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洪水风险评价——以武威地区为例 被引量:15
1
作者 苏广全 吕海深 +2 位作者 朱永华 陈庭兴 花佳程 《干旱区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801-809,共9页
洪水灾害是世界范围内发生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世界上洪水风险增长最显著的地区之一。针对甘肃省武威市山洪灾害多发的实情,采用结合主客观权重的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洪水评价方法,应用GIS技术,从致灾因子危害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 洪水灾害是世界范围内发生最为频繁的自然灾害。中国是世界上洪水风险增长最显著的地区之一。针对甘肃省武威市山洪灾害多发的实情,采用结合主客观权重的博弈论组合赋权的洪水评价方法,应用GIS技术,从致灾因子危害性、孕灾环境稳定性和承灾体脆弱性三方面出发,共选取7个指标构建洪水风险评价指标体系,得到了各评价单元的洪水风险度空间分布。评价结果表明:武威市整体洪水风险等级为较低风险,与历史洪水事件数据吻合较好。其中,洪水高风险区只占总面积的4.94%,集中分布于凉州区与古浪县交界处和天祝藏族自治县西南部地区;较低风险区与低风险区之和占总面积的43.84%,集中于民勤县的东部沙漠区。通过将单一赋权方法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进行了比较,表明博弈论组合赋权法可以减少单一赋权方法的主观性,提高洪水风险图的精度,为洪水风险管理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洪水灾害 风险区划 层次分析法 博弈论 熵权法 武威地区
下载PDF
武威地区清代-民国时期干旱灾害特征研究 被引量:8
2
作者 成爱芳 赵景波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98-103,共6页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利用统计分析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对武威地区清代-民国时期干旱灾害的等级序列特征、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周期变化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威地区清代-民国时期共发生旱灾70次,平均每4.4年发生1... 通过对历史文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利用统计分析和小波分析的方法,对武威地区清代-民国时期干旱灾害的等级序列特征、年代际变化、季节变化、周期变化及成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威地区清代-民国时期共发生旱灾70次,平均每4.4年发生1次。干旱灾害以中度旱灾为主,占旱灾总次数的60%,其次是大旱灾,占旱灾总次数的20%,轻度旱灾和特大旱灾发生频率较低,各占旱灾总次数的14.3%和5.7%。清代-民国时期武威地区干旱灾害呈现先增加后减少再增加的趋势。旱灾在季节上以夏旱次数最多,其次为夏秋连旱。旱灾存在5~8a周期、8~10a周期、15a周期、20~25a周期、50a周期。清代-民国时期旱灾的发生是人类活动与气候变化共同作用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旱灾害 清代明国时期 武威地区
原文传递
甘肃武威苹果蠹蛾成虫发生规律及与气象因子关系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焦旭东 来锡福 +2 位作者 王林德 吴学奎 郭艳兰 《防护林科技》 2018年第2期22-25,共4页
为掌握武威地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发生规律,以21年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12—2013年通过性信息素监测法对园内苹果蠹蛾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苹果蠹蛾成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 为掌握武威地区苹果蠹蛾(Cydia pomonella)的发生规律,以21年苹果园为研究对象,于2012—2013年通过性信息素监测法对园内苹果蠹蛾成虫的发生动态进行了监测,并结合同期气象资料,分析了气象因子对苹果蠹蛾成虫发生的影响。结果表明:苹果蠹蛾在武威地区一年发生2代,越冬代和第一代成虫发生高峰期分别在5月上中旬和8月初;温度、湿度、降雨量对苹果蠹蛾的发生均有一定的影响,苹果蠹蛾的诱捕量随温度的升高、湿度的降低而增大,随温度降低、湿度增大而减少;春季降雨较少时,苹果蠹蛾的发生量较多,而在降雨量较集中的夏季,发生量则明显减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苹果蠹蛾 发生规律 气象因子 武威
下载PDF
武威地区‘黑比诺’干红葡萄酒挥发性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张志龙 韩舜愈 +3 位作者 祝霞 张波 侯晓瑞 陈伦佳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64-170,175,共8页
