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3
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略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被引量:
6
1
作者
周艳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萧红是一位有着自觉的的主体意识和强烈悲剧意蕴的作家,她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不幸的婚姻以及看待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方式是形成它悲剧意蕴的重要原因。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主要表现在:一、对人生存意义的思考;二、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
萧红是一位有着自觉的的主体意识和强烈悲剧意蕴的作家,她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不幸的婚姻以及看待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方式是形成它悲剧意蕴的重要原因。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主要表现在:一、对人生存意义的思考;二、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三、锁定下层劳动妇女悲惨的命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人生经历
悲剧意蕴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笔下的贫困文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冯健飞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31-134,共4页
萧红小说充满了文化批判意识,她关注辛苦麻木的、不觉悟的民众的悲惨生活与生存状态。萧红小说向我们指出:是贫困文化导致了广大农村的一幕幕人间悲剧。贫困文化体现在人们对生命的漠视与自我意识的缺乏两个方面,而以后者尤其触目。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贫困文化
文学评论
文化批判
自我意识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启蒙视角观照下的东北乡村——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3
作者
管晓莉
韩晓芹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作为东北流亡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的萧红,以她的"力透纸背"的小说创作,为我们展示了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启蒙视角观照下的东北乡村的现代民主思想与疾病隐喻,以及人与动物生存状态的异质同构及其象征意蕴。
关键词
萧红小说
东北流亡文学
乡村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抒情小说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春英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13,共4页
本文试图从散文化结构、抒情笔致和诗情画意、“我”——“抒情诗魂”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抒情笔致
抒情诗魂
散文化结构
氛围
艺术特色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5
作者
欧阳子凌
蔡颂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5-98,共4页
萧红是新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了众多警醒世人的经典作品。其作品中彰显着独特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对个体生命的悲悯和对死亡的思索是萧红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基本内涵。这...
萧红是新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了众多警醒世人的经典作品。其作品中彰显着独特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对个体生命的悲悯和对死亡的思索是萧红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基本内涵。这种生命意识的产生与她自身所历经的生命体验、时代背景等紧密相关。密切关注底层女性悲剧命运和对生命异化现象的揭露与反思是萧红小说中生命意识的价值所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生命意识
生存状态
生命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小说中的民间风景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丽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5-157,共3页
从自身生命的历程中,萧红在心理上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民间情结,由此决定了作家在创作中对下层社会的关注与向民间立场的转移。萧红作品中注重表现民间潜在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志以及民间原始情义的博大和仁慈。风俗民情的渲染和儿童视...
从自身生命的历程中,萧红在心理上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民间情结,由此决定了作家在创作中对下层社会的关注与向民间立场的转移。萧红作品中注重表现民间潜在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志以及民间原始情义的博大和仁慈。风俗民情的渲染和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民间风景得到了更充分地呈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民间
风俗
儿童视角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小说创作视点的深刻意蕴
被引量:
1
7
作者
胡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从儿童视点、成年人理性视点、女性情感体验和诉说视点,分析萧红小说深刻的思想意蕴,我们发现:其中,儿童视点的成功运用,凸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虐杀人性的封建文化意识、封建桎梏表现出的极度反感;成...
从儿童视点、成年人理性视点、女性情感体验和诉说视点,分析萧红小说深刻的思想意蕴,我们发现:其中,儿童视点的成功运用,凸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虐杀人性的封建文化意识、封建桎梏表现出的极度反感;成年人理性制约的创作视点显示了作者对国民精神痼疾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了呼兰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从女性视点切入妇女题材和形象的表现领域,诉说在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中女性的人格、价值、感觉和生存意义的缺失与生命的萎缩,用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生活体验来印证反封建思想革命的深刻主题,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儿童视点
成年人理性视点
女性情感体验和诉说视点
下载PDF
职称材料
悲凉之美——论萧红短篇小说《北中国》
8
作者
段玉红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崛起于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萧红,以她的名篇《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六十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她的"萧红体"式的小说,而忽略了她作为左翼作家的某些"非左翼"化的作品。从她深沉的人...
