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意义生产与经典建构--《我们夫妇之间》的接受轨迹考察
1
作者 李恒才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年第5期57-63,128,共8页
对于《我们夫妇之间》的接受,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由于不符合主流话语的要求,小说在20世纪50—70年代被打入另册;进入新时期,小说得以“平反”;90年代后,小说“日常性”“世俗化”的一面得到了发掘。21世纪以来,随着研究视野的更新和... 对于《我们夫妇之间》的接受,经历了戏剧性的变化。由于不符合主流话语的要求,小说在20世纪50—70年代被打入另册;进入新时期,小说得以“平反”;90年代后,小说“日常性”“世俗化”的一面得到了发掘。21世纪以来,随着研究视野的更新和研究范式的调整,小说此前被忽视、被遮蔽的多重意蕴得到了充分阐释和增殖,成为研究的“宠儿”。《我们夫妇之间》自身的异质性和丰富性,使其可以与多种研究视野进行“对话”。小说评价标准的变化更迭,折射出当代文学自身的内在冲突和矛盾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萧也牧 文学史 当代文学
下载PDF
十七年文学叙事成规的建立与影响——文学史视野下的《我们夫妇之间》 被引量:2
2
作者 刘杨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4年第4期35-38,共4页
由批评《我们夫妇之间》而引发的"萧也牧事件",成为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一次较为重要的文学事件,但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它的定位不够全面。"萧也牧事件"构成了"十七年"文学规范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出主... 由批评《我们夫妇之间》而引发的"萧也牧事件",成为当代文学思潮史上的一次较为重要的文学事件,但现有的学术研究对于它的定位不够全面。"萧也牧事件"构成了"十七年"文学规范建构中的重要一环,反映出主流意识形态对文学如何叙述现实的规训。这次事件的影响,在于明确文学对现实的叙述要按照"讲话"方向所设定的工农兵话语秩序进行。与此同时,《我们夫妇之间》受到批判之后,"十七年"的城市文学创作日益纯洁化、叙事简约化,对于都市生活的体验要么回避,要么予以负面批判,城市文学的意识形态化色彩也日益浓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我们夫妇之间》 萧也牧事件 叙事规范 文学史 城市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