以武威地区凉州区黄羊河农场和民勤苏武山两个葡萄园区葡萄原料酿造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评价各香气化合物... 以武威地区凉州区黄羊河农场和民勤苏武山两个葡萄园区葡萄原料酿造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为试验原料,以二氯甲烷为萃取剂,通过液液萃取法提取葡萄酒香气成分,运用GC-MS技术对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采用气味活度值(OAV)评价各香气化合物对酒样总体香气的贡献.酒样中共检出57种香气成分,主要香气物质为: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乙酸乙酯、乙酸、苯乙醇、正丙醇、2,3-丁二醇、正己酸、3-羟基-2-丁酮;主要香气贡献物有:3-甲基-1-丁醇、2-甲基丙醇、苯乙醇、辛酸乙酯、乙酸异戊酯、乙酸乙酯、异戊酸、2-甲基丁酸、己酸和辛酸.其中,黄羊河农场酒样中共检出53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593.49mg/L,苏武山酒样中共检出26种香气成分,香气总量为472.62mg/L.对比分析两个产地的‘黑比诺’干红葡萄酒,其主要香气成分和香气贡献物在种类和含量上均有所差异,赋予葡萄酒不同的香气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比诺’葡萄 武威地区 液液萃取 GC-MS 香气成分 OAV
下载PDF
武威东沙窝地区赛加羚羊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被引量:8
5
作者 吕晨阳 金崑 王秀磊 《生态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931-936,共6页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是一种濒危动物,在我国已近50年未发现野生种群。为了其野生种群的恢复,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国外引入进行人工饲养,现已经达到一百余只。武威东沙窝地区曾是赛加羚羊的历史分布... 赛加羚羊(Saiga tatarica)是一种濒危动物,在我国已近50年未发现野生种群。为了其野生种群的恢复,国家林业局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中心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由国外引入进行人工饲养,现已经达到一百余只。武威东沙窝地区曾是赛加羚羊的历史分布区,现为甘肃濒危动物保护与繁育中心所在地。通过对该中心半散放种群的行为进行观察和对植被、地形等数据的分析,显示不考虑人类活动因素影响时,最适宜与适宜的面积分别为30.87 km2和23.25 km2,分别占研究区总面积的31.076%和23.404%;考虑人类活动影响因素时,最适宜与适宜的面积分别减少了4.903%和3.268%,人类活动影响因素对东沙窝地区赛加羚羊潜在生境适宜性影响较小。结果表明该地区比较适宜作为赛加羚羊野外放归后的栖息地。为了进一步提高赛加羚羊放归时的存活率,建议对东沙窝地区进行适当的生境改造及保护;在适宜性强的斑块之间建立廊道,在繁殖季节和冬季补饲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威东沙窝地区 赛加羚羊 潜在生境适宜性评价 GIS 人类活动影响
下载PDF
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被引量:1
6
作者 刘桃 吴通 +3 位作者 方朝刚 章诚诚 邵威 廖圣兵 《华东地质》 CAS 2023年第4期415-423,共9页
下扬子复杂构造区的油气保存问题一直是地质勘探的难点,超压特征的发现为寻找有利保存单元提供了依据,对油气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皖为页1井(WWY-1井)首次钻遇的三叠系周冲村组超压层,通过地质分析与理论计算... 下扬子复杂构造区的油气保存问题一直是地质勘探的难点,超压特征的发现为寻找有利保存单元提供了依据,对油气找矿突破具有重要意义。针对下扬子地区无为凹陷皖为页1井(WWY-1井)首次钻遇的三叠系周冲村组超压层,通过地质分析与理论计算相结合的方法,探讨区内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成因。该区周冲村组岩性组合主要为白云岩+膏岩,盐间白云岩储层实测压力系数为1.8~1.9,单井压力系统呈“常压—超压”阶梯式结构特征;膏岩层的强封盖性是气藏超压形成的基础,膏岩脱水、高压烃类流体传递、储层烃类裂解及构造抬升是周冲村组气藏强超压形成的主要影响因素。依据不同成因超压特征及联系,进一步将周冲村组气藏超压演化过程划分为“常压-膏岩脱水弱超压-生烃流体传递超压形成-烃类裂解超压形成-抬升超压保存”5个阶段。下扬子地区三叠系气藏超压特征及形成过程的解剖,对其他同类地区油气的运移方式、富集程度和保存相态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为凹陷 周冲村组 气藏超压特征 超压成因 下扬子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