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南部大磨拐河组油气来源及成藏机制 被引量:29
1
作者 董焕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69,共8页
自近年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发现工业油流以来,其油气来源、成因机制及资源潜力倍受关注。系统油-油对比、油源对比表明,乌尔逊凹陷南部(简称乌南)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原油物性特征、正构烷烃分布、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相似,... 自近年在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大磨拐河组发现工业油流以来,其油气来源、成因机制及资源潜力倍受关注。系统油-油对比、油源对比表明,乌尔逊凹陷南部(简称乌南)大磨拐河组和南屯组原油物性特征、正构烷烃分布、母质类型和沉积环境相似,南屯组原油的成熟度稍高于大磨拐河组,但均属于成熟原油,并且这两个层位的原油均主要来自南屯组烃源岩。大磨拐河组油藏与南屯组油藏不具伴生性,以及储层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GOI)分布、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原油成熟度变化表明,乌南大磨拐河组油藏形成时期晚于南屯组油藏,为南屯组古油藏调整而形成的次生油藏。乌南原油具有"两期成藏、早聚晚调"的成藏特征,在伊敏组沉积中期,南屯组烃源岩生成的油短距离侧向运移,受断层遮挡聚集在同层的储层中;伊敏组沉积末期—青元岗组沉积时期盆地抬升回返,乌南次凹发生褶皱式反转作用,东翼断层活动强烈,南屯组油藏破坏,原油被调整到大磨拐河组形成次生油藏,故大磨拐河组油主要富集在反转构造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大磨拐河组 有机包裹体 含油包裹体颗粒指数 次生油藏 反转构造带
下载PDF
超压泥岩盖层中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研究方法及其应用 被引量:26
2
作者 胡慧婷 王龙 +2 位作者 刘岩 秦培锐 付红军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359-364,共6页
为了研究断裂在油气聚集与保存中的作用,在有、无超压泥岩盖层中断裂垂向封闭油气作用及差异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对比,利用围岩排替压力与其泥质含量和压实成岩埋深之间的经验关系,计算并求取断层岩排替压力,从而建... 为了研究断裂在油气聚集与保存中的作用,在有、无超压泥岩盖层中断裂垂向封闭油气作用及差异性研究的基础上,针对断层垂向封闭能力的对比,利用围岩排替压力与其泥质含量和压实成岩埋深之间的经验关系,计算并求取断层岩排替压力,从而建立了一套超压泥岩盖层中断裂垂向封闭能力的研究方法,并将其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断裂带内,定量得出断层岩排替压力,完成苏仁诺尔断裂超压泥岩盖层内的垂向封闭性评价。结果表明,苏仁诺尔断裂在大磨拐河组一段具有较弱的封闭能力,不利于油气聚集与保存,这与该断裂带油气分布广但储量丰度低这一现象吻合较好,由此证实,该方法用于定量研究超压泥岩盖层中断裂垂向封闭能力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压泥岩盖层 断裂 垂向封闭能力 大磨拐河组 苏仁诺尔断裂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主要凹陷的成藏期 被引量:15
3
作者 申家年 郭金荣 +2 位作者 霍秋立 冯子辉 鄢仁勤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3,119,共4页
采用生排烃史法、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法、Mango轻烃参数法,结合沉降史、热史分析了海拉尔盆地主要凹陷的成藏期,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最早成藏时间距今分别为120Ma和122Ma,主要成藏期距今分别为110~95Ma,112~96Ma,... 采用生排烃史法、自生伊利石K-Ar同位素法、Mango轻烃参数法,结合沉降史、热史分析了海拉尔盆地主要凹陷的成藏期,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最早成藏时间距今分别为120Ma和122Ma,主要成藏期距今分别为110~95Ma,112~96Ma,成藏期可分为早成藏期(伊敏组早期)和主成藏期(伊敏组末期一青元岗组早期);由于海拉尔盆地大部分圈闭是在主成藏期前形成的,因此,圈闭形成时间不是影响圈闭有效性的主要因素;早成藏期形成的油藏被发现的数量偏少,有待进一步勘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贝尔凹陷 成藏期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及贝尔凹陷烃源岩有机质丰度的恢复 被引量:19
4
