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人股骨头坏死微观结构及成骨、破骨细胞活性的区域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26
1
作者 王程 徐小龙 +3 位作者 袁雪凌 苟文隆 彭江 卢世璧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417-424,共8页
目的比较人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及成、破骨细胞活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例(FicatIV期),男6例,女4例;年龄40-57岁,平均47.7岁。Micro-CT扫... 目的比较人股骨头坏死标本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及成、破骨细胞活性。方法收集2011年3月至2013年5月行全髋关节置换的非创伤性股骨头坏死患者术后的股骨头标本10例(FicatIV期),男6例,女4例;年龄40-57岁,平均47.7岁。Micro-CT扫描后,根据影像学识别骨质密度不同,将每个标本分为软骨下骨区、坏死区、硬化区、健康区,通过病理学检测、纳米压痕、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组化染色等方法对不同区域的骨微观结构、微观力学性能及成骨、破骨细胞活性进行比较。结果Micro。CT结果显示,股骨头坏死标本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的骨小梁连续性破坏;硬化区的骨小梁数目增多,间隙变窄;正常区域骨小梁结构完整,厚度分布均匀。软骨下骨区、坏死区、硬化区和健康区骨小梁的弹性模量分别为(13.808±4.22)GPa、(13.999±3.816)GPa、(17.266±3.533)GPa和(11.927±1.743)GPa;硬度分别为(0.425±0.173)GPa、(0.331±0.173)GPa、(0.661±0.208)GPa和(O.423±0.088)GPa。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染色结果显示,软骨下骨区和坏死区可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硬化区及健康区未见Trap染色阳性细胞。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骨形成相关因子Runx2和BMP2在硬化区及健康区表达高于其他区域;骨吸收相关因子RANK和RANKL在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表达高于其他区域。结论股骨头坏死塌陷过程中,骨微观结构发生明显改变,而坏死区骨小梁微观力学强度较健康区无显著降低。股骨头坏死标本中软骨下骨区及坏死区破骨细胞活性增强,硬化区成骨细胞活性增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头坏死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成骨细胞 破骨细胞
原文传递
骨小梁微结构对牙种植体有限元分析的影响 被引量:6
2
作者 沈梅洁 王格格 +1 位作者 朱形好 丁熙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542-545,共4页
目的 利用显微CT和锥形束CT分别扫描建立含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骨小梁微结构对种植体骨界面力学特性分布的影响.方法 拔除比格犬下颌第三、四前磨牙后植入2枚种植体,3个月后取含种植体的颌骨标本,用显微CT和锥形束CT... 目的 利用显微CT和锥形束CT分别扫描建立含种植体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比较分析骨小梁微结构对种植体骨界面力学特性分布的影响.方法 拔除比格犬下颌第三、四前磨牙后植入2枚种植体,3个月后取含种植体的颌骨标本,用显微CT和锥形束CT扫描,分别建立含种植体和骨小梁微结构、含种植体和骨小梁宏观结构的下颌骨三维有限元模型(分别简称为精确模型和简化模型),导入Ansys 14.0软件进行有限元计算.结果 与简化模型相比,精确模型两枚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平均值明显增大,最大值变化不明显,等效应力最大值是简化模型的80%和110%,平均值是简化模型的290%和170%;而两枚种植体应变最大值和平均值均明显减小,等效应变最大值为简化模型的17%和26%,平均值为简化模型的21%和16%.简化模型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应变集中较明显;而精确模型种植体骨界面等效应力应变集中不明显、分布较均匀,主要集中于骨小梁.结论 含骨小梁微结构的精确模型可明显影响种植体骨界面应力应变的分布,骨小梁结构有分散应力和缓冲载荷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牙种植体 有限元分析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两种镍钛系统预备根管的有效性与安全性研究 被引量:5
3
作者 陈晓播 陈晨 梁宇红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01-104,共4页
