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81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藏高原东南缘晚新生代幕式抬升作用的Ar-Ar热年代学证据 被引量:202
1
作者 陈文 张彦 +2 位作者 张岳桥 金贵善 王清利 《岩石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4期867-872,共6页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活动左旋走滑断裂带,对该断裂带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物质迁移和构造隆升历史研究提供时代依据。Ar-Ar热年代学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在晚新生代持续的左行走滑活动... 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鲜水河断裂带是一条大型的活动左旋走滑断裂带,对该断裂带进行同位素年代学研究,可以为青藏高原东南部物质迁移和构造隆升历史研究提供时代依据。Ar-Ar热年代学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在晚新生代持续的左行走滑活动过程中,沿断裂带不同区段发生了显著的差异隆升。以黑云母的Ar同位素体系封闭温度作参照点,鲜水河断裂带北西段、中段、南东段抬升冷却穿过350℃温度点的时间分别为10.39~10.13Ma、5.70~4.42Ma和3.60~3.46Ma。这一研究结果证明青藏高原东南缘在晚新生代以来发生了幕式抬升作用,幕式抬升作用发生的时代分别为~10.1 Ma、5.7~4.4Ma和~3.6M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东南缘 鲜水河断裂 AR-AR年龄 差异隆升 幕式抬升
下载PDF
川西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发育特征与典型滑坡形成机理 被引量:54
2
作者 郭长宝 杜宇本 +4 位作者 张永双 张广泽 姚鑫 王珂 刘健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21-134,共14页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 在对川滇地块鲜水河断裂活动习性、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典型地质灾害实例和稳定性等分析的基础上,探讨了鲜水河断裂带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与大型滑坡形成机理。认为鲜水河断裂对该区内地质灾害有明显的控制作用:①断裂带内岩体结构破碎程度高,导致滑坡沿断裂带呈带状分布,约32.5%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km范围内,19.77%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0.5~1.0km内,15.22%的地质灾害发育于距断裂带1.0~1.5km内,滑坡的滑动方向多垂直于断裂走向;②八美“土石林”是在断裂活动作用下形成的碎裂岩体,该类岩体力学强度低,稳定性差,滑坡灾害发育密度大;③断裂带内地震滑坡发育,在强震作用下形成的部分滑坡滑动彻底,现今稳定性较好;在地震作用下部分滑坡处于裂而未滑状态,在适当的外力作用下可发生失稳滑动;④断裂带穿越的斜坡或古地震滑坡,在断裂持续活动作用下,稳定性差并多次发生活动;⑤强降雨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断裂带坡体变形和地质灾害的发生频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大型滑坡 构造土石林 内外动力耦合作用 地震滑坡
下载PDF
基于GPS技术的活动断裂监测——以鲜水河、龙门山断裂为例 被引量:23
3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2 位作者 陈智梁 张清志 赵济湘 《山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03-107,共5页
GPS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地壳运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龙门山两条重要活动断裂为例,根据GPS监测获得的欧亚框架的运动速度场,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对其现今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 GPS作为重要的技术手段,在地壳运动研究中得到广泛应用。以青藏高原东缘的鲜水河、龙门山两条重要活动断裂为例,根据GPS监测获得的欧亚框架的运动速度场,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法拟合方法,对其现今断裂活动性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龙门山断裂的整体运动速率分别为8.67±2.65mm/a、1.67±2.07mm/a;鲜水河断裂的甘孜-乾宁段、乾宁-康定段运动速率为8.88±2.74mm/a、9.73±2.30mm/a;龙门山断裂北段、中段、南段运动速率则分别为1.91±2.47mm/a、1.70±0.96mm/a、1.57±1.21mm/a。由此表明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性大,而龙门山断裂的活动性相对不大。同时,断裂性质研究表明鲜水河断裂为左旋走滑挤压断裂;龙门山断裂性质为右旋挤压走滑断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PS监测 鲜水河断裂 龙门山断裂 运动速率