崛起于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萧红,以她的名篇《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六十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她的"萧红体"式的小说,而忽略了她作为左翼作家的某些"非左翼"化的作品。从她深沉的人生哲学中解读《北中国》,期望还原出一个更丰富的小说家萧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萧红体
《北中国》
悲凉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小说苦难书写的嬗变
9
作者
程姗
石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苦难书写始终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鲜明主题。萧红作品中关于苦难的理解和表达,一方面强调社会制度给底层民众带来的压迫和奴役,另一方面突出社会动荡给女性生存状态和命运带来的悲惨境遇。这种苦难的理解和表达又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界产...
苦难书写始终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鲜明主题。萧红作品中关于苦难的理解和表达,一方面强调社会制度给底层民众带来的压迫和奴役,另一方面突出社会动荡给女性生存状态和命运带来的悲惨境遇。这种苦难的理解和表达又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界产生明显变化。萧红以悲剧性的经历、感受和生命体验,表现战争给普通民众造成的身体和心灵创伤,以女性视角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不幸,揭示女性苦难生活的本质根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苦难书写
底层民众
女性境遇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创作思想的主线:为人生,为社会
10
作者
郭婷婷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6期47-48,76,共3页
萧红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这个天才作家在其短短九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著作。在对她作品的研究中,有种学术观点认为萧红的创作生涯前后出现了两个分期,认为萧红作品的思想性从前期到后期"由积极转向...
萧红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这个天才作家在其短短九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著作。在对她作品的研究中,有种学术观点认为萧红的创作生涯前后出现了两个分期,认为萧红作品的思想性从前期到后期"由积极转向了消极"。本文不否认她的作品前后期在创作风格与格调上稍有差异,但认为萧红的作品始终都有一条主线贯穿,这条主线简而言之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人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创作
思想倾向
为人生
为社会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前话语状态下的表达困境——几篇萧红抒情小说解读
11
作者
马桂君
《凯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萧红创作的抒情性小说涉及到很多"失语的个体",这些人物大多处于个体精神表达的的前话语状态,其中包括话语体系尚未建构和主体性探求放弃的双重原因。由于情感空间缺失造成的历史语境问题,与个体无力形成自主表达,这两个因素...
萧红创作的抒情性小说涉及到很多"失语的个体",这些人物大多处于个体精神表达的的前话语状态,其中包括话语体系尚未建构和主体性探求放弃的双重原因。由于情感空间缺失造成的历史语境问题,与个体无力形成自主表达,这两个因素的叠加,造成了人物精神认知始终处于未明状态。而要表达这样朦胧晦暗的心理状态,萧红也只能用"天真"的笔触来表述,实际上印证了萧红自身所处于同样的困境:她同样面对的是未形成的话语体系与爱的缺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失语
历史语境
前话语状态
构建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12
作者
何江凤
黄康斌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30-32,共3页
萧红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其作品通过对“女性神话”的否定,控诉了男权中心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压迫,体现出清醒、自觉、愤激、独特的女性意识。她一生都在呼唤“女人的自觉”,寻求妇女解放之路。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女性意识
“女性神话”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小说的言说方式初探
13
作者
贾浅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2-35,共4页
通过对萧红小说行文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言说方式对其小说艺术形式的现代特征加以论述。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而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现代性与超前性,正是通过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
通过对萧红小说行文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言说方式对其小说艺术形式的现代特征加以论述。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而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现代性与超前性,正是通过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得她的作品独具魅力,这证明了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言说方式
独特性
现代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小说的“有我之境”探究
14
作者
刘洋
《海外文摘》
2018年第7期10-11,共2页
萧红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的作品,其主体在场感特别的强烈,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萧红经常会将自己家族中的实际模式以及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小说中的一部分,并且把自己人生的经历、生活之中的体验慢慢融入到其小部之...
萧红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的作品,其主体在场感特别的强烈,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萧红经常会将自己家族中的实际模式以及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小说中的一部分,并且把自己人生的经历、生活之中的体验慢慢融入到其小部之中去;其次是萧红经常会在小说的写作中贯彻一种非常强烈的主体情感,使得批判精神更加的明确,“有我之境”是萧红主体意志最为直接的实现方式,可以说也是萧红小说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主体在场
有我之境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对萧红小说中父亲角色不在场现象的考察
15
作者
刘吉丹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8期65-67,74,共4页
本文以1991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全集》中的小说卷为文本资料,通过作品研读,对萧红小说中的父亲不在场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萧红小说中涉及家庭的有不少,形成了萧红小说中独特的"残缺的家庭模式";通过分析萧红小...