目的:比较两种旋转镍钛系统Twisted File(TF)和Pro Taper Universal(PU)预备根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离体磨牙样本20颗(62个根管),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TF和PU按照推荐程序预备根管至#25/0.08,记录预备时间(使用每支镍钛锉的累... 目的:比较两种旋转镍钛系统Twisted File(TF)和Pro Taper Universal(PU)预备根管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收集离体磨牙样本20颗(62个根管),随机分成2组,分别使用TF和PU按照推荐程序预备根管至#25/0.08,记录预备时间(使用每支镍钛锉的累加时间)。利用立体显微镜在25倍放大下观察并记录两组牙齿预备前后根尖3 mm区域牙根表面裂纹,应用Micro-CT对预备前后根管形态进行扫描重建分析,比较两组根管预备时间以及根管中心偏移等三维形态变化。结果:TF组每根管的平均预备时间为(0.53±0.14)min,明显短于PU组(2.06±0.39)min(P<0.05)。在根管中段,两实验组根管中心偏移量分别为:TF组(0.070±0.056)mm、PU组(0.097±0.084)m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F组和PU组在预备过程中均未发生器械折断;根管预备完成后,3D表面重建分析以及立体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均未见牙根裂纹的产生。结论:与PU相比,TF镍钛系统预备磨牙根管所用时间短,效率高;TF根管中段的中心偏移小,成形效果好,优于P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金 根管制备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下载PDF
寒武纪幸运期陕西宽川铺生物群疑难化石装饰玲珑球发育生物学 被引量:1
4
作者 刘威 项楷 殷宗军 《古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71-182,共12页
作为磷酸盐化特异埋藏微体化石库,寒武纪宽川铺生物群保存了大量软躯体动物胚胎和成体、藻类和多门类小壳化石,为理解寒武纪大爆发初期的生物圈提供了重要的埋藏窗口。但前人的研究主要聚焦以橄榄蛋(Olivooides)为代表的刺细胞动物和以... 作为磷酸盐化特异埋藏微体化石库,寒武纪宽川铺生物群保存了大量软躯体动物胚胎和成体、藻类和多门类小壳化石,为理解寒武纪大爆发初期的生物圈提供了重要的埋藏窗口。但前人的研究主要聚焦以橄榄蛋(Olivooides)为代表的刺细胞动物和以始祖动吻虫(Eokinorhynchus)等蠕虫为代表的蜕皮动物化石,对化石库中大量疑难类群的探索尚有不足。本文报道了宽川铺生物群中一类新发现的疑难化石装饰玲珑球Linglongsphaera ornata n.gen.n.sp.。装饰玲珑球整体呈球状,直径在544—1088μm之间,表面具瘤状突起装饰,内部由平均直径24μm的细胞组成。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装饰玲珑球发育有8到180余个数量不等的腔室,单个腔室的体积随着腔室数量的增长先增加而后减小,分布的位置也从周缘直至布满整个内部,最终腔室总体积占个体总体积的36%左右后保持稳定。根据现有证据,笔者推测装饰玲珑球可能代表了一类已经灭绝的具有多细胞发育阶段的真核生物,可能与某些多细胞藻类有较近的亲缘关系,但具体的系统分类位置仍然不明。该研究为理解宽川铺生物群化石组合面貌和寒武纪大爆发初期生物圈的组成提供了新的线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装饰玲珑球 疑源类 寒武纪幸运期 宽川铺生物群 x射线显微断层成像
原文传递
骨结合过程中种植体周血管时空分布的观测研究
5
作者 高思勇 郭彦君 +3 位作者 陈晖璐 邓飞龙 宫苹 王天璐 《中华口腔医学研究杂志(电子版)》 CAS 2024年第1期22-29,共8页
目的探讨构建一种观测小鼠股骨种植体周围骨血管的改良方法,并分析局部血管在种植体周围骨愈合过程中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对C57BL/6小鼠双侧股骨进行血管阻射剂灌注,并应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对种植体周围血管进行扫描,定... 目的探讨构建一种观测小鼠股骨种植体周围骨血管的改良方法,并分析局部血管在种植体周围骨愈合过程中时空变化规律。方法对C57BL/6小鼠双侧股骨进行血管阻射剂灌注,并应用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对种植体周围血管进行扫描,定量分析三维血管结构与分布的相关参数。其中左侧股骨干骺端在灌注前作种植体骨结合模型(灌注实验组),右侧股骨干骺端未行手术(空白对照组)。同步术后观察时间点1、3、7和14 d,采用组织学检测作为Micro-CT结合血管灌注改良观测方法的验证(组织学对照组)。通过空白对照组排除各时间点样本原始血管的差异,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结合Turkey′s法对灌注实验组进行各时间点之间种植体周围血管数据参数的比较。结果通过采用推出种植体的脱钙骨组织样本、筛选扫描重建参数的改良Micro-CT结合血管灌注方法,发现相较于空白对照组,灌注实验组种植体周围血管的血管总体积、血管体积分数及血管管径在术后7 d均较术后1、3和14 d有统计学差异。其中,术后7 d的血管体积(F=14.340,P_(1 d)<0.001,P_(3 d)=0.001)、血管体积分数(F=16.230,P_(1 d)<0.001,P_(3 d)<0.001)、血管管径(F=9.427,P_(1 d)=0.006,P_(3 d)=0.002)显著高于术后1、3 d;术后7 d的血管分支数量显著高于术后1 d(F=4.723,P_(1 d)=0.019);但术后14 d植体周围组织血管结构参数相较于术后7 d出现显著下降,其中血管体积分数下降了58%(F=16.230,P=0.006),血管平均管径下降了35%(F=9.427,P=0.041)。组织学对照组与灌注实验组观察结果趋势一致。结论改良Micro-CT扫描重建结合血管灌注方法为观测种植体周围血管时空分布提供一种低成本可靠的途径;种植体骨结合过程中种植体周围血管经历先增加再衰退的过程,在术后1周的高峰期可形成侧支循环围绕种植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再生 血管 再生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多孔灰岩局部化变形的精细化描述与数字表征
