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夔州竹枝歌舞与三峡地区诸歌舞形式的关系 被引量:3
1
作者 罗钰坊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 2011年第6期15-18,共4页
三峡地区人民自古能歌善舞,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化,包括夔州竹枝歌舞、土家族摆手舞、开县巫舞、打连宵等等,其中夔州竹枝歌舞是众多舞蹈形式中的一枝奇葩,对其他歌舞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重点探讨了夔州竹枝歌舞与摆手舞、打... 三峡地区人民自古能歌善舞,创造出了绚丽多彩的艺术文化,包括夔州竹枝歌舞、土家族摆手舞、开县巫舞、打连宵等等,其中夔州竹枝歌舞是众多舞蹈形式中的一枝奇葩,对其他歌舞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重点探讨了夔州竹枝歌舞与摆手舞、打连宵及巫舞之间的关系,以便我们能够对夔州竹枝歌舞以及三峡地区其他歌舞形式有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夔州 竹枝歌舞 摆手舞 打连宵 巫舞
下载PDF
魏晋南朝元会雅舞考 被引量:3
2
作者 刘奕璇 曾智安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5-31,共7页
元会雅舞有文、武二支舞蹈,曹魏将宗庙祭祀舞蹈用于元会宴乐中,构建了元会雅舞的基本形制。西晋微调了武舞形式,从此开启了以周《大武》、汉《武德舞》、汉《巴渝舞》为武舞和魏《羽籥舞》为文舞的元会雅舞表演形式。三百多年间,雅舞舞... 元会雅舞有文、武二支舞蹈,曹魏将宗庙祭祀舞蹈用于元会宴乐中,构建了元会雅舞的基本形制。西晋微调了武舞形式,从此开启了以周《大武》、汉《武德舞》、汉《巴渝舞》为武舞和魏《羽籥舞》为文舞的元会雅舞表演形式。三百多年间,雅舞舞制微调,名称代有新变。文章深入探讨魏晋南朝时期元会雅舞的演变过程,不仅涉及政治与乐舞的互动关系,更体现了魏晋南朝舞蹈观念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元会仪 文舞 武舞 羽籥 干戈矛弩
原文传递
宋代雅舞考述 被引量:1
3
作者 郭丽 周阳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6期48-53,共6页
雅舞于汉代以前指郊庙、朝飨所奏文、武二舞,汉代以后则指文、武二舞和庙舞。宋代见于存世文献所载的文舞和武舞共24曲,其中18曲可确定创制时间,6曲可知大致出现时间,8曲可知舞容、舞制等具体表演情况。庙舞记载略简,但大多留存舞名,可... 雅舞于汉代以前指郊庙、朝飨所奏文、武二舞,汉代以后则指文、武二舞和庙舞。宋代见于存世文献所载的文舞和武舞共24曲,其中18曲可确定创制时间,6曲可知大致出现时间,8曲可知舞容、舞制等具体表演情况。庙舞记载略简,但大多留存舞名,可考者33曲,可确定创制时间者19曲。宋代雅舞于现存史料可见者共57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 雅舞 文舞 武舞 庙舞
原文传递
从新出宗人簋铭文看周代贵族家礼中的乐舞
4
作者 李韶华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5-22,共8页
新出宗人簋是反映西周贵族家族内部礼乐生活的重要材料。铭文记载私家贵族伯氏宴请祭伯的典礼上有命舞仪节,这表明除天子、诸侯以外的贵族阶层燕飨礼亦可用舞。宗人簋所载家礼乐舞仪节与传世文献所见的天子、诸侯相关乐舞繁简有别但主... 新出宗人簋是反映西周贵族家族内部礼乐生活的重要材料。铭文记载私家贵族伯氏宴请祭伯的典礼上有命舞仪节,这表明除天子、诸侯以外的贵族阶层燕飨礼亦可用舞。宗人簋所载家礼乐舞仪节与传世文献所见的天子、诸侯相关乐舞繁简有别但主干相同,可补传世文献之阙略。不惟如此,宗人簋有关武舞用具细节的记载还有助于解决周代贵族燕飨礼用舞种类及其形态的学术公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人簋 家礼 乐舞 武舞
原文传递
湘西地区苗族“跳香舞”探析 被引量:8
5
作者 熊晓辉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6期9-12,共4页