本文以1991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全集》中的小说卷为文本资料,通过作品研读,对萧红小说中的父亲不在场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萧红小说中涉及家庭的有不少,形成了萧红小说中独特的"残缺的家庭模式";通过分析萧红小说中的家庭模式,发现父亲这一形象在萧红的小说中是处于缺失地位的,他在文本中退居成为一个虚化的符号;最后,在这种缺失的背后是作者复杂情感的投射,在经历生活残酷后仍对世界保持温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父亲角色
家庭模式
在场缺失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萧红小说的意象化叙事和意义
16
作者
杨利香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46-148,共3页
萧红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纵观萧红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刻画小说中人物形象,构思故事的情节,还是环境及场景、人物心理的描写,都有别于传统程序化叙事的风格,具有意象化叙事的特点,使得其文学作品整...
萧红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纵观萧红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刻画小说中人物形象,构思故事的情节,还是环境及场景、人物心理的描写,都有别于传统程序化叙事的风格,具有意象化叙事的特点,使得其文学作品整体呈现出一份独特而新奇的艺术感和魅力。萧红小说中具有色彩鲜明且意境繁复的意象之美,使文本形成独特的叙事魅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意像化叙事
艺术魅力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萧红精神世界的孤独与绝望
17
作者
宋剑华
宋琼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7-42,共6页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个性而又最为悲剧性的一个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生极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向现代中国读者充分展示了人的生存困境和灵魂深处无法自慰的精神痛苦。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思想品质,使她的作品越来...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个性而又最为悲剧性的一个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生极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向现代中国读者充分展示了人的生存困境和灵魂深处无法自慰的精神痛苦。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思想品质,使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深切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情感经历
精神孤独
灵魂逃遁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论萧红小说对鲁迅“国民性”批判的继承
18
作者
宣艳
黄爱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15-120,共6页
鲁迅的直接引导教诲,滋养了萧红的灵魂,强化了她的"国民性"批判意识。对"国民性"的思考和批判,是连接鲁迅与萧红的精神纽带,也启发了萧红对国民灵魂的深度解剖。萧红始终坚持"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将...
鲁迅的直接引导教诲,滋养了萧红的灵魂,强化了她的"国民性"批判意识。对"国民性"的思考和批判,是连接鲁迅与萧红的精神纽带,也启发了萧红对国民灵魂的深度解剖。萧红始终坚持"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将关注点对准了呼兰河畔的阿Q们、"看客"和悲剧女性,她立足于故乡小小的一隅批判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广泛而普遍的社会现实,她用冷峻犀利的讽刺幽默继续书写着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小说
鲁迅
“国民性”批判
继承
下载PDF
职称材料
蛮荒:萧红小说的心灵镜像
19
作者
车红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萧红作品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多维度呈现了蛮荒景象。荒凉的场景成为她小说的重要特征。萧红对人性荒寒进行隐喻性批判,笔下的民俗世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从呼兰农村生存的艰难到悦神娱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揭示了人粗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
萧红作品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多维度呈现了蛮荒景象。荒凉的场景成为她小说的重要特征。萧红对人性荒寒进行隐喻性批判,笔下的民俗世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从呼兰农村生存的艰难到悦神娱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揭示了人粗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她的作品无不浸润着对故乡的爱与无奈,这既是她灵魂和生命的牵系,又是无法重返的家园。呼兰河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景,天荒、地荒、人荒,无处不荒。萧红创作的深远意义在于其超越了地域性,展现了来自社会历史、地域文化和性别等因素造成的生命痛苦,具有人类文化的精神底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萧红
蛮荒
心灵镜像
下载PDF
职称材料