6
作者 武岳彪 孟范宝 +2 位作者 王岳军 Patrick Baud 黄庭芳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547-556,共10页
压实带是一种典型的应变局部化现象,影响储层流体的封存、输运以及地下岩体的稳定性。多孔灰岩局部化变形的相关研究一直是难点,不像砂岩样品可以通过明显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来分析与表征压实带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本文利用动态CT技术,实... 压实带是一种典型的应变局部化现象,影响储层流体的封存、输运以及地下岩体的稳定性。多孔灰岩局部化变形的相关研究一直是难点,不像砂岩样品可以通过明显的声发射信号特征来分析与表征压实带的形成与演化规律。本文利用动态CT技术,实时监测灰岩局部化变形到宏观失稳的演化过程,重点描述压实带形成初期的局部化变形特征,涵盖了应变量>5%的变形部分特征。在灰岩变形过程中可以识别两处明显非弹性变形阶段:即初始大孔隙坍塌阶段和后续压实带形成过程,利用图像体积互相关技术定量表征压实带的演化特征,精细化描述压实带形成过程的微观破裂特征,系统分析离散压实带内的连通孔隙分布规律,发现连通孔隙与局部化变形有紧密联系,并基于CT扫描的孔隙网络数据,利用纳维斯特斯方程计算绝对渗透率,以渗透率为参考指标,研究局部化变形引起的损伤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部化变形 CT技术 灰岩 孔隙网络
下载PDF
Observation of changes in the number of myocardial capillaries in rabbits after treatment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by Tongxinluo superfine powder 被引量:1
7
作者 Wu Haotian Zhang Fengshun +3 位作者 Liu Jinyi Li Xuezhao Guo Fei Wu Yiling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CIE CAS CSCD 2018年第3期406-411,共6页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ngxinluo superfine powder on cardiac function, infarct size and the number of myocardial capillaries in a rabbit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32 N...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s of Tongxinluo superfine powder on cardiac function, infarct size and the number of myocardial capillaries in a rabbit model of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METHODS: A total of 32 New Zealand white rabbi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four groups: sham operation group, model group, treatment group,and pre-treatment, the experiment of pre-treatment group was performed 6 weeks early than the treat) group,The four groups use a unified modeling technique. A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model was established through external application of70% ferric chloride on the coronary artery. After 7 d,electrocardiogram, ultrasonography of cardiac function, micro-computed tomography, pathology and other data were collected.RESULTS: In the treatment and pre-treatment groups, ejection fraction, left ventricular short axis shortening rate, 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 and cardiac output significantly improved, the number of capillarie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and infarct siz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In addi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value of intra-ventricular pressure and the situation of electrocardiogram also changed to different degrees with the increasing of treatment of cycle.CONCLUSION: Tongxinluo superfine powder can protect the myocardium, improve the blood supply of the myocardium and reduce the degree of myocardial injury, during acute stage of myocardial infar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YOCARDIAL INFARCTION MYOCARDIUM Mi-crocirculation x-ray microtomography Ferric chlo-ride TONGxINLUO superfine powder
