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62篇文章
< 1 2 14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填海造地生态损害评估:理论、方法及应用研究 被引量:130
1
作者 彭本荣 洪华生 +3 位作者 陈伟琪 薛雄志 曹秀丽 彭晋平 《自然资源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714-726,共13页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 论文建立了一系列生态—经济模型,用于评估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以及被填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用所建立的模型对厦门填海造地进行经验估算,得出在厦门每m2填海造地生态损害的价值为279元,远远高于现行的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加上海域作为生产要素的价值,厦门工业用填海造地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327.82元/m2,商业用填海造地的海域使用金征收标准应该为相邻土地价格的50%~55%。研究结果可以为制定填海造地规划和控制填海造地的经济手段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填海造地 生态损害 评估模型 经济手段 厦门
下载PDF
厦门湿地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评估 被引量:109
2
作者 陈鹏 《湿地科学》 CSCD 2006年第2期101-107,共7页
厦门湿地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其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基础,也是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的基础。依据2003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将厦门市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浅海水域、滩涂、河口水域... 厦门湿地具有多种重要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对其服务功能进行评估是湿地保护与合理开发的基础,也是确保湿地资源的可持续性利用的基础。依据2003年Landsat TM遥感影像解译数据,将厦门市湿地生态系统类型划分为浅海水域、滩涂、河口水域、河流、水库、红树林、滩涂、沙滩、盐田等9个类型,着重针对湿地提供的栖息地、湿地产品、涵养水源、污染净化、抵御海洋灾害、旅游以及文化科研等7种服务功能,采用生态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来评估各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价值。结果表明:厦门湿地的服务功能总价值为135.54亿元/a,其中湿地的污染净化功能的价值量最大,为66.46亿元/a,其次旅游休闲的功能价值为33.14亿元/a。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价值评估 厦门
下载PDF
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 被引量:88
3
作者 关琰珠 郑建华 庄世坚 《中国发展》 2007年第2期21-27,共7页
该文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论述了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大主线为支撑的... 该文阐述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研究的重要意义,在论述了建立生态文明指标体系的指导思想、理论基础、设计原则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文明指标体系框架。确定了以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为核心,以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两大主线为支撑的生态文明指标体系,并以厦门市为例对生态文明指标体系进行了可达性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文明 指标体系 厦门
下载PDF
厦门市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 被引量:93
4
作者 石龙宇 崔胜辉 +1 位作者 尹锴 刘江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08-714,共7页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产生影响。以厦门市为研究区域,引入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析当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将研究区划分为农田、森林和湿地三个生态系统,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生...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通过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与功能,进而对生态系统服务的供应产生影响。以厦门市为研究区域,引入土地利用强度指数,分析当地土地利用/覆被变化过程;将研究区划分为农田、森林和湿地三个生态系统,参考已有研究成果,构建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模型,探讨区域整体服务价值的演变过程;并通过土地系统和生态系统二者的耦合变化关系探讨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生态系统服务的影响过程。结果表明:近20年来,厦门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总量随土地利用强度的增强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由1987年的34.8亿元增加到2007年的39.0亿元,供给服务和调节服务是最主要的生态系统服务类型;土地利用强度的变化与供给服务和文化服务呈现正相关关系,而与调节服务和支持服务呈现负相关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生态系统服务 评价模型 厦门市
原文传递
旅游者服务感知、地方依恋与忠诚度——以厦门为例 被引量:79
