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6篇文章
< 1 2 5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扫描技术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144
1
作者 萧毅 田建明 +7 位作者 王培军 秦永文 薛宏 李晓兵 王敏杰 左长京 曾浩 崔恒武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57-361,共5页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8例[包括 40例无明显心脏疾患的志愿者 ,2 5例冠心病患者 ,2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5个月和 1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的成像技术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对 6 8例[包括 40例无明显心脏疾患的志愿者 ,2 5例冠心病患者 ,2例经皮经腔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术后5个月和 1例主动脉瓣膜置换术后的患者 ]进行了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multi slicespiralCTcoronaryangiography ,MSSCTCA)并行冠状动脉三维重建 ,其中 2 5例冠心病患者并进行了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检查 ,以此为金标准 ,比较MSSCTCA对冠状动脉病变的检出率 (未作冠状动脉造影的 ,只是用于评价多层螺旋CT对冠脉各支的显示能力 ,如显示哪几支 ,显示长度 ,未涉及有否冠状动脉疾患的显示 )。结果 MSSCTCA对冠状动脉近中段显示清晰 ,显示率可达 90 %以上 ;对冠状动脉狭窄检出率为 87.5 %。结论 MSSCTCA可作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疾患的筛选手段及冠状动脉术后复查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心病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造影 扫描技 临床应用
原文传递
周围型肺癌胸膜凹陷征的CT和MRI表现与病理对照 被引量:72
2
作者 肖湘生 吴华伟 +2 位作者 李惠民 刘士远 李成洲 《临床放射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4-347,共4页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 目的 用CT、MRI评价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性质 ,并探讨CT、MRI的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周围型肺癌 38例 ,影像、手术及大体病理均显示胸膜凹陷征。分别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 ,MRI横断及冠状面T1WI、T2 WI及脂肪抑制成像。测量胸膜凹陷间隙内容物的CT值 ,分析MRI信号特点 ,并与手术及病理进行对照研究。结果 典型胸膜凹陷征 2 1例 ,凹陷间隙内CT值为 7.5 3± 6 .91HU ,符合水样密度。MRI上呈水样信号 ,脂肪抑制后T2 WI仍呈高信号 ;线状胸膜凹陷征 11例 ,仅 2例CT值示水样密度 ,MRT2 WI上 6例胸膜凹陷区见小三角形水样信号 ;叶间裂胸膜凹陷 4例 ,仅见于CT肺窗 ,局部无喇叭口状阴影形成 ,MRT2 WI上局部无水样信号改变 ;复合型胸膜凹陷 2例 ,其表现与以上所述相同。上述各型均于手术及大体病理显示脏层胸膜凹陷 ,局部胸膜光滑无增厚、无脂肪及软组织充填。CT、MRI对胸膜凹陷征内水的总显示率为 85 .3% ,与病理结果对照无显著差异 (χ2 =0 .2 0 6 ,P >0 .0 5 )。结论 CT及MRI进一步证实肺癌胸膜凹陷间隙内为水 ;CT及MRI基本能够反映胸膜凹陷的病理实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成像 病理对照 影像学表现 周围型肺癌 胸膜凹陷征
下载PDF
鼻咽癌的CT与MRI对比研究 被引量:53
3
作者 孙颖 马骏 +4 位作者 黄莹 唐玲珑 李立 王岩 卢泰祥 《中国肿瘤临床》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4期788-791,共4页
目的:比较CT与MRI对鼻咽癌侵犯部位检出率的差别;评价MRI相对于CT对'92分期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250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CT及MRI资料。在CT和MRI上分别评价各... 目的:比较CT与MRI对鼻咽癌侵犯部位检出率的差别;评价MRI相对于CT对'92分期产生的影响。方法:收集2003年1月至2004年6月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初诊鼻咽癌250例,所有病例同时具有治疗前鼻咽和颈部的CT及MRI资料。在CT和MRI上分别评价各个解剖部位的受侵犯情况。结合临床资料分别采用CT和MRI进行'92分期。结果:MRI对于鼻咽超腔、茎突前间隙、口咽、咽后淋巴结、颅底骨质、海绵窦、鼻窦、颈椎和颞下窝等侵犯的检出率明显高于CT,有统计学意义。CT与MRI对于鼻腔、茎突后间隙侵犯及颈部淋巴结的检出差别无统计学意义。MRI使32.0%的T分期发生改变;11.6%的N分期发生改变;30.0%的临床分期发生改变。结论:MRI对于诊断鼻咽癌的超腔侵犯、颅底骨质、鼻窦、海绵窦受侵,以及咽后淋巴结转移要明显优于CT;而在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检出方面与CT结果一致。MRI主要影响鼻咽癌'92分期的T分期;对N分期影响不大,临床分期的改变将有利于指引治疗方案的调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肿瘤 磁共振成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肿瘤分期