原文传递
基于CT显微图像的烧结矿孔隙特征分析及有效热导率预测 被引量:3
8
作者 周明熙 周昊 +1 位作者 马鹏楠 程明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633-641,共9页
全面了解获取多孔烧结矿的热物理特性对于在钢铁企业中相关过程的运行优化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景下,无损的高精度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技术被应用到表征烧结矿的孔隙结构并结合数值模拟来预测烧结矿的有效热导率。以40μm的分... 全面了解获取多孔烧结矿的热物理特性对于在钢铁企业中相关过程的运行优化和节能减排具有重要意义。在此前景下,无损的高精度X射线显微断层扫描技术被应用到表征烧结矿的孔隙结构并结合数值模拟来预测烧结矿的有效热导率。以40μm的分辨率扫描了3个熟石灰添加水平下的烧结杯试验中获取的烧结矿样品。三维重建后的烧结矿可观测到各向异性的非常复杂的孔隙分布,导致其有效热导率也各向差异较大,形成复杂的内部温度场分布。烧结矿中0~300μm的小孔隙在数量频率上占据大多数(约45%~50%),但仅占小部分的大于1 mm的大孔隙则贡献了约95%的孔隙体积占比,并主要决定了烧结矿的导热行为。3个烧结矿样品的有效热导率分别为0.645、0.682和0.784 W·m^(-1)·K^(-1),对应的孔隙率分别为53.8%、53.1%和49.7%。通过与文献中的类似铁系聚合物的导热值,典型的经验式预测方程和结构分析模型等比较,证明了CT三维重建结合数值模拟的技术手段可有效捕捉烧结矿真实的多孔结构,从而比简单的经验式方程或结构分析模型能获取更精确的热物理行为的预测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射线显微断层技术 多孔介质 空隙率 热传导
下载PDF
TATB造型颗粒温等静压成型X射线微层析成像 被引量:3
9
作者 张伟斌 田勇 +4 位作者 雍炼 杨雪海 戴斌 李敬明 陈华 《含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79-785,816,共8页
与传统钢模成型相比,温等静压成型是一种获得致密、均匀高聚物粘结炸药的更优方法,为温等静压成型高聚物粘结炸药精密物理性能研究提供细观结构基础,利用X射线微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了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造型颗粒经温等静压成型圆柱样品... 与传统钢模成型相比,温等静压成型是一种获得致密、均匀高聚物粘结炸药的更优方法,为温等静压成型高聚物粘结炸药精密物理性能研究提供细观结构基础,利用X射线微层析成像技术研究了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造型颗粒经温等静压成型圆柱样品的三维细观结构。结果显示,TATB造型颗粒经过温压后仍保留完整,典型形态呈多边体,压实颗粒间有高密度薄层、颗粒接触数最大达到12。CT图像分析表明,压实颗粒尺寸轴向分布保持不变,径向存在沿轴心方向的密度降和压力降;层面密度离散性高于1.15%,但体密度趋向均匀;分析内部力链分布情况,发现了温等静压成型过程TATB造型颗粒呈现等向压缩特征;基于细观颗粒接触角统计了颗粒接触数,证实了压实颗粒构形态及其排列趋向各向同性,但局部颗粒仍存在剪切压缩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氨基三硝基苯(TATB)造型颗粒 温等静压 微细结构 x射线微层析成像
下载PDF
基于扫描电镜和CT成像技术的碳酸盐岩溶蚀作用微观结构和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3
10
作者 邓宇林 郭绪磊 +3 位作者 罗明明 陈祥勇 况野 周宏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698-707,共10页
为研究溶蚀作用下碳酸盐岩孔隙的演变规律及控制作用,文章选取三峡地区4种类型碳酸盐岩开展溶蚀实验。同时结合扫描电镜、CT成像对实验前后岩石的溶蚀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蚀总发生在低晶格能的矿物处且沿矿物晶体的菱... 为研究溶蚀作用下碳酸盐岩孔隙的演变规律及控制作用,文章选取三峡地区4种类型碳酸盐岩开展溶蚀实验。同时结合扫描电镜、CT成像对实验前后岩石的溶蚀特征及孔隙结构进行测试。结果表明:溶蚀总发生在低晶格能的矿物处且沿矿物晶体的菱形解理面以及薄弱部位发育,表现为对矿物和孔隙等结构的选择性溶解;碳酸盐岩的孔隙度对溶蚀过程影响较小,岩石的孔径大小是影响碳酸盐岩溶蚀速率的重要因素;小孔径岩石的溶蚀多在样品表面发育小型溶孔,大孔径岩石的溶蚀主要发生在孔隙隙壁且有向岩石内部溶蚀的痕迹;经溶蚀改造,孔喉半径和连通性均呈现出增长趋势。本研究对碳酸盐岩差异性岩溶作用机理及岩溶发育规律的认识有一定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溶蚀实验 溶蚀特征 孔隙结构 x射线显微层析
下载PDF
Microstructure-based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and Characterisation of Bovine Trabecular Bone
11