湘西地区苗族人的“跳香舞”是人们为了欢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风俗性舞蹈,它在表演呈式、音乐、艺术特征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固定模式,是在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与朴素民风中熏陶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笔者试求对“跳香舞”的内容... 湘西地区苗族人的“跳香舞”是人们为了欢庆丰收、预祝来年风调雨顺的一种风俗性舞蹈,它在表演呈式、音乐、艺术特征等方面有着自己的固定模式,是在湘西独特的人文环境与朴素民风中熏陶而成的一种艺术形式。笔者试求对“跳香舞”的内容与形式、音乐与表演、产生与发展、艺术特征等问题进行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苗族 跳香舞 内容形式 音乐表演 艺术特征
下载PDF
魏晋时期巴渝舞考述 被引量:3
6
作者 马璐瑶 《四川文理学院学报》 2018年第3期33-37,共5页
西晋初年,晋承魏制,礼乐制度及乐章多沿袭曹魏之旧,作为庙乐的巴渝舞也沿用东汉末年王粲所改创的《俞儿舞歌》。晋武帝泰始五年,傅玄在王粲《俞儿舞歌》的基础上改创巴渝舞,名为晋《宣武舞》,并另造歌诗。《宣武舞》歌辞在结构和内容上... 西晋初年,晋承魏制,礼乐制度及乐章多沿袭曹魏之旧,作为庙乐的巴渝舞也沿用东汉末年王粲所改创的《俞儿舞歌》。晋武帝泰始五年,傅玄在王粲《俞儿舞歌》的基础上改创巴渝舞,名为晋《宣武舞》,并另造歌诗。《宣武舞》歌辞在结构和内容上既继承了魏《俞儿舞歌》,同时又吸收了晋初其它音乐的结构和内容。泰始九年,《宣武舞》被吸收了《宣武舞》和魏《大武》舞而改创的《大豫舞》所取代。巴渝舞自此走上了融合发展的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晋时期 巴渝舞 昭武舞 宣武舞 大豫舞
下载PDF
论马家钦的“昆舞”和她的当代艺术贡献 被引量:1
7
作者 王海涛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4期89-93,共5页
中国古典舞(昆韵流派)的创立是马家钦近七十年的呕心之作,虽俗称为"昆舞",却已具备一个中国古典舞新流派的各种基础与条件。本文中首次将"昆舞"概念转换为中国古典舞(昆韵流派)不只是将风格独特的"昆舞"... 中国古典舞(昆韵流派)的创立是马家钦近七十年的呕心之作,虽俗称为"昆舞",却已具备一个中国古典舞新流派的各种基础与条件。本文中首次将"昆舞"概念转换为中国古典舞(昆韵流派)不只是将风格独特的"昆舞"提升到与中国古典舞其他三种流派对比研究的高度,同时为"昆舞"的发展建立了重要的学术前提。再通过对此学科的创建史溯源、艺术风格研究、流派对比研究理清中国古典舞(昆韵流派)的个性标识和艺术魅力之所在。最终挖掘出马家钦的新古典舞探索之路对当代中国古典舞发展的艺术贡献和独特价值,为中国古典舞的繁荣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家钦 昆曲 昆舞① 中国古典舞 昆韵流派②
下载PDF
宗教祭祀中的土司武舞体育研究 被引量:2
8
作者 李莹 李雨衡 《浙江体育科学》 2016年第5期53-58,共6页
土司统治者以武舞体育活动为传承本族宗教信仰的载体,一方面为了顺应土民的宗教信仰,祈福求平安;另一方面树立威信,笼络百姓,使治下百姓服从统治。文章以纳西土司的东巴跳、土家族土司组织摆手舞、藏族土司举办锅庄舞、傣族土司举办嘎... 土司统治者以武舞体育活动为传承本族宗教信仰的载体,一方面为了顺应土民的宗教信仰,祈福求平安;另一方面树立威信,笼络百姓,使治下百姓服从统治。文章以纳西土司的东巴跳、土家族土司组织摆手舞、藏族土司举办锅庄舞、傣族土司举办嘎光为例,深入调查宗教祭祀中的土司武舞体育的起源、形态、发展历程,进一步揭示土司武舞体育运动的功能特征及历史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体育 祭祀 土司武舞体育
下载PDF
《大武》舞“三成而南”探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孙莹 《中原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71-77,共7页
