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兴山峡口早三叠世双壳类生物地层及古群落分析 被引量:6
1
作者 李慧 童金南 +1 位作者 任江波 张杰 《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733-742,共10页
湖北兴山峡口剖面位于早三叠世中扬子碳酸盐缓坡较深水区域,是我国海相二叠系-三叠系典型剖面之一.根据该剖面下三叠统大冶组地层中双壳类的垂直分布,结合区域资料,将该地区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划分为4个生物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依次为:(1)... 湖北兴山峡口剖面位于早三叠世中扬子碳酸盐缓坡较深水区域,是我国海相二叠系-三叠系典型剖面之一.根据该剖面下三叠统大冶组地层中双壳类的垂直分布,结合区域资料,将该地区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划分为4个生物地层单位,自下而上依次为:(1)Claraiastachei-C.griesbachi带;(2)Claraia concentrica-C.hubeiensis带;(3)Eumorphotis multiformis-E.in-aequicostata带;(4)Posidoniacircularis-P.cf.wengensis带.为了探讨生物群面貌与环境演变之间的关系,根据双壳类的产出特征及其赋存岩石的沉积特征,建立了3个化石群落:(1)Claraiaconcentrica-C.aurita群落;(2)Eumorphotisinaequicostata-E.multiformis群落;(3)Posidoniacircularis群落.早三叠世早期双壳类群落演替,反映了该地区早三叠世早Dienerian期海水曾一度变浅,之后随着海侵的扩大,水体逐渐加深.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后海洋环境动荡,可能是早三叠世海洋生态系复苏过程延长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三叠世 双壳类 生物地层 群落 湖北兴山峡口.
原文传递
从夏口之战略地位论曹操赤壁战败的原因 被引量:1
2
作者 朱子彦 边锐 《许昌学院学报》 CAS 2007年第1期26-30,共5页
赤壁之战胜败原因后人多有评说,几成定论。但鲜有从夏口的地理位置、战略形势的角度检讨曹操失败之因。夏口“分荆襄之胜而压荆襄之口”,是荆、扬二州的“心喉”。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夺取江陵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 赤壁之战胜败原因后人多有评说,几成定论。但鲜有从夏口的地理位置、战略形势的角度检讨曹操失败之因。夏口“分荆襄之胜而压荆襄之口”,是荆、扬二州的“心喉”。曹操赤壁之战失利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在夺取江陵之后,被胜利冲昏了头脑。因而忽视了夏口的重要战略地位,没有乘胜追击势单力孤的刘备,占领夏口这一战略要地,致使刘备得到喘息之机,并与孙权联合,最终导致了曹操的惨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口 曹操 赤壁之战
下载PDF
古夏口城地望考辨 被引量:1
3
作者 石泉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0年第4期437-445,共9页
流行的传统说法一直将汉末三国至梁陈之际的夏口城定在今武汉市境内,实误。本文从原始文献特别是汉魏六朝时人的有关记载出发,结合一系列相关地名的定位,通过细密的考证与分析,初步认定古夏口城实当位于汉水中游今钟祥市或稍南处;... 流行的传统说法一直将汉末三国至梁陈之际的夏口城定在今武汉市境内,实误。本文从原始文献特别是汉魏六朝时人的有关记载出发,结合一系列相关地名的定位,通过细密的考证与分析,初步认定古夏口城实当位于汉水中游今钟祥市或稍南处;正是在梁陈之际的大动乱中,位于钟祥的古夏口城遭到毁灭性的破坏。此后“夏口”之名遂由钟祥迁移至今武汉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口 地望 武汉 钟祥市 古夏水源流 地望变迁
下载PDF
汉末三国的夏口与江夏战局 被引量:1
4
作者 宋杰 《史学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6-31,共16页
夏口位于江沔交汇之所,能够控制长江中游水运交通及驶往江陵、襄阳的夏水、汉水航道,因而受到各方的重视与争夺。孙权先后在南北两岸的黄鹄山和鲁山筑城屯兵,设置船官与港坞,作为国都武昌的军事屏障,并"遣将入沔,与敌争利",... 夏口位于江沔交汇之所,能够控制长江中游水运交通及驶往江陵、襄阳的夏水、汉水航道,因而受到各方的重视与争夺。孙权先后在南北两岸的黄鹄山和鲁山筑城屯兵,设置船官与港坞,作为国都武昌的军事屏障,并"遣将入沔,与敌争利",获得成功。曹魏后期至晋初对夏口实施了筑垒进逼的用兵方略,蚕食吴国领土,专设江北都督以统辖江夏战区。孙吴末年将荆州军政重心西移到乐乡、西陵,而夏口、武昌兵力削弱,将非其任,以致在晋军灭吴之役中望风溃降,未能起到江防砥柱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口 江夏 黄祖 刘备 孙权 陆逊 羊祜
原文传递
《三国志》质疑一则——赤壁之战前刘备退守地点考论
5
作者 常浩 《湖北文理学院学报》 2016年第12期12-14,共3页