作者 姜福杰 庞雄奇 +1 位作者 姜振学 田丰华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82-85,93,共5页
在综合分析已有有机质丰度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综合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认为热解模拟实验方法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有机质丰度恢复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的5套源岩的... 在综合分析已有有机质丰度恢复方法的基础上,对各种方法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并综合对比了各种方法的优缺点及适用条件,认为热解模拟实验方法是一种相对较好的有机质丰度恢复方法。利用该方法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的5套源岩的有机碳进行了恢复,并对资源量进行了校正。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和贝尔凹陷的有机碳恢复系数分别在1.10-1.32和1.03-1.18之间,各套源岩的恢复系数并不一致;恢复后的总资源量增加了1.86×10^8t。不难看出,有机质丰度的恢复对于含油气盆地评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于源岩演化程度相对较高的沉积盆地进行评价,尤其应该重视有机质丰度恢复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质丰度 有机碳恢复系数 烃源岩 乌尔逊凹陷 贝尔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石油地质特征 被引量:10
5
作者 马中振 庞雄奇 +1 位作者 魏建设 李明刚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6-299,共4页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下白垩统。南一段为主要烃源岩层,南二段是良好储集层,大一段泥岩封闭性好、分布广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三者构成一套下生上储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 乌尔逊凹陷是海拉尔盆地贝尔湖坳陷的一个二级构造单元,主要发育下白垩统。南一段为主要烃源岩层,南二段是良好储集层,大一段泥岩封闭性好、分布广是良好的区域性盖层,三者构成一套下生上储的正常生储盖组合。油气成藏主控因素研究表明,凹陷油气平面分布受有效生烃中心控制,纵向受主力烃源岩层控制,断裂带附近发育的扇三角洲和湖底扇砂体是良好的油气储集体,巴彦塔拉和乌东地区是下步有利勘探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拉尔盆地 乌尔逊凹陷 石油地质 特征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控制因素分析 被引量:11
6
作者 付广 杜春国 孟庆芬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5年第1期8-12,共5页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构造、沉积、源岩、盖层、断层、运移路径和圈闭条件与油气藏的叠合的研究 ,分析了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因素 ,认为构造反转带是油气成藏有利构造区 ;扇三角洲和浊积扇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环境 ;盖源空间质量匹... 通过对乌尔逊凹陷构造、沉积、源岩、盖层、断层、运移路径和圈闭条件与油气藏的叠合的研究 ,分析了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因素 ,认为构造反转带是油气成藏有利构造区 ;扇三角洲和浊积扇是油气成藏的有利环境 ;盖源空间质量匹配控制着油气的空间分布 ;断裂控制着油气的运聚成藏及分布层位 ;油气运移路径的汇聚区位于南屯组烃灶内或其附近 ,有利于乌尔逊凹陷油气的运聚成藏 .因此可以得出结论 :源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油气成藏 盖层 源岩 圈闭条件 油气运移 扇三角洲 主控因素 油气藏 断裂控制
下载PDF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储层预测 被引量:12
7