《大武》舞是创作于西周初年的一部史诗性舞蹈。《礼记·乐记》记载这个舞蹈共分为六"成",其中的第三成"三成而南"对应的歌词为今本《诗经·周颂》的《赉》诗。"三成而南"寓意丰富,不仅蕴含"... 《大武》舞是创作于西周初年的一部史诗性舞蹈。《礼记·乐记》记载这个舞蹈共分为六"成",其中的第三成"三成而南"对应的歌词为今本《诗经·周颂》的《赉》诗。"三成而南"寓意丰富,不仅蕴含"文王之德"的思想,还反映了武王在南返途中,在管地封赏有功之臣、部署对南国诸侯的军事行动的史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周 《大武》舞 《周颂·赉》 管邑
原文传递
芒宽乡大鼓舞的本体特征及形成原因
10
作者 庞迪蓉 周梅 《贵州大学学报(艺术版)》 2015年第4期110-114,共5页
保山傣族大鼓舞原是民间节庆舞蹈,后经文化部门和艺术工作者的加工提炼发展成观演性舞蹈。文章综述了芒宽大鼓舞的研究现状及研究意义,探讨大鼓舞的动作特征及其成因。
关键词 傣族大鼓舞 本体特征 形成原因
下载PDF
隋代文武二舞述论
11
作者 蔡菲 田可文 《北方音乐》 2024年第2期34-43,共10页
文武二舞是在周代礼乐制度下形成的雅乐舞,自周代“六代乐舞”始分文武二舞至历代相沿,虽历经秦汉时期的嬗变又陷于魏晋南北朝时的更迭却一直成为宫廷雅乐舞的主体与典范。隋代作为结束南北战乱和分裂局面,进而使国家走向大一统的朝代,... 文武二舞是在周代礼乐制度下形成的雅乐舞,自周代“六代乐舞”始分文武二舞至历代相沿,虽历经秦汉时期的嬗变又陷于魏晋南北朝时的更迭却一直成为宫廷雅乐舞的主体与典范。隋代作为结束南北战乱和分裂局面,进而使国家走向大一统的朝代,在恢复汉魏旧俗重塑礼乐制度的治国理念下开展了一场具有深远意义的乐议,这场被称为“开皇乐议”的音乐讨论直接促成了隋代文武二舞的建制。隋代文武二舞的构建虽追溯周礼之源,但在规制上寻求了一种兼容南北文化传统又经世致用的路径,使得唐代乃至后世文武二舞的发展皆是在其舞制规范和理念上的延伸与创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隋代 雅舞 文舞 武舞
下载PDF
王国维论史浩大曲辨——兼论两宋大曲之变 被引量:3
12
作者 夏令伟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04-110,133,共8页
王国维在《唐宋大曲考》中认为史浩"《鄮峰真隐漫录》中之《太清舞》、《花舞》、《渔父舞》"并非大曲,而是"转踏之类",原因在于它们"均叠数曲而成,而无排遍、入破之名"。实际上,《太清舞》用《太清歌》... 王国维在《唐宋大曲考》中认为史浩"《鄮峰真隐漫录》中之《太清舞》、《花舞》、《渔父舞》"并非大曲,而是"转踏之类",原因在于它们"均叠数曲而成,而无排遍、入破之名"。实际上,《太清舞》用《太清歌》外,尚用《道引曲子》、《破子》及《步虚子》,四曲或为大曲之摘遍;《花舞》用《蝶恋花》外,则主要采用大曲《折花三台》;《渔父舞》从形式上看当归入转踏,但所用词调《渔家傲》亦用于大曲如《采莲舞》中。这些情况表明,宋代大曲出现了"以摘遍为大曲"、"以词调入大曲"的重要变化。这种变化既是宋代教坊用乐简化与俗化的结果,又可在宋代宫廷乐舞表演程式(慢曲与大曲、唱与舞为一体,重复回环用之)中找到依据。此外,王国维在曾?《乐府雅词》中的大曲与转踏的次序、洪适《渔家傲》的体制归属、史浩大曲的分类责任等问题上存在一定误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王国维 史浩 大曲 太清舞 花舞 渔父舞
下载PDF
民间遗存巫傩舞蹈艺术形态的历史演变——以湘西地区为例 被引量:3
13
作者 谭建斌 《怀化学院学报》 2013年第10期1-3,共3页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 巫傩舞蹈是人类文化史上最早产生的艺术形式之一,它既是一种内涵"巫傩"信仰而又不乏"审美"表达的民间艺术形式,又是集多元宗教、多种民俗以及多种艺术相融合的复杂文化形态。巫傩舞蹈作为"巫傩文化"的外显媒介和载体,体现和包含了众多内隐文化价值和意义。通过文化人类学探索向度,研究巫傩舞蹈形态孕育形成的成因、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具有超越舞蹈本体方法论意义。同时,对于还原巫傩舞蹈本体艺术,进一步完善和丰富中国舞蹈史,有着积极而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西 巫傩仪式 巫傩舞蹈 艺术形态 历史演变
