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湖北“两圈”区域发展可持续性评价与预测 被引量:8
1
作者 胡鸿兴 何伟 +1 位作者 沈虹 王钰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51-357,共7页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 利用可持续发展指数(SDI)对湖北"两圈"各市州发展现状进行了评价,而后利用9年的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年平均增长率、人口年平均增长率和足迹承载量比值年平均增长率及2006年相关数据对未来44年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截至2006年底,湖北省有一半以上国土面积的生物资源开采超过当地土地负荷,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持续下降,资源日益紧张,呈不可持续发展;武汉城市圈2006年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超出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的32%;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简称:鄂西生态圈)除襄樊、荆州、荆门因人口多,生物资源生态足迹较大等原因导致SDI值较高外,其他市州的SDI值均较低;神农架的SDI最小;武汉城市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人口控制较好,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快;鄂西生态圈人均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负增长,增长速率大于武汉城市圈和湖北省,人口控制较差,足迹承载量比值增长较慢;按照现有发展模式,无论是武汉城市圈还是鄂西生态圈,无论其当前发展是可持续性还是不可持续的,未来他们都将进入不可持续的发展状态。因此,对"两圈"进行规划时要根据各自发展现状制定长期、科学的发展规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生物资源 生态足迹 可持续发展指数(SDI) 动态预测
原文传递
湖北省“两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动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何伟 胡鸿兴 +2 位作者 沈虹 王钰 徐福留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74,共8页
本文对1998-2008年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及其组成、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和生物资源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组成以耕地为主,其他... 本文对1998-2008年湖北省武汉城市圈和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及其组成、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和生物资源生态赤字(盈余)进行了动态分析。研究表明,武汉城市圈生物资源生态足迹组成以耕地为主,其他生态生产性用地的足迹比例较小,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足迹整体呈现逐年增加的趋势,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小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先升高后降低,各市州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由大到小排序为:黄冈、孝感、武汉、咸宁、天门、黄石、仙桃、鄂州、潜江,生态赤字呈增大趋势;鄂西生态圈除神农架外其他各市州的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均较大,林地足迹占主要地位,其总量对全省的贡献较大;人均生物资源生态足迹大于省均值,生物资源生态承载量呈增高趋势,各市州由大到小排序为:宜昌、十堰、襄樊、荆州、恩施、随州、荆门、神农架,该圈一直保持很高的生物资源生态盈余,但盈余值有减小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武汉城市圈 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 生物资源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量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