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乌马营潜山天然气藏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成藏过程 被引量:33
1
作者 张亚光 杨子玉 +1 位作者 肖枚 程远忠 《天然气地球科学》 EI CAS CSCD 2003年第4期283-286,共4页
乌马营潜山是黄骅坳陷南区凹陷内深埋的潜山。鸟深1井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钻遇了具工业价值的古生古储的潜山天然气藏。探讨了该气藏的成因后指出:乌马营潜山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天然气碳同位素与环烷指数显示出天然... 乌马营潜山是黄骅坳陷南区凹陷内深埋的潜山。鸟深1井在奥陶系顶部风化壳钻遇了具工业价值的古生古储的潜山天然气藏。探讨了该气藏的成因后指出:乌马营潜山天然气主要来源于石炭—二叠系煤系地层;天然气碳同位素与环烷指数显示出天然气不同成分间存在较大的成熟度差异,且天然气同位素发生倒转;乌深1井天然气为同源多阶天然气复合注入的产物。根据古构造恢复及包裹体研究认为,乌马营潜山天然气藏显示出两期成藏特征——早期(中生代)古气藏的改造和晚期(第三纪)少量天然气的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马营潜山 天然气藏 地质地球化学特征 深埋潜山 煤成气 黄骅坳陷 古生界 奥陶系
下载PDF
Formation of the primary petroleum reservoir in Wumaying inner buried-hill of Huanghua Depression, Bohai Bay Basin, China 被引量:1
2
作者 JIN Fengming WANG Xin +5 位作者 LI Hongjun WU Xuesong FU Lixin LOU Da ZHANG Jinning FENG Jianyuan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2019年第3期543-552,共10页
Well Yinggu 1 drilled on the tectonic belt of the Wumaying buried-hill in Huanghua Depression obtained non-H2S high-yield oil and gas flow from the Permian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sandstone. The oil and gas are derive... Well Yinggu 1 drilled on the tectonic belt of the Wumaying buried-hill in Huanghua Depression obtained non-H2S high-yield oil and gas flow from the Permian Lower Shihezi Formation sandstone. The oil and gas are derived from the Upper Paleozoic coal source rock, the petroleum reservoir is an inner buried-hill primary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showing a good prospect of the Paleozoic inner buried-hill primary reservoir exploration. The formation and accumulation of the primary petroleum reservoir in the Wumaying inner buried-hill are discussed by studying the primary source conditions, the inner buried-hill reservoir-cap combinations and the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period. The primary petroleum reservoir has three preponderant characteristics of accumulation: secondary large-scale gas generation of coal source rock, multi reservoir-cap combinations and mainly late hydrocarbon charging, which formed the compound hydrocarbon accumulation of the above-source sandstone and under-source carbonate rock in the Paleozoic inner buried-hill. Along with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tectonic activities, the formation of the primary reservoir in Wumaying inner buried-hill is characterized by "mixed oil and gas charge in local parts in early stage, adjustment accumulation due to structural high migration in middle stage, and large-scale natural gas charge and compound accumulation in late stag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ohai Bay Basin Huanghua DEPRESSION wumaying buried-hill INNER buried-hill Paleozoic primary RESERVOIR compound ACCUMULATION ACCUMULATION process
