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铝土矿沉积古地理及其控矿意义 被引量:24
1
作者 崔滔 焦养泉 +4 位作者 杜远生 汪小妹 雷志远 翁申富 金中国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9-18,共10页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手标本观察、底板地层分布和矿体—含矿层厚度分析,对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沉积古地理及其与铝土矿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铝土矿沉积盆地北以武隆为界,西北至南川,东至沿河,南至... 通过野外地质调查、手标本观察、底板地层分布和矿体—含矿层厚度分析,对黔北务正道(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沉积古地理及其与铝土矿成矿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铝土矿沉积盆地北以武隆为界,西北至南川,东至沿河,南至绥阳—凤冈一线;(2)研究区古地貌具南高北低的特点,沉积相带可分为海湾中心和滨岸湿地两部分,优质的铝土矿区均位于滨岸湿地;(3)沉积古地理决定了含矿层的厚度,但并不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只有在其余成矿条件都适合的情况下,古地理通过控制铝土矿的沉积环境间接控制高品位铝土矿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二叠世 铝土矿 古地理 控矿意义 务正道地区 贵州省
下载PDF
贵州务—正—道地区铝土矿成矿模式与找矿模型 被引量:21
2
作者 金中国 邹林 +6 位作者 张力 郑明泓 韩英 谷静 谢樨 陈兴龙 王洪 《沉积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14-926,共13页
务—正—道铝土矿成矿区位于黔北—渝南接壤地带,现已发现大型铝土矿床10余个,探明资源储量超7亿吨,是贵州重要的铝矿资源地。铝土矿产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或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古侵蚀面之上的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中,属古风化沉... 务—正—道铝土矿成矿区位于黔北—渝南接壤地带,现已发现大型铝土矿床10余个,探明资源储量超7亿吨,是贵州重要的铝矿资源地。铝土矿产于下志留统韩家店组碎屑岩或上石炭统黄龙组碳酸盐岩古侵蚀面之上的下二叠统大竹园组中,属古风化沉积型铝土矿床。基于前人成矿物质来源、成矿环境、成矿作用及矿床成因类型的研究成果,进一步探讨了区域构造演化与铝土矿形成的关系,结合典型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揭示了研究区铝土矿成矿的地质—地球化学演化过程。依据1∶10万~1∶1万遥感影像特征的提取,总结了含矿岩系及相邻层位、主要构造的识别标志,论述了铁化、泥化异常与含矿岩系的空间展布关系,刻画出大比例尺度的遥感三维立体影像模型。通过多个铝土矿区浅层地震反射波法、高密度电阻率法、频率域三极测深法、音频大地电磁测深法、大功率激电测深法等物探方法的应用和对比研究,反演出"高、厚、凹、拐"物探异常找矿标志,建立了典型铝土矿床三维地质—地球物理找矿预测模型。在上述基础上,集成了铝土矿勘查技术方法体系,建立了地质、物探、化探、遥感综合找矿模型,示范指导找矿预测,经工程验证,取得显著的找矿效果,表明建立的找矿模型在该研究区探寻铝土矿适宜、有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 勘查技术集成 成矿模式 找矿模型 贵州务-正-道地区
下载PDF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系中生物标志物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4
3
作者 余文超 杜远生 +3 位作者 周琦 金中国 汪小妹 覃永军 《古地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651-662,共12页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位于石炭系黄龙组和二叠系梁山组之间,主要属于沉积型铝土矿。通过气相色谱(GC)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手段分析铝土矿系钻孔岩心中的生物标志物,发现了含量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与...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铝土矿位于石炭系黄龙组和二叠系梁山组之间,主要属于沉积型铝土矿。通过气相色谱(GC)与气相色谱-质谱(GC-MS)手段分析铝土矿系钻孔岩心中的生物标志物,发现了含量丰富的正构烷烃、类异戊二烯烷烃、萜类化合物与甾类化合物。对10个样品饱和烃组分GC分析表明,正构烷烃主要呈双峰式分布特征,碳数分布n-C14~n-C35,CPI值范围为0.90~3.45,表现出奇偶优势。姥鲛烷/植烷(Pr/Ph)值为0.38~077,表现出明显植烷优势。对3个样品饱和烃组分GC-MS分析表明,萜烷类化合物以C30藿烷占优势,相对丰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五环三萜烷、三环萜烷、四环萜烷,并检测出少量的γ-蜡烷。规则甾烷C27-C28-C29呈近L型或V型分布,并含少量4-甲基甾烷。根据生物标志物特征参数,结合岩心样品岩相学特征,确定了铝土矿系中有机质的陆上植物与低等菌藻类双重来源,铝土质沉积时为偏酸性较还原环境,明确了铝土矿系的形成过程受到来自陆上与沉积水体内两个古生态系统的双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系 生物标志物 古生态系统 务川-正安-道真地区 贵州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含铝岩系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4
