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建筑·姿态·光晕·距离——王澍的瓦 被引量:14
1
作者 青锋 《世界建筑》 北大核心 2008年第9期112-116,共5页
王澍近年来对旧青瓦的使用被视作一种特别的姿态。本文试图解读这一姿态背后所蕴藏的意义和功能,并且藉此讨论建筑传统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在基本的理论倾向上,本文极大地受到了海德格尔相关哲学与艺术理论,以及卡斯腾·哈里斯相关... 王澍近年来对旧青瓦的使用被视作一种特别的姿态。本文试图解读这一姿态背后所蕴藏的意义和功能,并且藉此讨论建筑传统对当代社会的意义。在基本的理论倾向上,本文极大地受到了海德格尔相关哲学与艺术理论,以及卡斯腾·哈里斯相关阐释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瓦园 象山校区 姿态 光晕 距离
下载PDF
自然视角下的建筑传统文化回归——解读中国美院象山校区 被引量:5
2
作者 麻响箭 《建筑与文化》 2014年第1期111-112,共2页
顺应自然,融入自然一直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特有的气息。本文中将对中国美院象山校区进行解读。探析在王澍在源于自然生活状态的建筑营造活动中,试图唤回一种逐渐被淡忘的自然情怀,寻找一条传统与现代和谐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 自然 传统 象山校区 王澍
下载PDF
象山脚下的田园诗歌——以象山校区为例探讨“消隐”思想对当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玉龙 《福建建筑》 2014年第1期53-55,46,共4页
在多元化的今天,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建筑师们将自己的作品设计的千奇百怪,以至于一座城市之中,猛然间出现了多座奇形怪状的地标建筑。中国的建筑与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失去了地域特色而变得千篇一律。而象山校区的建成,给我... 在多元化的今天,建筑的发展越来越多样化,建筑师们将自己的作品设计的千奇百怪,以至于一座城市之中,猛然间出现了多座奇形怪状的地标建筑。中国的建筑与城市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混乱,失去了地域特色而变得千篇一律。而象山校区的建成,给我国当前建筑的发展提供了一个良好范例,而其所体现出的消隐思想,对于我国建筑走出当前的混乱,具有极大的启示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消隐 象山校区 建筑意境 空间体验
下载PDF
从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看自然观在高校校园景观建设中的应用方式与表现途径 被引量:2
4
作者 赵潇 《艺术与设计(理论版)》 2013年第4X期76-77,共2页
自然观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景观建造当中,从古代哲学思想在造园手法中的体现,到现在广泛应用于现代高校的园区建设中,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演化发展。本文试图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景观建设的整... 自然观作为中国古典园林的主要造园手法被广泛应用于各种景观建造当中,从古代哲学思想在造园手法中的体现,到现在广泛应用于现代高校的园区建设中,在其自身的发展过程中,在不断演化发展。本文试图从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的景观建设的整体规划、建筑形式、空间处理等方面加以论述自然观如何合理应用于高校建设,为新时期大学校园景观建设提出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观 天人合一 象山校区 巧法自然 校园景观
原文传递
创造一个差异性的话语世界 《时代建筑》里的象山校园 被引量:2
5
作者 丁光辉 《时代建筑》 2019年第2期155-159,共5页
通过解读《时代建筑》杂志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的报道——包括建筑师的作品、文本以及同行的讨论与评述.文章试图阐释王澍"一种差异性世界的建造"这一概念的深层哲学内涵.指出以王澍为代表的批评性实践和建筑批评的意义与... 通过解读《时代建筑》杂志对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园的报道——包括建筑师的作品、文本以及同行的讨论与评述.文章试图阐释王澍"一种差异性世界的建造"这一概念的深层哲学内涵.指出以王澍为代表的批评性实践和建筑批评的意义与矛盾之处。《时代建筑》对象山校园做了多角度、多层级的介入,报道、阐释与批评,这一过程本身也创造了一个差异性的话语世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差异 话语 世界 建造 象山校园
下载PDF
建筑共生与衍生: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再观察
6
作者 毕向前 周言 《建筑与文化》 2020年第9期131-133,共3页
反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别具一格的建筑和连续排布的空间形态特征,究其缘由,一方面,归于类型化建筑单元的复制与重叠;另外一方面,在尺度、形制接近的不同建筑类型之间,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共生和衍生的效应。对此类现象进行观察,不仅能... 反观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别具一格的建筑和连续排布的空间形态特征,究其缘由,一方面,归于类型化建筑单元的复制与重叠;另外一方面,在尺度、形制接近的不同建筑类型之间,产生了多种形式的共生和衍生的效应。对此类现象进行观察,不仅能了解基础性的地域建筑形式,还有利于深层次挖掘传统空间组合关系的更多内在原因。文章旨在从象山校区建筑共生与衍生现象出发,以符号学、建筑形式类型化角度,对象山校区设计中如何做到“民族性”与“现代化”的交融及建筑“形”与“意”的当代表达进行分析,以期为城市建筑设计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象山校区 共生与衍生 符号学 类型化 地域建筑
下载PDF
王澍作品中的透明性解读--以中国美院象山校区二期为例
7
作者 管典 《城市建筑》 2019年第35期66-67,共2页
笔者在考察象山校区之后,发现其暗合透明性的逻辑。文章首先介绍了物理与现象透明的概念,然后结合象山校区的教学楼解读建筑的透明性特征与设计方法,为相关理论在设计实践中的运用提供新的参照。
关键词 透明性 象山校区 王澍 空间操作
下载PDF
简析建筑设计的绿色使命——以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8
