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研究 被引量:52
1
作者 牟学益 刘永祥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1年第5期58-59,共2页
胜利油区五号桩油田桩 74块为低渗透油田。根据该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测量结果 ,结合现场生产数据 ,初步分析了低渗透油田启动压力梯度的变化趋势及其对注水开发的影响 ,提出低渗透油田的开发应以早期注水为宜。
关键词 五号桩油田 低渗透油田 启动压力梯度 早期注水
下载PDF
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控因素及有利区块评价 被引量:20
2
作者 高建 侯加根 +1 位作者 林承焰 焦巧平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3-18,共6页
根据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量动用不均衡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动态生产指标来对生产区块进行标定和分类,并通过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模糊数学评判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有利的... 根据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储量动用不均衡的特点,提出了采用动态生产指标来对生产区块进行标定和分类,并通过动、静态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的主要控制因素,在此基础上,再利用模糊数学评判的方法进行定量分析,指出有利的挖潜区块。对胜利油区五号桩油田桩74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的动、静态特征分析表明,该油藏沉积微相、微型构造及储层非均质性是特低渗透油藏剩余油分布的主要控制因素。其中,沉积微相的控制作用最强。微型构造次之,非均质性控制作用最弱。在沉积微相中,中扇亚相的辫状水道微相是最有利的微相带,中扇水道侧缘微相具有一定的可采储量,但由于相带狭窄不利于后期调整加密;朵叶体微相的井网稀,具有一定的生产开发潜力;顶凸底凸型和顶底均为鼻状凸起型微构造组合模式,水淹程度弱,既是高产区也是剩余油富集区。渗透率变异系数为0.3-0.9的区域,剩余油相对富集。最后以5砂组为例,采用模糊数学方法并结合剩余油控制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了剩余油定量评判,指出了有利区域,经检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号桩油田 特低渗透油藏 沉积微相 微型构造 模糊数学 剩余油分布 主控因素
下载PDF
电位法井间监测技术在压裂裂缝监测中的应用 被引量:13
3
作者 吴柏志 李军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1年第2期126-128,138,共4页
考虑五号桩油田特低渗油藏的整体开发井网部署,有必要对压裂过程中裂缝大小和方位进行实时检测,为此,结合油藏及现场地面概况,引入并实施了电位法井间检测技术。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测试原理、测试仪器系统、测试工艺及后期数据处理方法... 考虑五号桩油田特低渗油藏的整体开发井网部署,有必要对压裂过程中裂缝大小和方位进行实时检测,为此,结合油藏及现场地面概况,引入并实施了电位法井间检测技术。详细阐述了该技术的测试原理、测试仪器系统、测试工艺及后期数据处理方法;电位法井间检测技术共在五号桩油田应用5井次,其中,桩74-14-12井的裂缝检测认为该井主要存在两条大裂缝,裂缝长度为97m和83m,方位为75°和240°,其中,一条裂缝伸向水井是导致该井压裂后高含水的原因,通过对应水井的停注控水,该井获得日增油3t的效果。电位法井间检测技术的应用为后期压裂效果分析和井网部署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也进一步说明该技术的实用性及今后的推广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位法 井间监测 压裂裂缝方位 五号桩油田
下载PDF
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挖潜措施 被引量:13
4
作者 岳大力 吴胜和 +1 位作者 林承焰 李燕 《现代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441-448,共8页
低渗透油田开发在中国石油工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将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远岸浊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个亚相,其中扇中亚相划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侧缘、扇中前缘及叶状体5个微相类型;阐明了研究... 低渗透油田开发在中国石油工业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应用岩心、测井等资料将山东五号桩油田桩74块远岸浊积扇划分为扇根、扇中、扇缘3个亚相,其中扇中亚相划分为辫状水道、水道间、水道侧缘、扇中前缘及叶状体5个微相类型;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内储层的层内、层间及平面非均质特征;系统总结了微构造的类型及组合模式。在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性及微构造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动态、静态结合的分析方法阐明了研究区特低渗透油藏的剩余油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揭示了沉积微相、储层非均质、微构造及井网条件等因素对剩余油分布的控制作用。根据剩余油分布的研究结果,结合相关资料,指出了剩余油潜力区,有针对性地确定了剩余油的挖潜措施,为增加剩余可采储量和提高采收率提供了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油 特低渗透储集层 远岸浊积扇 沉积微相 微构造 储层非均质 五号桩油田
下载PDF
五号桩油田桩74断块特低渗砂岩油藏微构造模式及其开发特征 被引量:8
5
作者 侯建国 高建 +1 位作者 张志龙 梅成义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5,共5页
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微构造对油田的实际开发生产具有指导作用。以地质综合研究为基础,对五号桩油田桩74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微构造模式及开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74断块的微构造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断层上下盘的错动作用扮演主要... 研究特低渗透储层微构造对油田的实际开发生产具有指导作用。以地质综合研究为基础,对五号桩油田桩74块特低渗透砂岩油藏微构造模式及开发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桩74断块的微构造主要受构造作用控制,断层上下盘的错动作用扮演主要角色并造成微构造发育的多样性。正向微构造主要是由下降盘对上升盘产生的拖曳和断层面的遮挡共同作用造成的,斜面微构造受断层的影响较小,主要发育在远离主要断层部位;负向微构造主要形成于下降盘。在此基础上建立了5种微构造顶底组合模式。通过对处于不同微构造模式的生产井进行分析,阐明了不同微构造顶底组合的开发特征。对低渗透条件下微构造中的油气运移和富集机理的分析认为,双凸型、双鼻状凸起型和双斜面型3种顶底组合模式有利于剩余油的富集,可以考虑上增产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号桩油田 特低渗透储层 砂岩油藏 微构造模式 剩余油分布 开发特征
下载PDF
