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吴可新研二题 被引量:1
1
作者 高明峰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1期20-23,88,共5页
吴可为金陵人,生活于两宋之交,交游广泛,曾南奔避寇,有<藏海居士集>二卷和<藏海诗话>一卷传世.其文学创作有一定成就,批评著作<藏海诗话>也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提供了一些少见的史料,对辑补<全宋诗>... 吴可为金陵人,生活于两宋之交,交游广泛,曾南奔避寇,有<藏海居士集>二卷和<藏海诗话>一卷传世.其文学创作有一定成就,批评著作<藏海诗话>也在文学批评史上占有一席之地,并且提供了一些少见的史料,对辑补<全宋诗>也颇具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可 生平 交游 创作 批评
下载PDF
《藏海诗话》创作范畴论——兼论宋代诗学中“以禅喻诗”风气的形成
2
作者 孙可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4期70-76,共7页
宋人吴可的《藏海诗话》是一部别具特色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涉及创作的艺术范畴——"法""化"和"悟"代表了宋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普遍认识,且自觉将大量佛教术语和佛禅观念引入诗论中,是"以禅喻诗"... 宋人吴可的《藏海诗话》是一部别具特色的文学批评著作,其中涉及创作的艺术范畴——"法""化"和"悟"代表了宋人对于诗歌创作的普遍认识,且自觉将大量佛教术语和佛禅观念引入诗论中,是"以禅喻诗"的成功范例。"以禅喻诗"并非南宋末严羽《沧浪诗话》首创,不能抹杀此前宋代诗学的种种探索和实践。本文试以《藏海诗话》为突破口,考察宋人对于诗歌创作的基本看法,探索宋代诗学"以禅喻诗"风气的形成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可 《藏海诗话》 创作范畴 宋代诗学 以禅喻诗
下载PDF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治疗卵巢早衰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3
作者 胡道敏 吴克明 《甘肃中医》 2010年第9期43-44,共2页
卵巢早衰(premature ovrian fai lure,POF)临床表现多为不同程度的潮热多汗、阴道干涩、性欲下降等绝经前后症状。吴克明教授根据中医妇科理论和辨证论治理念,使用加减苁蓉菟丝子丸治疗肾虚型卵巢早衰效果显著。
关键词 加减苁蓉菟丝子丸 卵巢早衰 肾虚 吴克明
下载PDF
吴克明教授运用定经汤化裁调治月经病验案举隅 被引量:6
4
作者 安允允 张林军 +3 位作者 郑君 王倩 马婧婧 吴克明 《甘肃中医》 2010年第7期8-10,共3页
吴克明教授认为月经先期、月经后期、月经先后无定期、闭经等属肝气郁结,肾气不应之妇科诸疾均可以定经汤为基础方进行加减治疗。
关键词 定经汤 妇科 吴克明
下载PDF
吴克明教授运用滋水清肝饮化裁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经验 被引量:6
5
作者 李小梅 潘耀军 +1 位作者 肖家玲 吴克明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42-43,共2页
吴克明教授认为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病机总以肾虚为本,早期以肾阴虚为主,多脏受累,阴阳偏颇,气血失和,后期可致阴阳两虚或阳虚;如以滋水清肝饮为主辨证加减治疗肾虚肝郁型围绝经期综合征,可收到明显效果。
关键词 围绝经期综合征 滋水清肝饮 经验 吴克明
下载PDF
吴克明教授治疗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经验 被引量:5
6
作者 谷云 李小梅 +1 位作者 潘耀军 吴克明 《西部中医药》 2011年第11期40-41,共2页
从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治疗原则以及调护等方面介绍了吴克明教授治疗此病的临床经验和主要观点,并对其运用艾附暖宫丸加减治疗血虚气滞、下焦虚寒型原发性痛经的临床验案作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 痛经 原发性 虚寒型 吴克明
下载PDF
吴克明教授诊治月经过少的经验 被引量:1
7
作者 胡晓蕙 屈红 +1 位作者 安允允 吴克明 《甘肃中医》 2010年第8期6-8,共3页
吴克明教授认为月经过少的病因病机以避孕、情志、饮食、环境4因素及肾精亏虚、肾气不足,冲任失养、血海空虚,或兼气血虚弱、肝郁不畅,或挟痰湿壅滞等病机为主,多属本虚标实之证,中医药治疗可发挥其明显优势。
关键词 月经过少 名医经验 中医治疗学 吴克明
下载PDF
“忍无可忍”源流考辨 被引量:1
8
作者 高列过 《浙江外国语学院学报》 2012年第3期6-8,19,共4页
"忍无可忍"这个成语意义的源头是"忍之无可忍",形式是借鉴汉译佛经的"忍不可忍"之后类推而成的。踏踏实实阅读第一手资料、仔细深入地分析文献例证,是保证溯源准确的前提。
关键词 忍无可忍 成语 溯源
下载PDF
纷繁世相呈现中的伦理追问——吴克敬中短篇小说论
9
作者 王春林 《唐都学刊》 2015年第5期82-88,共7页