下载PDF
小肝癌的影像学诊断进展 被引量:57
4
作者 钱林学 刘玉江 丁惠国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79-486,共8页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亦即小肝癌(SHCC)的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HCC的检出率在逐年增高.对众多不适合或不愿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而言,SHCC... 肝细胞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对肝癌的早期诊断,亦即小肝癌(SHCC)的诊断并及时治疗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关键.近年来随着各种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SHCC的检出率在逐年增高.对众多不适合或不愿手术治疗的部分患者而言,SHCC检出率提高不仅意味着可以避免不必要的外科手术,并且可得到早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预后,极大减轻患者的身心负担.目前以射频消融(RFCA)、微波消融、经皮肝穿瘤内无水乙醇注射及超选择性插管与节段性栓塞(S-TACE)等为代表的介入疗法在SHCC治疗上已经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尤其是射频消融疗法的5年生存率达58.22%,与手术(55.51%)组无差别,使之成为当前和今后SHCC非手术治疗的主要方法.因此,及时准确地对SHCC患者做出诊断,不仅可以减轻患者的痛苦,同时也可延长患者的生存期.本文对国内外有关SHCC的各种影像学诊断进展作一综述如下,以期提高临床医生对SHCC的认识,为SHCC的早期诊断和治疗作出一定贡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细胞癌 小肝癌 超声 超声造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核磁共振成像 数字减影血管造影
下载PDF
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 被引量:52
5
作者 徐爱民 程红岩 +2 位作者 陈栋 贾雨辰 吴孟超 《中华肿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5期409-412,共4页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 ,以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2 1例 2 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其中 2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2 1... 目的 分析肝脏局灶性结节增生 (FNH)的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表现 ,以提高对FNH的诊断准确率。方法 对 2 1例 2 1个经手术病理证实的FNH进行螺旋CT平扫及增强的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扫描。其中 2例行肝动脉血管造影。结果  2 1个FNH ,平扫 16个为低密度 ,5个为等密度 ,其中 12个病灶中央有点状、条状、放射状低密度影。动脉期 2 1个FNH除中央疤痕外 ,均明显均匀强化 ,9例见明显增粗的供血动脉 ;门脉期病灶密度下降 ,但均高于或略高于肝实质 ;延迟期病灶呈等密度或略低于肝实质 ,3例见包膜强化。血管造影可见粗大的供血动脉及引流静脉。结论 FNH在螺旋CT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中的特征性表现 ,对FNH的确诊及治疗方案的选择有重要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诊断 局灶性结节增生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螺旋CT FNH
原文传递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 被引量:44
6