5
作者 贾衍菊 林德荣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390-400,共11页
旅游者忠诚度是近年来旅游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以往研究忽视了旅游者情感因素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的视角,综合旅游者服务感知、地方依恋以及忠诚度理论,构建了忠诚度驱动因素模型。选取国内休闲旅游地——厦门... 旅游者忠诚度是近年来旅游学研究领域的热点话题,但以往研究忽视了旅游者情感因素对于个体行为的影响。从自我调节态度理论的视角,综合旅游者服务感知、地方依恋以及忠诚度理论,构建了忠诚度驱动因素模型。选取国内休闲旅游地——厦门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厦门旅游者服务感知共有"接待服务感知"、"景区服务感知"和"公共服务感知"三个维度;2公共服务感知对总体满意度的影响效应最大,其次是景区服务感知,而接待服务感知的影响并不显著;3总体满意度不仅直接影响忠诚度,且通过地方依恋的中介作用实现;4对于地方依恋的两个维度,地方依赖对忠诚度的影响效应更大。该研究结果不仅揭示了"服务感知→总体满意度→地方依恋→旅游者忠诚度"的复杂影响路径,也证实了自我调节态度理论的评价—情感响应—行为响应顺序在目的地管理层面的适用性。因此,要求旅游目的地管理者在实践中必须全面提升目的地服务质量,改善景区服务水平,注重旅游者情感体验管理,培育旅游者对目的地的依恋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忠诚度 旅游者服务感知 满意度 地方依恋 厦门
原文传递
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实现城乡区域资源环境统筹发展——厦门市开展“多规合一”改革的思考与实践 被引量:79
6
作者 王蒙徽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9-13,42,共6页
分析我国目前规划建设存在空间规划相互冲突、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缺乏、审批效率低下、信息不公开导致社会矛盾等问题,阐述"多规合一"在贯彻中央战略部署、满足城市转型发展内在需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分析我国目前规划建设存在空间规划相互冲突、统一的空间规划管理体系缺乏、审批效率低下、信息不公开导致社会矛盾等问题,阐述"多规合一"在贯彻中央战略部署、满足城市转型发展内在需求、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等方面的重大意义。介绍厦门"多规合一"工作以高度共识的城市发展战略作为顶层设计、以"一张蓝图严格管控"和"一个平台协同管理"构建空间规划体系、以审批制度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和以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上下联动为保证机制的具体实践。总结厦门"多规合一"在顶层设计、城乡统筹发展、综合管理、项目落地、依法治市等方面的成效,提出完善空间规划体系、深化再造审批流程、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等下一步工作建议。厦门的"多规合一"实践将为其他城市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规合一 职能转变 统筹发展 厦门
下载PDF
厦门市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解析 被引量:77
7
作者 张棕巍 胡恭任 +2 位作者 于瑞莲 胡起超 刘贤荣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7期1947-1954,共8页
为探讨厦门市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4年8月和12月同步采集了城区和郊区的PM_(2.5)样品.用离子色谱分析了9种水溶性离子(F^-、Cl^-、NO_3^-、SO_4^(2-)、Na^+、K^+、NH_4^+、Ca^(2+)和Mg^(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 为探讨厦门市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及来源,于2014年8月和12月同步采集了城区和郊区的PM_(2.5)样品.用离子色谱分析了9种水溶性离子(F^-、Cl^-、NO_3^-、SO_4^(2-)、Na^+、K^+、NH_4^+、Ca^(2+)和Mg^(2+))的质量浓度.结果表明,厦门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浓度处于较低水平,总水溶性离子浓度(μg/m^3)顺序为:冬季城区(18.16)>冬季郊区(14.55)>夏季郊区(6.87)>夏季城区(5.33),降水对水溶性离子有显著的去除作用.观测期间,夏季PM_(2.5)阴离子相对亏损,冬季反之.SO_4^(2-)、NO_3^-、NH_4^+(简称SNA)占全部水溶性离子质量浓度之和的比例达79.64%以上,表明厦门市大气PM_(2.5)二次污染较严重.相关性分析和SNA三角图解表明厦门市夏季NH_4^+主要以(NH4)2SO4的形式存在,其次为NH_4NO_3及碱性游离NH_4^+;冬季则主要以(NH_4)_2SO_4和NH_4NO_3的形式存在,其次为NH_4Cl.N/S值表明夏季PM_(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以燃煤源排放为主,冬季以交通排放为主,总体呈现出交通源与燃煤污染并存的复合型污染特征,但受海洋源的影响很小.主成分分析进一步表明厦门市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主要来自燃煤源、交通排放和生物质燃烧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M2.5 水溶性离子 时空分布 污染来源 厦门
下载PDF
厦门冬春季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及臭氧生成潜势 被引量:76
8
作者 徐慧 张晗 +1 位作者 邢振雨 邓君俊 《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1-17,共7页