五号桩洼陷沙二段隐蔽油藏成藏规律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吴永红 王朝安 +2 位作者 冯斌 代莉 马永达 《江汉石油学院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3期33-35,共3页
从成藏条件的构造、沉积条件分析入手,研究了五号桩洼陷内沙二段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总结了沙二段隐蔽油气藏成藏规律和分布模式,并部署了3口探井和7口滚动开发井,发现了3个含油断块,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03×104t,为该区下步勘探指明... 从成藏条件的构造、沉积条件分析入手,研究了五号桩洼陷内沙二段储集层的沉积相类型,总结了沙二段隐蔽油气藏成藏规律和分布模式,并部署了3口探井和7口滚动开发井,发现了3个含油断块,新增石油地质储量203×104t,为该区下步勘探指明了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蔽油气藏 油气成藏规律 沉积相 储集层 沙河街组 五号桩油田
下载PDF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of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Reservoirs Based on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ic Analysis—Taking Oil Formation I of Lower Es3 in Wuhaozhuang Oilfield as an Example
7
作者 Yiming Zhang Hongliang Wang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22年第6期156-169,共14页
The phase change of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is fast and complex. In its reservoir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the isochronous problem is very important. Taking the oil formation I of Es3 in Wuhaozhuang oilfie... The phase change of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deposition is fast and complex. In its reservoir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the isochronous problem is very important. Taking the oil formation I of Es3 in Wuhaozhuang oilfield as an example,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stratigraphic drilling and logging data in the study area, according to the genetic types of different levels of base level cycle interface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this paper subdivides the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oil layer of lower Es3 in Wuhaozhuang Oilfield, divides it into four short-term base level cycle sequences, and establishes the high-resolution isochronous stratigraphic framework of this interval. It is found that the mid-term, short-term and ultra short-term base level cycles correspond to the oil formation, sand layer group and single layer in the oil layer correlation unit of the oilfield respectively. Based on this, the oil layer correlation unit of the interval is divided, and the sublayer correlation model is established according to the identific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hort-term base level cyc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igh-Resolution Sequence Stratigraphy Formation I of Lower Es3 Reservoir Division and Correlation Lacustrine Gravity Flow wuhaozhuang oilfield
下载PDF
耐高温高强度调剖剂的研制与性能评价——以五号桩油田桩75块为例 被引量:2
8
作者 姜涛 张杰 +2 位作者 滕学伟 侯洪涛 谢桂学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20年第5期123-126,共4页
针对五号桩油田桩75块地层温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高渗透条带发育、注水后油井含水上升快,常规聚合物冻胶调剖剂适应性差的难题,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强度的硅盐树脂体系调剖剂。利用室内实验优化了调剖剂的配方,评价了调剖剂的溶解... 针对五号桩油田桩75块地层温度高、储层非均质性强、高渗透条带发育、注水后油井含水上升快,常规聚合物冻胶调剖剂适应性差的难题,研制了一种耐高温、高强度的硅盐树脂体系调剖剂。利用室内实验优化了调剖剂的配方,评价了调剖剂的溶解时间、成胶时间、固化强度、耐温性能以及耐盐性能;通过岩心封堵实验,评价了调剖剂在岩心中的注入能力、封堵能力、耐水冲刷能力。结果表明,硅盐树脂溶液黏度低,易注入;耐温150℃,抗矿化度200 000 mg/L,固化强度大于200 kPa;硅盐树脂封堵性能强,耐冲刷性能好,经100.0 PV的注入水冲刷,对岩心堵塞率仍大于92.0%,满足桩75块油藏调剖工艺的要求,可有效提高开发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号桩油田 耐高温 高强度 硅盐树脂 调剖剂
下载PDF
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沙三上段储层流动单元研究
9
作者 吕坐彬 赵春明 +2 位作者 吴胜和 童凯军 马喜娜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10年第5期57-61,共5页
以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沙三上段断块油藏为例,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分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地质特点,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进行应用研究... 以五号桩油田桩39井区沙三上段断块油藏为例,针对陆相辫状河三角洲沉积储层纵横向变化快、分布复杂、储层非均质性严重等地质特点,开展储层流动单元研究,探索出了一套适合辫状河三角洲储层流动单元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并进行应用研究。根据储层流动带指标将研究区沙三上段划分出四类流动单元,建立了储层流动单元的二维及三维分布模型,并对流动单元特征及其对油气分布和产能的控制作用进行了系统的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流动单元 沉积微相 辫状河三角洲 储层结构 五号桩油田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