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越地区青铜时代的太阳崇拜——一种青铜杖饰的文化解析 被引量:6
1
作者 郎剑锋 《东南文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72-80,共9页
东周晚期,吴越地区流行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青铜杖饰,其在结构、形制和装饰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结合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推断,这种青铜杖可视为简化的太阳树,这是吴越地区青铜时代太阳崇拜的物证。该信仰在吴越地区至少可追溯... 东周晚期,吴越地区流行一种具有地域特色的青铜杖饰,其在结构、形制和装饰等方面都具有很强的一致性。结合传世文献和考古资料进行推断,这种青铜杖可视为简化的太阳树,这是吴越地区青铜时代太阳崇拜的物证。该信仰在吴越地区至少可追溯至良渚文化、河姆渡文化时期,至汉晋时期则已经发生明显的转变,以至最终消失。青铜杖饰象征意义的分析表明,吴越地区新石器时代和青铜器时代的宗教信仰存在一定的延续性,吴越地区与长江上游地区可能存在远距离的文化交流,但二者的具体过程尚不清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地区 青铜杖饰 东周晚期 太阳树 太阳崇拜
原文传递
基于矿源视角下浙江安吉龙山越国107号墓(八亩墩大墓)绿松石组饰研究
2
作者 姜炎 杨明星 +3 位作者 田正标 游晓蕾 刘玲 顿瑾涵 《宝石和宝石学杂志(中英文)》 CAS 2024年第5期76-90,共15页
浙江安吉龙山越国D107(八亩墩大墓)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重要墓葬,它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古越文明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测试方法,... 浙江安吉龙山越国D107(八亩墩大墓)是龙山越国贵族墓群中规模最大、等级最高的一座重要墓葬,它的发现为研究春秋时期古越文明提供了直接的考古学证据。利用超景深显微镜、拉曼光谱、激光剥蚀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LA-ICP-MS)等测试方法,对48件八亩墩大墓出土绿松石制品进行了宝石学特征和谱学特征研究。红外光谱与拉曼光谱测试显示,八亩墩大墓出土绿松石与标准绿松石谱学特征一致,可见较为丰富的杂质矿物,主要有石墨、针铁矿、赤铁矿、云母、石英、金红石、磷铝石和银星石。利用国标《绿松石分级》(GB/T 36169-2018)的参数指标对八亩墩绿松石制品进行分级,发现其颜色、质地一致性高,符合优质绿松石标准。与现代绿松石产地进行产源对比分析发现,八亩墩大墓中绿松石均来自鄂豫陕矿区,且并非单一矿源,北矿带(陕西洛南一带)和南矿带(湖北十堰一带)是浙江安吉龙山地区八亩墩大墓绿松石矿料的主要来源地。结合同时期吴越地区绿松石制品出土情况讨论八亩墩大墓绿松石制品组合关系,发现吴越地区绿松石组饰使用方式具有强烈地域特色,展现了区域性文明的特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吉龙山越墓 八亩墩大墓 吴越地区 绿松石 矿源
下载PDF
先秦蓖纹锯齿镰研究
3
作者 李春蕾 刘兴林 《农业考古》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3-22,共10页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 先秦蓖纹锯齿镰主要出土于吴越、荆楚地区,形制多样,具有地域性差异。其中,直背型无銎蓖纹锯齿镰多见于吴、越两地,弧背型及有銎蓖纹锯齿镰则多见于楚地。随吴、越、楚三国势力的消长,蓖纹锯齿镰在春秋中晚期到战国早期、战国中期到战国晚期迎来了两次地域间交流的兴盛期。在地域交流过程中,蓖纹锯齿镰完成了形制及用途上的转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秦 蓖纹锯齿镰 吴越 荆楚
下载PDF
东周时期吴越地区原始瓷对北方的影响——从山东临淄齐墓出土釉陶罍谈起 被引量:2
4
作者 郎剑锋 《江汉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82-88,81,共8页
北方地区出土东周时期原始瓷数量不多,种类有限,其形制、装饰等都具有明显吴越风格。这些器物可能通过媵嫁、贸易或掠夺等多种途径流入北方,促成了临淄齐墓釉陶罍的产生。吴越地区原始瓷对北方地区的影响并不广泛和深入,其中涉及异地产... 北方地区出土东周时期原始瓷数量不多,种类有限,其形制、装饰等都具有明显吴越风格。这些器物可能通过媵嫁、贸易或掠夺等多种途径流入北方,促成了临淄齐墓釉陶罍的产生。吴越地区原始瓷对北方地区的影响并不广泛和深入,其中涉及异地产品的流通环境、商周原始瓷的产地、技术的发明与传承背景等诸多问题,这些都有待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淄 釉陶罍 北方 原始瓷 吴越地区
原文传递