2014年1~4月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开展冬春季节大气样品的采集,采用大气预浓缩系统与GC/MS联用技术定量了48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比分析了冬春季城区和郊区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 2014年1~4月在厦门市城区和郊区开展冬春季节大气样品的采集,采用大气预浓缩系统与GC/MS联用技术定量了48种大气挥发性有机物(VOCs),对比分析了冬春季城区和郊区大气VOCs的污染特征,并利用最大增量反应活性(MIR)估算了大气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OFP).结果表明,冬季厦门城区和郊区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11.13×10-9和7.17×10-9,春季厦门城区和郊区大气中VOCs的平均体积分数分别为24.88×10-9和11.27×10-9,且均表现为烷烃>芳香烃>烯烃.通过B/T值探讨城区和郊区VOCs的来源发现,机动车和溶剂挥发是城区VOCs的主要来源,郊区VOCs除了局地源的贡献外,还受到外来污染物扩散传输的影响.城、郊区的主要VOCs包括丙烯、正丁烷、异丁烷、正戊烷、异戊烷、正己烷、苯、甲苯、乙苯和间对二甲苯,这10种组分对两地VOCs的贡献表现为春季(城区和郊区分别为62.83%和53.74%)高于冬季(城区和郊区分别为61.57%和45.83%).城、郊区VOCs的臭氧生成潜势分析显示,芳香烃的相对贡献率最大,其次是烯烃,烷烃最小.C3、C4类烯烃和苯系物是厦门城区和郊区活性较高的物种,对臭氧的贡献较大.比较观测期间城区和郊区VOCs的平均MIR值可知,郊区VOCs的活性高于城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挥发性有机物 城区 郊区 臭氧生成潜势 厦门
原文传递
基于网络口碑的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以厦门市为例 被引量:71
9
作者 朱翠兰 侯志强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489-495,共7页
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口碑(IWOM)逐渐成为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有效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以网络口碑的形式获取或者传递旅游信息。本研究通过搜索厦门旅游网络口碑案例,对其进行文本和相关属性分析,并将文本分析内容通过... 依托于计算机技术的网络口碑(IWOM)逐渐成为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有效方式之一,越来越多的旅游者以网络口碑的形式获取或者传递旅游信息。本研究通过搜索厦门旅游网络口碑案例,对其进行文本和相关属性分析,并将文本分析内容通过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归类整理,得出影响厦门旅游形象感知相关因子的权重和厦门市旅游形象概况。结果显示,整体形象感知因素在网络口碑中感知较为明显,整体满意度、景区满意度和餐饮在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因子中所占比重较高。通过网络口碑实现对旅游目的地形象的构建,其时效性较强、覆盖面较广、信息获取便捷、保存时间较长、影响效应大。网络口碑的旅游形象感知研究可以帮助当地政府和旅游行政管理部门适时调整政策和管理力度,旅游经营者调整经营策略和提高服务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口碑 旅游目的地 形象感知 厦门
下载PDF
厦门岛城市空间扩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9
10
作者 吝涛 李新虎 +2 位作者 张国钦 赵千钧 崔胜辉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15-726,共12页
海岸带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最集中的区域,海岛作为海岸带的一个特殊地理组成,其城市空间扩张过程可以理解为城市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晶。本文以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岛为例,结合厦门岛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城市规划、... 海岸带是目前世界上城市化最集中的区域,海岛作为海岸带的一个特殊地理组成,其城市空间扩张过程可以理解为城市发展与自然地理环境之间相互耦合作用的结晶。本文以中国东南沿海的厦门岛为例,结合厦门岛城市发展的相关政策、城市规划、人口、产业等历史与现状资料的文本分析,通过图片修整和遥感地理信息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首先回顾厦门岛近100年的城市化历程,分析厦门岛海岸线、岛屿形状、建成区、交通、行政区划及主要土地利用类型历史变化及城市空间扩张特征;然后从行政区划、城市总体规划、产业发展、地形、围填海、交通和人口等方面分别探讨影响海岛城市空间扩张的潜在决定因素;总结各种因素对海岛城市空间扩张的作用;以期为中国甚至世界其它沿海城市合理开发海岛,促进海岸带可持续城市化提供科学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岛 城市化 空间扩张 决定因素 厦门
原文传递
厦门海岸红树林的保护与生态恢复 被引量:55
11
作者 林鹏 张宜辉 杨志伟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B06期1-6,共6页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厦门海岸红树林面积从60年代初的320hm2降至现有的21hm2.红树林的消失严重影响了厦门海湾的生态... 红树林生态系统在维持海湾河口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平衡中起着特殊的作用.由于许多港湾围海造田、围滩(塘)养殖、填滩造陆和码头与道路的建设,厦门海岸红树林面积从60年代初的320hm2降至现有的21hm2.红树林的消失严重影响了厦门海湾的生态系统,使得生物多样性和滨海环境质量下降,同时导致外来物种的入侵,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已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本文在红树林引种及栽培技术研究工作以及厦门东西海域红树林宜林地现状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一套红树林宜林地选择标准,提出厦门红树林造林主要影响因素.并论述厦门海岸红树林的环境保护与生态恢复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海岸 红树林生态系统 河口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围海造田 厦门海湾 60年代 外来物种 环境质量 现状调查 研究工作 栽培技术 环境保护 选择标准 宜林地 西海域
下载PDF
有毒甲藻──塔玛亚历山大藻在厦门地区虾塘引起赤潮 被引量:54
12
作者 林元烧 《台湾海峡》 CAS CSCD 1996年第1期16-18,共3页