短篇题材的重写:萧红居港期间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
1
20
作者
林幸谦
郭淑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122,共7页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现象为人们考察萧红居港期间的创作自觉意识及其"民族性"思考提供了解读的空间。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中的有二伯和磨倌等形象进行了再造与重写。在小说重构过程中,萧红游走于情感诗意与理性概括之间,叙述视角、立场和表现主题亦发生相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居港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旨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她如何执着于作家姿态的独立性,而成就了她在居港期间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女性文学
萧红居港小说
短篇题材重写
独立作家姿态
呼兰河传
原文传递
题名
略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被引量:
6
1
作者
周艳丽
机构
安阳师范学院殷都学刊编辑部
出处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142-144,共3页
文摘
萧红是一位有着自觉的的主体意识和强烈悲剧意蕴的作家,她的坎坷曲折的人生经历和不幸的婚姻以及看待生活和人生的独特方式是形成它悲剧意蕴的重要原因。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主要表现在:一、对人生存意义的思考;二、对生命和死亡的认识;三、锁定下层劳动妇女悲惨的命运。
关键词
萧红小说
人生经历
悲剧意蕴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life
experience
tragedy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笔下的贫困文化
被引量:
2
2
作者
冯健飞
机构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4期131-134,共4页
文摘
萧红小说充满了文化批判意识,她关注辛苦麻木的、不觉悟的民众的悲惨生活与生存状态。萧红小说向我们指出:是贫困文化导致了广大农村的一幕幕人间悲剧。贫困文化体现在人们对生命的漠视与自我意识的缺乏两个方面,而以后者尤其触目。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贫困文化
文学评论
文化批判
自我意识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impoverished
culture
corrupting
environment.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启蒙视角观照下的东北乡村——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3
作者
管晓莉
韩晓芹
机构
白城师范学院中文系
东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年第5期46-48,共3页
文摘
作为东北流亡文学创作的代表作家之一的萧红,以她的"力透纸背"的小说创作,为我们展示了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启蒙视角观照下的东北乡村的现代民主思想与疾病隐喻,以及人与动物生存状态的异质同构及其象征意蕴。
关键词
萧红小说
东北流亡文学
乡村社会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the
Exile
Literature
of
Northeast
rural
society
分类号
I207.42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抒情小说论
被引量:
1
4
作者
周春英
机构
宁波大学中文系
出处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1期10-13,共4页
文摘
本文试图从散文化结构、抒情笔致和诗情画意、“我”——“抒情诗魂”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抒情笔致
抒情诗魂
散文化结构
氛围
艺术特色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Lyric
Style
Lyric
Poetic
Soul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I207.4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5
作者
欧阳子凌
蔡颂
机构
诺丁汉大学
湖南师范大学
出处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年第4期95-98,共4页
基金
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研究项目,项目编号:22YH56C。
文摘
萧红是新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之一,她创作了众多警醒世人的经典作品。其作品中彰显着独特的生命意识,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探寻和对生命意义的追问。对自然生命的礼赞、对个体生命的悲悯和对死亡的思索是萧红作品中生命意识的基本内涵。这种生命意识的产生与她自身所历经的生命体验、时代背景等紧密相关。密切关注底层女性悲剧命运和对生命异化现象的揭露与反思是萧红小说中生命意识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
萧红小说
生命意识
生存状态
生命价值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life
consciousness
survival
state
life
value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小说中的民间风景
被引量:
1
6
作者
张丽丽
机构
济宁学院中文系
出处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55-157,共3页
文摘
从自身生命的历程中,萧红在心理上形成了比较稳固的民间情结,由此决定了作家在创作中对下层社会的关注与向民间立场的转移。萧红作品中注重表现民间潜在的生命力、坚韧的生存意志以及民间原始情义的博大和仁慈。风俗民情的渲染和儿童视角的运用使民间风景得到了更充分地呈现。