《三国志》文笔简洁、考据审慎的治史态度,为后人称道。但是,由于其行文过于简略之故,也造成了部分史实含混不清,记载存疑等情况。关于赤壁之战前刘备的退守地点,《志》的记载是夏口,而裴松之所引《江表传》的记载则是樊口。结合相关史... 《三国志》文笔简洁、考据审慎的治史态度,为后人称道。但是,由于其行文过于简略之故,也造成了部分史实含混不清,记载存疑等情况。关于赤壁之战前刘备的退守地点,《志》的记载是夏口,而裴松之所引《江表传》的记载则是樊口。结合相关史料,通过从夏口与樊口的地理位置、两者对于曹操南征的战略意义、曹操南征真实目的的进行分析,可以看出,刘备的退守地点很可能并非江夏的夏口,而是鄂县的樊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国志》 刘备 赤壁之战 夏口 樊口
下载PDF
夏口断层封闭性及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模式 被引量:37
6
作者 高先志 杜玉民 张宝收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76-78,共3页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 ,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 ,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 惠民凹陷西部的临南洼陷是该凹陷的主要生烃中心 ,其南侧的夏口断层的封闭性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油气运移方向和油气藏分布。影响夏口断层封闭性的主要因素是其活动性、断面特征和断移地层的泥地比 ,通过夏口断层的断面形态成图和断层泥涂抹系数计算 ,定量评价其封闭能力 ,认为其东段、西段封闭性好于中段 ,东段封闭性又好于西段。据此认为 ,位于该断层西段的临南油田油气藏的形成有赖于断面阻隔了油气继续向临南斜坡运移 ,而位于该断层中段的曲堤油田的形成是因为断面不封闭 ,成为来自临南洼陷的油气运移至断层上盘断块圈闭成藏的输导通道。图 4表 3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运移 油气藏分布 断层封闭性 惠民凹陷 夏口断层
下载PDF
惠民凹陷西南缓坡带新生代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特征 被引量:21
7
作者 韩天佑 漆家福 林会喜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245-248,共4页
惠民凹陷西南斜坡是一长期发育的稳定斜坡 ,其上发育不同产状的基底断层 ,构成复杂的断块构造。早第三纪断陷阶段 ,断裂强烈活动 ,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晚第三纪、第四纪 ,大多数断裂均停止了活动。运用泥涂抹系数 ,对夏口... 惠民凹陷西南斜坡是一长期发育的稳定斜坡 ,其上发育不同产状的基底断层 ,构成复杂的断块构造。早第三纪断陷阶段 ,断裂强烈活动 ,对沙河街组沉积有明显的控制作用。晚第三纪、第四纪 ,大多数断裂均停止了活动。运用泥涂抹系数 ,对夏口断层封闭性进行研究 ,结果表明 ,以夏口断层的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为界 ,之上封闭性好 ,之下封闭性差。这一特征决定了临南洼陷沙河街组三段中亚段以上层位的油气无法穿过夏口断层 ,只能在断层上盘形成聚集 ;以下层位的油气却能穿过夏口断层 ,进入到西南斜坡。因此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构造演化 断层封闭性 油气成藏 夏口断层 惠民凹陷
下载PDF
基于水化学和氢氧同位素的峡口隧道涌水来源识别 被引量:22
8
作者 罗明明 黄荷 +2 位作者 尹德超 周宏 陈植华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7-13,共7页
峡口隧道是一条位于岩溶山区的深埋特长型隧道,遭遇了历时近两年来源不明的复杂涌水过程。为查明隧道的涌水来源和充水途径,通过解读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比不同涌水点的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差异,查明了隧道右洞北侧涌水主要... 峡口隧道是一条位于岩溶山区的深埋特长型隧道,遭遇了历时近两年来源不明的复杂涌水过程。为查明隧道的涌水来源和充水途径,通过解读隧道区的水文地质条件,分析对比不同涌水点的水化学及氢氧同位素组成差异,查明了隧道右洞北侧涌水主要来源于二叠—三叠系岩溶含水层,其他均来自于侏罗系裂隙含水层,二叠系灰岩与泥盆系石英砂岩接触部位发育的岩溶裂隙带为主要的充水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口隧道 水化学 氢氧同位素 涌水来源
下载PDF
惠民凹陷临南地区新生代构造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5
9
作者 韩天佑 石硕 《东华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4期309-314,共6页
