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临沂市武河湿地的设计及其水质净化效果分析 被引量:12
1
作者 王淑军 刘佩楼 +3 位作者 徐世鹏 王雯雯 孙英伟 孙曰瑶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2期61-64,共4页
以临沂市武河湿地为例,分析了人工湿地的设计原理、构成要素及其功能。通过分析武河湿地的水质净化效果可以看出,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基本实现了设计要求,在进水水质为Ⅴ类或劣Ⅴ类的情况下,出水水质基本达到了Ⅲ类水质。
关键词 人工湿地 水质净化 武河湿地
原文传递
人工湿地底泥中特征重金属的空间分布及生态风险评价 被引量:4
2
作者 马永玲 王勇 +1 位作者 梁仁君 邱继彩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7年第13期59-62,95,共5页
采集武河湿地沉积物,采用四酸消解法(HCI-HNO3-HF-HCIO4)对样品进行处理,测定武河湿地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d、Cu、Hg、Pb和Zn)的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ERL/ERM评价法评价重金... 采集武河湿地沉积物,采用四酸消解法(HCI-HNO3-HF-HCIO4)对样品进行处理,测定武河湿地沉积物中6种重金属(As、Cd、Cu、Hg、Pb和Zn)的含量,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并采用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ERL/ERM评价法评价重金属的环境风险。结果表明,武河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含量大多高于环境背景值,空间分布差异性较小。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按由大到小依次为Hg、Cd、As,Zn、Cu、Pb,Hg的内梅罗综合污染指数最大为3.74,综合污染程度最为严重。潜在生态风险评价表明,湿地沉积物中潜在生态危害指数(RI)为743.91,属Ⅴ极强生态危害。ERL/ERM评价结果显示,湿地沉积物中Cu、Hg含量高于ERM值,对水生态系统有很强毒性;As、Zn的含量介于ERL和ERM之间,可能会对水域生物产生一定的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河湿地 沉积物 重金属 空间分布 潜在生态风险评价
下载PDF
纳污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形态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马逍天 梁仁君 邱继彩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61-65,153,共6页
采用Tessier法提取了武河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Pb、Hg、Cd,对其形态分布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武河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 采用Tessier法提取了武河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元素Cu、Zn、Pb、Hg、Cd,对其形态分布特征和相关性进行了分析,并利用潜在生态风险指数法对武河湿地表层沉积物中重金属污染进行了综合性评价分析,结果表明:各元素主要以残渣态形式存在,其平均含量均在80%以上;Hg活性态含量为0.098 mg/kg,低于环境背景值,环境危害轻微;相关分析表明碳酸盐结合态的Cu、Zn、Pb、Cd的污染源相似,有机结合态的Cu、Zn、Cd污染源相近,残渣态Cu、Zn、Pb污染源相近,残渣态Pb和Cd污染源相似或相近;各重金属元素迁移能力表现为Cd(5.40)>Pb(5.22)>Zn(2.31)>Cu(0.94);各元素的潜在生态风险表现为Cd>Cu>Zn>Pb,且Cd、Pb属于生物毒性显著的元素,对于其引起的污染更应该加倍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河湿地 重金属污染 形态构成分析 相关分析 潜在生态风险
下载PDF
纳污湿地植物对底泥重金属吸收特性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马逍天 梁仁君 +1 位作者 邱继彩 冯亮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65-170,共6页
对武河湿地两种主要植物——芦苇和菖蒲不同组织及其底泥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在两种植物中的含量表现为Cu(628.51 mg/kg)>Zn(578.05 mg/kg)>Pb(32.01 mg/kg)>Cd(11.71 mg/k... 对武河湿地两种主要植物——芦苇和菖蒲不同组织及其底泥中Cu、Zn、Cd、Pb 4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4种重金属元素在两种植物中的含量表现为Cu(628.51 mg/kg)>Zn(578.05 mg/kg)>Pb(32.01 mg/kg)>Cd(11.71 mg/kg),但同一种元素在植物体不同组织中的含量有较大的差异;芦苇对于4种重金属元素的转移能力表现为Zn>Cu>Pb>Cd,富集能力表现为Zn>Cu>Cd>Pb,菖蒲对于4种重金属元素的转移能力表现为Zn>Cd>Pb>Cu,富集能力表现为Zn>Cd>Cu>Pb;芦苇处理Cu、Zn复合污染及Cd污染的污水效果较好,菖蒲净化Zn污染及Cd污染的水体效果较好,二者对于Pb元素的净化能力有限;相关分析表明,芦苇茎部对于碳酸盐结合态Pb元素的吸收效果良好,芦苇根部对于残渣态Pb吸收效果较好,但有机结合态Pb可能会抑制芦苇根部对于Pb元素的吸收,离子态的Pb可能会抑制菖蒲根部对其的吸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河湿地 芦苇 菖蒲 重金属 富集能力 相关分析
下载PDF
武河湿地典型植被固碳能力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梦 梁仁君 +2 位作者 宋红丽 桑冰 陈娟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0年第22期62-66,共5页