作者 R. Akhtar S. J. Eichhorn P. M. Mummery 《Journal of Bionic Engineering》 SCIE EI CSCD 2006年第1期3-9,共7页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rabecular bone is dependent on both the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trabeculae as well as their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 in space. In this study, nanoindenta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r... The mechanical behaviour of trabecular bone is dependent on both the properties of individual trabeculae as well as their three-dimensional arrangement in space. In this study, nanoindentation was used to determine trabecular stiffness of bovine bone, both dehydrated and rehydrated. Values of 18.3 GPa and 14.3 GPa were obtained for dehydrated and rehydrated trabeculae respectively. These values were then used for finite element analysis where the mesh was generated directly from an X-ray microtomography datase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rinsic tissue properties and apparent stiffness was explored. Moreover, the important role of collagen in bone micromechanics was demonstrated by complementing the study with Raman spectroscop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rabecular bone NANOINDENTATION x-ray microtomography finite element modelling
下载PDF
基于Micro-CT的家兔腹盆腔器官血管数字化三维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1
12
作者 魏恒 李海 +5 位作者 卫兵 张妤 许有江 许胜红 陈川 王文艳 《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1-6,共6页
目的 通过乳胶-氧化铋对比剂与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家兔腹盆腔器官内血管系统的三维数字化图像重建.方法 6只4月龄雌性健康家兔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动物均进行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纵行切开家兔腹壁,暴露... 目的 通过乳胶-氧化铋对比剂与显微计算机断层扫描(Micro-CT)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完成家兔腹盆腔器官内血管系统的三维数字化图像重建.方法 6只4月龄雌性健康家兔作为研究对象.试验动物均进行腹腔麻醉.麻醉成功后纵行切开家兔腹壁,暴露盆腹腔血管,完成腹主动脉插管(用于子宫、膀胱、小肠的对比剂在体灌注)及肾动脉插管(用于肾脏的对比剂在体灌注).选择乳胶-氧化铋混合溶液(氧化铋颗粒/乳胶溶液=1 g/mL)作为血管灌注对比剂.血管灌注成功后选取家兔的子宫、膀胱、小肠和肾脏作为研究器官.利用SkyScan 1076型Micro-CT对目标器官进行扫描,使用NRecon软件对扫描获得的原始图像进行处理和转化.采用Mimics 17.0软件对目标器官内的血管图像进行三维重建,获得家兔不同器官内的血管树三维图像,分析家兔不同器官内不同血管树的分级和分支特点.结果 目标器官的血管树数字化三维重建模型均构建成功.家兔膀胱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为二级,直径为(0.41±0.08)mm;子宫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为三级,直径为(0.39±0.08)mm;小肠和肾脏血管树的最小可测量血管分级均为四级,直径分别为(0.27±0.04)mm和(0.19±0.03)mm.结论 采用乳胶-氧化铋混合对比剂进行动物血管灌注Micro-CT成像,通过相关软件可成功重建动物器官内血管树的三维图像,可显示家兔器官血管树的走行并测量血管直径,对于小动物腹盆腔器官血管系统尤其是微小型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的建立具有较大优势,为小动物腹盆腔器官疾病模型中血管解剖结构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术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对比剂 成像 三维 模型 动物
原文传递
micro-CT观察晚期氧化蛋白产物对兔骨关节炎软骨下骨的影响
13
作者 余辉 吴庆能 +4 位作者 熊光 胡文帅 温辉林 赵进喜 蔡蔚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CAS 2023年第7期508-514,共7页