吴越青铜器拾遗 被引量:1
5
作者 郎剑锋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7期84-91,共8页
商周时期,吴、越两国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商周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器的面貌和特点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著录于外文文献中具有吴越风格... 商周时期,吴、越两国创造出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青铜文化。新中国成立后,随着考古资料的积累和研究的深入,学术界对商周时期吴越地区青铜器的面貌和特点有了逐渐清晰的认识。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对若干著录于外文文献中具有吴越风格的青铜器进行了逐一介绍,并结合考古发掘资料进行了相关讨论。这些青铜器包括悬鼓环、三足壶和方卣,时代分属春秋晚期、春秋晚期至战国早期、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悬鼓环以人物雕塑为装饰,三足壶以吴越地区的陶器为原型,方卣则是对中原地区青铜方彝的模仿和改造。这些资料对于廓清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整体面貌、探讨吴越地区商周青铜器的特点都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地区 青铜器 拾遗
原文传递
前汉“楚歌”及其滥觞
6
作者 周建江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3期28-36,96,共10页
前汉楚歌长期以来为人所较少关注 ,是汉文学研究的一种损失。前汉楚歌虽然于作家数量和作品数量上与汉文、汉诗不可同日而语 ,质量也逊色一筹 ,但前汉楚歌的作家集群是较为特殊的 ,其发展的承传也是特殊的。前汉楚歌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中... 前汉楚歌长期以来为人所较少关注 ,是汉文学研究的一种损失。前汉楚歌虽然于作家数量和作品数量上与汉文、汉诗不可同日而语 ,质量也逊色一筹 ,但前汉楚歌的作家集群是较为特殊的 ,其发展的承传也是特殊的。前汉楚歌的源头可以上溯到中国文化的起源 ,其遗响至今仍可时时听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楚歌 吴越 巴荆 成就 滥觞
下载PDF
东周吴越式青铜盖鼎刍议
7
作者 郎剑锋 《考古》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99-110,共12页
东周时期,包括现今安徽与江苏南部、江西东北部、浙江、上海和福建北部的长江下游地区是吴、越两国的腹地。本文拟从风格、技术和文化意义等多个视角,对该地区出土的一类铜盖鼎进行分析探讨。
关键词 东周 吴越地区 铜盖鼎 风格 技术
原文传递
军事与开发:“兴越灭吴”背景下越地经济的优先发展 被引量:2
8
作者 钱入深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 2019年第2期41-47,共7页
"吴越争霸"时期,越国谋划实施了带有战时经济特点的"兴越灭吴"策略,在国家经济、军事和外交上思量再三,在政治、军事、农业及人口等方面实行新式变革,这一时期,影响军事的相关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支柱产业在地域空间... "吴越争霸"时期,越国谋划实施了带有战时经济特点的"兴越灭吴"策略,在国家经济、军事和外交上思量再三,在政治、军事、农业及人口等方面实行新式变革,这一时期,影响军事的相关产业得到优先发展,支柱产业在地域空间上得到优化布置。围绕军事在短时间内"聚合"出强大的综合国力,实现了灭吴称霸的夙愿,从历史成因和文化肇源角度考量,"吴越争霸"推动了越地经济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越争霸 兴越灭吴 范蠡 越地 历史开发
下载PDF
九女墩铜盘铭文校释
9
作者 朱译潇 《故宫博物院院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59-66,140,共9页
本文对近来刊布的江苏邳州九女墩铜盘铭文进行校理,订正了部分误释字;同时,结合文献记载、上古音通假的音理以及器形的比较,认为铭文新见的器物自名“锗”,当读为金文常见的盂。此外,作者根据金文人名系联该器及其他徐国王室铜器,复原... 本文对近来刊布的江苏邳州九女墩铜盘铭文进行校理,订正了部分误释字;同时,结合文献记载、上古音通假的音理以及器形的比较,认为铭文新见的器物自名“锗”,当读为金文常见的盂。此外,作者根据金文人名系联该器及其他徐国王室铜器,复原了一段徐王“斯于”的家世谱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徐国青铜器 九女墩 徐王 自名 吴越人名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