下载PDF
Late Quaternary Slip-rates and Slip Partitioning on the Southeastern Xianshuihe Fault System,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被引量:22
4
作者 CHEN Guihua XU Xiwei +1 位作者 WEN Xueze CHEN Yue-Gau 《Acta Geologica Sinica(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2期537-554,共18页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kinematics of the active fault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 current tectonic processes of the plateau. Chron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p... Quantitative analysis of the kinematics of the active faults distributed around the QinghaiTibetan Plateau is critical to understand current tectonic processes of the plateau. Chronological analysis, based on the comparison among regional climate and geomorphology, digital photogrammetry, offset landforms, and the tectonics were adopted in this study on the Xianshuihe fault in the eastern Tibetan plateau. Two or more offset-age data were obtained for each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and theYunongxi faults. The offset landforms, including river terrace, alluvial fan and glacial moraine, provide constraints for the late Quaternary slip rate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The left-lateral strike slip rate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decreases from 17 mm/a on the northwest segment to 9.3 mm/a on the southeast segment. Regarding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and its adjacent blocks as a regional tectonic system, vector analysis was used to quantitatively analyze the longitudinal kinematical transformation and transversal slip partitioning on the fault zone in terms of the kinematical parameters of the main faults within the zone.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distributed vertical uplift at a rate of 6.1 mm/yr caused by shortening across the Gongga Mountains region. Based on these results, we established a model of the slip partitioning for the southeastern segment of the Xianshuihe fault z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lip partitioning kinematical transformation tectonic morphology xianshuihe fault Gongga Mountains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西北段的断层泥特征及其地震地质意义 被引量:15