材料于1994年7月采自厦门及邻近地区对虾养殖池。塔玛亚历山大藻藻体细胞形态准圆形,长略大于宽。细胞长16~31μm,宽13~30μm。甲板排列公式为Ap,4′,6″,6c,8s,5,2。其孢囊长椭圆形,长径22~26μm,,短径18~22μm,表面... 材料于1994年7月采自厦门及邻近地区对虾养殖池。塔玛亚历山大藻藻体细胞形态准圆形,长略大于宽。细胞长16~31μm,宽13~30μm。甲板排列公式为Ap,4′,6″,6c,8s,5,2。其孢囊长椭圆形,长径22~26μm,,短径18~22μm,表面光滑。采样期间虾池表层水温28~31℃,盐度15~3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江潮 亚历山大藻 厦门 甲藻 虾池
下载PDF
厦门空气污染指数与地面气象要素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59
13
作者 郑美秀 周学鸣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10年第3期53-57,共5页
利用相关统计法分析2006—2008年厦门市地面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风速、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对空气污染指数均有显著负效应作用,气压起显著正效应作用;风向影响较为复杂,NNW—N—E—ESE风起正效应... 利用相关统计法分析2006—2008年厦门市地面气象要素对空气污染指数变化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风速、气温、降水、相对湿度和水汽压对空气污染指数均有显著负效应作用,气压起显著正效应作用;风向影响较为复杂,NNW—N—E—ESE风起正效应作用,SE—S—W风起负效应作用,厦门风向总体不利空气质量提高,全年仅夏季盛行SE—S—W风。API指数与风向、气温、降水、气压、相对湿度和水汽压的季节变化规律有高相关性。API指数与气象要素中的水汽压关系最相关,其次是气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PI指数 地面气象要素 相关分析 厦门
下载PDF
Remote sensing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and its changes in Xiamen City of SE China 被引量:52
14
作者 XUHan-qiu CHENBen-qi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04年第2期276-281,共6页
World-wide urbanization has significantly modified the landscape, which has important climatic implications across all scales due to th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atural land cover and introduction of urban materials. ... World-wide urbanization has significantly modified the landscape, which has important climatic implications across all scales due to the simultaneous removal of natural land cover and introduction of urban materials. This resulted in a phenomenon known as an urban heat island(UHI). A study on the UHI in Xiamen of China was carried out using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Satellite thermal infrared images were used to determine surface radiant temperatures. Thermal remote sensing data were obtained from band 6 of two Landsat TM/ETM\++ images of 1989 and 2000 to observe the UHI changes over 11-year period. The thermal infrared bands were processed through several image enhancement technologies. This generated two 3-dimension-perspective images of Xiamen's urban heat island in 1989 and 2000, respectively, and revealed heat characteristics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features of the UHI. To find out the change of the UHI between 1989 and 2000, the two thermal images were first normalized and scaled to seven grades to reduce seasonal difference and then overlaid to produce a difference image by subtracting corresponding pixels. The difference image showed an evident development of the urban heat island in the 11 years. This change was due largely to the urban expansion with a consequent alteration in the ratio of sensible heat flux to latent heat flux. To quantitatively compare UHI, an index called Urban-Heat-Island Ratio Index(URI) was created. It can reveal the intensity of the UHI within the urban area.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ndex was based on the ratio of UHI area to urban area. The greater the index, the more intense the UHI was. The calculation of the index for the Xiamen City indicated that the ratio of UHI area to urban area in 2000 was less than that in 1989. High temperatures in several areas in 1989 were reduced or just disappeared, such as those in old downtown area and Gulangyu Island. For the potential mitigation of the UHI in Xiamen, a long-term heat island reduction strategy of planting shade trees and us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mote sensing urban heat island urban-heat-island ratio index digital brightness model xiamen City