以临沂武河湿地典型植被芦苇、菖蒲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碳氮储量。结果表明:芦苇3、芦苇6处的生物量2.02、1.36 kg/m^2,菖蒲1的生物量1.99 kg/m^2要高于其他位点的生物量,芦苇3、芦苇6处的碳储量(17.44,12.19 kg/m^2... 以临沂武河湿地典型植被芦苇、菖蒲为研究对象,研究其生物量、碳氮含量以及碳氮储量。结果表明:芦苇3、芦苇6处的生物量2.02、1.36 kg/m^2,菖蒲1的生物量1.99 kg/m^2要高于其他位点的生物量,芦苇3、芦苇6处的碳储量(17.44,12.19 kg/m^2)、氮储量(1.04,0.80 kg/m^2)菖蒲1的碳储量10.07 kg/m^2、氮储量0.62 kg/m^2均高于其他位点。说明武河湿地典型植被的碳氮储量与生物量有着密切的关系,芦苇、菖蒲生物量高的地方,其碳储量也高,固碳能力相对较高,同时氮储量会对湿地植被碳储量以及固碳能力带来影响。芦苇、菖蒲组织中氮含量总体分布于叶组织中,因为叶片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器官,在进行光合作用时,通过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形式将N元素从根组织迁移并富集到叶组织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河湿地 储碳 储氮 芦苇 菖蒲
下载PDF
武河湿地碳氮净化长效性及其内源分布与释放 被引量:4
6
作者 屈杰 李宝 +3 位作者 李肖正 林政全 李凯旋 王凤良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81-188,共8页
实验以运行10年的山东武河人工湿地为例,按照水流方向采集原位水样和柱状沉积物样,对其碳氮的净化能力和沉积物碳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内源释放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河人工湿地稳定运行10年后,对水体中的氮仍具有一定净化能力,TN去... 实验以运行10年的山东武河人工湿地为例,按照水流方向采集原位水样和柱状沉积物样,对其碳氮的净化能力和沉积物碳氮的分布特征及其内源释放风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武河人工湿地稳定运行10年后,对水体中的氮仍具有一定净化能力,TN去除率为35%左右,但对COD基本没有净化效果,出水COD值达70.73 mg/L,水体NH3-N、NO3--N、TN和COD浓度均未能达到地表水Ⅳ类水质的设计目标;武河人工湿地沉积物TN含量较高,表层20 cm平均含量高达3 742.95 mg/kg,为重度污染,NH3-N平均含量为303.06 mg/kg,占TN的比例为8.09%,NO3--N平均含量极低,仅为5.19 mg/kg,沉积物氮主要以有机氮(ON)的形式存在;垂向上,沉积物TN含量为2 755~4 250 mg/kg之间,总体上表现为随深度增加略微减少的趋势,外源氮负荷对沉积物TN起决定作用。静态培养实验显示,武河湿地各点位沉积物同上覆水体NH3-N、TN和COD的交换速率差异较大,但均以吸附为主,4个点位对COD的吸附速率分别为2 921.25、3220.85、3 629.70和5 135.91 mg/(m2·d),人工湿地沉积物对水体NH3-N、TN和COD具有较好的吸附能力。湿地沉积物有机质(LOI)含量为4.57%~11.9%,相关性分析表明,沉积物LOI与NH3-N、NO3--N、TN的含量均呈显著正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703、0.748和0.700,沉积物氮负荷与有机质来源相对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氮 长效净化 内源释放 相关性 武河人工湿地
下载PDF
山东武河人工湿地对磷净化的长效性及其内源磷分布与释放 被引量:3
7
作者 李肖正 李宝 +3 位作者 屈杰 林政全 李凯旋 王凤良 《土壤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449-456,共8页
人工湿地运行的长效性值得关注,以山东省武河人工湿地为例,2017年10月选取10个和4个代表性采样点分别采集原位水样和柱状沉积物样,对该湿地正常运行10年后,其对水体磷的净化效果和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内源释放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 人工湿地运行的长效性值得关注,以山东省武河人工湿地为例,2017年10月选取10个和4个代表性采样点分别采集原位水样和柱状沉积物样,对该湿地正常运行10年后,其对水体磷的净化效果和沉积物磷的分布特征及其内源释放风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武河人工湿地运行10年后,对水体磷仍具有较好的净化效果,净化效率在50%左右,出水口总磷(TP)浓度为0.29 mg L^-1,符合地表水Ⅳ类水质标准。4个沉积物柱样均显示,沉积物各磷形态含量大小顺序为:无机磷(IP)>钙磷(Ca-P)>铁铝结合态磷(Fe/(Al-P)>不稳定态磷(LP)>有机磷(OP),IP含量最高,约占总磷的69%~95%,OP含量极低,与湿地来水息息相关;在IP中,沉积物Ca-P含量最高,表现为较为稳定的特性;空间分布上,不同点位各磷形态含量差异显著,进水口较近区域含量较高,垂向上,除Ca-P外,其他磷形态含量总体呈现随深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湿地来水影响明显。静态释放实验表明,湿地不同点位沉积物磷的内源释放速率差异明显,4个点位总磷的沉积物-水界面释放速率分别为-1.98、-9.32、-11.99和-8.65 mg m^-2 d^-1,均以吸附为主,距离进水口较近区域,沉积物对磷的吸附能力有所降低,这对人工湿地的长期运行具有指导意义。相关性分析表明,除Ca-P外,沉积物其他磷形态同有机质(LOI)表现出较好相关性,沉积物磷形态和LOI来源相对一致,主要为临沂城区工业废水和生活污水的尾水,受农业面源污染的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效净化 磷形态 释放速率 相关性 武河人工湿地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