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延边地区五道沟群变质英安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2
1
作者 于介江 门兰静 +4 位作者 陈雷 赵俊康 梁树能 陈冬 逄伟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3-367,共5页
延边地区五道沟群变质英安岩中的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8~0.81),表明为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表明,变质英安岩中锆石具有两组年龄。其中,10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65±5)~(291±5)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 延边地区五道沟群变质英安岩中的锆石呈自形-半自形晶,具有较高的Th/U比值(0.28~0.81),表明为岩浆成因。定年结果表明,变质英安岩中锆石具有两组年龄。其中,10个测点的206Pb/238U年龄为(265±5)~(291±5)Ma,其加权平均年龄为(274±7)Ma(MSWD=3.4);另一组3颗锆石的206Pb/238U的加权平均年龄为(323±37)Ma(MSWD=3.6)。前者应代表变质英安岩原岩的形成时代,即早二叠世;后者应代表捕获锆石的年龄。结合最新定年结果,可以认为延边地区五道沟群的形成时代为早二叠世,它们与青龙村群一起,共同构成了晚古生代大陆边缘火山-沉积建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道沟群 变质英安岩 锆石U-PB定年 延边地区
下载PDF
五道沟地区“蒸发悖论”及成因探析 被引量:8
2
作者 王怡宁 杨秒 +3 位作者 王兵 路璐 梅海鹏 王振龙 《灌溉排水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26-133,共8页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蒸发悖论"及成因探析。【方法】以位于五道沟地区的五道沟实验站气象场1970―2017年实测数据为背景资料。对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其影响因素(风速、温度、日照时间、水汽压力差、降... 【目的】探讨五道沟地区"蒸发悖论"及成因探析。【方法】以位于五道沟地区的五道沟实验站气象场1970―2017年实测数据为背景资料。对蒸发量的年际变化趋势进行分析与预测,对其影响因素(风速、温度、日照时间、水汽压力差、降雨量、相对湿度)应用线性趋势法进行定性分析,应用熵值法进行综合评价,并深入探讨蒸发皿蒸发量趋势变化的成因。【结果】1970―2017年蒸发量呈明显下降趋势,下降速率为8.7 mm/a,运用灰色系统中的GM(1,1)模型与Verhulst模型对蒸发量的年际趋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GM(1,1)模型预测效果更好。蒸发量与各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风速、日照时间与蒸发量呈正相关关系,气温、相对湿度、降雨量与蒸发量呈负相关关系。1970―2017年间气温每10年平均升高0.25℃,水面蒸发每10年平均下降86.9 mm,该区存在"蒸发悖论"现象。线性趋势法与熵值法对各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一致:风速>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间>降雨量>水汽压力差,表明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风速下降、相对湿度增加和日照时间减少是该区"蒸发悖论"现象的主要因素。日照时间的下降可能是气溶胶含量增多造成的;风速的下降可能与城镇化发展有关,风速减弱可能会引起气溶胶增多;相对湿度的增加,会导致日照时间的减少。【结论】五道沟地区"蒸发悖论"的成因可能是气溶胶量的增加,太阳辐射减少,蒸发量下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蒸发皿蒸发量 趋势变化 气象因素 五道沟地区
下载PDF
淮北平原近57年多尺度水面蒸发悖论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王玥 王怡宁 +3 位作者 雷晓辉 胡永胜 赵雯颉 鞠琴 《节水灌溉》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59-65,共7页