作者 孔令燕 金征宇 +7 位作者 王怡宁 宋兰 张竹花 张立仁 张抒扬 林松柏 王沄 赵文敏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32-35,共4页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冠状动脉支架通畅性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9例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患者的59枚支架行64层螺旋CT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扫描与支架植入术的平均间隔是(28.4±21.2)个月。采用5分制计分法评价支架的轴位多平面重建(MPR)图像及通过支架内腔中心的曲面重建(CPR)图像质量,同时测量支架内管腔直径。计算支架内管腔直径与支架近端的管腔直径比值以评价支架内腔可见度。其中5位患者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共9个支架的通畅性得到评价。结果图像平均质量达到优良水平[(1.94±0.84)分]。图像质量与心率、呼吸运动及支架位置有关。所有59枚支架内腔均为可见,平均支架内腔可见直径比率为(76.1±11.1)%。有常规冠状动脉造影对照的9个支架均诊断为通畅,与常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吻合。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可有效评价冠状动脉支架的通畅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冠心病 支架 再狭窄
下载PDF
经皮射频消融术在肝脏肿瘤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47
7
作者 范卫君 赵明 +6 位作者 吴沛宏 张福君 黄金华 李立 徐志斌 莫运仙 顾仰葵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13-316,共4页
目的 对 44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治疗 ,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 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共 44例 ,病灶总数共6 7个。经RFA治疗后随访 2~ 6个月 ,运用螺旋CT三期扫... 目的 对 44例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治疗 ,研究其近期局部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和副作用。方法 原发性肝癌和肝转移瘤共 44例 ,病灶总数共6 7个。经RFA治疗后随访 2~ 6个月 ,运用螺旋CT三期扫描评价肿瘤治疗效果。结果 肝脏肿瘤直径≤ 3 0cm者 2 6个、3 1~ 4 0cm者 2 1个、4 1~ 5 0cm者 11个、≥ 5 1cm者 9个 ,经RFA治疗后肿瘤完全坏死分别为 2 4个、19个、9个、6个。螺旋CT增强扫描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征象 ,或并有体积缩小。结论 RFA治疗是效果好、副作用小、安全可靠的局部治疗肝脏肿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射频消融 射频消融 肝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疗效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中的应用 被引量:44
8
作者 王锡明 武乐斌 +3 位作者 邵广瑞 李振家 柳橙 周延强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2002年第4期333-334,共2页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 目的 通过对 3 0例病人应用多层螺旋CT成像技术行血管造影检查的前瞻性研究 ,旨在提高MSCT(multi slicespiralCT)成像技术在血管造影检查中的价值。方法 先对 3 0例病人应用MSCT行轴位螺旋扫描 ,应用MSCT成像技术(MIP、SSD、4 D及CTVE)将获得的轴位图像利用SGI工作站进行后处理。结果 所有病人中主动脉夹层 3例、主动脉瘤 2例 ,所有重建的大血管均能清晰的显示其主干及其 2 ,3甚至 4级分支。结论 MSCT成像技术在全身血管造影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管造影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多层螺旋CT
下载PDF
80kV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 被引量:44
9
作者 葛全序 毕可森 +2 位作者 丛培霞 王培玺 赵锦桥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535-539,共5页
目的研究80kV管电压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80kV管电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团注追踪(bolustracking)监测点进行肺动脉成像,对照组29例采用120kV管电压,延迟时间采用... 目的研究80kV管电压64排多层螺旋CT低辐射肺动脉成像的可行性。方法6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35例采用80kV管电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团注追踪(bolustracking)监测点进行肺动脉成像,对照组29例采用120kV管电压,延迟时间采用团注测试峰值时间+0.7s,进行肺动脉成像。测量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加权CT剂量指数(CTDIw)和有效剂量(E),测量肺动脉强化后CT值和背景噪声,计算信噪比(SNR)和对比噪声比(CNR)。5分法对两组图像质量进行目测评分。对DLP、E、SNR、CNR进行t检验;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比较两组图像目测评分结果。