作者 秦雁群 邓宏文 +3 位作者 侯秀林 杨金秀 季春辉 刘璐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14-221,228,共9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北部断裂复杂,沉积成因类型多,油藏类型认识不清。应用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原理和分析方法,以岩心、测井、地震资料为基础,通过研究区主要含油层段(南屯组二段、大磨拐河组一段)层序地层关键界面的识别与对比,逐级控制,建立了盆地高分辨率层序格架。研究表明,乌尔逊凹陷北部苏131、苏102断块油藏产油层段跨越两个三级层序界面,主要产油层段位于大磨拐河组一段三级层序底部,主要储层为低位域滑塌浊积岩储集体,而不是此前认为的南屯组二段三级层序顶部的扇三角洲前缘砂体。通过对研究区主要产油层段的层序地层位置重新厘定与对储集体成因类型详细分析,提出了乌尔逊凹陷北部地区油藏类型应该为构造-岩性油气藏的新认识,并分析了砂层组的时空展布特征,为该油田深入开发与扩边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准面旋回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南屯组 大磨拐河组 断块油藏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断裂在乌尔逊凹陷油气成藏中的作用 被引量:8
8
作者 杜春国 付广 王安 《新疆石油地质》 CAS CSCD 2004年第5期495-497,共3页
乌尔逊凹陷断裂发育较多,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研究发现,乌尔逊凹陷深部发育的大断裂是深源无机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CO2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大量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源岩的油气... 乌尔逊凹陷断裂发育较多,断裂呈条带状分布且具多期活动的特点。研究发现,乌尔逊凹陷深部发育的大断裂是深源无机CO2向上运移的主要通道,控制着CO2气藏的形成与分布;断裂活动时期与源岩大量排烃期的匹配关系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源岩的油气聚集量,凹陷断裂第二次活动时期与南屯组源岩大量排烃期匹配关系较好,有大量南屯组源岩生成排出的油气沿晚期与长期继承性断裂运聚成藏;平面上延伸较远的大断裂在乌尔逊凹陷中对油气侧向运移起到了通道作用;良好的断层垂向封闭性控制乌尔逊凹陷油气的聚集与分布;较好的断层侧向封闭性是乌尔逊凹陷断块、断鼻和断层遮挡三种圈闭类型形成的重要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断裂 油气藏 二氧化碳井
下载PDF
基于变系数ΔlogR技术的烃源岩TOC精细评价 被引量:10
9
作者 陈海峰 王凤启 +1 位作者 王民 于惠宇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4-64,共11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主力烃源岩层(南一段)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总有机碳(TOC)波动明显,利用有限的测试样品表征整套烃源岩层的生烃潜力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烃源岩层的测井响应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中等电阻率,易于识别,但是烃...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主力烃源岩层(南一段)烃源岩非均质性强,总有机碳(TOC)波动明显,利用有限的测试样品表征整套烃源岩层的生烃潜力具有较强的不确定性;烃源岩层的测井响应表现为高自然伽马、高声波时差、中等电阻率,易于识别,但是烃源岩测井评价参数的通用性差,难以建立起具有普遍适用性的TOC预测公式。针对上述问题,采用变系数ΔlogR技术评价该区烃源岩TOC,将ΔlogR技术中的经验参数视为待定系数,从模型参数地质意义出发,通过针对单井和"分区、分相"预测模型中的待定参数,完成全区120口井TOC测井评价,利用测井计算TOC实现烃源岩分级评价,通过"钻井定频率、层序定展布"的方法,得到南一段不同丰度级别烃源岩的厚度。结果表明,变系数ΔlogR技术预测TOC误差平均为16.6%,比传统方法平均降低19.9%;南一段差烃源岩厚度一般15~20 m,中等烃源岩厚度一般10~20 m,优质烃源岩的厚度一般20~45 m;南一段差烃源岩、中等烃源岩、优质烃源岩的体积分别为0.46×10^(11)、1.08×10^(11)和1.59×10^(11)m^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 烃源岩 总有机碳 变系数△logR技术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源、断、势”控藏作用及模式 被引量:10
10
作者 曲方春 霍秋立 +3 位作者 付广 吕延防 李大龙 徐丽丽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13-18,共6页