作者 闫晨 宋怡源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2年第3期126-128,共3页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类的生产与消费活动在刺激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全球变暖与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当今时代全人类需要面临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也引起了设计师们的广泛关注。由此产生了以节... 当今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人类的生产与消费活动在刺激经济增长与技术进步的同时,也导致了自然资源的快速消耗。全球变暖与自然资源的枯竭,是当今时代全人类需要面临的问题,生态环境的日益恶化也引起了设计师们的广泛关注。由此产生了以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为目的设计理念,绿色设计应运而生。设计师王澍作为普利兹克奖获得者,其作品的设计理念得到了世界的广泛认可,本文以绿色设计理念为基础,通过考察王澍的建筑案例——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探讨其绿色建筑思维、空间构建以及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观念,为中国建筑设计的绿色可持续发展提供可行性探索途径,总结出新的绿色设计方法及思考方向。探索出更为符合社会发展需要的绿色设计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设计 绿色建筑 王澍 象山校区
下载PDF
四步走近王澍——对文人建筑师的一次解读 被引量:1
9
作者 陶钧 王畅 《江苏建筑》 2012年第2期1-3,共3页
通过"访谈初识"、"亲述感悟"、"游历象山"、"解读文字"这4个步骤,对中国文人建筑师王澍的设计作品与思想进行一次全面的解读。其中着重分析了王澍在创作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设计时的灵感... 通过"访谈初识"、"亲述感悟"、"游历象山"、"解读文字"这4个步骤,对中国文人建筑师王澍的设计作品与思想进行一次全面的解读。其中着重分析了王澍在创作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建筑设计时的灵感来源和思想方法。同时通过对王澍所撰写文章的理解来挖掘王澍的文人特质和其所想表达的建筑哲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澍 文人建筑师 象山美院 造园 解读
下载PDF
批判性地域主义视角下建筑设计思路比较--以珊纳特塞罗市政厅和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为例
10
作者 杨云舒 李莎莎 +1 位作者 王渊洁 付鹏 《城市建筑》 2023年第24期184-186,共3页
珊纳特赛罗市政厅是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代表作品,他根植于芬兰民族文化,将自然融入现代建筑中,创作富有人情味的地域建筑。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中国建筑师王澍的设计作品,他通过对中国传统山水的转译,实现了建筑与自然... 珊纳特赛罗市政厅是芬兰建筑师阿尔瓦·阿尔托的代表作品,他根植于芬兰民族文化,将自然融入现代建筑中,创作富有人情味的地域建筑。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是中国建筑师王澍的设计作品,他通过对中国传统山水的转译,实现了建筑与自然文化的融合。文章从建筑平面形式的表达、空间秩序、建筑与气候等自然要素的关系以及乡土材料的运用四个方面进行阐述,对比分析中西方两位建筑师对批判的地域建筑的不同表达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批判性地域主义 珊纳特赛罗市政厅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阿尔瓦·阿尔托 王澍
下载PDF
当代高校图书馆设计探析——以四川美术学院、苏州大学文正学院和中国美术学院为例
11
作者 王晓红 《重庆建筑》 2016年第6期9-11,共3页
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承载着城市、校园的文脉和历史,它与传统建筑元素之间的对话,与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的结合,造就了中国图书馆建筑的民族独创性。该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新构的设计思路与高校图书... 图书馆作为一种重要的建筑类型,承载着城市、校园的文脉和历史,它与传统建筑元素之间的对话,与自然条件、地域文化的结合,造就了中国图书馆建筑的民族独创性。该文从时代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中国传统建筑元素新构的设计思路与高校图书馆设计结合的必要性。结合实例探索中国传统建筑元素重构的策略及其与当代高校图书馆建筑相结合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传统建筑元素 图书馆设计 四川美术学院虎溪校区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校区 苏州大学文正学院
下载PDF
国美象山校区对中国传统园林空间的继承与思辨
12
作者 黄曼姝 陶垠颖 《城市建筑》 2020年第20期52-53,共2页
中国传统园林和校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类型,但在如今开放、自由的办校思想下,二者之间却可以产生融合。建筑师秉承其"造园"建筑理念,继承了传统园林的空间形态和营造手法,设计了国美象山校区。本文通过对国美象山校区和中... 中国传统园林和校园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建筑类型,但在如今开放、自由的办校思想下,二者之间却可以产生融合。建筑师秉承其"造园"建筑理念,继承了传统园林的空间形态和营造手法,设计了国美象山校区。本文通过对国美象山校区和中国传统园林的空间进行比较和分析,试图探讨校园与园林共融的创新性和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美象山校区 传统园林 空间类型 继承 思辨
下载PDF
中国美院象山校区空间可读性调查与评价
13
作者 胡兴 《中外建筑》 2017年第10期134-137,共4页
中国美院象山新校区可以被看作一个具有连贯的可意象性的城市。参照林奇在《城市意象》中考察三个城市的研究方法,对象山校区一期和二期工程的空间可读性进行评价,并预测和验证其中的群体意象。同时反思林奇理论在城市空间设计上的局限性。
关键词 中国美术学院象山新校区 凯文林奇 城市意象 空间可读性 城市设计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