关键词
萧红
民间
风俗
儿童视角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folk
scene
angle
of
view
of
children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小说创作视点的深刻意蕴
被引量:
1
7
作者
胡勇
机构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教育技术系
出处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1期19-22,共4页
文摘
从儿童视点、成年人理性视点、女性情感体验和诉说视点,分析萧红小说深刻的思想意蕴,我们发现:其中,儿童视点的成功运用,凸现了作者对真善美的人性和理想人格的向往与追求,以及对虐杀人性的封建文化意识、封建桎梏表现出的极度反感;成年人理性制约的创作视点显示了作者对国民精神痼疾的反思和批判,揭示了呼兰乃至整个中国社会停滞不前的深层原因;从女性视点切入妇女题材和形象的表现领域,诉说在男尊女卑的中国社会中女性的人格、价值、感觉和生存意义的缺失与生命的萎缩,用原汁、原味、原生态的生活体验来印证反封建思想革命的深刻主题,显示了作者独特的思想价值和审美价值。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儿童视点
成年人理性视点
女性情感体验和诉说视点
Keywords
xiao
hong
'
s
novels
childhood
viewpoint
adult
rationality
viewpoint
feminine
sentimental
and
narrative
viewpoint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悲凉之美——论萧红短篇小说《北中国》
8
作者
段玉红
机构
西南大学文学院
出处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年第1期46-49,共4页
文摘
崛起于三十年代的女作家萧红,以她的名篇《生死场》和《呼兰河传》奠定了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六十多年来,人们津津乐道她的"萧红体"式的小说,而忽略了她作为左翼作家的某些"非左翼"化的作品。从她深沉的人生哲学中解读《北中国》,期望还原出一个更丰富的小说家萧红。
关键词
萧红小说
萧红体
《北中国》
悲凉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xiao
hong
style
Northern
Chinas
desolation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小说苦难书写的嬗变
9
作者
程姗
石健
机构
西北师范大学文学院
玉溪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1年第2期47-53,共7页
文摘
苦难书写始终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鲜明主题。萧红作品中关于苦难的理解和表达,一方面强调社会制度给底层民众带来的压迫和奴役,另一方面突出社会动荡给女性生存状态和命运带来的悲惨境遇。这种苦难的理解和表达又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为界产生明显变化。萧红以悲剧性的经历、感受和生命体验,表现战争给普通民众造成的身体和心灵创伤,以女性视角观照她所熟悉的乡土社会的生命形态和不幸,揭示女性苦难生活的本质根源。
关键词
萧红小说
苦难书写
底层民众
女性境遇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Suffering
writing
Underprivileged
people
Women's
situation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创作思想的主线:为人生,为社会
10
作者
郭婷婷
机构
西南大学
出处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年第6期47-48,76,共3页
文摘
萧红是五四时期中国文坛上的一朵奇葩,这个天才作家在其短短九年的创作生涯中,为我们留下了诸多不朽的著作。在对她作品的研究中,有种学术观点认为萧红的创作生涯前后出现了两个分期,认为萧红作品的思想性从前期到后期"由积极转向了消极"。本文不否认她的作品前后期在创作风格与格调上稍有差异,但认为萧红的作品始终都有一条主线贯穿,这条主线简而言之可以用六个字概括:为人生。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创作
思想倾向
为人生
为社会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creation
ideological
tendency
for
life
for
society.
分类号
G0 [文化科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前话语状态下的表达困境——几篇萧红抒情小说解读
11
作者
马桂君
机构
大同大学文学院
出处
《凯里学院学报》
2016年第1期96-101,共6页
基金
2012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一般项目/规划基金"20世纪沿长城带作家群研究"(项目编号:12YJA751068)
文摘
萧红创作的抒情性小说涉及到很多"失语的个体",这些人物大多处于个体精神表达的的前话语状态,其中包括话语体系尚未建构和主体性探求放弃的双重原因。由于情感空间缺失造成的历史语境问题,与个体无力形成自主表达,这两个因素的叠加,造成了人物精神认知始终处于未明状态。而要表达这样朦胧晦暗的心理状态,萧红也只能用"天真"的笔触来表述,实际上印证了萧红自身所处于同样的困境:她同样面对的是未形成的话语体系与爱的缺失。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失语
历史语境
前话语状态
构建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aphasia
historical
context
anti-discourse
state
construction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12
作者
何江凤
黄康斌
机构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人文系
出处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年第4期30-32,共3页
文摘
萧红是一个具有强烈的女性意识的作家。其作品通过对“女性神话”的否定,控诉了男权中心社会及其意识形态对女性的压迫,体现出清醒、自觉、愤激、独特的女性意识。她一生都在呼唤“女人的自觉”,寻求妇女解放之路。
关键词
萧红小说
女性意识