吴克敬的中短篇小说写作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思想艺术个性,创作初期就表现出一种关注思考社会人生的写作姿态,对社会现实生活相对深入的谛视与思考;后期小说创作善于在纷繁世相的呈现过程中,对我们这个时代非常迫切的精神道德伦理问题... 吴克敬的中短篇小说写作已经形成了相对稳定的思想艺术个性,创作初期就表现出一种关注思考社会人生的写作姿态,对社会现实生活相对深入的谛视与思考;后期小说创作善于在纷繁世相的呈现过程中,对我们这个时代非常迫切的精神道德伦理问题进行深入的思考与追问。在对时代道德伦理乱象进行关注和表现的同时,吴克敬对复杂的人性也进行了深度的挖掘和呈现。对现实和人性两个层面的关注和思考,使得吴克敬的小说兼备批判精神和悲悯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克敬 中短篇小说 世相现实主义 道德伦理 社会现实批判
下载PDF
吴克敬散文中的乡土情结试论
10
作者 王春林 《唐都学刊》 2017年第3期58-63,共6页
吴克敬的散文,既没有雕缋满眼的华丽辞章,也没有故作高深的艰涩之论。无论是对故乡的人与物的动情回顾,还是对石碑、青铜器的古今追索,抑或是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臧否,全都是通过平实质朴的文字而缓缓道出。不仅毫无咄咄逼人之势,反而显得... 吴克敬的散文,既没有雕缋满眼的华丽辞章,也没有故作高深的艰涩之论。无论是对故乡的人与物的动情回顾,还是对石碑、青铜器的古今追索,抑或是对历史人物的功过臧否,全都是通过平实质朴的文字而缓缓道出。不仅毫无咄咄逼人之势,反而显得格外温良敦厚,但却于温良敦厚中见筋见骨。吴克敬散文,最突出的一点特色,就是从里到外都充分地体现出作者一种无法割舍的乡土情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克敬 回忆散文 文化散文 乡土情结
下载PDF
论《温疫论》祛邪大法及其应用原则 被引量:8
11
作者 崔爱民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1年第6期115-117,共3页
吴又可的《温疫论》是一部论述温疫的专著,对温疫的病因病机分析有许多创新性的认识,对温疫的辨证施治也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见解,对温疫祛邪大法尤其是攻下法的应用更是得心应手,提出了很多攻邪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对当今各... 吴又可的《温疫论》是一部论述温疫的专著,对温疫的病因病机分析有许多创新性的认识,对温疫的辨证施治也有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和独特见解,对温疫祛邪大法尤其是攻下法的应用更是得心应手,提出了很多攻邪的应用原则和注意事项,对当今各种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的辨证施治有很好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又可 温疫论 祛邪 应用原则
下载PDF
《温疫论》诊治疫病思路分析 被引量:5
12
作者 王宪正 汪受传 纪建建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3365-3368,共4页
文章通过梳理《温疫论》原文,分析其对疫病所构建的临床诊疗模式。病因上提出“疠气”说,从口鼻侵入人体。病位初起在半表半里(膜原),并可陷于里及出于表,病性属热。疫邪在半表半里、里及表,各有其诊断标准和治法方剂,诊断上重视脉诊和... 文章通过梳理《温疫论》原文,分析其对疫病所构建的临床诊疗模式。病因上提出“疠气”说,从口鼻侵入人体。病位初起在半表半里(膜原),并可陷于里及出于表,病性属热。疫邪在半表半里、里及表,各有其诊断标准和治法方剂,诊断上重视脉诊和舌诊,治疗上注重“给邪出路”,灵活运用汗、吐、下及达原驱邪诸法,构建了一个脉、舌、症、治、方齐备的诊治体系。明确这些,可以更好理解《温疫论》诊治疫病的思路,对新发疫病的诊治将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吴又可 疫病 临床诊疗模式
原文传递
吴海科辨治重症脑血管病的“六辨”思路
13
作者 龚利芬 黄珊 +2 位作者 张学颖 江晨 吴海科(指导)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4年第8期2174-2178,共5页
重症脑血管病为涉及意识障碍的一类脑血管病重症,与中医中风病之中脏腑相对应。吴海科教授扎根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尤其精研与中医病机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立足于传统四诊“望闻问切”的辨... 重症脑血管病为涉及意识障碍的一类脑血管病重症,与中医中风病之中脏腑相对应。吴海科教授扎根于中医经典《黄帝内经》《伤寒论》等,尤其精研与中医病机相关的《素问·至真要大论》,并结合临床实践,立足于传统四诊“望闻问切”的辨证方法,简化并创立了针对重症脑血管病患者的“六辨”辨证体系,即“辨神志以知病情变化”“辨色泽以明气血盛衰”“辨舌象以推病势进退”“辨脉象以判预后转归”“辨气息以识脏腑虚实”“辨寒热以知阴阳表里”,突出了神志、面色、舌象、脉象、气息、寒热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辨证中的意义。此“六辨”信息获取较简便,发挥了中医诊法在重症脑血管病患者辨证中的特点和优势,可为建立重症脑血管病的中医临床诊疗规范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脑血管病 《素问·至真要大论》 辨神志 辨面色 辨舌象 辨脉象 辨气息 辨寒热 吴海科