结果观察组DLP和E分别为(146.5±7.6)mGv·cm和(2.5±0.1)mSv,对照组DLP和E分别为(313.4±13.5)mGy·cm和(5.3±0.2)mSv,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观察组的辐射剂量低于对照组。图像质量量化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SNR分别为32.6±3.6和31.35±2.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9)。观察组和对照组CNR分别为28.5±3.4和27.6±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8)。目测评分结果:观察组为5分8例,4分26例,3分1例;对照组为5分5例,4分24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6)。结论80kV64排多层螺旋CT结合右头臂静脉作为bolus tracking监测点可以减少辐射剂量,同时不降低图像质量,是肺动脉造影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辐射剂量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肺动脉造影
原文传递
CTA对脑动静脉畸形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6
10
作者 马睿 周存升 +3 位作者 柳澄 王涛 刘作勤 周善伟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9-21,共3页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对脑动脉畸形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方法 :CTA诊断的 1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 ,经DSA对照检查、手术证实。应用MarconiCT Twin及Omnipro工作站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或 3D)法进行血管重... 目的 :评价CT血管造影 (CTA)对脑动脉畸形的显示能力和诊断价值。方法 :CTA诊断的 16例脑动静脉畸形患者 ,经DSA对照检查、手术证实。应用MarconiCT Twin及Omnipro工作站 ,采用最大强度投影 (MIP)和表面遮盖显示 (SSD或 3D)法进行血管重建 ;利用CTA并参考原始图像 ,对照DSA像、手术结果 ,统计CTA诊断符合率 ,比较CTA和DSA图像对病变的显影情况。结果 :16处AVM ,DSA显示供血动脉 33条和引流静脉 2 8条 ,CTA显示供血动脉 16条 (48.5 % )和引流静脉 2 3条 (82 .1% ) ,CTA与DSA对畸形血管团的显示完全一致 ,诊断符合率为 10 0 %。结论 :CTA对畸形血管团、引流静脉和主要供血动脉显示满意 ,可明确诊断AVM。显示细小或多支、多源性的供血动脉不及DSA。CTA可用于AVM的诊断、筛查和动态随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动静脉畸形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血管造影 CTA
下载PDF
空泡征对早期肺癌的诊断价值 被引量:34
11
作者 陈楠 谢坪 付凯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2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 :探讨肺部孤立结节内空泡征的HRCT表现及其对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结节 176例 (肺癌 12 9例 ,良性结节 4 7例 )的普通CT及HRCT扫描表现回顾性研究 ,分析了肺内孤立结节空泡征的HRCT表现。结果 :(1)... 目的 :探讨肺部孤立结节内空泡征的HRCT表现及其对诊断早期肺癌的价值。方法 :对手术病理证实的肺内孤立结节 176例 (肺癌 12 9例 ,良性结节 4 7例 )的普通CT及HRCT扫描表现回顾性研究 ,分析了肺内孤立结节空泡征的HRCT表现。结果 :(1)在显示直径为≤ 2 .0cm结节空泡征HRCT优于普通CT。 (2 )空泡征在肺癌和良性结节出现率分别为 2 7.8%及 8.5 %。两者有显著差异 (P <0 .0 5 )。 (3)空泡征在直径≤ 2 .0cm的肺癌中出现率最高。结论 :空泡征是鉴别肺内孤立结节良、恶性的重要依据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泡征 肺癌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诊断 HRCT
下载PDF
肺部实体肿瘤射频消融治疗的近期疗效观察 被引量:33
12
作者 吴沛宏 赵明 +6 位作者 范卫君 张福君 黄金华 李立 莫运仙 顾仰葵 戎铁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321-324,共4页
目的 通过对肺部实体肿瘤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治疗结果的观察 ,评价其技术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45例肺部实体肿瘤患者 ,病灶数共 5 4个 ,在CT引导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随访 2~ 6个月 ,常规行螺旋CT平... 目的 通过对肺部实体肿瘤行射频消融 (radiofrequencyablation ,RFA)治疗结果的观察 ,评价其技术特点、安全性和疗效。方法  45例肺部实体肿瘤患者 ,病灶数共 5 4个 ,在CT引导下行经皮射频消融治疗 ,随访 2~ 6个月 ,常规行螺旋CT平扫和增强扫描来观察评价治疗结果。结果 RFA治疗后有 48个肿瘤组织发生凝固性坏死 ,CT表现为肿瘤去血管化征象或合并有体积缩小。 6个病变未能控制。结论 RFA作为肿瘤综合治疗的一部分 ,副作用小、安全 ,为较好的治疗恶性肺部局限性实体肿瘤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期疗效 射频消融 肺肿瘤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多层螺旋CT肝脏多期扫描对肝细胞癌检出的初步评价 被引量:31