下载PDF
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动态变化的遥感检测与分析 被引量:46
15
作者 李天宏 韩鹏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37-543,共7页
在分析1990年和1997年两个时相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的基础上,得到了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厦门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开发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 在分析1990年和1997年两个时相陆地卫星TM遥感图像的基础上,得到了厦门市土地利用/覆盖的动态变化信息,并对其数量变化和空间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90~1997年,厦门市的城镇建设用地和开发用地显著增加,耕地被占用的现象比较突出,开发用地的重点也由厦门经济特区向近郊区转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 遥感 厦门市 空间分布
下载PDF
1953—2008年厦门地区的灰霾天气特征 被引量:54
16
作者 范新强 孙照渤 《大气科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604-609,共6页
利用厦门气象局气象观测站1953—200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厦门市环保局2001—2005年PM10、SO2、NOX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厦门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大气污染物与霾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多a... 利用厦门气象局气象观测站1953—2008年地面气象观测资料和厦门市环保局2001—2005年PM10、SO2、NOX环境监测资料,分析了厦门地区霾天气的气候特征、气象要素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探讨了大气污染物与霾天气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过去的50多a中,年日照时数及能见度有明显下降的趋势;厦门市灰霾日数总体呈上升趋势,尤其近十年来更加明显;厦门夏秋季节霾日少于冬春季节;2000年以来,随着霾日的增加,霾的持续日数也迅速增加;风速增大不利于霾的形成,高相对湿度有利于霾的形成;近年来大气污染日益严重,污染物(SO2、NOX、PM10)浓度增大导致霾日数增加,能见度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厦门 大气污染
下载PDF
基于LMDI分解的厦门市碳排放强度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9
17
作者 刘源 李向阳 +2 位作者 林剑艺 崔胜辉 赵胜男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2378-2387,共10页
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基于厦门市2005—2010年各部门终端消费数据对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因素分解,并将传统分析仅注重产业部门的能源碳排放,拓展到全... 研究碳排放强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影响因素对于指导低碳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应用对数平均权重分解法(LMDI),基于厦门市2005—2010年各部门终端消费数据对碳排放强度指标进行因素分解,并将传统分析仅注重产业部门的能源碳排放,拓展到全面考虑产业部门和家庭消费的能源活动和非能源活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2005—2010年厦门市碳排放强度下降17.29%,其中产业部门能源强度对总碳排放强度变化影响最大(贡献63.07%),家庭消费能源强度是碳排放强度下降的主要抑制因素(-45.46%)。从影响效应角度看,经济效率对碳排放强度下降贡献最大,碳排系数减排贡献最小;从部门减排贡献角度看,第二产业贡献最大,家庭消费贡献最小。总体而言,厦门市未来碳减排重点部门在第二产业,优化产业结构和能源结构有较大减排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排放强度 LMDI 因素分解 厦门市
下载PDF
基于Landsat-8影像的沿海城市公园冷岛效应——以厦门为例 被引量:45
18
作者 花利忠 孙凤琴 +1 位作者 陈娇娜 唐立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2期8147-8157,共11页
城市公园主要由水体和绿色植被等景观构成,其形成的公园冷岛(Park cool island,PCI)已成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景感生态学中的景感营造理念规划设计城市公园或优化公园空间结构有助于增强公园冷岛效应,进一步改善局地... 城市公园主要由水体和绿色植被等景观构成,其形成的公园冷岛(Park cool island,PCI)已成为减缓城市热岛效应的重要途径之一。采用景感生态学中的景感营造理念规划设计城市公园或优化公园空间结构有助于增强公园冷岛效应,进一步改善局地城市热环境。选择沿海城市——厦门市为研究对象,基于2013年8月的Landsat-8 OLI/TIRS遥感影像和Google Earth高分影像数据,首先提取了研究区15个公园的土地利用信息,采用改进的地表温度单通道算法,获取了城市公园地表温度数据,并采用缓冲区分析、景观格局指数和多元统计等方法定量分析公园内部平均地表温度、城市公园冷岛强度(即降温幅度)、公园冷岛影响距离(即对周边区域的降温范围)三者的主要影响因子,并利用景感生态学原理初步剖析了城市公园景感营造的原则。