目的 利用micro-CT观察外源性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对兔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骨重塑以及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组(AOPPs组)造模后于双侧膝... 目的 利用micro-CT观察外源性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dvanced oxidation protein products,AOPPs)对兔骨关节炎软骨下骨骨重塑以及三维结构的影响。方法 将24只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平均分为3组;晚期氧化蛋白产物组(AOPPs组)造模后于双侧膝关节内注射200μg/ml AOPPs 1 ml;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PBS)组在造模后注射等剂量磷酸盐缓冲液;假手术组(Sham组)显露前交叉韧带后缝合切口。干预8周后处死动物并取胫骨标本,对胫骨平台下软骨下骨部分行组织学切片染色与micro-CT扫描,获得相关参数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Sham组与PBS组的骨体积分数均较AOPPs组高(P <0.01)。Sham组骨小梁数目高于PBS组(P <0.01)。Sham组与PBS组的骨小梁分离度均低于AOPPs组(P <0.01,P <0.05)。Sham组的骨小梁厚度与连接密度均较AOPPs组高(P <0.05)。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以及连接密度均与骨体积分数存在显著相关关系(P <0.05),且其中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分离度与连接密度为骨体积分数改变的主要因素。结论 外源性AOPPs对兔骨关节炎的软骨下骨产生有明显的影响,加速了软骨下松质骨的骨吸收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晚期氧化蛋白产物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骨关节炎 软骨
原文传递
咬合功能减退对大鼠下颌骨影响的三维显微结构观察 被引量:1
14
作者 周国锋 项立新 黎红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53-57,共5页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功能减退对大鼠下颌骨三维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应力改变对颌骨形态、结构等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咬合功能减退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在咬合功能减退组大鼠上下颌... 目的探讨实验性咬合功能减退对大鼠下颌骨三维显微结构的影响,以期为研究应力改变对颌骨形态、结构等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咬合功能减退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在咬合功能减退组大鼠上下颌前牙戴金属顶盖,使后牙无咬合接触,建立咬合功能减退模型;对照组大鼠前牙戴金属环,后牙保持正常咬合接触。于实验开始时(0周)和实验2、4、6、8周末分别麻醉并处死每组4只大鼠,测量体质量,并用显微CT测量下颌牙槽骨骨松质的三维显微结构。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4周咬合功能减退组大鼠下颌牙槽骨骨体积/总体积开始降低[对照组(0.65±0.05)%,咬合功能减退组(0.60±0.05)%,P〈0.05],并持续到实验8周[对照组(0.72±0.06)%,咬合功能减退组(0.51±0.07)%,P〈0.01];骨小梁厚度也出现类似变化,表现为实验4、6、8周咬合功能减退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照组分别为(168±15)、(170±25)和(180±18)μm,咬合功能减退组分别为(152±20)、(145±19)和(142±15)μm,P〈0.05];咬合功能减退组大鼠下颌牙槽骨骨小梁间隙逐渐升高,实验4、6、8周时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分别为(264±21)、(284±17)和(282±26)μm,咬合功能减退组分别为(306±30)、(316±18)和(332±18)μzm,P〈0.05];而骨小梁数量在实验6周开始下降[对照组(3.59±0.22)mm-1,咬合功能减退组(3.03±0.31)mm-1,P〈0.05],一直持续到实验8周[对照组(3.66±0.24)mm-1,咬合功能减退组(2.85-I-0.18)mm-1,P〈0.01]。结论咬合功能减退可导致下颌骨骨松质三维显微结构改变,出现骨丢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下颌骨 功能减退
原文传递
船用柴油机第一道活塞环岸积碳的微观形貌和孔隙特性的相衬显微CT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张旭升 彭冠云 +6 位作者 杜国浩 江国和 孙秀成 邓彪 谢红兰 吴志军 肖体乔 《中国科学:技术科学》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953-960,共8页