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藏和油藏与“源、断、势”之间空间分布关系,以及“源、断、势”对油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模式,得到:“源”控制油成藏范围;“势”控制油成藏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 研究了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油藏和油藏与“源、断、势”之间空间分布关系,以及“源、断、势”对油成藏分布的控制作用及模式,得到:“源”控制油成藏范围;“势”控制油成藏部位,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聚集成藏,反转构造低势区控制着大磨拐河组油聚集成藏,古隆起低势区控制着基岩的油聚集成藏;“断”控制油的运聚,长期发育的断裂控制着南一段源岩生成的油向大磨拐河组中运移,早期伸展断裂控制着南屯组和铜钵庙组油的聚集。“源、断、势”3个因素空间合理匹配控制着乌尔逊凹陷油成藏与分布。但不同层位表现特征不同,南屯组和铜钵庙组主要集中表现在反向断裂翘倾隆起上,而大磨拐河组则集中表现在反转构造上,基岩集中表现在古隆起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尔逊凹陷 源岩 断裂 低势区 主控因素 控藏模式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北部圈闭综合评价 被引量:5
11
作者 赵荣 金曙光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2期14-16,共3页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构造圈闭进行了评价。神经网络方法的优势在于能从复杂的圈闭含油气性与相关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中建立非线性预测网络,而不必考虑地质经验和模式;灰色关联分析则在地质经验... 应用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和灰色系统关联分析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构造圈闭进行了评价。神经网络方法的优势在于能从复杂的圈闭含油气性与相关地质因素之间的关系中建立非线性预测网络,而不必考虑地质经验和模式;灰色关联分析则在地质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圈闭评价标准的建立,对圈闭进行描述和比较,进而确定圈闭评价级别。评价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北部具有良好的含油气远景,黄旗庙构造带、苏仁诺尔构造带,以及乌中断裂附近各圈闭应该是勘探中的重点。研究结果显示,在油气田勘探的特定阶段,综合应用这两种方法评价圈闭是科学合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圈闭评价 神经网络 灰色关联分析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凝灰质砂岩储层含水饱和度计算 被引量:7
12
作者 王鹏 赵玉莲 韩琳 《岩性油气藏》 CSCD 2010年第1期114-118,共5页
凝灰质砂岩储层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最主要的储层。由于凝灰质对储层导电机制影响很大,传统的阿尔奇公式在此已不适用。通过建立体积模型,确定各成分骨架参数,可计算凝灰质的体积含量。该文借鉴托尔诺布·伊东的饱和度模型,针对... 凝灰质砂岩储层是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最主要的储层。由于凝灰质对储层导电机制影响很大,传统的阿尔奇公式在此已不适用。通过建立体积模型,确定各成分骨架参数,可计算凝灰质的体积含量。该文借鉴托尔诺布·伊东的饱和度模型,针对凝灰质砂岩储层,对饱和度模型进行了一定的改进。在导电模型中,粘土的附加导电性不可忽略,同时凝灰岩成分的存在增加了岩石的导电性,将凝灰质砂岩的电阻看作是凝灰岩成分、泥质成分和地层水的电阻并联之和。应用该模型对凝灰质砂岩进行评价,经试油验证效果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凝灰质砂岩 导电机制 含水饱和度模型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三维可视化技术在乌尔逊断陷钻探部署中的应用 被引量:7
13
作者 袁丽华 董万百 +1 位作者 闫伟林 刘赫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2004年第3期85-86,共2页
针对海拉尔盆地勘探难度日益增大的问题,在其乌北、乌南2个三维区块探井部署中应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寻找到了岩性异常体,对海拉尔盆地开展岩性布井及成功钻探起到了积极作用,研究中所形成的技术流程对其它区块的勘探具有指导意义。
关键词 三维可视化 岩性异常体 隐蔽油藏 乌尔逊断陷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地层水特征及成因 被引量:4
14
作者 曲希玉 刘立 +2 位作者 王志国 刘剑营 许岩 《大庆石油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7-10,共4页