运用去压实校正原理编制了惠民凹陷临南地区东西部新生代连井投影构造演化剖面图 ,较系统地总结了临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以及该地区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 ,指出该区东西部的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 ,西南缓坡带从新生代以来一直表... 运用去压实校正原理编制了惠民凹陷临南地区东西部新生代连井投影构造演化剖面图 ,较系统地总结了临南地区新生代构造特征以及该地区的新生代构造演化序列 ,指出该区东西部的构造演化存在明显的时间差异 ,西南缓坡带从新生代以来一直表现为稳定斜坡 ,而曲堤地垒在沙河街组第一段沉积期—东营组沉积末期发生了强烈的旋转。最后综合分析认为 ,夏口断层控制了临南地区的构造演化 ,另外 ,盖层滑脱断层在研究区不发育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临南地区 油田 地质构造 新生代
下载PDF
运用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定量研究断层封闭性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东晔 查明 杨勇 《断块油气田》 CAS 2006年第4期5-7,共3页
综合考虑影响断层封闭性的7种主要因素,运用模糊评判方法对夏口断裂带中部3条主要控油断层的封闭性进行了定量研究。综合评价结果与实际勘探相符,表明评判方法是可靠的,可为工区的油气勘探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断层封闭性 模糊综合评判方法 夏口断裂带
下载PDF
惠民凹陷夏口断裂带油气成藏机制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付金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36-140,共5页
在埋藏史、构造演化史和应力场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夏口断裂带不同走向段、不同时期泥岩沾污因子和断面正应力的大小,并结合断层的力学性质、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关系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夏口断裂带的断层封闭史研究,重塑了... 在埋藏史、构造演化史和应力场演化史研究的基础上,计算了夏口断裂带不同走向段、不同时期泥岩沾污因子和断面正应力的大小,并结合断层的力学性质、断层活动时期与油气运移期的关系等方面研究,进行了夏口断裂带的断层封闭史研究,重塑了夏口断裂带的成藏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凹陷 夏口断裂 带油气藏机制 研究 断层封闭性
下载PDF
鄂西峡口地区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微相及相序 被引量:7
12
作者 李飞 张宁 夏文臣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8,共6页
鄂西峡口地区在构造上属中扬子台地北缘,发育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上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将峡口地区的栖霞组沉积归纳为7种微相:多类型生... 鄂西峡口地区在构造上属中扬子台地北缘,发育了一套比较完整的中、上二叠统海相碳酸盐岩沉积。采用微相分析的方法,对中二叠统栖霞组碳酸盐岩的生物组合、微相类型和沉积环境进行了研究,将峡口地区的栖霞组沉积归纳为7种微相:多类型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含大壳体有孔虫的生物碎屑粒泥-泥粒灰岩、粗枝藻粒泥-泥粒灰岩、破碎的生物碎屑粒泥灰岩、具定向排列的藻屑—腕足泥粒灰岩、含内碎屑的生物碎屑泥粒灰岩、含原地珊瑚和藻类的生物碎屑泥粒灰岩。碳酸盐岩微相类型的垂向序列指示了峡口地区的栖霞组形成于碳酸盐岩缓坡环境,其底部地层沉积于内缓坡局限海相,中上部地层为内缓坡边缘低能生物丘相与内缓坡开阔海相的交替沉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微相 栖霞组 沉积环境 沉积相 峡口
下载PDF
夏口断层对惠民南部地区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吴孔友 赵仲祥 +1 位作者 崔世凌 李继岩 《地质力学学报》 CSCD 2012年第1期32-41,共10页
夏口断层对惠民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岩性对置、泥岩涂抹(RSG)、紧闭指数等参数对夏口断层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表明,夏口断层不同位置封闭性差异明显。在对夏口断层断面形态分析基础上,结合物理实验模拟,确定夏口... 夏口断层对惠民南部地区的油气成藏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通过岩性对置、泥岩涂抹(RSG)、紧闭指数等参数对夏口断层封闭性进行定量评价表明,夏口断层不同位置封闭性差异明显。在对夏口断层断面形态分析基础上,结合物理实验模拟,确定夏口断层作为惠民南部地区的运移通道,主要存在东西两个优势方向,目前发现的油气主要集中在这两个方向上。通过分析夏口断层的活动期与油气运移期的配置关系,得出明化镇期伴随主力烃源岩大量排烃,夏口断层成为惠民南部地区主要的油气运移通道。夏口断层东西两端复杂的封闭与开启状态,决定了惠民南部地区油气分布的复杂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惠民南部地区 夏口断层 断层活动性 断层封闭性 油气成藏