下载PDF
乌马营奥陶系潜山天然气藏特点及成藏过程 被引量:36
3
作者 付立新 陈善勇 +2 位作者 王丹丽 刘淑芝 王昕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25-27,共3页
乌马营潜山西部乌深 1井在奥陶系顶部钻遇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点与黄骅坳陷南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相近 ,证实两者具有亲缘关系 ,并有较明显的多阶混源特征。乌深 1井区天然气注入期为晚第三纪 ,远晚于烃源岩成熟的晚中生代。在分析乌马... 乌马营潜山西部乌深 1井在奥陶系顶部钻遇的天然气地球化学特点与黄骅坳陷南区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相近 ,证实两者具有亲缘关系 ,并有较明显的多阶混源特征。乌深 1井区天然气注入期为晚第三纪 ,远晚于烃源岩成熟的晚中生代。在分析乌马营潜山古圈闭改造历史的基础上 ,研究了潜山油气的充注、改造过程 ,推测潜山油气曾经历由东向西迁移和凝析油裂解的过程 ,乌深 1井区天然气藏应属于晚中生代形成的古油气藏中的烃类在第三纪晚期再迁移分配的产物 ,现今乌马营潜山可能具有东部为凝析油气、西侧为湿气的油气分布规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奥陶系 乌马营潜山 天然气 充注史 古构造恢复 圈闭重组 碳酸盐岩储集层 成藏过程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形成特征 被引量:27
4
作者 金凤鸣 王鑫 +5 位作者 李宏军 吴雪松 付立新 楼达 张津宁 冯建园 《石油勘探与开发》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521-529,共9页
钻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构造带之上的营古1井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获非含H2S高产油气流,油气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属于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展现出古生界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原生油气藏的烃源条件、... 钻于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构造带之上的营古1井在二叠系下石盒子组砂岩获非含H2S高产油气流,油气来源于上古生界煤系烃源岩,属于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展现出古生界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良好的勘探前景。通过原生油气藏的烃源条件、潜山内幕储盖组合与油气成藏时间研究,论述了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的形成与聚集特征。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具有煤系烃源岩二次规模生气、潜山内幕多储盖组合叠置发育、晚期油气充注为主3大优势成藏条件,形成了古生界潜山内幕源上砂岩和源下碳酸盐岩复式油气聚集。伴随中、新生代多期构造活动,乌马营潜山内幕原生油气藏的形成具有"早期油气混注局部成藏,中期高点迁移调整成藏,晚期天然气规模充注复式成藏"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黄骅坳陷 乌马营潜山 潜山内幕 古生界 原生油气藏 复式聚集 成藏过程
下载PDF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及差异聚集 被引量:5
5
作者 国建英 周立宏 +11 位作者 李剑 楼达 齐雪宁 蒲秀刚 付立新 陈大伟 李志生 郝爱胜 谢增业 李宏军 姜文亚 冯建园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1039-1052,共14页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发育复式油气藏,不同层段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地质原因尚不明确,制约着乌马营潜山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利用天然气组分、岩石热解模拟实验和碳、氢同位素分析等测试手段,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发育复式油气藏,不同层段天然气的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造成这种差异的地质原因尚不明确,制约着乌马营潜山天然气进一步勘探。利用天然气组分、岩石热解模拟实验和碳、氢同位素分析等测试手段,通过地球化学特征分析,探讨乌马营地区不同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性的成因,剖析油气充注过程,建立油气成藏模式,以期为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乌马营地区天然气具有碳、氢同位素较重,干燥系数较大,轻烃中环烷烃、芳烃丰度高等特点;垂向上,随着埋藏深度变小天然气甲烷碳同位素变重、干燥系数变大、C6轻烃相对丰度降低。