5
作者 杨主恩 郭芳 +1 位作者 李铁明 吕弋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1期21-28,共8页
对鲜水河断裂的断层泥样品进行原样的结构、构造和碎砾的显微构造、刻蚀形貌结构的观测统计,断层泥的粒度分析和分形研究,认为,断裂处于强烈的定向应力场作用之下,其运动方式是以粘滑运动为主,且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时期断裂仍有活动... 对鲜水河断裂的断层泥样品进行原样的结构、构造和碎砾的显微构造、刻蚀形貌结构的观测统计,断层泥的粒度分析和分形研究,认为,断裂处于强烈的定向应力场作用之下,其运动方式是以粘滑运动为主,且晚更新世和全新世时期断裂仍有活动。从断层泥的粒度分布和分形分析可将断层分为:甘孜-格篓、格篓-恰叫、恰叫-乾宁3段,这与前人的地形变分析的分段结果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断层泥 显微构造 地震地质
下载PDF
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鲜水河断裂活动特性与大震关系研究 被引量:19
6
作者 张希 唐红涛 +1 位作者 李瑞莎 贾鹏 《地震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500-505,共6页
利用跨断层流动形变资料,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提炼反映鲜水河断裂构造变形特征方式、量值水平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分段差异性的走滑、张压、垂向活动参量新综合指标,研究其与断裂附近强震孕育—发生、与周围大尺度区域大震孕育或同... 利用跨断层流动形变资料,基于灰色关联度分析方法,提炼反映鲜水河断裂构造变形特征方式、量值水平及其动态演化过程、分段差异性的走滑、张压、垂向活动参量新综合指标,研究其与断裂附近强震孕育—发生、与周围大尺度区域大震孕育或同震、调整影响的可能关系。结果表明:(1)鲜水河断裂左旋走滑占主要优势;(2)小金6.3级、雅江6级地震前活动参量累积变化曲线出现过加速或转折等异常变化;(3)可能观测到昆仑山口西8.1级震后调整影响、汶川8.0级震前应力场强化或扰动影响、玉树7.1级震后短期内左旋加速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断层形变 灰色关联度 大震分析
下载PDF
利用CR-InSAR技术研究鲜水河断层地壳形变 被引量:17
7
作者 许才军 何平 +1 位作者 温扬茂 杨永林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302-305,共4页
利用CR-InSAR技术对鲜水河断层形变进行了研究。通过GAMMA软件对研究区获取的6幅安装角反射器(CR)后的ASAR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了道孚、七美和瓦日3个CR点在影像中的位置并提取它们的差分相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个CR点观测模型并解算得... 利用CR-InSAR技术对鲜水河断层形变进行了研究。通过GAMMA软件对研究区获取的6幅安装角反射器(CR)后的ASAR数据进行处理,确定了道孚、七美和瓦日3个CR点在影像中的位置并提取它们的差分相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3个CR点观测模型并解算得到了它们的形变量。与实测的水准测量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CR点形变监测结果与水准监测结果基本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层 地壳形变 CR-InSAR 水准测量
原文传递
鲜水河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运动及地震的重复性研究 被引量:16
8
作者 李天袑 杜其方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31-42,共12页
本文讨论了鲜水河活动断裂带炉霍段的水平断错、古地震遗迹与地震重复间隔等问题。晚更新世以来断裂的平均滑动速率为13毫米/年。全新世中期以来大震的重复间隔时间小于600年。
关键词 鲜水河 炉霍段 水平断错 地震
下载PDF
贡嘎山快速隆升的磷灰石裂变径迹证据及其隆升机制讨论 被引量:17
9
作者 谭锡斌 徐锡伟 +2 位作者 李元希 陈桂华 万景林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1859-1867,共9页