原文传递
基于“通透”祛邪法对吴又可开达膜原治疫思想探骊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秋月 毕岩 岳冬辉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76-3679,共4页
“通透”,即通里透表,以汗法和下法为代表治法,是中医界治疗疾病常用的祛邪法则。文章发现,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在治疫过程中对人体形成了“表-膜原-里”的朴素整体结构观。而疫病初起,疫气从口鼻直入半表半里的膜原,邪气传变有走表、入... “通透”,即通里透表,以汗法和下法为代表治法,是中医界治疗疾病常用的祛邪法则。文章发现,明代温病学家吴又可在治疫过程中对人体形成了“表-膜原-里”的朴素整体结构观。而疫病初起,疫气从口鼻直入半表半里的膜原,邪气传变有走表、入里两个途径,都为吴又可利用“通透”祛邪法因势利导,为开达膜原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文章对达原饮、达原饮三阳加法以及三消饮分析发现,三方病机为邪气即离膜原而未离,有不同程度的走表入里,所以三方均为吴又可应用“通透”祛邪法开达膜原治疗疫病的具体体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吴又可 通透 祛邪法 因势利导 开达膜原 疫病
原文传递
《温疫论》与《瘟疫明辨》的舌诊研究 被引量:5
15
作者 罗大中 梁嵘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368-369,共2页
对吴又可《温疫论》和戴天章《瘟疫明辨》中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分析。《温疫论》中有舌诊记录67处,其中舌苔63处,舌质1处,舌态3处。诊舌苔是确定邪气所在的部位、判断邪气的传变及运用清热下法的重要依据。《瘟疫明辨》中有舌诊记录172处... 对吴又可《温疫论》和戴天章《瘟疫明辨》中的舌诊内容进行了分析。《温疫论》中有舌诊记录67处,其中舌苔63处,舌质1处,舌态3处。诊舌苔是确定邪气所在的部位、判断邪气的传变及运用清热下法的重要依据。《瘟疫明辨》中有舌诊记录172处,提出舌诊在温病诊断中的价值高于脉诊的观点。与《温疫论》的舌诊比较,《瘟疫明辨》增加了红舌、厚苔、无苔、粗苔、酱苔、舌痿等内容,重视对舌象信息的综合观察。通过对两书中舌诊数量与内容的分析,显现出温病舌诊在发展初期时的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论 瘟疫明辨 吴又可 戴天章 舌诊
下载PDF
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探讨 被引量:3
16
作者 王秀莲 《天津中医药》 CAS 2006年第4期294-296,共3页
温疫学派从不同角度对温疫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进行探讨,经历全新认识和创新过程,使中医对传染病的理论与诊疗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对疫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在治疗方面擅用攻击性疗法、专方为主,随证... 温疫学派从不同角度对温疫的病因病机、诊断、辨证、治疗进行探讨,经历全新认识和创新过程,使中医对传染病的理论与诊疗体系逐渐走向成熟。特别是对疫病临床特征的认识,有助于诊断和鉴别诊断。在治疗方面擅用攻击性疗法、专方为主,随证变化、强调顾护胃气,重视后期调理,以及重视机体的抗病能力,调动机体内在因素,驱除疫毒等经验值得借鉴。温疫学派学术思想及治疗经验对于发挥中医药优势和特色,探讨新发传染病、病毒性感染性疾病发病规律,创新和完善辨证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疫 吴又可 学术思想 治疗经验
下载PDF
《温疫论》疫灾环境因素背景探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翰飞 黄羚 赵岩松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7期3687-3692,共6页
目的:通过探究明末南直隶地区疫情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疫情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时空耦合情况反映吴又可《温疫论》理论形成的背景环境。方法:聚类分析筛选出与疫情发展关联性强的环境因素,从时间、空间角度将疫情和各环境因素的发生... 目的:通过探究明末南直隶地区疫情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疫情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时空耦合情况反映吴又可《温疫论》理论形成的背景环境。方法:聚类分析筛选出与疫情发展关联性强的环境因素,从时间、空间角度将疫情和各环境因素的发生发展进行耦合。在时间序列的趋势方面采用HP滤波模拟疫情和各环境因素发展的整体趋势并进行相关性分析,在时间序列周期性上采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分析疫情和各灾害的周期性变化以及滞后、超前情况。在空间耦合方面,采用地理信息系统分析的方法将疫情和环境因素的发生情况对应至2022年行政规划的各区、县。结果:明末南直隶地区疫病发生依次与饥荒、人口聚集性减少、旱灾、蝗灾、水灾、异常征兆、飓风等联系密切,时空耦合紧密。疫病与旱灾、蝗灾、饥荒、聚集性人口减少在时间发展趋势性上呈现正相关关系,与旱灾、饥荒、聚集性人口减少共同作用周期较长,与各灾害发生中心区域相交叉耦合,围绕着涟水县、吴中区、淮安区、常熟市、沛县等放射状分布,向沿海地区倾斜。结论:吴又可《温疫论》理论与疫情和自然灾害等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关系密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疫病 自然灾害 时空耦合 温疫论 吴又可 环境因素