下载PDF
六朝吴歌西曲中舞蹈与舞辞考释
14
作者 郑永乐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18年第1期9-17,共9页
本文对《乐府诗集》收集的六朝时期吴歌西曲中的前溪舞、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估客乐、襄阳乐、三洲歌、襄阳蹋铜蹄、采桑度、江陵乐、青骢白马、共戏乐、安东平、那呵滩、孟珠、翳乐、寿阳乐以及邯郸、大垂手、小垂手共二十个舞蹈... 本文对《乐府诗集》收集的六朝时期吴歌西曲中的前溪舞、石城乐、乌夜啼、莫愁乐、估客乐、襄阳乐、三洲歌、襄阳蹋铜蹄、采桑度、江陵乐、青骢白马、共戏乐、安东平、那呵滩、孟珠、翳乐、寿阳乐以及邯郸、大垂手、小垂手共二十个舞蹈及舞辞做了考释,由此推论六朝民间乐舞的繁盛,及其城市化与世俗化特征,并考察了六朝舞辞对后世独立的同题文学创作的重大与深远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歌西曲 乐府诗集 乌夜啼 前溪舞 舞辞
原文传递
也谈《公莫舞》的研究──兼与姚小鸥评论文章商榷 被引量:2
15
作者 刘瑞明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9-13,共5页
赵逵夫先生关于《公英舞》的研究文章,是对杨公骥先生相关论文的肯定和支持,也就一些关键疑难作了补充和商榷,多所创获,在研究上有长足的进展。姚小鸥先生的文章对赵文作了许多指责。本文从《公莫舞》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姚文的主... 赵逵夫先生关于《公英舞》的研究文章,是对杨公骥先生相关论文的肯定和支持,也就一些关键疑难作了补充和商榷,多所创获,在研究上有长足的进展。姚小鸥先生的文章对赵文作了许多指责。本文从《公莫舞》的研究历史及现状,对姚文的主要指责再作具体的商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汉 歌舞剧 <<公莫舞>> 姚小鸥 学术商榷
下载PDF
舞以象成:宋朝“二舞”考论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逸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CSSCI 2020年第6期41-47,共7页
宋初和岘、和?制定的"二舞"制度模仿唐代乐舞,以"六变"舞容再现北宋统一战争历程。北宋中期之后,复古主义盛行,元丰舞制以《大武》为标准,锐意恢复六代乐舞。由于象征功能不足,元丰舞制备受诟病,叶防《朝会二舞仪... 宋初和岘、和?制定的"二舞"制度模仿唐代乐舞,以"六变"舞容再现北宋统一战争历程。北宋中期之后,复古主义盛行,元丰舞制以《大武》为标准,锐意恢复六代乐舞。由于象征功能不足,元丰舞制备受诟病,叶防《朝会二舞仪》缘此而作。通过变数、舞容、舞阵等方面的细腻刻画,叶防构造了一套富于表现力、象征义的乐舞系统,再现宋初战争、太祖受禅等历史场景。宋朝"二舞"完成了从模仿唐舞到复古之仪再到复古之义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宋代“二舞” 《大武》 复古 再现
原文传递
探寻巫乐舞对道教音乐的影响 被引量:1
17
作者 李淑明 井华 《管子学刊》 CSSCI 2007年第4期74-76,82,共4页
中国道教音乐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由于其宗教自身发展的需要,吸纳了多种音乐素材,最终形成了形式完备、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音乐。本文经过大量音乐史料的深入分析研究,在古代历史史料的考证后认为,虽然至今现存的道教... 中国道教音乐在千百年的历史演变中,由于其宗教自身发展的需要,吸纳了多种音乐素材,最终形成了形式完备、内涵丰富、中华文化底蕴深厚的传统音乐。本文经过大量音乐史料的深入分析研究,在古代历史史料的考证后认为,虽然至今现存的道教音乐内容丰富,构成成分纷繁复杂,但通过梳理甄别发现古代巫乐舞即是道教音乐的起源,也极大的影响着道教音乐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乐舞 道教音乐 影响