鲜水河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条北西向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其南东段逐渐向南偏转,并与近南北向的安宁河断裂相接,在两个断裂相接处西侧耸立着海拔7556 m高的贡嘎山.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测试可知,贡嘎山及其邻区12个样品的年龄分布在0.2... 鲜水河断裂是青藏高原东南缘的一条北西向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其南东段逐渐向南偏转,并与近南北向的安宁河断裂相接,在两个断裂相接处西侧耸立着海拔7556 m高的贡嘎山.磷灰石裂变径迹(AFT)测试可知,贡嘎山及其邻区12个样品的年龄分布在0.2±0.1 Ma~2.7±0.7 Ma之间,平均径迹长度在13.64~15.19μm之间,表明贡嘎山及其邻区第四纪时期一直处于快速剥蚀状态.结合前人在此地区的低温热年代研究成果,揭示出两个现象:(1)贡嘎山岩体及鲜水河断裂与龙门山断裂所夹的三角区域为快速隆升区域,而其西侧、北侧的高原腹地的隆升速率远低于这两个区域;(2)贡嘎山岩体从北向南隆升速率逐渐变大,其最南端1 Ma以来的隆升速率超过3.3±0.8 mm/a.这些现象表明青藏高原在整体横向挤出、缓慢隆升的基础上,还存在着一些特殊的局部快速隆升区域.通过对川滇地块水平运动的矢量分解,我们认为贡嘎山花岗岩体是鲜水河断裂至安宁河断裂间挤压弯曲段吸收、转换川滇地块南东向水平运动导致局部快速隆升的产物,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垂直于断裂的挤压分量从北到南逐渐增大,导致了岩体从北往南的隆升速率逐渐增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贡嘎山 隆升 磷灰石裂变径迹 鲜水河断裂
下载PDF
利用地震矩张量反演鲜水河断裂带现今运动学特征 被引量:15
10
作者 孙建中 施顺英 +1 位作者 周硕愚 张爱华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4年第4期9-15,共7页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 本文探讨了利用地震矩反演断裂形变带运动学参数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将其初步应用于鲜水河断裂形变带变形分析和运动机制的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带呈现出走向拉伸、倾向压缩的形变格局,由地震矩反演的断裂带剪切形变速率(10.9mm/a)与用地质学估算方法(17mm/a)和现今地壳形变测量(8mm/a)的结果相当。同时,反演出的应变主方向能解释鲜水河断裂现今活动分段性特征以及多种滑动方式共存的现状,从而证明该方法是目前研究区域运动学问题切实有效的手段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矩 鲜水河断裂 运动学 断裂带
下载PDF
基于证据权模型的川西鲜水河断裂带滑坡易发性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王珂 郭长宝 +2 位作者 马施民 刘筱怡 牛瑞鹏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05-715,共11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发育于青藏高原东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该区新构造活动强烈且历史强震频发,一系列大型-巨型滑坡沿断裂带密集分布。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鲜水河断裂带两侧10 km区域内进行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建立数据库并对... 鲜水河断裂带是发育于青藏高原东缘的一条大型左旋走滑断裂带,该区新构造活动强烈且历史强震频发,一系列大型-巨型滑坡沿断裂带密集分布。在资料收集的基础上,对鲜水河断裂带两侧10 km区域内进行遥感解译和野外地质调查,建立数据库并对滑坡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在滑坡区域发育分布规律分析的基础上,选取地形坡度、地形坡向、地面高程、平面曲率、地形湿度指数、活动断裂、工程地质岩组、年降雨量、河流、道路、植被覆盖指数等11个因素作为滑坡易发性评价因子,在Arc GIS软件平台上,采用证据权模型开展了滑坡易发性评价。根据成功率曲线对评价结果的检验,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具有较好的精度,并将研究区的滑坡易发程度划分为极高易发、高易发、中等易发、低易发和不易发5个级别。滑坡的易发性受鲜水河断裂带影响显著,极高易发区和高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东谷到道孚县沿鲜水河断裂带两侧,以及康定县城和磨西镇附近;中等易发区主要分布在鲜水河支流两岸及省道沿线;滑坡低易发区和不易发区主要分布在人类工程活动少的高山地带以及地形相对平缓的区域。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很好地反映了鲜水河断裂带区域内滑坡发育分布现状,为该区重大工程规划建设和防灾减灾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鲜水河断裂 滑坡 易发性评价 证据权模型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雅拉河段晚第四纪活动性 被引量:14
12
作者 梁明剑 陈立春 +5 位作者 冉勇康 李彦宝 王栋 高帅坡 韩明明 曾蒂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513-525,共13页
