾向的诗人诗作,则是学衡派上世纪40年代介译的独特成果。这些译诗不仅是学衡诗学理念的别样实践,也为建构多元、互动的现代诗歌翻译生态做了重要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衡派 旧体译诗 系统规模 李思纯 杨葆昌 萧公权
原文传递
政治思想史家的道与术:宋代理学领域的省思——兼论思想传统研究与社会转型之关系
7
作者 任锋 《中国社会历史评论》 2008年第1期373-391,共19页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于未来学术的发展将发挥何种作用?要展望这个前瞻性问题,需要对过往的研究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本文特别择取20世纪以来宋代理学政治思想的研究范例,探讨其理论方法论特征。萧公权受现代政治学观点影响,采取脉络主... 中国政治思想史研究对于未来学术的发展将发挥何种作用?要展望这个前瞻性问题,需要对过往的研究进行认真深入的反思。本文特别择取20世纪以来宋代理学政治思想的研究范例,探讨其理论方法论特征。萧公权受现代政治学观点影响,采取脉络主义的历史方法,在"理学—功利"相对抗的叙述模式下把理学视为缺乏实际效用的保守政治思想;侯外庐等人以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为指导,运用阶级分析一意识形态的理论架构,揭示了理学为封建社会秩序论证的历史本质;余英时《朱熹的历史世界》强调历史脉络主义的进路,透过政治文化的视角重现了宋代儒学"内圣外王"而归于秩序重建的时代诉求。结合另外两个案例(墨子刻和包弼德),本文特别围绕余英时著作引发的学术讨论,探讨其中历史还原与解释在思想史研究中的关系,指出二者之间的紧张性具有积极的、创新的可能空间。这种紧张性体现出政治思想史家的价值关怀(道)与研究方法(术)的复杂关系,也为激活该研究领域的生命力提供了有益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治思想史 理学 萧公权 侯外庐 余英时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