下载PDF
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夏口断裂带的分段性及其成因机制 被引量:6
14
作者 王迪 吴智平 +3 位作者 李伟 刘华 李趁义 张耀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356-1364,共9页
本文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夏口断裂带几何学特征及其生长过程分析,揭示了其发育演化的分段性和阶段性,并就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口断裂带是由NE走向与EW走向交替出现的4个分段连接而成的锯齿状断裂带,受区域地质背... 本文运用丰富的三维地震资料,通过对夏口断裂带几何学特征及其生长过程分析,揭示了其发育演化的分段性和阶段性,并就成因机制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夏口断裂带是由NE走向与EW走向交替出现的4个分段连接而成的锯齿状断裂带,受区域地质背景及断裂发育的力学机制控制,其演化过程可划分为4个阶段;孔店组沉积期仅NE向的第一、三(西段)、四段活动,EW向的第二段、第三段的东段尚未开始活动,整个夏口断裂带处于分段独立发育阶段,尚未整体连接;沙四段沉积期随着区域拉张应力开始由NW—SE向近S—N向的转变,先期NE向断层段持续活动,且在侧接带位置形成的转换斜坡上开始发育近EW向断层段,各NE向断层段间发生软连接;沙三段沉积期在近S—N向的强烈拉张作用下,夏口断裂带发生硬连接,不同走向的各分段断层连接成一整体,形成NE向与EW向交替出现的锯齿形断裂带;沙二段到东营组沉积期为走滑改造作用阶段,在夏口断裂带不同位置发育有帚状构造、走滑双重构造,并在断裂带不同的弯曲段走滑派生出局部的拉张或挤压,体现了拉张背景下的走滑叠加效应。夏口断裂带发育演化的时空差异对于该地区沉降中心、物源通道的分布具有重要的控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口断裂带 分段发育 成因机制 惠民凹陷
下载PDF
峡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体型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6
15
作者 雷川华 田士豪 费文才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09-111,共3页
  峡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体型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设计表孔采用窄缝型式效果欠佳,采取大差动高低坎型式,其下泄水流在空中充分碰撞,明显提高消能效果,大大减轻对下游河道的冲刷;降低中表孔挑坎高程,可增大水舌碰撞角度,提高空中消...   峡口水电站泄水建筑物体型优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原设计表孔采用窄缝型式效果欠佳,采取大差动高低坎型式,其下泄水流在空中充分碰撞,明显提高消能效果,大大减轻对下游河道的冲刷;降低中表孔挑坎高程,可增大水舌碰撞角度,提高空中消能率;中孔出口斜坡段坡度改为-5°后,可消除负压,更利于水舌扩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工模型试验 体型优化 泄水建筑物 峡口水电站
下载PDF
刘宋“分荆置郢”与夏口地位的跃升 被引量:1
16
作者 吴成国 《湖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671-675,共5页
南朝刘宋实施的“分荆置郢”,对于“分荆楚之势”效果最著。而对于武汉城市发展史来说,夏口由荆州江夏郡郡治所在地升为郢州州治所在地,地位较前得到跃升;郢州成为荆、扬之间的缓冲地,对于荆州影响建康政局的能力是一个致命的削弱;夏口... 南朝刘宋实施的“分荆置郢”,对于“分荆楚之势”效果最著。而对于武汉城市发展史来说,夏口由荆州江夏郡郡治所在地升为郢州州治所在地,地位较前得到跃升;郢州成为荆、扬之间的缓冲地,对于荆州影响建康政局的能力是一个致命的削弱;夏口城市的军事功能大幅提升,南朝宋的灭亡,齐、梁、陈的兴替,南北争衡,隋的统一战争等战事均与夏口相关;古郢州城垣和城市经济得到发展,夏口一带迅速成为人口集中的一方都会,从而迎来武汉城市发展史上的“郢州城”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刘宋 分荆置郢 夏口 地位 城市史
下载PDF
惠民凹陷夏口走滑正断层封堵能力差异性及其成因动力学机制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亚琳 《特种油气藏》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23-27,共5页