走滑断裂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影响着断裂上的应变积累与分配、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等。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次级块体边界断裂带,其在惠远寺—康定之间叉分为3支次级断层:雅拉河断层、色拉哈断层和折多塘断层。前... 走滑断裂几何结构的复杂性往往影响着断裂上的应变积累与分配、大地震的破裂过程等。鲜水河断裂带是青藏高原东南缘一条强烈活动的次级块体边界断裂带,其在惠远寺—康定之间叉分为3支次级断层:雅拉河断层、色拉哈断层和折多塘断层。前人认为这3条断层不均匀地分配了鲜水河断裂慧远寺以北段的应变。然而,关于雅拉河断层晚第四纪活动性的分歧制约了对这种应变分配模式的认识。文中通过遥感解译和野外调查发现:在雅拉措一带仍残留有一段长约10km的地震地表破裂带,同震水平位错2.5~3.5m;断层晚第四纪地表活动行迹一直向S延至雅拉乡附近。这些证据表明雅拉河断层为全新世活动断层,与色拉哈断层、折多塘断层一样具有孕育和发生强震、大地震的构造能力,同样参与鲜水河断裂带的应变分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雅拉河断层 晚第四纪活动性 地震地表破裂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及两侧地块的GPS监测 被引量:14
13
作者 唐文清 刘宇平 +1 位作者 陈智梁 黄丁发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313-317,共5页
对鲜水河断裂及两侧地块的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基于得到的运动速度,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地块与川青地块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9.5±3.4和13.2±3.4mm/a,川滇地块相对川青地块的... 对鲜水河断裂及两侧地块的GPS观测,得到欧亚框架下运动速度场.基于得到的运动速度,采用刚性地块假设下的最小二乘拟合方法,得到川滇地块与川青地块的运动速度分别为19.5±3.4和13.2±3.4mm/a,川滇地块相对川青地块的运动速度为8.3±3.4mm/a,鲜水河断裂的运动速度为7.9~8.8mm/a(甘孜-乾宁段为8.8±3.5mm/a,乾宁一康定段为7.9±3.3mm/a).上述研究结果表明,鲜水河断裂、川滇地块与川青地块所围成的区域为重要构造活动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块运动 鲜水河断裂 断裂活动 GPS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的断错地貌及其地震学意义 被引量:11
14
作者 钱洪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43-49,共7页
断层的近代位错必将在地貌形态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因而凭借断错地貌现象有可能得到关于活断层上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信息。鲜水河断裂带上的断错地貌现象表明,断层以间歇性的地震滑动为特征,而且服从于大小相当的地震在原地重复发生的特征... 断层的近代位错必将在地貌形态上留下深刻的印记,因而凭借断错地貌现象有可能得到关于活断层上地震活动性的重要信息。鲜水河断裂带上的断错地貌现象表明,断层以间歇性的地震滑动为特征,而且服从于大小相当的地震在原地重复发生的特征地震模式。断错水系的演化图象则进一步提供了在一定时段内,同一地点滑动速率基本稳定的线索。于是,可以把断错地貌的研究作为地震活动性研究的重要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 断裂 断错地貌 地震学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现今断层运动短周期事件的发现与初步研究 被引量:12
15
作者 周硕愚 施顺英 +3 位作者 宋永厚 张鸿旭 刘本培 吴云 《地壳形变与地震》 CSCD 1996年第4期1-8,共8页
根据鲜水河断裂带上连续动态地壳形变台阵数据,首次揭示了中国大陆板内断层现今运动的短周期现象,包括蠕变阶、蠕变坡和脉动等,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发现其空间分布与断层分段(闭锁或活动段)有关;其时间分布与强地震孕... 根据鲜水河断裂带上连续动态地壳形变台阵数据,首次揭示了中国大陆板内断层现今运动的短周期现象,包括蠕变阶、蠕变坡和脉动等,其持续时间为数分钟至数十小时。发现其空间分布与断层分段(闭锁或活动段)有关;其时间分布与强地震孕育过程有关。蠕变过程符合Lomniz提出的对数蠕变函数,可能是断层面不均匀结构中的局部流变行为。断层短周期事件对揭示断层不均匀结构和微破裂过程动力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层运动 鲜水河断裂 短周期蠕变 断层
下载PDF
联合InSAR和GPS研究鲜水河断裂带炉霍—道孚段震间运动特征 被引量:11
16
作者 孙凯 孟国杰 +5 位作者 洪顺英 苏小宁 黄星 董彦芳 Hiroaki Takahashi Mako Ohzono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2278-2296,共19页