片钠铝石是一种对油田开发有害的酸敏性矿物,其形成于碱性条件时需要大量的CO2及富含钠铝硅酸盐矿物及有一定孔隙空间的储层;在乌尔逊凹陷南屯组有多口井含有此矿物.对研究区白垩系各层位地层水特征对比发现,南屯组含片钠铝石地层水具... 片钠铝石是一种对油田开发有害的酸敏性矿物,其形成于碱性条件时需要大量的CO2及富含钠铝硅酸盐矿物及有一定孔隙空间的储层;在乌尔逊凹陷南屯组有多口井含有此矿物.对研究区白垩系各层位地层水特征对比发现,南屯组含片钠铝石地层水具有高矿化度,高Na+,K++Na+,HCO3-,CO32-质量浓度的特点,其成因与片钠铝石的形成密切相关.研究区含片钠铝石钻井分布于深大断裂和γ5花岗岩附近,沿深大断裂运移至南屯组的大量CO2,溶于地层水形成碳酸水溶液,使地层水中HCO3-质量浓度增加;同时酸性水长石,致使Na+,K+,Ca2+等增多,部分Na+与Al3+和HCO3-结合生成片钠铝石,而部分Ca2+将会与CO32-结合形成碳酸盐胶结物,使得含片钠铝石地层水具有高矿化度和高Na+,K++Na+,HCO3-,CO32-质量浓度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鸟尔逊凹陷 地层水 片钠铝石 化学特征 成因
下载PDF
构造变形趋势法在乌尔逊凹陷地层剥蚀量恢复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尚尧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15-19,共5页
乌尔逊凹陷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建造与改造交互作用导致了地层的形成和剥蚀。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建立了5种建造模式(单断式、单断断阶式、单断断槽式、断裂型断坳、非断裂型断坳)和3种改造模式(滑脱式、旋转式、... 乌尔逊凹陷是一个多期叠合和多期改造的中生代断陷盆地,建造与改造交互作用导致了地层的形成和剥蚀。通过地震剖面分析,建立了5种建造模式(单断式、单断断阶式、单断断槽式、断裂型断坳、非断裂型断坳)和3种改造模式(滑脱式、旋转式、断隆式)。在利用单井声波时差法恢复为控制点、地震剖面上建立剥蚀模式的基础上,以地层厚度趋势法在平面上求取剥蚀量。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南屯组各油层组的剥蚀厚度及范围由下到上逐渐增加,剥蚀的轴线由东向西迁移,现今南屯组油气藏与该期所发育的古构造具有很好的配置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造模式 改造模式 剥蚀量 构造变形趋势法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含片钠铝石砂岩分布 被引量:4
16
作者 刘群 刘立 高玉巧 《世界地质》 CAS CSCD 2007年第4期403-408,共6页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发现含片钠铝石砂岩,片钠铝石为一种成岩自生矿物。将含片钠铝石砂岩和CO2气的井位综合对比,结合该区构造断裂带分布与γ5花岗岩分布特征以及含片钠铝石砂岩与CO2气纵深分布数据的研究,确定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分布与... 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发现含片钠铝石砂岩,片钠铝石为一种成岩自生矿物。将含片钠铝石砂岩和CO2气的井位综合对比,结合该区构造断裂带分布与γ5花岗岩分布特征以及含片钠铝石砂岩与CO2气纵深分布数据的研究,确定含片钠铝石砂岩的分布与断裂带以及γ5花岗岩的分布具有耦合关系,同时含片钠铝石砂岩与CO2气的分布也具有区域相关性。从而可以确定片钠铝石可以作为CO2气的示踪矿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片钠铝石 CO2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北部层序地层学研究 被引量:4
17
作者 杨玉峰 李长山 +1 位作者 孙德君 殷进垠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3期25-30,共6页
应用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层序和4种层序类型,即简单断陷层序、快速断坳层序、同生断坳层序和简单坳陷层序。不同的层序发育有不同的体系域类型;重点分析了构造活动对... 应用层序地层学解释方法对乌尔逊凹陷北部下白垩统地层进行了层序地层分析,将其划分为4个层序和4种层序类型,即简单断陷层序、快速断坳层序、同生断坳层序和简单坳陷层序。不同的层序发育有不同的体系域类型;重点分析了构造活动对这些层序和体系域类型的控制作用。在充分利用钻井、测井、地震资料的基础上建立了该地区层序地层充填模式;指出油气在这些层序和体系域类型中的赋集规律,认为快速断坳层序和同生断坳层序能形成最有利的生储盖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层序地层学 断陷盆地 油气聚集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构造因素对地震剖面视频率的影响——以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为例 被引量:3
18
作者 王雪峰 李忠权 +3 位作者 蒙启安 朱德丰 杭文燕 陈均亮 《石油实验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7-92,共6页