“女性神话”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Female
Consciousness
"
Female
mythology"
分类号
I207.4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小说的言说方式初探
13
作者
贾浅浅
机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出处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32-35,共4页
基金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AJ1002)
文摘
通过对萧红小说行文特点的探讨与研究,试图从言说方式对其小说艺术形式的现代特征加以论述。萧红作品的主导思想就是对人类生存状态的关注与重新审视,而她的作品中所反映的这种现代性与超前性,正是通过个性化、女性化的生命体验与广大人民的切身痛苦结合起来的。这种独特的言说方式使得她的作品独具魅力,这证明了她的小说在20世纪中国小说史上的重要地位与独特价值,及对现代小说的影响。
关键词
萧红小说
言说方式
独特性
现代性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writing
style
uniqueness
modernity
分类号
I106.4 [文学—世界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小说的“有我之境”探究
14
作者
刘洋
机构
黑河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
出处
《海外文摘》
2018年第7期10-11,共2页
基金
黑河学院2017年度引导项目培育专项课题
项目名称:黑龙江流域岩画艺术研究
项目编号:YDP201701。
文摘
萧红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的作品,其主体在场感特别的强烈,其中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首先是萧红经常会将自己家族中的实际模式以及自己熟悉的生活作为自己创作的小说中的一部分,并且把自己人生的经历、生活之中的体验慢慢融入到其小部之中去;其次是萧红经常会在小说的写作中贯彻一种非常强烈的主体情感,使得批判精神更加的明确,“有我之境”是萧红主体意志最为直接的实现方式,可以说也是萧红小说非常具有特色的地方。
关键词
萧红小说
主体在场
有我之境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main
subject
presence
of
my
realm
分类号
K293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对萧红小说中父亲角色不在场现象的考察
15
作者
刘吉丹
机构
贵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出处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年第8期65-67,74,共4页
文摘
本文以1991年哈尔滨出版社出版的《萧红全集》中的小说卷为文本资料,通过作品研读,对萧红小说中的父亲不在场现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考察。萧红小说中涉及家庭的有不少,形成了萧红小说中独特的"残缺的家庭模式";通过分析萧红小说中的家庭模式,发现父亲这一形象在萧红的小说中是处于缺失地位的,他在文本中退居成为一个虚化的符号;最后,在这种缺失的背后是作者复杂情感的投射,在经历生活残酷后仍对世界保持温情。
关键词
萧红小说
父亲角色
家庭模式
在场缺失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father's
role
family
pattern
absence
of
presenc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萧红小说的意象化叙事和意义
16
作者
杨利香
机构
广州体育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黑河学院学报》
2016年第6期146-148,共3页
文摘
萧红为中国近现代女作家,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纵观萧红的文学作品,不论是刻画小说中人物形象,构思故事的情节,还是环境及场景、人物心理的描写,都有别于传统程序化叙事的风格,具有意象化叙事的特点,使得其文学作品整体呈现出一份独特而新奇的艺术感和魅力。萧红小说中具有色彩鲜明且意境繁复的意象之美,使文本形成独特的叙事魅力。
关键词
萧红
小说
意像化叙事
艺术魅力
Keywords
xiao
hong
'
s
novels
image
narration
artistic
charm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萧红精神世界的孤独与绝望
17
作者
宋剑华
宋琼英
机构
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37-42,共6页
文摘
萧红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具有个性而又最为悲剧性的一个女性作家。她以独特的创作风格和对人生极为深刻的生命体验,向现代中国读者充分展示了人的生存困境和灵魂深处无法自慰的精神痛苦。正是这种与众不同的思想品质,使她的作品越来越受到广大读者的深切关注。
关键词
萧红小说
情感经历
精神孤独
灵魂逃遁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Emotional
Experience
Spiritual
Loneliness
Soul's
Escape
分类号
I207.65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论萧红小说对鲁迅“国民性”批判的继承
18
作者
宣艳
黄爱华
机构
杭州师范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嘉兴学院学报》
2016年第5期115-120,共6页
文摘
鲁迅的直接引导教诲,滋养了萧红的灵魂,强化了她的"国民性"批判意识。对"国民性"的思考和批判,是连接鲁迅与萧红的精神纽带,也启发了萧红对国民灵魂的深度解剖。萧红始终坚持"为人生"的现实主义精神,将关注点对准了呼兰河畔的阿Q们、"看客"和悲剧女性,她立足于故乡小小的一隅批判整个民族、整个国家广泛而普遍的社会现实,她用冷峻犀利的讽刺幽默继续书写着鲁迅"改造民族灵魂"的文学。
关键词
萧红小说
鲁迅
“国民性”批判
继承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Lu
Xun
criticism
of"nationality"
inheritance
分类号
I210.97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蛮荒:萧红小说的心灵镜像