在野外观察走滑微断层方解石充填差异性的基础上,以走滑断层成因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成藏期区域应力场分析,对NE走向夏口断层不同区段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局部强张环境所处的区段对应断层开启段,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 在野外观察走滑微断层方解石充填差异性的基础上,以走滑断层成因动力学理论为指导,结合成藏期区域应力场分析,对NE走向夏口断层不同区段的力学性质进行了分析。发现局部强张环境所处的区段对应断层开启段,是油气垂向运移的主要通道;而局部扭压环境对应断层封堵段,是断层下降盘油气成藏的主要区带;扭压段封堵能力介于以上两者之间。结合前人利用地球化学技术研究油气运移路径的成果,证实了走滑正断层不同区带受力性质的差异性是造成夏口断层封闭能力存在差别的主要地质因素。该研究为其他地区走滑弯曲正断层封堵能力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走滑正断层 断层封堵性 动力学机制 局部应力环境 夏口断层 济阳坳陷
下载PDF
四川雅安峡口滑坡物理模型试验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于克臣 姚磊华 +2 位作者 王金超 尚银生 周平根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05-110,共6页
在调研四川雅安峡口滑坡的地形地貌、物质组成、岩层特征等基础上,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该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探讨滑坡的发生机理和破坏发展过程及演化趋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作用下,孔隙水压... 在调研四川雅安峡口滑坡的地形地貌、物质组成、岩层特征等基础上,根据相似理论,通过物理模型试验,模拟该滑坡在降雨条件下的变形和破坏特征,探讨滑坡的发生机理和破坏发展过程及演化趋势。模型试验结果表明:在降雨条件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和位移呈现一定的变化规律;试验得出了峡口滑坡的破坏方式、运动特性、破坏位置及可能出现的次级灾害及其位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峡口滑坡 模型试验 降雨 发生机理 演化过程
下载PDF
重庆近郊小城镇剩余空间潜力评价及激活策略
19
作者 孔明亮 沈博嵩 彭琳 《中国城市林业》 2024年第2期88-95,共8页
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宜居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小城镇剩余空间品质低下、利用低效、未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等问题渐受重视,如何有效激活剩余空间成为小城镇“存量更新”的关键议题。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与访谈、量表评... 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宜居小城镇建设的背景下,小城镇剩余空间品质低下、利用低效、未能满足居民日常生活需求等问题渐受重视,如何有效激活剩余空间成为小城镇“存量更新”的关键议题。文章运用个案研究法、实地调查与访谈、量表评分法等方法,以重庆近郊峡口镇为例,对其剩余空间进行系统识别;通过梳理国内外剩余空间相关评价的研究进展,构建包含可达性、安全、环境与尺度4方面因素的小城镇剩余空间潜力评价体系,对峡口镇剩余空间进行潜力分级评价并提出针对性的激活策略。结果表明:峡口镇剩余空间潜力普遍较低,其中高潜力剩余空间数量最少,中潜力剩余空间最多;评价指标中的空间环境因素对峡口镇剩余空间潜力造成了较大的消极影响。因此,对服务设施、植物景观、地面铺装、视线感受与卫生条件开展优化提升将会作为峡口镇剩余空间激活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空间 近郊小城镇 潜力评价 存量更新 重庆市峡口镇
下载PDF
以人为本的乡镇国土空间规划思考——以江山市峡口镇为例 被引量:2
20
作者 汤青 任联营 《城市建筑》 2021年第36期25-27,共3页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级总体规划目标和规模有新的要求,其规划内容和建设思路也逐步向全过程、全域化、全要素转变。本文以江山市峡口镇国土空间规划为例,在对全域全要素深入调查、研究并征求镇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坚... 新时期国土空间规划背景下,乡镇级总体规划目标和规模有新的要求,其规划内容和建设思路也逐步向全过程、全域化、全要素转变。本文以江山市峡口镇国土空间规划为例,在对全域全要素深入调查、研究并征求镇政府和有关部门意见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对构筑良好的生态格局、统筹布局乡镇产业、完善城镇公用设施、严格镇村用地管控、改善区域道路交通和增加区域活力等方面提出规划思路和策略。旨在解决目前乡、镇、村区域存在的劳动力外流、资源利用率不高、老龄化等问题,为有效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做出尝试,为浙江省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省在乡镇村层面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以人为本 乡镇国土空间规划 峡口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