大型二冲程船用柴油机具有热负荷高、燃用重油、润滑油参与燃烧及其变质、颗粒物排放高等特点,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其燃烧室内更为明显的积碳现象,同时积碳层的构成和特性会显著影响柴油机的输出动力性能和排放特性.采用我国第三代同步... 大型二冲程船用柴油机具有热负荷高、燃用重油、润滑油参与燃烧及其变质、颗粒物排放高等特点,直接或间接地导致其燃烧室内更为明显的积碳现象,同时积碳层的构成和特性会显著影响柴油机的输出动力性能和排放特性.采用我国第三代同步辐射装置一上海光源的x射线相衬显微CT技术,对第一道活塞环岸积碳样品进行了三维无损显微成像.通过定量数字图像处理,对积碳层的微观特性和孔隙分布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活塞环上部积碳厚度基本在1.0mm左右,仅为缸套和活塞间距的一半,但是其表面形态显示出与缸套强烈的摩擦磨损痕迹,这说明该部位的积碳会明显破坏缸套的滑油分布.同时积碳内外表面裂纹密集,而中部裂纹较疏松,积碳内外表面的裂纹形成机理存在显著差异.从孔隙连通性来看,几乎所有的裂缝都是相通的,计算得到的总的孔隙率在10.9%~12.8%之间.并且连通的裂纹中存在交汇的孔洞结构,这些孔隙结构可能对燃气产生吸附和解吸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积碳 孔隙特性 同步辐射 相衬显微CT 船用柴油机
原文传递
显微CT评估犬种植体-骨结合率的可行性和有效性研究
16
作者 柏剑英 孟凡辉 +6 位作者 邵小夕 王敬夫 张力 雒静 闫宁 陈芳浩 张玉梅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50-256,共7页
目的探讨显微CT评估犬种植体-骨结合率(bone-implant contact,BI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纯系健康雄性比格犬6只,拔除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自然愈合3个月后每只犬下颌每侧植入4枚种植体。种植术后2... 目的探讨显微CT评估犬种植体-骨结合率(bone-implant contact,BIC)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临床和科研提供参考。方法选用纯系健康雄性比格犬6只,拔除下颌双侧第二前磨牙至第一磨牙;自然愈合3个月后每只犬下颌每侧植入4枚种植体。种植术后2、4、8周分别处死2只动物,每个时间点制取16个含种植体的骨样本。先用显微CT扫描骨样本,分别分析每枚种植体表面外延25、50、100μm内的骨量,得到不同检测范围模型(每个时间点48个),并计算BIC,结果计为显微CT25组、显微CT50组、显微CT100组;再将骨样本制成不脱钙磨片(每个骨样本制备3个磨片),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分析BIC(%),结果计为光镜组。对比两种方法的优缺点、检测效率以及BIC的相关性和一致性。结果评估单个骨样本BIC,显微CT法从扫描重建到得出结果耗时约90min,远低于光镜观察法耗时(从磨片制作到得出结果的时间为14d)。术后2、4、8周显微CT法检测范围模型的建模成功率均为100.0%(48/48),总体建模成功率为100.0%(144/144)。术后2、4、8周光镜观察法磨片的制作成功率分别为89.6%(43/48)、93.8%(45/48)和93.8%(45/48),总体磨片制作成功率为92.4%(133/144)。术后2、4、8周显微CT25组BIC均显著小于相同时间点光镜组(P<0.05)。术后2、4、8周显微CT50组和显微CT100组BIC与相同时间点光镜组BIC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显微CT25组、显微CT50组、显微CT100组BIC与光镜组BIC的相关系数r值分别为0.680、0.892和0.713(P均<0.001),误差偏倚分别为-19.4%、-0.9%和3.0%,95%一致性界限内概率均为97.9%(47/48)。结论使用显微CT检测BIC较光镜观察法更快速、简便,且建模成功率更高,检测范围为50μm时显微CT法检测结果与光学观察法一致性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牙种植 骨整合 可行性研究 有效性研究
原文传递
活体骨内血管显像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初探
17
作者 程坤 苏娜 +7 位作者 李秋尧 高晓斐 冯琨 杨志成 侯海青 李玉椿 李建民 王光辉 《中华骨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482-491,共10页
目的研究活体骨内血管显像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补充相关骨科疾患诊治依据。方法通过改进显影剂来增加局部浓度实现显影,以Lijianmin-Chengkun(LC)复合通路研究为基础,利用磁性微球理论,使用外壳为氨基(携负电荷)的Fe3O4磁性微球,吸附... 目的研究活体骨内血管显像方法,分析其临床意义,补充相关骨科疾患诊治依据。方法通过改进显影剂来增加局部浓度实现显影,以Lijianmin-Chengkun(LC)复合通路研究为基础,利用磁性微球理论,使用外壳为氨基(携负电荷)的Fe3O4磁性微球,吸附聚集离子型显影剂泛影葡胺(泛影酸根携正电荷),即通过改进显影剂的方法,使磁性微球携带显影剂,制成新的纳米粒子-磁影复合微粒,在外界磁场作用下,血液循环带来的磁影复合微粒不断在磁场区域血管内滞留聚集,磁场区域血管内磁性微球携带的显影剂浓聚达到显像浓度,实现活体骨内血管显像。并且通过调整两种试剂配比,可适度中和电荷凝结成小的集团,提高显影效率。由此分步进行了电镜实验、CT活体实验兔成像实验、实验兔组织学检查证实、CT活体人体成像试验。结果电镜实验:泛影葡胺,扫描电镜,微粒直径约20 nm。氨基Fe3O4磁性微球,扫描电镜,微粒直径约100 nm,分布较疏散均匀。两种试剂按一定比例混合后,中和电荷凝结成小的集团,但仍具备磁流体性能、强顺磁性。活体实验兔成像实验:捕捉到了理想的胫骨近端骨内血管成像。实验兔组织学检查证实:有磁场一侧胫骨近端内血管明显可见四氧化三铁分布,无磁场一侧未见。活体人体成像试验:捕捉到了理想的腓骨近端骨内血管成像。结论通过磁影复合微粒(磁性微球+泛影葡胺)新试剂的制作,在外界磁场作用下,达到活体骨内显影剂浓聚,在CT薄层扫描下可实现活体外径≥0.5 mm骨内血管成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诊断显像 磁场 造影剂 x线显微体层摄影术