鲜水河断裂带是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的大型走滑断裂,地震活动性高,其炉霍—道孚段是少数观测到蠕滑现象的段落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高分辨率大地测量数据的约束研究.本文综合利用InSAR和GPS观测数据研究炉霍—道孚段的运动特征,提出一种适用... 鲜水河断裂带是位于青藏高原东侧的大型走滑断裂,地震活动性高,其炉霍—道孚段是少数观测到蠕滑现象的段落之一,但目前尚缺乏高分辨率大地测量数据的约束研究.本文综合利用InSAR和GPS观测数据研究炉霍—道孚段的运动特征,提出一种适用于研究震间形变的InSAR和GPS数据融合方法,将InSAR速度场和GPS插值速度场转换至平行断层方向,利用抽样统计方法去除GPS参考框架影响,在数据融合过程中,注重保留远场构造运动特征和近场高分辨率形变信息.建立包括浅层蠕滑、中间闭锁单元和深部滑动的断层运动模型,以融合的形变速度场为约束,利用马尔可夫链蒙特卡罗方法反演炉霍—道孚段断层滑动速率、浅层蠕滑特征和闭锁状态.InSAR速度场剖面分析结果表明:炉霍—道孚段地表蠕滑特征明显,沿走向方向存在差异,炉霍段蠕滑速率明显低于道孚段,表现出从北西至南东速率逐渐增大、减小、再次增大的变化特征,断层左旋蠕滑速率在1.0~5.2 mm·a^(-1)之间;断层运动模型反演结果表明,炉霍—道孚段蠕滑深度为~9.8 km,浅层蠕滑速率为3.27~4.18 mm·a^(-1),断层深部滑动速率为8.12~9.30 mm·a^(-1).炉霍段地震复发周期为370~410年,闭锁层厚度~1 km,地震危险性较低.道孚段地震复发周期为59~65年,存在厚度~7.5 km的闭锁区,可积累足够的应变,浅层蠕滑释放的能量为~1.32×10^(16) Nm·a^(-1),占构造运动加载积累能量的23%~38%,1981年道孚6.9级地震以来,闭锁区近40年积累的地震矩达到3.62×10^(17)至7.88×10^(17) Nm,相当于一次M_(W)5.6~M_(W)5.9地震的能量,其地震危险性值得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GPS和InSAR数据融合 浅层蠕滑 震间滑动速率 断层闭锁
下载PDF
鲜水河断裂带北段GPS测量及其运动特征 被引量:8
17
作者 李铁明 邓志辉 +1 位作者 吕弋培 刘本培 《西北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12-318,共7页
鲜水河GPS监测网由18个沿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的点组成.1991年对该网进行了首次观测,1996和2000年进行了两期整网复测.本文利用该网1991和2000年的二期GPS观测资料结合川西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常规大地测量资料,计算给出了这一强震活动... 鲜水河GPS监测网由18个沿鲜水河断裂带分布的点组成.1991年对该网进行了首次观测,1996和2000年进行了两期整网复测.本文利用该网1991和2000年的二期GPS观测资料结合川西地区20世纪70年代以来的常规大地测量资料,计算给出了这一强震活动带现今运动图像:由测区的北西虾拉沱测点到南东的乾宁测点水平位移速率逐渐增大,而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不明显.表明利用短边GPS测量可有效监视活动断裂带两侧一定区域的地壳运动.对比有形变测量资料以来川西地区6级以上地震分布的特点,认为可根据鲜水河断裂带断层两盘的相对运动和跨越断层的地壳整体运动的强弱这两种运动图像来研究区域强震的活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带 GPS观测 现今地壳形变
下载PDF
跨断层与GPS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鲜水河断裂地震危险性 被引量:9
18
作者 尹海权 郭祥云 +3 位作者 常明 占伟 李腊月 徐东卓 《地质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2487-2499,共13页
为了探索GPS和跨断层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效果,本文以鲜水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07期,2009~2013期和2013~2017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贝叶斯反演方法,以跨断层数据为先验条件,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主要为鲜水河... 为了探索GPS和跨断层地壳形变数据联合反演效果,本文以鲜水河断裂为研究对象,利用1999~2007期,2009~2013期和2013~2017期中国大陆GPS水平速度场数据,使用贝叶斯反演方法,以跨断层数据为先验条件,估算了川滇菱形块体东边界(主要为鲜水河断裂)的断层运动速率。发现增加跨断层数据后,反演图像的近场和远场速率区别更加显著,不同期次的断层活动速率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是,本方法在震前效果并不明显,尤其是在汶川地震前部分跨断层场地的逆向走滑特征很难表现出来,对于地震预测预报也很难起到优势作用,但从反演效果上来看,可以更直观的反映断层在近场和远场上的速率差异以及地震后断层运动速率的分段特征。最终根据上述研究方法认为鲜水河断裂带在汶川地震后,经过多年的应力调整,目前左旋走滑速率已经基本恢复到震前状态,鲜水河断裂南段持续拉张趋势,川滇菱形块体的顺时针旋转作用持续加强,鲜水河断裂的道孚段和磨西段存均在一定的走滑速率亏损,应注意这两个地区的地震危险性,以及这两个地区地震危险的关联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跨断层 GPS 数据融合 断裂活动性