视频率是地震资料解释参考的重要信息。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地震剖面视频率和构造演化、构造控制沉积、构造抬升剥蚀、不同期构造作用强烈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因素是影响地震剖面视频率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通过控制沉积... 视频率是地震资料解释参考的重要信息。通过对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地震剖面视频率和构造演化、构造控制沉积、构造抬升剥蚀、不同期构造作用强烈程度的关系研究,表明构造因素是影响地震剖面视频率变化的一个重要因素,主要通过控制沉积地层结构和后期对地层结构的改造两方面来影响的。视频率横向上突然变化往往反映的是断层,其纵向上的突然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不整合面。用视频率突变面作为地震资料解释的构造不整合面,尤其是平行不整合面具有一定的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频率 构造不整合面 地层结构 沉积相 构造演化 乌尔逊凹陷 海拉尔盆地
下载PDF
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CO_(2)气藏主控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齐宁 薛海涛 +6 位作者 卢双舫 杨金秀 卢明月 夏萦 曹怿昕 MUHAMMAD Saqib RAYON Abrams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2-31,43,I0002,I0003,共13页
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西部南屯组发育天然CO_(2)气藏。利用测井、地震、岩心、生产数据等资料,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苏仁诺尔气田南屯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地层、断裂带)、岩性模型、物性模型,分析乌尔逊凹陷南屯... 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西部南屯组发育天然CO_(2)气藏。利用测井、地震、岩心、生产数据等资料,采用序贯高斯模拟方法,建立苏仁诺尔气田南屯组三维地质模型,包括构造模型(地层、断裂带)、岩性模型、物性模型,分析乌尔逊凹陷南屯组的地层格架、断裂分布,以及砂岩储层和物性的三维空间展布特征。结果表明:乌尔逊凹陷苏仁诺尔气田南屯组储层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的特点,CO_(2)气藏主要分布于断裂活动带构造高点。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作为运移通道,对CO_(2)气藏分布起决定性作用;储层岩性和物性在控制CO_(2)气藏聚集和分布中起次要作用。该结果对寻找研究区CO_(2)气藏及后期勘探开发具有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地质建模 低孔低渗 主控因素 CO_(2)气藏 苏仁诺尔走滑断裂带 乌尔逊凹陷
下载PDF
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的评价方法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立国 付广 赵颖颖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5-18,共4页
根据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与盖层原始封闭能力的关系,在利用盖层被断裂破坏后与破坏前所受压力的比值求取断裂对盖层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被断裂... 根据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与盖层原始封闭能力的关系,在利用盖层被断裂破坏后与破坏前所受压力的比值求取断裂对盖层封闭能力的破坏程度基础上,建立了一套被断裂破坏后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方法。将该方法应用于海拉尔盆地乌尔逊凹陷被断裂破坏的大一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评价的结果表明,大一段泥岩盖层Wu80断裂北部、Wu39号断裂西南部、Wu16号断裂南部和巴彦塔拉断裂中北部无封闭能力,其余均具有好的封闭能力。大一段泥岩盖层较强的封闭能力有利于南二段油气聚集与保存,这是乌尔逊凹陷南二段油气相对富集的重要原因。实践证明了该方法在定量评价被断裂破坏后的盖层封闭能力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断裂破坏 盖层 封闭能力 原始沉积 乌尔逊凹陷 大一段盖层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