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1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氧吸附诱导ε-Fe_(2)C表面重构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阮志慧
张煜华
+1 位作者
李哲
李金林
《分子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ε-Fe_(2)C表面氧吸附结构,考查不同氧覆盖度(θ_(O))和氧势(μ_(O))条件下的Wulff结构演变,以及氧消除反应机理。结果发现在低氧覆盖度(θ_(O)=0.25)和较低氧势(μ_(O)<-7.1 eV)条件下,...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ε-Fe_(2)C表面氧吸附结构,考查不同氧覆盖度(θ_(O))和氧势(μ_(O))条件下的Wulff结构演变,以及氧消除反应机理。结果发现在低氧覆盖度(θ_(O)=0.25)和较低氧势(μ_(O)<-7.1 eV)条件下,高活性(■)表面保持优势占比(55%~90%),惰性(101)表面占比小于25%。升高氧势和氧覆盖度,ε-Fe_(2)C暴露表面以(■)和(100)为主。在实际反应条件(300℃,1000 kPa,V(CO)/V(H_(2))=1)下,其μ_(O)约为-7.5 eV,ε-Fe_(2)C表面以(■)为主,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性能。氧消除反应计算结果显示,(■)表面易于发生氧消除,能垒为1.33 eV,与Wulff形貌模拟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ε-Fe_(2)C
表面重构
吸附氧消除反应
wulff
结构
原文传递
题名
氧吸附诱导ε-Fe_(2)C表面重构的理论研究
1
作者
阮志慧
张煜华
李哲
李金林
机构
中南民族大学催化转化与能源材料化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出处
《分子科学学报》
CAS
2024年第1期46-50,共5页
基金
The project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21972170,22072184)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the Central Universities,and South-Central Minzu University(CZY13005,CZT20010).
文摘
基于第一性原理的密度泛函理论(DFT)计算,研究ε-Fe_(2)C表面氧吸附结构,考查不同氧覆盖度(θ_(O))和氧势(μ_(O))条件下的Wulff结构演变,以及氧消除反应机理。结果发现在低氧覆盖度(θ_(O)=0.25)和较低氧势(μ_(O)<-7.1 eV)条件下,高活性(■)表面保持优势占比(55%~90%),惰性(101)表面占比小于25%。升高氧势和氧覆盖度,ε-Fe_(2)C暴露表面以(■)和(100)为主。在实际反应条件(300℃,1000 kPa,V(CO)/V(H_(2))=1)下,其μ_(O)约为-7.5 eV,ε-Fe_(2)C表面以(■)为主,表明其具有抗氧化性能。氧消除反应计算结果显示,(■)表面易于发生氧消除,能垒为1.33 eV,与Wulff形貌模拟结果一致。
关键词
ε-Fe_(2)C
表面重构
吸附氧消除反应
wulff
结构
Keywords
iron carbide
surface reconstruction
Fischer-Tropsch synthesis
wulff
construction
分类号
O647.3 [理学—物理化学]
原文传递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氧吸附诱导ε-Fe_(2)C表面重构的理论研究
阮志慧
张煜华
李哲
李金林
《分子科学学报》
CAS
2024
0
原文传递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