13
作者 赵虹 周康荣 严福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8期747-750,共4页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DCT)行肝脏增强后多期扫描 ,评价对肝细胞癌 (HCC)的检出。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HCC的患者 40例 ,共 61个HCC病灶 ;其中男 3 4例 ,女 6例 ;年龄3 3~ 76岁 ,平均 49岁。采用MarconiMX80 0 0CT扫描机行增强... 目的 应用多层螺旋CT(MDCT)行肝脏增强后多期扫描 ,评价对肝细胞癌 (HCC)的检出。方法 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为HCC的患者 40例 ,共 61个HCC病灶 ;其中男 3 4例 ,女 6例 ;年龄3 3~ 76岁 ,平均 49岁。采用MarconiMX80 0 0CT扫描机行增强后多期扫描 ,动脉早期的延迟时间为 2 0s ,动脉晚期延迟时间为 3 4s左右 ,门脉期为 80s ,统计各期的病灶检出数 ,并对瘤径≥ 1cm的病灶行肿瘤及其邻近肝实质的密度值测量 ,计算其差值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本组 61个病灶中 ,瘤径≥ 1cm的病灶 47个 ,在增强后的动脉早期、动脉晚期及门脉期 ,肿瘤与肝脏密度差值各期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秩和检验 :χ2 =12 .0 7,P <0 .0 5)。在病灶检出率方面 ,61个病灶动脉早期检出率为 3 2 % ,动脉晚期检出率为 87% ,双动脉期检出率为 94% ,门脉期检出率为 82 %。经统计学分析 ,动脉早、晚期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0 1) ;动脉晚期加门脉期与动脉早期加门脉期之间对病灶检出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双动脉期加门脉期与动脉晚期加门脉期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结论 采用MDCT行肝脏扫描 ,优化了动脉期的扫描方案 ,使全肝扫描落在真正的动脉期内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层螺旋CT 肝脏多期扫描 肝细胞癌 诊断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儿童CT仿真支气管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被引量:35
14
作者 邵剑波 胡道予 +1 位作者 夏黎明 王承缘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37-540,共4页
目的 探讨儿童CT仿真支气管镜 (CTVB)检查成像技术的特点 ,小儿气道及其病变的CTVB表现、应用价值和限度 ,并与纤维支气管镜 (FOB)所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利用GEHispeed螺旋CT对 113例临床疑为气管、支气管腔内疾病的患儿胸部进行容... 目的 探讨儿童CT仿真支气管镜 (CTVB)检查成像技术的特点 ,小儿气道及其病变的CTVB表现、应用价值和限度 ,并与纤维支气管镜 (FOB)所见进行对比分析。方法 利用GEHispeed螺旋CT对 113例临床疑为气管、支气管腔内疾病的患儿胸部进行容积扫描 ,将其中经纤维支气管镜手术和病理证实的 4 5例重建图像数据采用导航 (Navigator)软件进行三维重建 ,形成CTVB图像。结果  4 5例中 ,CTVB可 10 0 %显示Ⅰ~Ⅲ级支气管 ,对于Ⅳ~Ⅴ级支气管的显示率分别为 4 6 7%和13 3%。FOB仅能显示Ⅰ~Ⅲ级支气管 ,Ⅲ级支气管的显示率为 6 2 2 %。CTVB发现狭窄 34例 ,闭塞 11例 ,占位 16例。除 3例透X线异物和 2例炎性栓子误诊为肿块外 ,其他与FOB检查结果基本相符。结论 CTVB是对CT常规检查方法的重要补充 ,它可弥补FOB的不足。但不能作为独立的诊断依据 ,必须结合CT原始图像或重建图像进行综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T仿真支气管镜 临床应用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气管异物 气管疾病 支气管疾病 支气管镜检查 儿童
原文传递
螺旋CT三维重建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折中的应用 被引量:29
15