下载PDF
基于PS-InSAR技术的断裂带近场变形特征提取 被引量:9
19
作者 李凌婧 姚鑫 +2 位作者 张永双 王桂杰 郭长宝 《地质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217-228,共12页
断裂带近场变形特征不仅对新构造研究、地震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直接服务于工程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鲜水河断裂八美—道孚段为研究区,选用多期L波段的雷达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 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 断裂带近场变形特征不仅对新构造研究、地震预测等具有重要意义,对于直接服务于工程也具有很强的实用性。以鲜水河断裂八美—道孚段为研究区,选用多期L波段的雷达数据,采用永久散射体干涉测量技术(PS-In SAR,Persistent Scatterer 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进行了2007—2011年的变形测量,结合其他资料综合分析了断裂带近场复杂的变形规律:1断裂间震期变形以负值为主,速率南段大于北段,两侧LOS东向运动速率差有所区别,南西侧速率大于北东侧速率,远离断裂带速度差明显,靠近断裂带速度差小,反映了断裂的整体东向运动和左旋相对运动;2断裂带附近,PS(Persistent Scatterer)点变形以较小的负值和正值为主,反映了地表的抬升,所在位置主要为湿地、山脚地下水出露点、河岸沟壑,推测原因为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地下水抬升使地表发生鼓胀变形,季节性冻胀导致的湿地趋势抬升增长,断裂带附近的破碎岩土体具有一定的膨胀性;3断裂带中古—八美段表现出大范围的升高变形为断裂在近场的逆冲抬升作用,以及宽大韧性剪切带的存在以此来吸收协调鲜水河断裂的整体变形;4在斜坡带上高变形PS"点团",反映了斜坡的重力变形作用,尤其在道孚—松林口段、乾宁盆地—龙灯坝段非常显著,体现了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5PS-In SAR高精度观测结果表明,活动断裂的变形是复杂的,在不同时期、不同分段、不同构造部位变形量和变形范围具有较大差异,不能简单考虑以断裂带为界的整体平移或升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鲜水河断裂 活动断裂 构造变形 干涉雷达 蠕滑型滑坡
下载PDF
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的同震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佳佳 陈龙 +9 位作者 李元灵 刘民生 石胜伟 易靖松 张文 张世林 孙金辉 杨栋 鲜杰良 蔡佳君 《地震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7-178,共12页
基于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的野外调查,结合遥感解译结果,总结了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判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演化趋势,并针对同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不同阶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泸定地震同震地质... 基于2022年9月5日泸定M_(S)6.8地震的野外调查,结合遥感解译结果,总结了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的发育特征和主控因素,研判了同震地质灾害的演化趋势,并针对同震地质灾害防灾减灾的不同阶段给出了相应的建议。结果显示:泸定地震同震地质灾害整体以小-中型崩塌、滑坡为主,集中分布在磨西镇和海螺沟、得妥镇湾东村、得妥镇大渡河沿岸三个区域;主震和余震、鲜水河活动断裂、地形地貌、特殊岩土体是泸定地震同震崩滑空间分布的主控因素;泸定地震震后地质灾害在未来十年内会极为活跃,需要密切关注磨西河和支沟、大渡河河谷两侧的高陡岸坡、大渡河高阶地、磨西台地边缘区域以及磨西镇、得妥镇同震崩滑密集发育的泥石流沟谷。根据同震地质灾害应急防范的管理逻辑,建议地方政府按照过渡性安置详查阶段、恢复重建阶段、长远规划阶段三个阶段来针对性地开展地质灾害的防灾减灾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22年泸定地震 同震地质灾害 主控因素 演化趋势 防灾减灾建议 鲜水河断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