岩石热解气碳同位素、岩石热解轻烃的地球化学特征指示乌马营地区天然气属于成熟—高成熟煤型气,其烃源岩为研究区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不同成藏模式造成了乌马营地区不同层段天然气地球化学特征差异明显。乌马营地区发育近源连续聚集和远源阶段聚集两种天然气成藏模式,近源的奥陶系和二叠系主要发育近源连续聚集型油气藏,聚集了不同成熟阶段的天然气,属于全天候聚集型,天然气资源丰富,是下一步天然气勘探的主力方向;远源的二叠系上部、中生界和古近系油气藏属于阶段性、幕式型聚集,主要聚集高成熟天然气,天然气富集程度受控于断层开启时间的早晚、开启时间的长短、储层物性和保存条件等,是乌马营地区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然气 地球化学特征 轻烃 差异聚集 复式油气藏 乌马营潜山 黄骅坳陷
原文传递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二叠系地层水化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6
作者 汪淼 楼达 +6 位作者 朱蓉 陈雪刚 胡威 王辉 赵勇刚 雒蓉 龚守捍 《海相油气地质》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01-310,共10页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属于持续深埋型潜山,地层水矿化度整体较高,地层封闭条件较好,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水具有异常低的矿化度特征。通过测试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值,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与古盐度特征,揭示二叠系地层水淡... 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属于持续深埋型潜山,地层水矿化度整体较高,地层封闭条件较好,而二叠系下石盒子组地层水具有异常低的矿化度特征。通过测试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值,分析流体包裹体岩相、均一温度与古盐度特征,揭示二叠系地层水淡化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结果表明:乌马营潜山现今地层水的氘氧同位素分布远离大气降水曲线,表明受现今大气降水影响较弱;烃类包裹体均一温度峰值主要分布在130~150℃范围内,以晚期成藏为主;部分包裹体地层水古盐度初始值小于5%,成藏期有明显降低现象,表明地层水经历了淡化过程。在晚白垩世末期,地层水淡化主要受下渗大气水淋滤作用影响。之后由于地层持续深埋,大气水下渗影响逐渐减弱。在沙河街组至明化镇组沉积时期,石炭系—二叠系煤系地层压实排水,排出的低矿化度地层水进入相邻的二叠系砂岩储层,导致储层地层水进一步淡化。地层水淡化促进次生孔隙的生成,改善储层物性,同时在局部形成碳酸盐胶结物,增强了储层非均质性。地层水淡化过程与油气运移充注同步进行,地层水流动方向指示了油气的运聚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层水 水化学特征 泥岩压实水 地层水淡化 二叠系 乌马营潜山 黄骅坳陷
下载PDF
地震地质一体化解释技术在复杂潜山勘探中的应用——以黄骅坳陷乌马营潜山带为例 被引量:3
7
作者 王文庆 李玉海 +3 位作者 卢刚臣 吴振东 马跃华 李天荪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A01期242-248,17,共8页
针对复杂潜山油气藏勘探中面临的构造破碎、隐蔽性强、圈闭落实难等特点,确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十分关键。以乌马营潜山带为例,研究并总结了一套适合复杂潜山油气藏勘探的地震地质一体化解释的思路和配套技术,概括起来为三个方面:①精细地... 针对复杂潜山油气藏勘探中面临的构造破碎、隐蔽性强、圈闭落实难等特点,确定相应的技术方案十分关键。以乌马营潜山带为例,研究并总结了一套适合复杂潜山油气藏勘探的地震地质一体化解释的思路和配套技术,概括起来为三个方面:①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应用相干体、曲率体、三维可视化等多属性分析,立体解释,优势互补,最大限度地降低地震解释的多解性;②综合地质分析技术——强化构造模式指导的断裂特征、构造样式及古构造演化等综合地质分析,验证地震解释的可靠性,准确落实构造圈闭;③复杂构造圈闭描述技术——通过分区和分类圈闭成藏条件及模式分析,落实圈闭的有效性,揭示潜力目标区。应用结果表明,地震地质一体化解释技术在乌马营潜山带的成功应用,对类似的复杂潜山带评价具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地质 一体化解释技术 复杂潜山 乌马营潜山
下载PDF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乌马营地区构造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3
8
