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五道沟实验站水面蒸发变化规律
被引量:5
- 1
-
-
作者
钱筱暄
马倩
王振龙
陈玺
孙乐强
-
机构
扬州大学水利学院
江苏省水文水资源勘测局
水利部淮委水利科学研究院
河海大学
-
出处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72-75,78,共5页
-
文摘
水面蒸发是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的主要消耗项之一。采用五道沟实验站1964-2009年观测资料,分析了水面蒸发量年际和季节变化特征及其与气温、相对湿度、日照时数、水汽压力差等各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并提出五道沟实验站水面蒸发量的月经验公式。结果表明:水面蒸发量下降速率约92.9 mm/(10 a),水面蒸发量与气温、地面温度、水汽压力差相关关系很好,与日照和相对湿度的相关关系较好,与风速和降水的相关关系不太明显,这为进一步研究淮北地区气温升高而水面蒸发减少的悖论现象提供初步成果。
-
关键词
五道沟实验站
水面蒸发
气象因素
蒸发悖论
经验公式
-
Keywords
wudaogou experiment station
water evaporation
meteorological factors
evaporatioparadox
empirical formula
-
分类号
P426.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五道沟地区实际蒸发变化趋势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 2
-
-
作者
郝振纯
欧阳灵犀
鞠琴
顿珠加措
-
机构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西藏自治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日喀则水文水资源分局
-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8-21,共4页
-
基金
全球变化研究国家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2010CB9511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101015
+1 种基金
41371047)
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专项经费(1069-50985512)
-
文摘
基于五道沟水文实验站1964-2011年观测资料,从该区实际蒸发量变化的影响因素着手,运用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和SPSS软件系统分析了其与气温、降水量、风速、日照、相对湿度及潜在蒸发量的变化趋势与相关性,探讨了实际蒸发量在年际、季节与不同气候条件下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实际蒸发量与潜在蒸发量存在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当干旱指数R〈1.0时,气象要素共同影响实际蒸发量;当1.01.7时,实际蒸发量主要受制于相对湿度、风速、日照的变化,与降水关系不大。
-
关键词
实际蒸发量
潜在蒸发量
气象要素
Mann-Kendall非参数统计检验
五道沟实验站
-
Keywords
actual evaporation
potential evapotranspiratio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Mann-Kendall test
wudaogou experiment station
-
分类号
P426.22
[天文地球—大气科学及气象学]
-
-
题名不同地下水位埋深下五道沟地区地表径流变化规律分析
被引量:2
- 3
-
-
作者
李帆
陈喜
-
机构
上海市水务局水环境研究工作室
河海大学水文水资源与水利工程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
-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19-23,共5页
-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079038)
-
文摘
基于五道沟实验站1991~1999年实测降水、地表径流及地下水位埋深资料,运用水文学原理及数理统计方法,选取不同降雨量和降雨类型,分析了不同量级降雨量、前期土壤干湿状态、次降雨过程砂姜黑土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对于砂姜黑土,在50mm以上日降雨过程中,存在土壤表层蓄满、深部超渗的分层产流机制;地表径流量及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加呈指数递减趋势,且随降雨量的增加地表径流系数呈上升趋势;而前期土壤干旱时间长、土壤含水率较低、地表径流系数随地下水位埋深增加而减少,且降雨集中分布比降雨分散分布的地表径流系数高。
-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地表径流系数
地表径流量
变化规律
五道沟实验站
-
Keywords
groundwater level depth
surface runoff coefficient
surface runoff
change rule
wudaogou experiment station
-
分类号
TV121.2
[水利工程—水文学及水资源]
-
-
题名地下水位埋深对小麦产量及构成影响的试验研究
被引量:1
- 4
-
-
作者
柏菊
王发信
李逢春
-
机构
安徽省水利部淮河水利委员会水利科学研究院
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出处
《水电能源科学》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31-133,共3页
-
基金
水利部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2011101010)
-
文摘
为确定淮北平原小麦生长期的适宜地下水位控制埋深,以2011-2013年淮北平原五道沟试验站实测资料为例,选取控制埋深为0.2、0.4、0.6、0.8、1.0、1.5、2.0m的全部装有砂礓黑土的测筒21只,每个埋深处理重复三次,分两期进行不同地下水位控制埋深对小麦产量影响的试验,通过控制测筒内地下水位埋深,比较不同地下水位埋深对小麦产量和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2.0m埋深以内,地下水位埋深与小麦产量显著相关,且用二次曲线可很好地拟合,小麦产量最高处对应的地下水位埋深约为1.3m。从产量构成的角度来看,小麦的株高、穗长和亩穗数均随地下水位埋深变化而差异显著,且2.0m埋深以内地下水位埋深与小麦产量之间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关系。
-
关键词
地下水位埋深
小麦产量及构成
试验
五道沟试验站
-
Keywords
groundwater depth
wheat yield and component
experiment
wudaogou experiment station
-
分类号
S273.4
[农业科学—农业水土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