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题名先秦子书与伍子胥故事
- 1
-
-
作者
陈洪
姚瑶
-
机构
徐州师范大学文学院
-
出处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23-27,共5页
-
基金
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出土文献与先秦两汉小说史研究>(05JA750.11-44029)成果之一
江苏省高校社科基金项目(05SJB750003)。
-
文摘
伍子胥作为春秋时代的风云人物,曾引起战国时期史学家和思想家的广泛注意和深刻思考,其故事不仅见录于先秦史籍,而且也见载于诸子著作。与史家记载不同的是,《韩非子》、《吕氏春秋》给伍子胥故事增加了一些新的情节和人物,这不仅丰富了伍子胥故事,而且也使这一历史故事的小说意味愈加浓厚;《荀子》、《庄子》等对于伍子胥形象虽然大多只是简短的点评,并不讲述故事,但都对伍子胥的品格给予了道德评判,形成了伍子胥忠贤、强谏的人物形象。这些引述和评价具有三方面的意义:在思想内容上促使伍子胥的忠臣形象成为后来故事发展的内在灵魂;在表现形式上,推动了伍子胥故事的小说化和文学传播,显示出子书向小说转变的趋向;在文体上,则体现了中国早期小说的某些重要特征,如譬喻故事加议论的叙述模式。
-
关键词
伍子胥故事
先秦诸子
道德评判
小说化
文学传播
-
Keywords
wu zixu story
great thinkers before Qin
moral assessment
novelization
literary dissemination
-
分类号
I207.41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先秦两汉文献中伍子胥故事及其形象流变
- 2
-
-
作者
熊贤品
-
机构
武汉大学历史学院
-
出处
《苏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3年第1期68-70,共3页
-
文摘
在先秦两汉文献中所见的伍子胥是一个忠臣和孝子统一的形象,其事迹中既表现出具有孝亲与血亲复仇的观念,又表现出一个忠谏而颇具能力的臣子形象,体现出明君忠臣的政治理想,从而使伍子胥成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而又独特的文化形象。
-
关键词
伍子胥
忠孝观念
故事演变
-
Keywords
wu zixu
concept of loyalty and filial piety
story evolution
-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
-
题名从大众审美情趣看《伍员吹箫》改编伍子胥故事
- 3
-
-
作者
杨婵娟
-
机构
陕西理工大学文学院
-
出处
《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第1期71-75,共5页
-
文摘
伍子胥的故事是春秋战国时期颇具盛名的故事之一,从正史到民间传说,从史传文学到小说、戏曲,流传范围非常广泛。《伍员吹箫》从大众审美情趣的视角,对伍子胥故事当中的人物形象、矛盾关系以及故事结局进行了改编。改编符合观众善恶有报的道德伦理观念,迎合观众平民化的价值追求以及娱乐趣尚的欣赏习惯。
-
关键词
《伍员吹箫》
伍子胥
故事改编
审美情趣
-
Keywords
wuyuan Plays the Ceremonial Vertical Flute
wu zixu
story adaptation
aesthetic taste
-
分类号
I207.37
[文学—中国文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