基于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0年实测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完全相关系数方法开展了近57年水面蒸发量汛期(6-9月)、非汛期(10-5月)、年(1-12月)和年代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在全球气候... 基于淮北平原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20年实测气象资料,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完全相关系数方法开展了近57年水面蒸发量汛期(6-9月)、非汛期(10-5月)、年(1-12月)和年代多尺度变化特征及其差异性研究,并分析其成因。结果表明:(1)在全球气候变暖大背景下,近57年五道沟地区年均气温以0.27℃/10a速率上升,而蒸发皿实测蒸发量以85.8 mm/10a速率下降,该地区存在明显“蒸发悖论”现象;汛期、非汛期气温分别以0.05、0.27℃/10a速率上升,蒸发以41.49、30.39 mm/10a速率下降;“蒸发悖论”规律显著性排序为汛期>年>非汛期。(2)近5个年代中,20世纪80年代气温上升幅度最小且蒸发量下降幅度最大,“蒸发悖论”规律最显著;21世纪以来,较20世纪末悖论现象较不显著。(3)该地区“蒸发悖论”主要成因是风速减小、相对湿度增加以及日照时数减少。与1964-1989年基准期相比,1990-2020年各影响因子对蒸发量下降的贡献率为:年尺度上,风速(49.1%)>相对湿度(35.4%);汛期日照时数(34.9%)>相对湿度(32.3%)>风速(22.0%);非汛期相对湿度(73.6%)>风速(3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面蒸发悖论 汛期 非汛期 年尺度 五道沟地区
下载PDF
黑龙江黑河五道沟地区区域地球化学特征及其与成矿的关系 被引量:4
4
作者 郑全波 马江水 杨晓平 《地质与资源》 CAS 2018年第2期141-148,共8页
五道沟地区处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结合部位,多宝山矿集区东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该区为森林覆盖区,在该区开展矿产调查过程中,化探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次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和重点区土壤测量,研究该区地球化学特征,... 五道沟地区处于兴安地块与松嫩地块结合部位,多宝山矿集区东部,成矿地质条件优越.该区为森林覆盖区,在该区开展矿产调查过程中,化探方法显得尤为重要.分层次开展区域地质调查、区域地球化学测量和重点区土壤测量,研究该区地球化学特征,确定主攻矿种,圈定重点找矿靶区,取得了一定的找矿成果.通过异常查证新发现铜矿点2处,金矿化点2处,金(铜)矿化信息地10处,找矿线索3处.圈定Ⅰ级找矿靶区3处,Ⅱ级找矿靶区2处.通过研究元素分布规律等,结合成矿地质背景分析,认为该区Au、Ag、Cu、Pb等元素局部富集,Au、Cu成矿的可能性较大,中生代岩浆作用与成矿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球化学 地球化学异常 金、铜矿化 五道沟地区 黑龙江
下载PDF
基于修正遗传算法的夏玉米作物系数及蒸散发估算 被引量:3
5
作者 王振龙 刘竹梅 +3 位作者 吕海深 丁佳楠 陆云燕 王怡宁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8-116,共9页
农田蒸散量是作物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的总和,准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对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进而对农作物的增产保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物系数及蒸散量估算模型已成为一个热点科学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而夏... 农田蒸散量是作物蒸腾量和土壤蒸发量的总和,准确估算农田蒸散量对制定合理的灌溉计划至关重要,进而对农作物的增产保收具有重要的意义。研究作物系数及蒸散量估算模型已成为一个热点科学问题。淮河流域是中国主要的农业生产基地,而夏玉米是淮河流域最主要的粮食作物之一。为研究夏玉米全生育期蒸散估算模型,反映夏玉米逐日作物系数及蒸散量的变化,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活动提供指导,采用五道沟水文实验站称重式蒸渗仪及气象要素实测数据,应用遗传算法,构建夏玉米全生育期单作物系数蒸散模型,得到其4个生长阶段的作物系数估算值。