原文传递
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CT在古生物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18
作者 殷宗军 朱茂炎 肖体乔 《物理》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04-510,共7页
X射线无损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化石标本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断层成像技术(SRX-PCμ-CT)也被引入到这一领域.由于同步辐射光源产生的硬X射线具有高亮度、高准直性和高空间相干性等优... X射线无损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化石标本研究领域中应用十分广泛.近几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革新,同步辐射X射线相衬显微断层成像技术(SRX-PCμ-CT)也被引入到这一领域.由于同步辐射光源产生的硬X射线具有高亮度、高准直性和高空间相干性等优点,可以实现化石标本高分辨率(亚微米级)的无损三维显微成像,给古生物学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文章简要回顾了用于古生物化石标本无损成像技术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综述了同步辐射X射线断层显微成像技术在古生物学领域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生物学 同步辐射x射线三维成像 综述 化石 CT
原文传递
受侵蚀混凝土本构关系 被引量:11
19
作者 刘汉昆 李杰 《建筑材料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736-741,共6页
混凝土腐蚀具有内外不均匀的特点,这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受侵蚀混凝土本构关系一直都没有得到确定,为此提出了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思路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利用Fick第二定律对硫酸钠腐蚀后砂浆和界面过渡区(ITZ)的细观本构关系分... 混凝土腐蚀具有内外不均匀的特点,这使得真正意义上的受侵蚀混凝土本构关系一直都没有得到确定,为此提出了试验与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技术思路以解决上述问题.首先,利用Fick第二定律对硫酸钠腐蚀后砂浆和界面过渡区(ITZ)的细观本构关系分层修正,应用CT技术在细观层面模拟受侵蚀混凝土试件的应力-应变曲线;其次,利用力学试验结果,识别给出蚀强率参数;最后,对砂浆和ITZ的"腐蚀程度"进行全截面均匀化,通过数值模拟得到受侵蚀混凝土本构关系.基于此,提出了任一腐蚀介质质量分数下试件内任一位置处单元对应的受侵蚀混凝土本构关系的分析流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混凝土 硫酸钠腐蚀 CT技术 FICK第二定律 细观本构关系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冶金型气孔对熔化焊接7020铝合金疲劳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11
20
作者 宋哲 吴圣川 +3 位作者 胡雅楠 康国政 付亚楠 肖体乔 《金属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1131-1140,共10页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三维高精度原位成像技术,识别和统计出工艺稳定的激光复合焊接7020铝合金接头中的气孔数量、形貌、尺寸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气孔统计数据结果和焊缝晶粒大小,定义了7020铝合金激光复合焊接头中影响接头疲劳性能的气孔... 基于同步辐射X射线三维高精度原位成像技术,识别和统计出工艺稳定的激光复合焊接7020铝合金接头中的气孔数量、形貌、尺寸和空间分布特征,结合气孔统计数据结果和焊缝晶粒大小,定义了7020铝合金激光复合焊接头中影响接头疲劳性能的气孔临界尺寸。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三维原位疲劳实验数据和疲劳断口形貌,探讨了疲劳试样裂纹源处气孔尺寸、应力和疲劳寿命之间的定量关系。同时,基于有限元仿真分析,研究了不同位置下气孔处的应力场状态。最后,通过疲劳裂纹扩展速率实验,揭示了气孔对疲劳裂纹萌生、扩展和试样瞬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激光复合焊接头临界气孔尺寸可定为30 mm;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和疲劳断口显示,较大的表面气孔和近表面的气孔较容易萌生疲劳裂纹。仿真研究也表明,气孔周围的应力集中程度随着气孔位置由表面向内部移动呈现出先增大后减小最后趋于稳定的趋势;疲劳裂纹扩展速率数据分布趋势表明,气孔对长裂纹扩展过程的影响较小,可忽略不计,但一般认为对裂纹前缘形貌有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同步辐射x射线成像 焊接缺陷 疲劳寿命评价 激光复合焊接 高速列车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