结果显示:(1)公园面积和公园建设用地面积是影响公园平均温度的关键因子(R^(2)=0.915),这两个因子与公园平均温度均呈显著非线性相关;公园面积存在阈值55 hm^(2)左右;(2)公园冷岛PCI强度由公园绿地面积、公园建筑面积和面积-周长形状指数(P/A)三个因子决定(R^(2)=0.911);公园冷岛PCI强度与公园绿地面积呈显著非线性正相关,与公园建筑面积呈显著非线性负相关,与面积-周长形状指数(P/A)呈显著线性负相关;在确保公园绿地面积达到一定阈值时,应该尽量降低公园建筑面积,增加公园形状复杂度,有利于其PCI强度的增加,缓解城市热岛效应;(3)公园冷岛影响距离由公园面积和公园水体面积比例决定(R^(2)=0.719),公园冷岛影响距离与两者呈显著正相关;绿地公园中提高公园水体的面积比例,有助于增大公园冷岛的影响距离;(4)城市公园的规划与设计,需要运用景感生态学的原理,从缓解城市热岛效应的角度,充分考虑公园大小、形状、土地利用类型组成比例及空间配置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热岛 厦门 景感生态 地表温度 公园冷岛
下载PDF
Spatial-Temporal Pattern and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s in Xiamen 被引量:41
19
作者 QUAN Bin CHEN Jian-Fei +4 位作者 QIU Hong-Lie M. J. M. ROMKENS YANG Xiao-Qi JIANG Shi-Feng LI Bi-Cheng 《Pedosphere》 SCIE CAS CSCD 2006年第4期477-488,共12页
Using Landsat TM data of 1988, 1998 and 2001,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s during 13 years from 1988 to 2001 in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 of Xiamen, China was analyze... Using Landsat TM data of 1988, 1998 and 2001, the dynamic process of the spatial-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land use changes during 13 years from 1988 to 2001 in the special economic zone of Xiamen, China was analyzed to improve understanding and to find the driving forces of land use change so that sustainable land utilization could be practiced. During the 13 years cropland decreased remarkably by nearly 11304.95 ha. The areas of rural-urban construction and water body increased by 10 152.24 ha and 848.94 ha, respectively. From 1988 to 2001, 52.5% of the lost cropland was converted into rural-urban industrial land. Rapid urbanization contributed to a great change in the rate of cropland land use during these years. Land-reclamation also contributed to a decrease in water body area as well as marin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destruction. In the study area 1) urbanization and industrialization, 2) infrastructure and agricultural intensification, 3) increased affluence of the farming community, and 4) policy factors have driven the land use changes. Possible sustainable land use measures included construction of a land management system, land planning, development of potential land resources, new technology applications, and marine ecological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riving force GIS land use change remote sensing xiamen
下载PDF
几种主要养殖贝类滤水率的研究 被引量:36
20
作者 林元烧 曹文清 +3 位作者 罗文新 郭东晖 郑爱榕 黄长江 《海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86-92,共7页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厦门海域4种主要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和翡翠贻贝的滤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这4种贝类的滤水率范围为54~74.8cm3/(g·min),滤水率大小顺序依次为僧帽牡蛎、缢蛏、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2)单... 在实验室条件下对厦门海域4种主要养殖贝类,僧帽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和翡翠贻贝的滤水率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这4种贝类的滤水率范围为54~74.8cm3/(g·min),滤水率大小顺序依次为僧帽牡蛎、缢蛏、翡翠贻贝、菲律宾蛤仔;(2)单位体重滤水率与个体大小之间呈负幂函数关系(FR=aWb,FR’=aWb-1),b—1值范围在-0.435 6~-0.392之间;(3)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对中肋骨条藻的滤水率高于对塔马亚历山大藻和锥状施克里普藻的滤水率;(4)僧帽牡蛎和菲律宾蛤仔滤水率与藻类密度之间呈现负幂函数关系(FR’=aDb-1),其b-1值分别为-0.143和-0.215 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壳贝类 滤水率 厦门海域 僧帽牡蛎 菲律宾蛤仔 缢蛏 翡翠贻贝 藻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