其中,参考作物蒸散量采用FAO 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对估算误差较大的发育期,利用叶面积指数和发育期天数构建调整模型,对发育期作物系数进行数值修正,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并进一步估算蒸散量,最终得到遗传算法与多项式回归相结合的夏玉米蒸散估算模型。结果表明:全生育期内,修正后作物系数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09,均方根误差为0.12,准确率(绝对误差<0.3)为96.2%;蒸散量计算值与实际值的平均绝对误差为0.89 mm·d^(-1),均方根误差为1.28 mm·d^(-1),准确率(绝对误差<4 mm·d^(-1))为100%;相比FAO推荐的作物系数模型,修正遗传算法模型作物系数和蒸散量的拟合准确率均明显提高,达到精度要求,该文修正遗传算法模型可用于夏玉米的蒸散估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道沟地区 遗传算法 修正模型 蒸散量 单作物系数法 蒸渗仪
下载PDF
黑龙江省黑河市五道沟地区金矿化特征及矿床成因 被引量:2
6
作者 张浩文 王可勇 +2 位作者 马万里 孙清飞 赵晨光 《黄金》 CAS 2021年第12期13-19,共7页
五道沟地区地处中亚造山带东部,黑河-贺根山断裂西北部,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发育印支期侵入体和2组北东向断裂,为金矿化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该地区金矿化以石英脉型为主,成矿作用可分为石英-黄铁矿-自然金阶段(Ⅰ)、石英-黄铁矿... 五道沟地区地处中亚造山带东部,黑河-贺根山断裂西北部,构造、岩浆活动强烈,主要发育印支期侵入体和2组北东向断裂,为金矿化提供了有利的地质条件。该地区金矿化以石英脉型为主,成矿作用可分为石英-黄铁矿-自然金阶段(Ⅰ)、石英-黄铁矿-黄铜矿-闪锌矿阶段(Ⅱ)、方解石-贫硫化物阶段(Ⅲ)3个阶段,且伴随绿泥石化和绢云母化蚀变。流体包裹体研究结果表明: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L型)、含CO_(2)包裹体(C型)和富气相包裹体(V型)3种类型包裹体;成矿Ⅰ、Ⅱ、Ⅲ阶段由中高温、中等盐度的CO_(2)-NaCl-H_(2)O体系逐渐演化为低温、低盐度的NaCl-H_(2)O体系,期间压力骤降引发的流体沸腾作用是金属矿物沉淀的主要原因。氢-氧同位素测试结果表明:δD_(V-SMOW)与δ^(18)O H_(2)O分别为-128.5‰~-99.6‰和-2.3‰~6.5‰,暗示成矿流体主要来源于岩浆水,同时伴随少量的大气降水混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矿化特征 热液脉型金矿化 流体包裹体 五道沟地区 黑龙江省
下载PDF
延边东部五道沟脉型白钨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流体包裹体 被引量:6
7
作者 任云生 鞠楠 +3 位作者 赵华雷 王辉 卢秀全 吴昌志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1736-1744,共9页
延边东部五道沟矿床内的钨矿体主要呈平行脉状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蚀变花岗闪长岩中,与相邻的杨金沟大型钨矿相比,具有矿脉数量少、单脉厚度大和品位高的特点;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团块状、粗粒浸染状、细脉状产于石英脉及碎裂蚀... 延边东部五道沟矿床内的钨矿体主要呈平行脉状赋存于华力西晚期蚀变花岗闪长岩中,与相邻的杨金沟大型钨矿相比,具有矿脉数量少、单脉厚度大和品位高的特点;矿石中金属矿物以白钨矿为主,呈团块状、粗粒浸染状、细脉状产于石英脉及碎裂蚀变围岩中,具有热液脉型矿床的矿化特征。主成矿阶段形成的粗粒白钨矿及石英颗粒中主要发育气液两相包裹体,白钨矿颗粒中尚含少量的含CO2三相包裹体。石英中气液两相包裹体均一温度主要介于171.2~268.0℃,热液盐度(w(NaCl))为0.70%~10.74%;白钨矿中气液两相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变化范围为209.6~253.3℃,热液盐度为1.39%~8.67%;白钨矿中2个含CO2三相包裹体完全均一温度分别为287.2℃和294.7℃。结合单个包裹体气相组分分析,认为五道沟白钨矿矿床的成矿流体为中温、低盐度的NaCl-H2O-CO2体系,并含一定数量的N2等气体。该矿床与杨金沟大型钨矿综合对比表明:两矿床具有相似的成矿地质背景和控矿条件,围岩蚀变、矿石矿物组成、矿石组构及白钨矿赋存状态等矿化特征基本相同,不同赋矿围岩中含矿构造性质不同应是两矿区钨矿体形态、产状和规模差异的主控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特征 流体包裹体 矿床成因 五道沟钨矿床 延边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