作者 张志攀 罗波 《天然气勘探与开发》 2017年第3期31-37,共7页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已发现多个古生界煤成油气藏,但受勘探阶段及老地震资料品质较低的限制,研究区构造尤其是潜山构造研究相对薄弱。以乌马营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为基础,分析了乌马营地区结构构造特征、构造样式、发育... 渤海湾盆地黄骅坳陷南部已发现多个古生界煤成油气藏,但受勘探阶段及老地震资料品质较低的限制,研究区构造尤其是潜山构造研究相对薄弱。以乌马营地区高精度三维地震资料解释成果为基础,分析了乌马营地区结构构造特征、构造样式、发育演化过程,以及其对煤成气藏的形成、改造及保存过程的控制作用。研究结果表明:(1)乌马营地区发育3大构造层,反映了区域构造挤压—断陷—坳陷的形成过程——中生界是以挤压为主要特征的潜山构造层,受后期构造运动叠加改造,具有东西分带、南北分区的特征,古近系为断陷构造层,受沧东、徐西两大边界断层控制,内部控沉断层不发育,形成典型的双断地堑,新近系+第四系为坳陷构造层,地层表现为中间厚边缘薄的碟形;(2)乌马营地区共存挤压、伸展、扭动、反转4种应力形成的断层、10种典型构造样式,以潜山构造层内的挤压相关样式最为发育;(3)乌马营地区潜山构造内幕层是寻找古生界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其中北逆冲背斜区最为有利,南反转断鼻区次之,南背斜区是煤系源岩一次成烃油气藏的有利地区,北断鼻区是古生新储油气藏的有利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骅坳陷 乌马营潜山 构造层 挤压 扭动 反转 构造演化 古生古储 古生新储
下载PDF
黄骅坳陷乌马营地区构造特征与油气富集规律 被引量:2
9
作者 张福利 《石油仪器》 2007年第2期77-79,100,共3页
乌马营地区下第三系构造复杂,断裂分析难度大,笔者借助下第三系(孔1下、孔1上、沙2-3、沙1段)底界构造图分析断层的组合特征和圈闭分布特点,同时结合油气成藏石油地质条件,认为构造分区的调节带位置是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
关键词 黄骅坳陷 乌马营地区 油气富集
下载PDF
大港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中、古生界逆冲推覆构造特征与演化 被引量:2
10
作者 董政 佘晓宇 +1 位作者 许辉群 李冬冬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1773-1782,共10页
印支—燕山期,研究区中古生界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广泛分布、类型多样、地层卷入差别明显的特点,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多个构造层及展布方向不同的构造带发育.本次通过对新、中、古生界叠置盆地的断裂性质、构造类型、... 印支—燕山期,研究区中古生界形成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广泛分布、类型多样、地层卷入差别明显的特点,多阶段、多期次的构造演化过程,导致多个构造层及展布方向不同的构造带发育.本次通过对新、中、古生界叠置盆地的断裂性质、构造类型、特征进行分析解剖,系统总结了王官屯—乌马营地区上古生界逆冲推覆带各段的构造变形特征.研究认为:印支期研究区为宽缓背向斜构造特征,燕山期具有深层叠瓦冲断厚皮构造(基底卷入型)与浅层滑脱推覆薄皮构造(盖层滑脱型)的纵向双层变形结构;在不同方向的挤压应力作用下,下古生界具有由南向北高角度叠瓦逆冲拆离的背、向斜特征,上古生界—中生界则具有由北西向南东逆冲推覆构造特征,滑脱面为中奥陶统底部下马家沟组泥页岩层段与石炭系煤系地层;新生界则为构造反转与左旋剪切张扭构造,并对下伏中古生界挤压构造具有一定的改造作用.此外,文章总结了中古生界逆冲推覆带各段五种典型构造样式类型及其形成机制,通过构造演化研究认为,研究区经历了稳定地台期、宽缓背向斜产生期、滑脱推覆期、构造反转剪切-张扭改造期、断陷-拗陷沉降改造期,以不整合面为界,上、下正负向盆地构造表现为镜像对应的叠置关系,前新生界重要角度不整合面为印支—燕山期两期多幕剥蚀、削截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冲推覆 滑脱层 构造特征 构造演化 中、古生界 王官屯—乌马营地区
原文传递
五麦党黄汤对小鼠抗疲劳、耐缺氧和抗寒热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8
11
作者 李鹏 胡露 +1 位作者 张勇 刘忠庆 《西南国防医药》 CAS 2012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观察五麦党黄汤(WMDH)对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耐寒、耐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WMDH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WMDH药液),连续灌胃14 d,然后分别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常压耐缺氧... 目的观察五麦党黄汤(WMDH)对小鼠抗疲劳和耐缺氧、耐寒、耐热能力的影响。方法将小鼠随机分为4组:空白对照组(生理盐水组),WMDH低、中、高剂量组(分别灌胃给予不同浓度的WMDH药液),连续灌胃14 d,然后分别进行负重游泳实验、常压耐缺氧实验、耐热、耐寒实验,检测运动后的血浆乳酸含量。结果 WMDH能显著延长小鼠常压耐缺氧存活时间、负重游泳时间;显著降低游泳后血浆乳酸的增加量;并能明显延长小鼠在-20℃与50℃极端温度的存活时间。结论 WMDH能够提高小鼠抗疲劳、耐缺氧和耐寒、耐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麦党黄汤 抗疲劳 耐缺氧 耐寒 耐热