下载PDF
民族思维方式与信仰消费:广西瑶族巫公舞治病仪式研究
18
作者 谢意 《武术研究》 2021年第12期112-114,118,共4页
巫公舞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它来自于瑶族的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在民族心理和民族习惯的影响下,广西山区的传统瑶民会依靠巫公的治病仪式来治愈疾病。巫公作为"神选之人",具有"以舞降神"的本领... 巫公舞是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民族传统体育类项目,它来自于瑶族的传统习俗和民族文化。在民族心理和民族习惯的影响下,广西山区的传统瑶民会依靠巫公的治病仪式来治愈疾病。巫公作为"神选之人",具有"以舞降神"的本领,能通过仪式活动来调解和维护人神之间的失衡关系和失序秩序,使"人神伦理"关系回归到和谐有序,从而实现疾病的治愈。在瑶族民族文化和神灵信仰的基石之上,瑶民对生病、治病、康健过程的理解,能在思维逻辑、人神关系、宗教秩序方面得到较为圆满的解释。瑶民对巫公治病仪式的消费实际上是一种民族文化消费和信仰消费,包含着对民族传统文化中"礼"与"法"的尊崇和遵守,是瑶族民族观中社会伦理道德和礼法秩序规范的体现。通过治病仪式消费,瑶民能获得心灵慰藉和精神救赎,进而强化民族文化认同,传承民族文化,传递民族情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瑶族 巫公舞 治病仪式 民族传统文化 信仰消费
下载PDF
中国古代巫傩舞蹈文化的发展演变
19
作者 刘佳乐 《鞋类工艺与设计》 2021年第7期90-92,共3页
"巫傩文化"不仅是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基因库"。舞蹈是巫傩活动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巫傩舞蹈是伴随着巫傩文化的起源、发展、衰落、演变的。文章梳理了中国传统巫傩舞蹈的... "巫傩文化"不仅是人类的文明不断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人类思想文化的"基因库"。舞蹈是巫傩活动中最重要的表现形式,巫傩舞蹈是伴随着巫傩文化的起源、发展、衰落、演变的。文章梳理了中国传统巫傩舞蹈的起源及历史发展的线索,指出中国传统巫傩舞蹈在当代舞蹈创作中的现实意义,呼吁大家保护中国传统文化,用一种正确的态度来继承发扬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巫傩文化 面具 巫傩舞蹈
下载PDF
湘鄂渝黔地区土家族“武”“舞”文化的演变
20
作者 施杨捷 田仁贵 卢和阳 《武术研究》 2022年第7期69-71,共3页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居民口述法等研究方法,对聚居在湘鄂渝黔地区的土家族“武”“舞”文化进行剖析,剖析两者区别以及其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研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山高坡陡、峡谷幽深、岩石遍地的湘鄂渝黔地区,... 文章采用文献资料法、调查访问法以及居民口述法等研究方法,对聚居在湘鄂渝黔地区的土家族“武”“舞”文化进行剖析,剖析两者区别以及其对土家族文化的影响研究。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山高坡陡、峡谷幽深、岩石遍地的湘鄂渝黔地区,身处湘鄂渝黔地区的土家族人群在独特的天然环境以及社会环境影响下,逐渐造就了土家族人民极具民族特色的“武”文化,寻绎土家族先祖关于“武”文化的历史印记,并追溯土家族尚武性格的形成和社会历史原因;同时从另一层面解析土家族的“武”文化以及其文化内涵,梳理土家族“武”文化向“舞”文化转变的因素,以及在社会变迁背景下土家族“武”文化不断弱化的原由,并对土家族“武-舞”文化演变进行深度的特案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鄂渝黔 土家族 “武”“舞”文化 演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