原文传递
谶纬及道教对玄言诗兴起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张廷银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6-40,共5页
道教和谶纬对玄言诗兴起的影响,过去曾经被人们忽视了。我们至今虽然还没能发现很直接的材料,以说明道教和谶纬曾经非常明显地影响过玄言诗,但至少可以从理论上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道教以道家学说为思想力量,组织起成千上万的民众... 道教和谶纬对玄言诗兴起的影响,过去曾经被人们忽视了。我们至今虽然还没能发现很直接的材料,以说明道教和谶纬曾经非常明显地影响过玄言诗,但至少可以从理论上找到它们之间的逻辑联系。道教以道家学说为思想力量,组织起成千上万的民众,展开了推翻现政权的斗争,这给以反叛儒家经学为要务的玄学,无疑是一个十分有力的启示,而道教经典以韵句形式宣传其教义,则毫无疑问地充当了用诗歌形式阐说理论见解的玄言诗的最早典范;谶纬以五行生克来解释历史的演变,玄学又以推尊水德的道教思想为理论指导,二者之间显然具有某种奇妙的暗合,而谶纬中一些以韵语表现的符咒和谶语,在内容及形式上都与玄言诗的避祸与诫勉意义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谶纬 玄言诗
下载PDF
五维B颗粒质量标准的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欧阳吉德 吴美香 +1 位作者 谭智艳 卢艳风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09年第22期66-70,共5页
目的建立检测五维B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五维B颗粒中的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5mmol﹒ml-1庚烷磺酸钠(含0.5%冰醋酸+0.1%三乙胺)(28... 目的建立检测五维B颗粒的质量标准。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对五维B颗粒中的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ODS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5mmol﹒ml-1庚烷磺酸钠(含0.5%冰醋酸+0.1%三乙胺)(28:72),检测波长为280nm,流速1.0ml﹒min-1。结果烟酰胺、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的线性回归方程为:A烟酰胺=241702C+255124,r=1.0000,n=3;A维生素B1=191550C-1691.3,r=1.0000,n=3;A维生素B2=266250C-3098.3,r=1.0000,n=3;A维生素B6=14448C+139.4,r=1.0000,n=3;线性范围分别为:105.25~631.50μg﹒ml-1;40.05~240.30μg﹒ml-1;21.35~128.10μg﹒ml-1;4.15~24.90μg﹒ml-1。结论该方法准确,灵敏度高,重现性好,可作为质量检验的定量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法 烟酰胺 维生素B1 维生素B2 维生素B6 五维B颗粒
下载PDF
温病“邪留血分,解以发斑”之管见 被引量:1
20
作者 舒发明 龚世梅 +1 位作者 刘业方 冯全生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89-91,共3页
文章重温吴氏《瘟疫论》中"邪留血分,解以发斑"之治则,通过对古今医家对"血分发斑"认识的解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邪留血分,解以发斑"有两层含义:1斑疹向外透发,邪气有外达之机;2通过... 文章重温吴氏《瘟疫论》中"邪留血分,解以发斑"之治则,通过对古今医家对"血分发斑"认识的解读,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见解:"邪留血分,解以发斑"有两层含义:1斑疹向外透发,邪气有外达之机;2通过对已露斑疹的辨别,可以测知邪气外透的程度、轻重深浅以及邪正盛衰,为临床辨证施治提供依据,以图邪解病愈。"发斑"之法,固然以清热凉血解毒为主,而其关键在于宣通气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病学 发斑 血分 《瘟疫论》 吴又可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