下载PDF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乌麦口服液中2,3,5,4’-四羟基二苯乙烯-2-O-β-D-葡萄糖苷的含量 被引量:1
12
作者 张桂燕 刘斌 陈广耀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54,共3页
目的 建立乌麦口服液中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 2 -O - β -D -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 HPLC法 ,YWG C18色谱柱 (2 5 0mm× 4 6mm ,10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5 0∶ 10∶ 90 ) ;检测波长 :32 0nm ... 目的 建立乌麦口服液中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 2 -O - β -D -葡萄糖苷的含量测定方法。方法 采用RP HPLC法 ,YWG C18色谱柱 (2 5 0mm× 4 6mm ,10 μm) ,流动相为甲醇 -乙腈 -水 (5 0∶ 10∶ 90 ) ;检测波长 :32 0nm ;流速 :0 5mL/min。结果  2 ,3,5 ,4’ -四羟基二苯乙烯- 2 -O - β -D -葡萄糖苷在 0 0 2 36~ 0 14 10 μg(r =0 9997)线性关系良好 ,平均回收率为10 0 0 1% ,RSD为 0 5 9% (n =5 )。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操作简便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麦口服液 2 3 5 4’-四羟基二苯乙烯-2-β-D-葡萄糖苷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五麦党黄口服液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航 李鹏 +1 位作者 谢梅 卢海波 《中国药房》 CAS CSCD 2013年第47期4442-4444,共3页
目的:研究五麦党黄口服液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与五麦党黄口服液高、低剂量(14.6、7.3 g/kg)组。小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给药7 d后2 h后60... 目的:研究五麦党黄口服液对辐射损伤模型小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4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等容生理盐水)组、模型(等容生理盐水)组与五麦党黄口服液高、低剂量(14.6、7.3 g/kg)组。小鼠灌胃给药,每天1次,连续14 d。给药7 d后2 h后60Co-γ射线进行一次性全身照射,剂量为0.667 Gy/min,总剂量为2.0 Gy,以复制辐射损伤模型。检测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脾、胸腺指数和刺激指数(SI)。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脏器指数和SI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五麦党黄口服液高、低剂量组小鼠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显著增加、脾脏指数和SI显著升高(P<0.01或P<0.05),五麦党黄口服液高剂量组胸腺指数显著升高(P<0.05)。结论:五麦党黄口服液对辐射所致小鼠免疫功能损伤有一定的保护和修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麦党黄口服液 辐射损伤 免疫功能
原文传递
河东乌麦低分子量谷蛋白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14
作者 李倩 李密 +1 位作者 揭雨成 杨友伟 《山东化工》 CAS 2019年第2期28-32,共5页
低分子量谷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贮藏蛋白质。它对小麦的加工品质有重大影响,尤其在面点制作过程中具有较大作用。本研究通过提取纯化河东乌麦总基因组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送生物公司测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 低分子量谷蛋白是一种重要的贮藏蛋白质。它对小麦的加工品质有重大影响,尤其在面点制作过程中具有较大作用。本研究通过提取纯化河东乌麦总基因组DNA,利用特异引物进行扩增,扩增产物经回收纯化后送生物公司测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发现,得到1条长度为918bp的低分子量谷蛋白编码基因序列,其上共有18个酶切位点,GC含量为49.0%。该基因与来自于普通小麦低分子量麦谷蛋白得亚基GluA3-21和GluA3-1基因相似值达到99%。该基因编码306个氨基酸,分子量大小为34588.0kDa,信号肽序列为MKTFLVFALLAVVATSAIA。Gln谷氨酰胺含量最高,为35.00%,二级结构主要为无规则卷曲结构组成,其次为片层结构。本研究结果可为低分子量谷蛋白与小麦面粉加工品质关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东乌麦 低分子量谷蛋白 生物信息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