19
作者
车红梅
机构
牡丹江师范学院文学院
出处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73-77,共5页
基金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5ZWB0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17ZWD270)
文摘
萧红作品的文学史意义在于多维度呈现了蛮荒景象。荒凉的场景成为她小说的重要特征。萧红对人性荒寒进行隐喻性批判,笔下的民俗世界具有丰富的审美内涵,从呼兰农村生存的艰难到悦神娱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揭示了人粗俗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她的作品无不浸润着对故乡的爱与无奈,这既是她灵魂和生命的牵系,又是无法重返的家园。呼兰河成了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景,天荒、地荒、人荒,无处不荒。萧红创作的深远意义在于其超越了地域性,展现了来自社会历史、地域文化和性别等因素造成的生命痛苦,具有人类文化的精神底蕴。
关键词
萧红
蛮荒
心灵镜像
Keywords
xiao
hong
's
novels
savagery
and
wild
the
mirror
of
heart
分类号
I206.6 [文学—中国文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短篇题材的重写:萧红居港期间的小说创作
被引量:
1
20
作者
林幸谦
郭淑梅
机构
香港浸会大学文学院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
出处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116-122,共7页
文摘
萧红居港期间创作了两部长篇代表作《呼兰河传》和《马伯乐》,三个短篇《后花园》、《小城三月》、《北中国》和一个口述小说《红玻璃的故事》,可说是萧红小说创作的高峰期。值得注意的是,这两部长篇小说都涉及重写短篇题材。这一独特现象为人们考察萧红居港期间的创作自觉意识及其"民族性"思考提供了解读的空间。萧红在《呼兰河传》里,对短篇小说《家族以外的人》、《后花园》中的有二伯和磨倌等形象进行了再造与重写。在小说重构过程中,萧红游走于情感诗意与理性概括之间,叙述视角、立场和表现主题亦发生相应变化,从中可以看出萧红居港时期的小说创作题旨及其内在规律,以及她如何执着于作家姿态的独立性,而成就了她在居港期间小说创作的独特性。
关键词
现代女性文学
萧红居港小说
短篇题材重写
独立作家姿态
呼兰河传
Keywords
modern
women
literature,
xiao
hong
's
novels
during
her
stay
in
hong
Kong,
short
subject
rewriting,
independent
writer
stance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略论萧红小说的悲剧意蕴
周艳丽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4
6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
萧红笔下的贫困文化
冯健飞
《海南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3
现代精英知识分子启蒙视角观照下的东北乡村——以《生死场》、《呼兰河传》为例
管晓莉
韩晓芹
《白城师范学院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4
萧红抒情小说论
周春英
《浙江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5
论萧红小说中的生命意识
欧阳子凌
蔡颂
《哈尔滨学院学报》
2023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6
萧红小说中的民间风景
张丽丽
《齐鲁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7
萧红小说创作视点的深刻意蕴
胡勇
《廊坊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8
悲凉之美——论萧红短篇小说《北中国》
段玉红
《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9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9
萧红小说苦难书写的嬗变
程姗
石健
《玉溪师范学院学报》
2021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0
萧红创作思想的主线:为人生,为社会
郭婷婷
《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2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1
前话语状态下的表达困境——几篇萧红抒情小说解读
马桂君
《凯里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2
论萧红小说的女性意识
何江凤
黄康斌
《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3
萧红小说的言说方式初探
贾浅浅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4
萧红小说的“有我之境”探究
刘洋
《海外文摘》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5
对萧红小说中父亲角色不在场现象的考察
刘吉丹
《牡丹江大学学报》
2018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6
萧红小说的意象化叙事和意义
杨利香
《黑河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7
论萧红精神世界的孤独与绝望
宋剑华
宋琼英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8
论萧红小说对鲁迅“国民性”批判的继承
宣艳
黄爱华
《嘉兴学院学报》
2016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19
蛮荒:萧红小说的心灵镜像
车红梅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
0
下载PDF
职称材料
20
短篇题材的重写:萧红居港期间的小说创作
林幸谦
郭淑梅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1
1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