作者 赖仁发 周志迎 +3 位作者 杨阳 付步银 刘卫军 苏才琼 《中华医学美学美容杂志》 2003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折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0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作螺旋CT三维重建 ,立体直观地表现骨折的断端、部位、移位情况及骨折端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依此准备长短大小与形态均恰当的微型钛板、... 目的 探讨螺旋CT三维重建在修复颌面部复杂骨折后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 5 0例颌面部复杂骨折患者作螺旋CT三维重建 ,立体直观地表现骨折的断端、部位、移位情况及骨折端与周围结构的关系等 ,依此准备长短大小与形态均恰当的微型钛板、钛钉 ,并选择合适的手术进路与手术切口。结果 通过螺旋CT三维重建 ,于 5 0例清晰地显示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状况 ,指引骨折的复位与坚强内固定术 ,42例牙颌功能与颌面外形获得完全恢复 ,8例获得基本恢复。结论 螺旋CT三维重建能较好地显示颌面部复杂骨折的三维立体解剖形态 ,有助于手术进路与切口的选择 ,和准确地实施坚强内固定术 ,可有效地减少外伤后颌面部的继发畸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螺旋CT 三维重建 颌面部复杂骨折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原文传递
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DWI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诊断价值 被引量:31
16
作者 吕琦 王培军 +2 位作者 邵志红 倪炯 王国良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9期974-979,共6页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01例肿块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部增强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 目的探讨CT增强扫描及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对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1月至2012年10月我院101例肿块型胰腺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将腹部增强CT诊断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计算增强CT诊断肿块型胰腺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比较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CT表现差异,分析病灶的大小、部位、形态(强化情况、钙化、假囊肿形成、胰胆管扩张)、肾周筋膜增厚、对胰周大血管的侵犯、是否合并转移等指标,明确鉴别诊断要点。总结所有患者胰腺磁共振DWI序列(b值800s/mm2)图像特点,测量每组表观弥散系数(ADC)值,并与正常胰腺组织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101例患者中,病理诊断胰腺癌59例,肿块型胰腺炎42例,CT诊断的敏感性94.9%,特异性88.1%,准确率92.1%,阳性预测值91.8%,阴性预测值92.5%。增强前后的CT值、胰腺及胰管钙化、假囊肿、胰胆管扩张、胰周血管的侵犯及是否合并转移对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的鉴别有价值(P<0.05)。胰腺癌与肿块型胰腺炎的AD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者与正常胰腺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增强扫描有利于鉴别诊断肿块型胰腺炎与胰腺癌,MRI DWI序列对肿块型胰腺炎及胰腺癌鉴别诊断可能价值有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肿瘤 慢性胰腺炎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磁共振水分子扩散加权成像
下载PDF
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检查技术和表现 被引量:27
17
作者 彭卫军 周康荣 +2 位作者 李轫晨 施伟斌 陈惠明 《中华放射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6期527-530,共4页
目的 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 ,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 ,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 ,其中男5例 ,女 6例。年龄 38~ 5 6岁 ,平均 4 3岁。检查采用CT平扫、... 目的 描述胆囊腺肌增生症的CT表现 ,特别是多期增强扫描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的CT表现特点 ,提高对本病CT表现的认识。方法 经手术病理证实的 11例胆囊腺肌增生症 ,其中男5例 ,女 6例。年龄 38~ 5 6岁 ,平均 4 3岁。检查采用CT平扫、动态增强、多期增强扫描技术和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扫描技术。结果  11例中CT术前诊断胆囊腺肌增生症 7例 ,其中 ,弥漫型 3例 ,节段型 1例 ,基底型 3例 ;误诊为慢性胆囊炎 2例 ,胆囊癌 1例 ,CT未见异常 1例。CT表现为胆囊壁弥漫或局限性增厚 ,内外壁较光整 ,肝胆交界清晰。增强特点为动脉期病变区的黏膜及部分黏膜下明显强化 ,在门脉期和延迟期 ,强化沿黏膜面向浆膜面扩展 ,全层均匀或不均匀显著强化。特征性CT表现为口服胆囊对比剂后胆囊内Rokitansky Aschoff窦充盈对比剂 ,服脂肪餐后显示“光环征”。结论 口服胆囊对比剂后CT检查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定性诊断价值 ,CT多期扫描对胆囊腺肌增生症有较高的诊断准确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胆囊疾病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临床表现 CT诊断 CT表现 胆囊腺肌增生症
