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cqvip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共找到
2
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显示方式:
文摘
详细
列表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性排序
正统与篡逆:正史数序纪日与历史书写
1
作者
牛继清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116,共13页
唐太宗屡次索观国史并亲自为“玄武门之变”定性,《旧唐书·太宗本纪》及相关列传以数序纪日叙述“玄武门之变”,其他列传也以相同方式叙述重大叛、逆事件。追踪溯源,《汉书·王莽传》最早使用数序干支结合的纪日方式来记录新...
唐太宗屡次索观国史并亲自为“玄武门之变”定性,《旧唐书·太宗本纪》及相关列传以数序纪日叙述“玄武门之变”,其他列传也以相同方式叙述重大叛、逆事件。追踪溯源,《汉书·王莽传》最早使用数序干支结合的纪日方式来记录新莽覆亡、刘汉更始的历史,经过《三国志》《后汉书》《宋书》等正史的发展完善,到唐五代时期,这种利用纪日方式变化贯彻“春秋笔法”,达到维护正统、惩恶戒乱目的的历史书写方式已经相当成熟。其思想基础则是战国、秦、汉以来逐渐成形的“正朔”观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史
数序纪日
“春秋笔法”
《旧唐书》
历史书写
正朔
原文传递
试论春秋笔法及其历史书写中的客观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骆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4,共7页
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二是反映主观意识的,即书写者的主观判断。历史文本是主体(书写者)与所...
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二是反映主观意识的,即书写者的主观判断。历史文本是主体(书写者)与所记录客观对象(史事)结合的产物,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春秋》对史事的记录是经过判断的结果。而史官(孔子)的判断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史实的认定,即客观史事首先要经过史官主观的分析与决断,是书写者所认定的客观真实,但其认定的事实受礼法传统的影响,要理解他们对客观真实的认识不应超越那个时代的意义体系;二是史官的书写规则,即把经过分析认定的事实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也在长期的历史传统中客体化为春秋笔法,是那个时代历史观念的一种客观体现,在史官传统及主体间的相互认同中不断得以固化和加强,是历史真实赖以存在的条件。在《春秋》的书写中,史官并非不注重历史记录的客观真实性,但他们试图通过凸显自身主体性的方式更好地展示心中的历史之真。这种主观意识来源并受限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传统,其背后体现了时代的客观合理性。所以,春秋笔法是一种书写客观历史之真的特殊总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春秋》
春秋笔法
历史书写
客观性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正统与篡逆:正史数序纪日与历史书写
1
作者
牛继清
机构
淮北师范大学安徽文献整理与研究中心
出处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104-116,共13页
基金
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历史编纂学视野下的正史纪时与历史书写研究”(22BZS002)。
文摘
唐太宗屡次索观国史并亲自为“玄武门之变”定性,《旧唐书·太宗本纪》及相关列传以数序纪日叙述“玄武门之变”,其他列传也以相同方式叙述重大叛、逆事件。追踪溯源,《汉书·王莽传》最早使用数序干支结合的纪日方式来记录新莽覆亡、刘汉更始的历史,经过《三国志》《后汉书》《宋书》等正史的发展完善,到唐五代时期,这种利用纪日方式变化贯彻“春秋笔法”,达到维护正统、惩恶戒乱目的的历史书写方式已经相当成熟。其思想基础则是战国、秦、汉以来逐渐成形的“正朔”观念。
关键词
正史
数序纪日
“春秋笔法”
《旧唐书》
历史书写
正朔
Keywords
Official
History
Recording
Date
with
Ordinal
Numeral
writing
style
of
chunqiu
Jiutangshu
Historical
writing
Zhengshuo
分类号
K092 [历史地理—历史学]
原文传递
题名
试论春秋笔法及其历史书写中的客观性
被引量:
3
2
作者
骆扬
机构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
出处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98-104,共7页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一般项目“《春秋》经传历史书写之史学理论研究”(19BZS001)。
文摘
传统的观点认为春秋笔法是孔子设立褒贬的标准,是一种历史书写主观意识的体现。然而《春秋》的书写中本就包含了两个层面:一是反映客观历史的,即曾经发生过的史事;二是反映主观意识的,即书写者的主观判断。历史文本是主体(书写者)与所记录客观对象(史事)结合的产物,这两者之间存在着一种张力。《春秋》对史事的记录是经过判断的结果。而史官(孔子)的判断又分为两个层次:一是对史实的认定,即客观史事首先要经过史官主观的分析与决断,是书写者所认定的客观真实,但其认定的事实受礼法传统的影响,要理解他们对客观真实的认识不应超越那个时代的意义体系;二是史官的书写规则,即把经过分析认定的事实用合适的语言表达出来。而这也在长期的历史传统中客体化为春秋笔法,是那个时代历史观念的一种客观体现,在史官传统及主体间的相互认同中不断得以固化和加强,是历史真实赖以存在的条件。在《春秋》的书写中,史官并非不注重历史记录的客观真实性,但他们试图通过凸显自身主体性的方式更好地展示心中的历史之真。这种主观意识来源并受限于客观存在的历史传统,其背后体现了时代的客观合理性。所以,春秋笔法是一种书写客观历史之真的特殊总结。
关键词
《春秋》
春秋笔法
历史书写
客观性
Keywords
chunqiu
(The
Spring
and
Autumn
Annals)
the
writing
style
of
chunqiu
historical
writing
objectivity
分类号
K225 [历史地理—历史学]
下载PDF
职称材料
题名
作者
出处
发文年
被引量
操作
1
正统与篡逆:正史数序纪日与历史书写
牛继清
《史学月刊》
北大核心
2023
0
原文传递
2
试论春秋笔法及其历史书写中的客观性
骆扬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已选择
0
条
导出题录
引用分析
参考文献
引证文献
统计分析
检索结果
已选文献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页
确定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