作者 韩忠华 吴波 +2 位作者 翁申富 陈强 陶平 《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678-687,共10页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大竹园、岩凤阡和旦坪三个铝土矿床的含铝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量元素主要由Al_2O_3、SiO_2、Fe_2O_3、TiO_2组成,铝土矿呈富铝、低铁的特点;Zr、Sr、Cr、V、Li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100×10^(...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大竹园、岩凤阡和旦坪三个铝土矿床的含铝岩系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常量元素主要由Al_2O_3、SiO_2、Fe_2O_3、TiO_2组成,铝土矿呈富铝、低铁的特点;Zr、Sr、Cr、V、Li等微量元素含量均达到100×10^(-6)以上,尤其以元素Li含量最高;Be含量4.04×10^(-6)~7.04×10^(-6),表明铝土矿以沉积成因为主,局部地段具残积成矿的特点;Th/U介于2~7之间,揭示了铝土矿风化作用不彻底或者有沉积混杂;Sr/Ba>1,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海相沉积环境;V/Cr=0.90~1.11<2.00、Ni/Co=0.58~4.12<5.00、V/(V+Ni)=0.72~0.88>0.60,表明铝土矿主要形成于富氧的沉积环境;ΣREE值总量较高,轻稀土较富集,Eu轻微正异常、Ce明显正异常;Ce/Ce*>1,表明铝土矿沉积于富氧环境;La/Yb-REE关系图解中所有样品并没有集中落在沉积岩区,表明成矿物质具有多源性。综合分析认为,本区铝土矿床为晚志留世-石炭纪形成初始矿源层,并在二叠世早期风化搬运至湖泊沼泽或近岸浅海进一步富集成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舍铝岩系 常量元素 微量元素 稀土元素 地球化学 务正道地区 贵州
下载PDF
贵州省务正道铝土矿床矿物学特征 被引量:4
5
作者 代龙省 金中国 《地质找矿论丛》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35-239,共5页
贵州省务正道铝土矿床是黔北—渝南铝土矿成矿带上的重要矿床,属于典型的沉积型铝土矿床。通过对铝土矿矿石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发现组成铝土矿的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铝土岩常具有撕裂状构造,反映出铝土岩系属... 贵州省务正道铝土矿床是黔北—渝南铝土矿成矿带上的重要矿床,属于典型的沉积型铝土矿床。通过对铝土矿矿石的电子探针、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等分析,发现组成铝土矿的主要矿物为一水硬铝石。铝土岩常具有撕裂状构造,反映出铝土岩系属滑塌沉积,没有经过长距离搬运,表明区内含矿岩系沉积环境属陆相的河湖盆沉积。成矿母岩主要是中下志留统韩家店页岩、泥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铝土矿床 矿物学特征 务正道地区 贵州省
下载PDF
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大竹园期岩相古地理及其对铝土矿的控矿意义 被引量:25
6
作者 雷志远 翁申富 +4 位作者 陈强 熊星 潘忠华 和秀林 陈海 《地质科技情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期8-12,共5页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铝土矿矿床的控矿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赤道附近的炎热潮湿的古气候环境导致的红土化铁铝质古风化壳是铝土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以页岩为主经长期化学风化形成的古剥蚀区为铝土矿的形成... 对黔北务正道地区早二叠世岩相古地理特征及其对铝土矿矿床的控矿意义进行了分析。认为位于赤道附近的炎热潮湿的古气候环境导致的红土化铁铝质古风化壳是铝土矿形成的先决条件;以页岩为主经长期化学风化形成的古剥蚀区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丰富的成矿物质来源,而低凹的古地形地貌是沉积或堆积型铝土矿的最佳场所;在半封闭式的相对较为稳定的海湾相沉积环境下沉积铝土矿含矿岩系,早二叠世大竹园晚期,通过频繁的海进-海退循环,沉积区不断处于还原—氧化环境的交替变换之中,为铝土矿的形成提供了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黔北务正道 铝土矿 岩相古地理 早二叠世 控矿意义
下载PDF
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沉积相分析 被引量:4
7
作者 尚玥 赵涵 +3 位作者 王强 肖渊甫 史少飞 杨亚民 《矿物岩石》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6-96,共11页
在充分收集、整理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野外多条露头剖面的实地观测、岩相信息的记录及样品镜下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区沉积岩物质质组成、构造和结构,明确岩石类型。综合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相标志,识... 在充分收集、整理黔北务川-正安-道真地区区域地质背景基础上,通过野外多条露头剖面的实地观测、岩相信息的记录及样品镜下分析等方法研究该区沉积岩物质质组成、构造和结构,明确岩石类型。综合沉积物颜色、岩性、结构构造等相标志,识别研究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的沉积相与亚相,进而精细划分其沉积微相。依据连进剖面对比,认为黔北务正道地区上奥陶五峰组至下志留龙马溪组沉积于局限浅海沉积环境,沉积相为陆棚相。在垂向上,自下而上水体逐渐变浅,从深水陆棚亚相向浅水陆棚亚相过渡;进一步细分,其自下而上依次发育微相有碳质泥棚、含粉砂碳质泥棚、钙质泥棚、含粉砂钙质泥棚和钙质粉砂质泥棚。在横向上,整体表现为由南向北的水体逐渐加深,由深水陆棚逐渐演化为浅水陆棚。最终确认了陆棚相沉积体系为黔北务正道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的沉积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上奥陶统五峰组 下志留统龙马溪组 沉积相 沉积模式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