原文传递
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9
18
作者 张殿波 宋金国 +3 位作者 徐兵 宋万江 王旭东 戴志学 《中国CT和MRI杂志》 2010年第5期15-17,共3页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血管病变的16排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2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 目的探讨16螺旋CT脑血管造影对脑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6例脑血管病变的16排CTA检查资料,应用容积重建(VR)、最大密度投影(MIP)重建和多平面重建(MPR)技术对脑血管影像表现进行评价。24例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并与CTA检查的结果进行对照。69例手术所见与CTA结果对照。结果 86例患者中诊断为动脉瘤68例,动静脉畸形(AVM)18例。86例16排CTA的VR、MIP和MPR重建图像对脑血管主干及其主要分支显示100%,大脑中动脉5级分支显示96%(83/86)。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均清晰显示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瘤颈及载瘤动脉关系。也清晰显示了18例AVM的畸形血管团、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结论 16排螺旋CT脑血管造影成像技术是一种无创伤的颅内血管性病变检查方法。由于它安全、方便、快速,重建图像质量高,辐射量明显减少,定性、定位明确,16排螺旋CT血管造影能为手术计划提供详实的影像资料,可作为脑动脉瘤、脑血管畸形等脑血管病变筛选的首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血管造影 颅内动脉瘤 脑血管畸形
下载PDF
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被引量:28
19
作者 倪涛 刘坚 李曙波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1年第2期85-86,共2页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对照其X线平片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普通X线摄片诊断肋骨骨折22例,可疑骨折4例,正常4例;肋骨骨折45根,可疑4根,后经CT扫描诊断肋骨...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在诊断肋骨骨折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30例胸部外伤的患者行16层螺旋CT检查,并对照其X线平片结果。结果:30例患者中普通X线摄片诊断肋骨骨折22例,可疑骨折4例,正常4例;肋骨骨折45根,可疑4根,后经CT扫描诊断肋骨骨折28例62根,包括1例肋软骨骨折。X线明确诊断的有22例,肋骨骨折为45处,不能显示肋软骨骨折,骨折显示率为72.6%;而多排CT扫描后MIP及CPR及3D后处理后肋骨骨折显示率几乎可达100.0%,同时还发现创伤性湿肺1例,气胸1例,胸腔积血5例。结论:16层螺旋CT对肋骨骨折的检出率、诊断符合率明显高于X线平片,是胸部外伤中肋骨骨折疑难复杂重症病例的诊断和鉴别诊断的首选检查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肋骨骨折 诊断
下载PDF
隐匿性骨折CT诊断的临床价值(附23例分析) 被引量:28
20
作者 徐方元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1年第1期27-29,共3页
目的 :探讨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轴位CT扫描 ,部分病例加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 :2 3例中 ,眼眶骨折 4例 ,脊柱骨折 7例 ,髋关节骨折 7例 ,胫骨平台骨折 5例。结论 :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是可靠的 ,凡临床怀疑骨折而... 目的 :探讨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轴位CT扫描 ,部分病例加薄层高分辨率CT扫描。结果 :2 3例中 ,眼眶骨折 4例 ,脊柱骨折 7例 ,髋关节骨折 7例 ,胫骨平台骨折 5例。结论 :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是可靠的 ,凡临床怀疑骨折而X线平片阴性者 ,应进一步做CT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骨折 x线计算机体层摄影 诊断 CT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